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学习生活质量从导入开始

2014-07-18冯萍

小学教学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金蝉脱壳内驱力课题

冯萍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提供一种既令人愉快又有用的东西,让学生们的思想经过这样的准备之后,他们就会以极大的注意力去学习。”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师弹琴,第一音符就悦耳动听,能起到先声夺人的作用,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学生主动探究而获得体验,最终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不论是大师、名师,还是普通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新课这个环节的设计,都力求做到先声引人、先声夺人、先声服人。所以说,成功有效的导入是教学成功的重要催化剂。

现就三位教师执教的《金蝉脱壳》一课来谈一谈新课导入部分的有效性。

导入方案一:

师:孔子说过:“温故而知新。”请大家复习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生背)哪一句描写了天真活泼的牧童唱歌,忽然嘴巴闭上了?

生: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师:牧童为什么闭上嘴巴不唱歌了?

生:他想捕捉知了。

师(板书:金蝉脱壳):蝉也叫知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蝉脱壳》这一课。齐读课题。

导入方案二: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以成语为题的课文吗?请大家回忆回忆这样的课文。这些以成语为题的课文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通过一个成语故事来说明一个道理。今天我们要学的这一课也是这样。

师(板书:金蝉脱壳)请大家说一说课题——金蝉脱壳要注意什么?

生(上讲台指着“壳”):大家一定要注意壳(qiào)的读音,跟我读。

师:课题中哪个字是一种昆虫的名称?你对蝉有哪些了解?

生:蝉是知了,它会在树上脱壳。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讲蝉在树上脱壳。

导入方案三: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猜个谜语:天热爬上树梢,总爱大喊大叫,明明啥也不懂,偏说知道知道。

生(异口同声):蝉。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和蝉有关的课文,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板书:金蝉脱壳):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同带着这些问题走入课文。

新课如何导入是一门艺术,需要用心去琢磨,需要琢磨如何上课一开始就能扣住学生的心弦。好的导入应该像马晓春下棋,第一着棋就为全局的胜利奠定基础,应该像闵慧芬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当然,这要真正做到,是很困难的,需要教师们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纵观上述三个同课异导的方案和教学过程来谈一谈,如何提高新课导入部分的有效性?

一、有效导入出发点应达到情感融洽

有效导入的出发点应该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深入思考,达到情感的融合。但是我们当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导而不入,入而不导”的现象,为了导入而导入,甚至舍弃导入。同时,我们的导入过分地追求兴趣,殊不知兴趣在一堂课中很难持久,只有引发学生思考与探究,让学生有所感悟,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方案一古诗导入的方式在背诵学过的古诗时,可以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但由于缺乏思考挑战性,可能在一段议论之后又恢复平静了,陷入“为导入而导入”的困境。方案二在说出以成语为题的课文后,教师再进行精彩的汉字书写,如果配上音乐,可以在情感上给学生一定的冲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一定的思考,但是陷入了“导而不入,入而不导”的困境,教师仅仅是为了导入而设问,学生仅仅局限于对“蝉”的读音更正上,给人意犹未尽之感。方案三在呈现儿歌与向课题提问之间,很容易找到融合点,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可以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同时给学生情感以强烈的冲击。当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时,学生可以更多地寻找到有关金蝉脱壳过程的知识点,该方案可以说比较好地解决了前两种方案所碰到的问题。

二、有效导入应引发学生较强的学习动力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个良好的开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驱力的大小。什么是内驱力?内驱力就是从内部引发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教师钻研教材的程度,是教师“功力”的外在表现形式。内驱力对学生的影响是深远的,可使其产生强烈的共鸣,这个共鸣就是学习动力。有了这种动力,学生的学习才能变为自觉的行动。方案三中导入的设计对学生非常有吸引力:一上课,教师就让学生猜谜语,把学生很快带入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意境中去。若要学生用心,教师必要先动情,紧接着教师提问“看到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学生怀着强烈的兴趣进行思考,并认识到金蝉脱壳的过程很奇特动人,此刻,他们从心底想要探究有关金蝉脱壳的秘密了。这节课获得了成功,并且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原因在于导入设计得好。

三、有效导入应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就教学与发展问题提出了“最近发展区”之说,即儿童发展可能性的思想,归结为“教学应该走在发展的前面”的结论。但教学决不能跨过这个度,要善于把学生的思维从“当前发展区”转移到“最近发展区”。这个转移的分寸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又是一个难以把握的问题,导入的分寸主要是寻找新知旧知之间的结合点和生长点。这个点倘若确定得准,就会成为整节课的亮点。为了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教师一上课需要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趣味性讲述,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始。好奇心是小学生最显著的心理品质之一,出奇制胜乃孙子兵法之道。打破常规,巧设疑问是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设疑有一定讲究,提出的问题要匠心独具,具有独创性、科学性、规范性。如果教师在课前就紧扣教学内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且语调、语势、语音都很讲究,紧紧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无疑,将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诚然,小学生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浇灌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虽然教学导入只是整堂课一个微小的组成部分,但我们不能忽视,要谨慎待之,它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

课堂导入的目的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和参与课堂的热情,便于教师更好地开展课堂教学。教师通过精彩的导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去,做一个会自己觅食的小鸡。然而,好的课堂导入应该是自然的、水到渠成的,不应是刻意的、矫揉造作的。教师要按照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要求、知识水平,教师的个性和自身素养,灵活地设计课堂导入,调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真正体现“学生主体参与、师生互动”,真正做到“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且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好的课堂导入需要教师有渊博的知识、灵活的应变能力以及自如调控课堂气氛的组织能力。所以,在追求有效课堂的今天,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优化课堂导入。

总之,导入是一门艺术,精彩的开始是一堂课成功的基石。对不同题材的课文,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应采用与之相适应的导入方法。有效教学的支点是同课异导,只要找准了这个支点,再通过课堂教学这根杠杆,就能成功“撬起”有效教学的一片天!?endprint

猜你喜欢

金蝉脱壳内驱力课题
培养内驱力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论新时代创新文化内驱力提升的三个维度
看我“金蝉脱壳”
内驱力 决定孩子能走多远
初探价值观提升内驱力
观金蝉脱壳
三十六计之金蝉脱壳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