APP下载

立法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

2014-07-19朱杰

上海人大月刊 2014年9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心理咨询

文/朱杰

立法保障精神障碍患者权益

文/朱杰

精神卫生工作事关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城市安全,有必要通过修法使本市精神卫生工作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

精神卫生工作事关民生改善、社会和谐和城市安全,是城市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7月22日,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对《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审。

精神卫生立法:沉重而又高尚的话题

谈到精神疾病,社会上相当部分人有些无知和恐慌。说无知,一些人常常混淆精神病、神经病等概念;一些人不了解随着社会发展、竞争加剧、环境变迁,精神疾病已经成为现代人比较普遍的疾病,有研究表明,近二成人一生中会患一次精神疾病;一些人不重视精神疾病的预防,不掌握精神疾病的基本知识,忽视及时治疗,使疾病恶化为严重精神障碍。说恐慌,一些人对精神疾病谈虎色变,把绝大多数轻度精神障碍患者视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惟恐避之不及;一些人对罹患精神疾病羞于启齿,不愿就诊,错过治疗时机;一些人对基本治愈的精神障碍患者有歧视、偏见,不能帮助他们完全融入社会。

目前,精神障碍患者仍属于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合法权益容易受到他人的侵害。第一,一些精神障碍患者或被认定为无民事行为人、限制民事行为人,或在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接受住院治疗,他们的权利在相当程度上需要借助他人(主要是监护人)才能主张、实现。第二,精神障碍患者仍受到不公正、不合理对待,自己权利的主张、实现也受到社会环境的限制。第三,残疾人有残联这个社会团体维护他们的权益,但是绝大多数精神障碍患者不属于残疾人,又没有类似残联的社会团体,他们的个人权益更易受到侵犯。第四,精神障碍患者普遍比较贫困、受教育程度低,难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权益。

国际社会普遍重视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世界卫生组织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意见,帮助各国评估并最终消除对精神障碍患者权利、尊严的侵犯。发达国家把精神障碍患者的权利视为基本人权之一,尊重、保护这些权利的程度被视为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精神卫生立法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高尚的话题。修改法规:加快精神卫生法制建设步伐

上海是内地率先完成精神卫生立法的城市,《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于2002年4月起施行。该条例从精神疾病预防、医疗看护、精神疾病治疗、康复等方面做了比较详细的规定。条例的很多内容为后来各地立法和《精神卫生法》所采纳或作重要参考。条例实施10余年来,本市精神卫生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精神障碍患者权益得到保障,精神障碍诊断、治疗程度不断规范,康复、养护机构建设逐步扩大。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精神卫生工作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康复、养护等方面的需求,条例一些内容不能适应精神卫生工作发展的需要,有必要通过修法使条例真正成为推动本市精神卫生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法制保障。另外,精神卫生法已于2013年5月起施行,条例一些内容与上位法相抵触,也需要通过修法实现法制统一。鉴于此次条例需要修改的内容比较多,修改采取全面修订的方式。

修订草案的篇幅从原来条例的7章49条扩充为9章72条,主要内容包括七个方面:

一是明确政府及相关部门职责。精神卫生既是公共卫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修订草案规定,市和区县人民政府领导精神卫生工作;市卫生计生部门主管本市精神卫生工作;区县卫生计生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精神卫生工作。民政、公安、工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教育、发展改革、财政、司法行政、规划国土资源等行政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做好精神卫生工作。

二是提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要求。修订草案将本市近年来各类精神卫生机构设置、运行的有益经验提炼为法条,规定本市建立以精神卫生专科医疗机构、设置有精神科的综合性医疗机构和精神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为主体,其他综合性医疗机构为辅助,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社区康复机构、社区养护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为依托的精神卫生服务体系。条例还对精神卫生服务、精神卫生服务机构、预防控制机构、心理咨询机构、医疗机构、社区康复、养护机构、从业人员的具体内容作了规定。

三是加强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修订草案对心理健康促进的社会参与、社区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用人单位心理健康促进、心理危机干预等作了规定。心理危机干预的内容更是此次修法的亮点之一,规定市卫生计生部门设立的心理危机干预服务平台,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四是强化对心理咨询机构管理。修订草案明确了心理咨询机构申请设立条件、心理咨询机构名单向社会公开、心理咨询人员从业要求、心理咨询机构内部管理以及卫生计生部门指导监督职责。这些规定是对精神卫生法比较原则规定的重要补充,也是对心理咨询行业发展采取的必要监管措施。

五是细化精神障碍患者看护、诊断、治疗要求。这部分内容是修订草案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精神卫生法规定的重要补充。在监护人职责落实方面,修订草案要求监护人履行妥善看护未住院治疗的精神障碍患者、督促精神障碍患者接受治疗、协助精神障碍患者进行康复治疗或者职业技能培训等职责。在严格诊断、治疗程序方面,修订草案对送诊主体、诊断、住院治疗、再次诊断等作了具体规定,防止出现社会关注的“被精神病”情况。在诊疗具体要求方面,修订草案要求实施约束、隔离等保护性医疗措施,一般不超过24小时。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定期门诊、社区随访方面,修订草案规定,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出院时,经具有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精神科执业医师病情评估,认为有接受定期门诊治疗和社区随访必要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的监护人应当协助其接受定期门诊治疗和社区随访。

六是增加精神障碍康复规定。修订草案要求区县人民政府组织建设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机构和养护机构;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应当为公益性社区康复机构的建设、改造和管理提供保障,组织社区康复机构为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就近康复的场所和生活技能、职业技能训练;区县民政部门应当指导街道、乡镇社区康复机构的组建和管理,组织开展精神障碍患者生活技能、职业技能康复工作。

七是规定相应保障措施。修订草案对经费保障、政府引导、加强研究与教育、促进精神卫生服务队伍发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医疗费用减免、就业保障、法律援助等作了规定。

《上海市精神卫生条例(修订草案)》的修改稿即将提请市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市人大及常委会相关委员会也将围绕审议意见和社会各方意见建议,对修订草案作进一步完善,力争使本市成为精神卫生法出台后第一个完成立法工作的城市,本市精神卫生工作也将进一步纳入法制化轨道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心理咨询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病因及临床特征分析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割韭菜”的心理咨询行业亟待规范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心理咨询:架一座心灵的彩虹
心理咨询广播节目如何保持生命力
一亿中国人有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