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感动之外的感动

2014-07-18陆莉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萝丝梅拉小兔

陆莉

引 言

绘本,以它精美而丰富的图画、简单而有意味的文字深深吸引了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在大力推广绘本阅读的今天,许多教师都自觉地将绘本引入到孩子的课外阅读中来。的确,好的绘本让人感动。孩子在绘本阅读中放飞想象,润泽心灵,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作为语文教师,在和孩子一起被书中的故事感动之余,如果能增强语文的课程意识,用课程的眼光来看待绘本阅读教学,或许就会收获另一份感动。

定 位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再次强调“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如果我们将绘本作为语文课程的一项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那么首先就要明确语文的课程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的本质特征,这是语文学科有别于其他学科的重要标志。牢记这一点,我们的一切语文教学行为就不会偏离方向。

实践与思考

在针对低年级的孩子开展绘本阅读的活动中,教师除了用生动的讲述和精美的图画让孩子了解故事内容外,还应该用课程的眼光努力探寻绘本中的语文教学的价值点,在不打破故事的情境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的言语发展能力。

1.让图画也说话

绘本是“透过图画与文字这两种媒介在两个不同的层面上交织、互动来讲述故事的一门艺术”。“在图画书里,图画不再是文字的附庸,而是图书的生命。”绘本中精美而丰富的图画填补了文字之外的空白,也给学生讲述故事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情境资源。

《母鸡萝丝去散步》这本图画书的文字简单,只有44个汉字,可她仍然让孩子们百读不厌,其秘密就藏在图画之中。每一个孩子都从丰富的插图中读到了属于自己的母鸡萝丝去散步的故事。于是,在阅读此书时,我们开展了故事讲述比赛。老师先进行了一段示范,把其中一页插图有声有色地讲述出来,在笑声中,孩子们的讲述热情被点燃。插图一页页地翻过,孩子们一个个自告奋勇来讲述,相同的一页,也会有几个孩子轮番上来讲,台下同学的笑声就是对他们讲述的最好肯定和鼓励。听听张渊博小朋友讲述的“绕过池塘”这一段:

母鸡萝丝慢悠悠地向前走,狡猾的狐狸跟在萝丝的背后。突然,狐狸撅起屁股,从萝丝背后猛扑过去,好险啊!不过,哈哈,狐狸扑了个空,还一头栽到了池塘里。正在睡午觉的青蛙被吓得从梦中惊醒,一蹦三尺高,大喊:“谁呀?这么讨厌!”一旁的蝴蝶边飞边说:“讨厌,把我的花裙子都弄湿了!”狐狸从水里冒出头来,气急败坏地说:“真倒霉,都成落汤狐狸了!哼,萝丝,等着瞧,我就不信吃不到你!”

真要感谢这本书的作者佩特·哈群斯,如果不是她将那只倒霉的狐狸的故事隐藏在图画之中,何来孩子们阅读时创作的快乐呢?

2.把别人的故事读成自己的故事

在丰富多彩的绘本中,有一类故事与孩子们的生活特别贴近,那就是亲情系列,例如中国第一本原创绘本作品《团圆》。阅读亲情系列的绘本故事,孩子很容易产生“移情”。我在执教这课时有这样一个片段:

当画面在故事中毛毛的爸爸坐着车的背影消失在路的尽头停留,当背景音乐《远方有座山》的旋律响起,教室里安静极了,我知道,此刻,安静的背后是心潮的涌动。随即,屏幕上出现了一张张我们班的孩子和爸爸妈妈合影的照片,这是我事先从家长那儿要来的,孩子们并不知情。教室里瞬间溢满了惊喜,我说:“读毛毛的故事,读着读着,就读成了我们自己的故事。这些照片里的主人公,愿意上来讲讲你们家的团圆故事吗?”

教室里又安静了下来,照片依然在一张张地循环播放,我知道,此刻的安静是孩子们沉浸在对自己故事的回忆里了。果然,过了没多久,小女孩曹蕾举起了小手,向我们娓娓道来属于她的团圆故事:

我的爸爸在外地工作,也只有过年才回来几天。有一回,爸爸给我带了一包特别漂亮的小石头。我好奇地问爸爸是什么。爸爸告诉我:“这是雨花石,是专门送给你的。“我把雨花石放在我的床头柜上。以后,每次看到雨花石,我就会想起我的爸爸。雨花石就是爸爸对我的特别的爱。

小女孩的眼圈红了,简单而质朴的语言里满是对爸爸的回忆和爱。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孩子们被打动了,小手都拍红了。我示意他们安静后,说:“美丽的雨花石代表着爸爸对女儿深深的爱,就像故事中毛毛的爸爸给毛毛的幸运硬币一样。”

接着,陈欣凯、黄浩楠、季心

怡……这些平日里爸爸或者妈妈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也都上台动情地讲述了照片里的故事。无需精心准备,无需对文字精雕细琢,只为情感的涌动和真情的流露,只为把别人的故事读成了自己的故事。

3.把绘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

美国知名学者妮娜·米可森认为:“儿童在阅读和创作故事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多种读写能力。当我们与孩子一起参与回应性阅读的时候,不但能帮助孩子提高多元读写能力,还能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文学、他们的世界。”

很多绘本故事之所以让孩子百读不厌,就是因为它的故事是由相同结构的段落组成,降低了孩子阅读的难度,同时,在相同结构中的细微变化又给了孩子发现般的惊喜。阅读此类故事可以让孩子模仿表达,领悟语言表达的形式。比如《逃家小兔》中,小兔子和兔妈妈的几次对话,语言的结构形式基本相同,就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模仿表达:如果你是逃家小兔,你想变成什么?兔妈妈又会变成什么呢?

一个学生说: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一滴水,坐在荷叶上漂得远远的。”“如果你是一滴水,”妈妈说,“我就变成采荷叶的人,把你采回家。”

还有小朋友写道: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星星,挂得高高的。”妈妈说:“如果你是星星,我就变成月亮,夜夜陪着你。”

“如果你来追我,”小兔说,“我就变成树,让你找不到。”妈妈说:“如果你变成一棵树,我就变成大地,把你抱在怀里。”endprint

都说孩子是天生的诗人,的确,孩子的想象力多么奇特、多么丰富啊!如果教师在绘本阅读教学中善于发现这些能给孩子提供语言形式模仿的例子,孩子的语言表达就有章可循,他们的想象力就能找到言语依托的平台,从而得到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的双重发展。

4.在角色扮演的对话中传递文字力量

还记得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的“莎士比亚戏剧课程”吗?曾经有人质疑:花那么多的时间排演戏剧,对孩子来说价值何在?听听雷夫老师的回答,相信每一个语文教师都会产生从学科本位出发的认同感:“我要学生经历一些困难,克服语言障碍,试着发现莎翁字里行间的力量”“我们的目的是学习语言的力量,感受团队合作的乐趣”。是的,语言文字的力量是文本隐藏着的宝藏。

二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开始读一些文字相对多一些的图画书。“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的第一本《我想去看海》,是我重点推荐他们阅读的。在这本书的阅读推进课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老师想把卡梅拉和皮迪克的故事拍成一部微电影,它一共分为三个场景,“相识→相知→相恋”,请和你的同桌选择一个你们喜欢的场景排练,重点读好两人之间的对话。

在接下来的同桌练读以及上台表演的过程中,孩子们读着笑着,笑着读着。听:

“你的毛可真红啊,皮迪克……”

“你也很漂亮,卡梅拉!来,我带你去见我的爸爸妈妈吧。”

……

“皮迪克,我怎么听到有印第安人的鼓声?”

“不!是我的心跳得太快了,因为有你在我身边……”

在卡梅拉和皮迪克的对话中,语言的力量推动着美好的情感在孩子心中酝酿,他们被文本中纯真而羞涩的情感所打动,深深地爱上了那个“不一样的卡梅拉”。调皮小子蔡沂恒说:“我好喜欢卡梅拉,我觉得她不像个女孩子,倒像个男孩子。”是啊,这不就是卡梅拉的独特个性魅力所在吗?像男孩子那样往前冲,冲向梦想中的大海,拥有了其他小鸡所不可能拥有的独特经历,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还与红色的小鸡皮迪克相遇,收获了一份美好的爱情。课上完了,孩子们深深迷上了“卡梅拉”,许多孩子让家长买了一整套的卡梅拉系列,读完一本又一本,如痴如醉。

雷夫老师有“莎士比亚戏剧课程”,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都可以拥有一个绘本阅读课程。通过绘本阅读与交流,我们深信,绘本就是属于儿童的最好读物,没有什么能比绘本故事更能浸润和滋养儿童的灵性和慧心,没有什么能比绘本中的图画和文字更能激起儿童创作的欲望和语言的发展、提升。用“课程的眼光教绘本”,就是努力挖掘图画书中的神奇魅力,给孩子插上一双言语发展的隐形翅膀,收获一份别样的感动。?endprint

猜你喜欢

萝丝梅拉小兔
养鸡趣事
帮小兔逃跑
骄傲的小兔
为梦想而努力
绿茵小镇的幸福晨光
“不一样的卡梅拉”系列新书“六一”来袭
《不一样的卡梅拉》
莉娜的秘密
小兔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