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2014-07-18刘宜兰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寓言寓意板书

刘宜兰

一、设计理念

《滥竽充数》是一篇文言文。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是要让学生接触文言文,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为中学的文言文学习起到铺垫作用。诵读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方法,学生可以在诵读中整体把握和感知文章,在诵读中体会我国古代文章的精妙之处。所以本节课的教学以读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读通课文,读出韵味,读懂故事,最后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滥竽充数》还是一则短小有趣的寓言故事,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堂教学应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张田若先生说:“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因此一手抓读,一手抓写,是本课教学的指导思想。在感知了寓言形象,领悟了寓意之后,我设计了展开想象扩写补白的练笔,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二、教材分析

《滥竽充数》是语文A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一篇课文《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本单元的主题是“回顾历史,品味文化”,所选课文立意都较为深刻,所描绘的人物与故事情节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很大的差距。这个故事短小生动,意蕴深刻,可读性强,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篇,可让学生初步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语言魅力,进而产生对后面课文的阅读期待。

三、学情分析

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四篇文言文,基本掌握了借助译文和书下注解来疏通文字、理解文章的方法,而且故事生动有趣,学生也乐于学习。

四、教学目标

1.学会三个生字,感受文言文的语言特点,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够结合译文读懂寓言,正确地理解寓言故事的内容。

3.结合实际生活领悟寓意,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滥竽充数”这个成语。

4.展开想象,把文言文改写成有趣的白话文故事。

五、重点难点

感知寓言形象,了解寓言的寓意。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读题解题

1.在我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种短小有趣又蕴含某种深刻道理的故事,它就是寓言。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学过哪些寓言故事?

2.今天我们学习第21课《寓言二则》中的第一则寓言——《滥竽充数》。

3.边板书边教写生字“滥”“竽”,它们都是形声字。齐读课题。

4.“滥”的意思是虚假、不真实,“竽”是什么呢?(出示图片)谁来告诉大家?(古代一种竹制簧管乐器)

“滥竽”两个字合起来的意思就是不会吹竽,现在你们能根据字面的意思理解这个词语吗?说说看。(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很好,相信学了寓言之后你们对这个成语的理解会更加深刻。

5.这则故事选自《韩非子·内储说上》(出示课件),作者韩非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

设计理念:①由回顾寓言故事导入新课,一是帮助学生梳理所学过的知识,二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的,迅速产生阅读期待。

②对生字字形、字义的学习,体现了语文课程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基本特点。

(二)初读,读通词句

1.这是一篇文言文,语言十分简洁。很多人都觉得文言文很难读,很难懂。其实“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是学文言文的诀窍。请大家自由地读一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谁来挑战一下?指名读,相机评价。提醒要注意读音的字,随机理解意思。

“说”是个通假字,在古代是用来代替这个“悦”字的,是“高兴”的意思。古文中哪个字是“说”的意思啊?(曰)

3.请大家把课文齐读一遍,读通读顺。

4.读文言文不但要读正确、读流利,还要读出它的节奏来,这样才有古文的韵味。同学们看(出示课件),我们可以这样画出文章的节奏,画斜线的地方要停顿。与白话文相比,读文言文时语速要放慢一些,老师为大家读一遍。

5.谁再来读?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评:你们都读得有滋有味的,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味。)

设计理念:让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熟练是语文课的基本要求。通过自由读、示范读、指名读、男女读、齐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古文的韵味。

(三)再读,读懂意思

1.学习文言文光会读还不行,还要弄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才行。

在四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大家是用哪些好方法来读懂文言文的呢?(看注释、查工具书)现在请大家对照译文和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看谁最先把它读懂。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2.谁来说说第一句话的意思?(出示文言文,齐读: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三百人吹竽是一种怎样的场面呢?你能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吗?

3.三百人吹竽真是壮观、热闹、气派啊!好面子、讲排场的齐宣王让一个人有了可乘之机,请看第二句话,男生读到第一个逗号,女生读后面。

(1)谁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哪个字是“请求”的意思?(板书:请)

(2)南郭处士在齐宣王面前会怎样请求,怎样吹嘘自己呢?

(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

(3)想象南郭处士是怎样在三百人的队伍中滥竽充数、蒙混过关的。谁来表演一下?

4.谁来说说第三句话的意思?(出示句子,齐读)

南郭处士听到齐湣王喜欢听一个一个演奏的消息后会怎么想?(板书:逃)

设计理念:古文简洁,但不详细,有些地方还要靠推测,此时补情节“空白”是一种有效的手段。通过引导学生想象南郭处士如何请求吹竽,吹竽时的神态、动作,出逃前的心理活动等使文中的寓言形象更生动、更丰满,既弥补了学生读书感悟的空白点,又发展了学生的思维。endprint

(四)研读,明白寓意

1.望着狼狈而逃的南郭处士,你想对他说什么?

2.从这个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板书:真才实学)我们一起读读它的寓意。

3.后来“滥竽充数”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有才学的人群中欺骗别人。发展到今天,这个成语又有了新的含义,请你读读下面两句话,说说它的意思。

古为今用:(1)在水果店买了五斤苹果,回家却发现被老板骗了,里面有好多个都是滥竽充数。(比喻以假冒充真的,以次冒充好的。)

(2)姚明是火箭队的主要得分手之一。每当媒体夸火箭队没有他不行时,他总说自己是滥竽充数。(表示自谦,说自己的水平不够,只是凑数而已。)

设计理念: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学生充分理解了内容,理解寓意就水到渠成。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谈看法,这也尊重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五)背诵,积累语言

1.学习文言文还有一个好办法就是熟读成诵,请大家练习背诵。

2.谁会背了?(有没有滥竽充数的?)指名背。

3.齐背。

设计理念:熟读成诵是学习文言文的好方法。把课文读熟,直至背诵,才能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而且“有没有滥竽充数的”这个问题巧妙地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成语。

(六)练笔,丰满文本

1.一个跨越两代王朝、涉及三个人物的故事,却只有44个字,文言文真是短小精练啊!大家知道为什么文言文的语言这么简洁吗?那是因为古代的文章都是写在什么上面,(用刀刻在竹简上)不光刻起来困难,加上竹简笨重,搬运、收藏都不方便,因此文言文都是这么言简意赅,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

下面我们就展开想象的翅膀,把这篇文言文改写成一个有趣的白话文故事,让这个故事更加丰满、生动。我们分组合作来完成。

2.出示任务。

(1)一组:改写第一句话,补充描写三百个人一同吹竽的场面。

(2)二组:改写第二句话,补充描写南郭处士是怎样到齐宣王面前请求的。

(3)三组:展开想象,描写南郭处士混在三百人之中吹竽时的动作、表情。

(4)四组:改写第三句话,补充描写南郭处士听到齐湣王要听一个一个吹竽时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3.学生分组写作。

4.展示学生习作。

5.总结:同学们,《滥竽充数》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脚踏实地,要有真才实学,希望我们的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处士。回家后把这个故事完整地写下来,并阅读《伊索寓言》。

设计理念: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这节课我没有停留在让学生理解课文、背诵课文上,而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想象以语言文字的形式物化出来。读写结合,一手抓读,一手抓写,学生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提高。?endprint

猜你喜欢

寓言寓意板书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寓言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成长的寓言
时装寓言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模仿老鹰的乌鸦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板书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