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发民间音乐资源,建构优质校本课程

2014-07-18王红梅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淮海戏淮海锣鼓

王红梅

音乐校本课程是以本地区、本学校的音乐资源为基础,以学校和音乐教师为主体,以发展学生音乐特长为目的而开发的富有个性和多样性的音乐课程。音乐校本课程也是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补充、延伸和完善。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以“一纲多本”形式编写的各种版本的音乐教材,都留有15%~20%的空间给地方民间音乐。开发音乐校本课程,一是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音乐的机会,提升音乐素养;二是放大校本课程优势,也能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提升办学品位。我们根据家乡的民间资源,结合本校的音乐条件,通过采集、改编、新创等多种形式,来构建丰富多彩的音乐校本课程,成效显著。

一、开发民间资源,建构校本课程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优秀的民间音乐资源,不仅彰显了鲜明的民俗风情,还承载着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涵养一方大地。我校通过引导学生感受、欣赏和再现地方乡土音乐艺术,让学生从小接触家乡的民谣、民歌,了解家乡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自豪感,促进学生对祖辈文化命脉的传承和发扬。

1.引进地方民间曲艺——淮海锣鼓

沭阳是一个人口大县,文化底蕴深厚,音乐课程资源十分丰富。特别是淮海锣鼓,对于本地老百姓来说,招手即来。在敲打锣鼓时,只见表演者左臂上悬铜锣、指捏落槌,身体右边放一面鼓,右手执鼓棒击鼓,左右配合,节奏明快,且富于变化。过去,百姓村头纳凉、收后闲暇的聚集场合必然少不了热热闹闹、敲敲打打的锣鼓声。不管你在村子的什么地方,不论你手里正在忙什么活儿,也不论是男女老少,只要锣鼓一响,人们便会聚集过来。此时,整个村子也随着明快的鼓点跃动起来。

近年来,我们将淮海锣鼓这一民间曲艺引进校园,搬进课堂,作为我们的校本课程来建设。锣的节奏是:0 × 0 × | 0 × 0 | × × 0 × | 0 × 0 |……鼓的节奏是:× ×× × × | × × × | ×× × × × | × × × | ……锣鼓的节奏简单易学,但双手节奏配合难度较大。我们将其加以变化,设置为一、二年级的节奏游戏,让儿童在轻松的节奏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各种基本节奏。在中高年级,我们将其设置为打击乐器的节奏训练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最后谱上词曲演唱,反映校园生活。

威风锣鼓,是我们在淮海锣鼓基础上开发的又一锣鼓课程,此课程设置在四年级。教学时,学生先学习基本节奏,再分组学习鼓、锣、大镲、小镲的节奏,熟悉节奏以后,再学习表演时的动作,最后各声部进行合成训练。

在学习锣鼓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通过演奏、表演,锻炼了综合表现力,提振了精气神。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的锣鼓表演项目渐渐出了名,在县里举行的各种晚会中,我校的威风锣鼓常常是开场节目,轰轰烈烈地为晚会拉开序幕,营造了喜庆热烈的气氛。

2.说唱地方民间童谣——《抓妈荷》

童谣总是伴随学生的童年生活的。民间童谣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天真稚趣,易唱易记,深得学生喜欢。例如,童谣《抓妈荷》就是沭阳经典的民间童谣。我小时候就常常在树阴下和伙伴们边玩此游戏边说着相应的歌谣。可以说每个女孩子的口袋里必有五个妈荷。所谓“妈荷”,就是个杏子般大小的沙袋,即用小布块包上沙或米、豆等,然后用针线沿着边沿缝起来,撮成一个小沙袋。一般要做五个来玩游戏。玩的时候,大多是两个人席地而坐。游戏者每次先向上抛一个,在这个妈荷抛在空中的同时,手要快速抓起地上的妈荷,然后再变换不同形式来抓。同时,游戏者还要说唱相应的童谣:“妈荷——,一撮——,抓对——对荷——,左一对——右一对——……”研究中,我们把这些朗朗上口的童谣改编成舞蹈音乐,编成欢快活泼、生机勃勃的儿童舞蹈,学生们边唱边跳,表演起来非常有趣。我们还编创了《翻单被》《包粽子》等多首童谣,充实到教材中,深受学生喜爱。在普及的基础上,我们还将其精心雕琢,形成精品节目,搬上舞台表演,参加各类比赛,获得佳绩。

3.表演民间戏曲——淮海戏

淮海戏是沭阳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它起源于清代中叶,最初以民间说唱为主,后经不断发展成长,逐渐形成了苏北地区的一个地方剧种,被誉为“淮海大地一枝花”。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淮海戏不断发展壮大,一些淮海剧团不断推陈出新,创作了大批优秀的新剧目,如《月牙楼》《牡丹情》等。这些优秀的剧作为学校戏曲艺术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我校把淮海戏引进校本教材,通过欣赏,让学生初步了解了丰富的民间戏曲知识。通过学唱经典片段,培养学生对戏曲学习的兴趣和欣赏美的意识。我们还创作了校园安全小品《校园风波》、淮海戏表演唱《喜看校园新面貌》、淮海戏歌曲《美丽的沭阳我的家》等节目供学生学唱。这种融方言、表演、欣赏、比赛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实践活动,孩子们感到非常亲切,“原来我们的方言、我们的地方戏也能成为课堂学习的内容”。

二、放大校本课程优势,彰显艺术教育特色

我校利用学校自身资源,放大校本音乐课程优势,逐渐形成艺术教育特色。

1.确立音乐特色建设理念

我校在建校初确立了“以艺术教育为突破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学校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通过歌舞、表演、器乐等形式,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情趣。

2.营造浓郁音乐氛围

走进我们的校园,随处可以感受到音乐的氛围。上下课信号是古诗词吟唱,如《春晓》《咏鹅》等;我们自己创作了校歌《魅力二小》,校园广播有专题板块——每周一曲淮海戏等。尤其是寄宿生,清晨听着“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吟唱睁开眼睛,晚上则伴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旋律入梦,全天都有动人的音乐相伴。

3.搭建才艺展示平台

为提升学生的艺术才能和综合素质,我校特开辟了一个舞台——“才艺展示”。才艺展示,是指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综合素质展示晚会,时长约50分钟,由年级组轮流承办。每个学期,每个年级承办一次。该晚会,从舞台布置、演员化妆、节目主持到各个节目演出,包括观众,都是由该年级组全权负责和演绎。演出形式有淮海锣鼓、淮海戏、合唱、小品、英语剧、诗词吟唱、舞蹈、器乐表演等丰富多彩的节目。此外,我们还定期开展各类艺术比赛活动,如合唱、舞蹈、课本剧等。由于艺术特色鲜明,我校师生每年都要参加县春节团拜会、教师节、国庆节、虞姬文化节等的晚会演出,提升了学校形象。

4.开展对外交流

由于我校的艺术教育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情和民族特色,我校光荣地被评为“江苏省华文教育基地”,承担对外交流的职责。2008年,我校成功接待了“西班牙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令营活动”。在交流活动中,三十多名华裔青少年在我校饶有兴趣地学习了淮海锣鼓、淮海戏、葫芦丝、剪纸等有民族特色的项目,感受到了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我校还组织近200人的艺术团赴宿迁市承办2010“海外江苏之友——生态宿迁行”专场晚会,让海外华人饱尝了丰盛的地方文化大餐。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挖掘地方音乐资源,构建优质校本课程,我们将在民族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道路上渐行渐远!?endprint

猜你喜欢

淮海戏淮海锣鼓
淮海戏表演艺术及传承分析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江苏淮海自控设备有限公司
邵伯锣鼓小牌子
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唱腔艺术的传承研究
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民族音乐“如何教”VS“怎么学”——以民乐合奏《丰收锣鼓》一课的教学为例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