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2014-07-18谢和新

实用药物与临床 2014年4期
关键词:分泌量辣椒素变应性

谢和新

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

谢和新

目的 评价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采用辣椒素进行治疗,观察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患者SP含量、血清TIgE、SIgE、ECP水平进行分析。结果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47例患者中,显效33例(70.21%),有效11例(23.41%),无效3例(6.38%)。其中17例治疗后患者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治疗后,患者鼻分泌量及SP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血清TIgE、SIgE、EC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抑制P物质释放、降低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有关。

辣椒素;变应性鼻炎;临床疗效;作用机制

0 引言

变应性鼻炎(AR)是指特异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织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该病已被证实是导致哮喘的独立危险因素[1-3],因此,有效控制该病对防治哮喘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神经肽类药物在鼻炎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大量研究证实,P物质(SP)可以增强神经兴奋性,刺激SP大量释放,引起鼻分泌的亢进[4-5]。此外,SP可以增强血管的通透性,促进组胺等炎性介质的释放。辣椒素(CAP)是一种SP神经阻滞剂,对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已被动物实验所证实。我院近年来采用CAP治疗变应性鼻炎,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收治的47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9例,女18例;年龄15~35岁,平均(30.7±10.2)岁;病程1~20年,平均(8.3±4.7)年。所有患者均符合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6],且经过激素及抗组胺药治疗,但疗效不佳。

1.2 治疗方法 将CAP液涂布于双侧鼻腔表面,涂布的部位主要集中于鼻粘膜神经敏感区,对于重度鼻炎患者,可以涂抹整个鼻粘膜呼吸区。每周4次,连续治疗4周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第1个疗程时在涂布CAP前,先用1%丁卡因进行局麻,降低高敏性刺激反应。治疗3个疗程进行疗效评价。

1.3 观察指标

1.3.1 治疗前后对鼻分泌物进行采集,采用放免法测定SP。具体方法:将鼻分泌物收集并置于加入抑肽酶的试管中,离心,用移液器移至另一试管,并记录鼻分泌量。将样品采用醋酸法提取,调pH值至中性,-40 ℃下保存待检。溶液用PBS复溶,放射免疫法测量SP含量,所有操作均严格按说明书进行。

1.3.2 采用荧光酶联免疫检测法检测患者血清总免疫球蛋白(TIgE)、特异性免疫球蛋白(SIgE)、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原理和操作均参照说明书。

1.4 疗效判定 治疗后对患者症状、体征评分。显效:改善百分率≥51%;有效:改善百分率21%~50%;无效:改善百分率<20%。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 经过3个疗程的治疗后,47例患者中显效33例(70.21%),有效11例(23.41%),无效3例(6.38%)。其中17例患者在治疗后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2.2 治疗前后患者鼻分泌量及SP含量对比 治疗后患者鼻分泌量及SP含量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患者鼻分泌量及SP含量对比

2.3 治疗各时段血清TIgE、SIgE、ECP水平对比 治疗后,患者血清TIgE、SIgE、ECP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治疗各时段血清TIgE、SIgE、ECP水平对比

3 讨论

变应性鼻炎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当变应原进入鼻黏膜后,经抗原递呈细胞传递抗原肽信号,出现Th1 耐受而Th2高敏感。Th2类淋巴细胞释放IL-3、IL-4 和IL-5、GM-CSF 等细胞因子,其中IL-4促进B细胞分化为浆细胞,从而在 IgE的调节中起重要作用[7-8]。B 细胞产生的特异性IgE与肥大细胞和嗜碱粒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当同一变应原再次进入体内时,通过与肥大细胞表面的 IgE 结合,激活肥大细胞,使其脱颗粒,释放炎症递质和细胞因子等,后者作用于鼻黏膜的血管和神经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这些递质和细胞因子也可作用于EOS,使鼻黏膜上皮及黏膜下EOS 浸润、增多、活化,并释放ECP、MBP等递质。本研究发现,辣椒素可以显著降低血清ECP含量,从而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血清ECP水平与变应性鼻炎的相关性。此外,由于变应性鼻炎主要是IgE介导的Ⅰ型变态反应疾病,所以,TIgE、SIgE水平可以反映辣椒素的疗效。本研究结果显示,辣椒素显著降低了患者血清的TIgE、SIgE水平,说明辣椒素可以缓解变态反应,从而改善病情。

SP是一种存在于鼻部感觉神经中的介质,AR可以使SP能神经出现超敏状态。当外界刺激神经末梢时,会大量释放SP,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并产生相应的临床症状。动物试验发现[9],SP阻滞剂可以明显减轻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症状,且SP含量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为了进一步证实辣椒素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观察了患者使用辣椒素后SP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变应性鼻炎患者使用辣椒素后,SP含量从治疗前的(30.45±14.31) pmol/L降至(17.37±10.64) pmol/L,提示在人体中,辣椒素仍然可以有效抑制SP神经能,降低SP的释放,进而阻断轴索反射,达到治疗目的。辣椒素对SP有兴奋和抑制的双重作用,在接触初期,辣椒素可以刺激SP的释放,但是这一方式主要对SP进行耗竭,降低神经敏感性,从而阻滞神经传导[10-11]。说明辣椒素的剂量、疗程对其发挥阻断SP的作用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制定了3个疗程的治疗方案。在整个治疗过程中,笔者发现,在相同剂量情况下,初始使用辣椒素可以使患者鼻分泌量增加,喷嚏增多,随后出现抑制效应,15 min后症状消失。在接下来的2个疗程中,再次使用辣椒素后,患者鼻腔兴奋性明显降低,疗效明显。

本研究中,辣椒素进行3个疗程的治疗后,47例患者中,显效占70.21%,有效占23.41%。其中17例治疗后患者体征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说明辣椒素临床治疗变应性鼻炎是切实可行的,且在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但是由于本研究未详细制订剂量、疗程,所以需要深入研究其详细的治疗方案。

[1] 张罗,魏均民,韩德民,等.变应性鼻炎诊疗现状调查[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5):420-423.

[2] Benson LM,Mason CJ,Friedman O,et al.Extensive fraction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proteins within nasal lavage fluids from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tic chronic rhinosinusitis patients[J].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2009,32(1):44-56.

[3] 田惠,宋岚.两种特异性免疫治疗方案治疗变应性鼻炎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8):3156.

[4] 吴高义,陈磊,彭玲燕,等.心理应激后大鼠颞下颌关节内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表达变化[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1,20(1):46-48.

[5] Cavazza A,Claudio C,Mario M,et al.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for the evaluation of substance P enzymatic degradation by SaOS-2 human osteosarcoma[J].J Chromatogr B Analyt Technol Biomed Life Sci,2011,879(25):2501-2506.

[6]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辑委员会鼻科组,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鼻科学组、小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等.儿童变应性鼻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46(1):7-8.

[7] 魏欣,符征,林霞,等.热带螨过敏变应性鼻炎患者皮肤点刺试验与血清特异性IgE比较[J].广东医学,2013,34(6):923-925.

[8] 杜进涛,巴罗,尚婷婷,等.白介素-17在变应性鼻炎及鼻息肉患者血液和组织中的表达[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41(2):235-238.

[9] Chalastras T,Nicolopoulou-Stamati P,Patsouris E,et al.Expression of substance P,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 and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nasal mucosal smear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investigation using a liquid-based method[J].The J Laryngol Otol,2008,122(7):700-706.

[10]陈丽,张奕,周明,等.辣椒素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分析[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10,24(1):76-77.

[11]杨旭东.组胺H3受体激动剂IMETIT对豚鼠变应性鼻炎P物质及其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D].徐州医学院,2010:21-23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mechanism of capsa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XIE He-xin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Jingmen,Hubei 448000,China)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apsa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and explore the mechanism.Methods 47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llergic rhinitis al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treated by capsaicin,the clinical effect was observed,and the SP content,serum TIgE,SIgE,ECP level were analyz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After 3 courses of treatment,there were 33 cases (70.21%) with excellent effect,11 cases (23.41%) with good effect and 3 invalid cases (6.38%).17 patients′ signs recovered after treatment,and the clinical symptoms disappeared completely.After treatment,the nasal secretion and SP cont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P<0.05),and the serum TIgE,SIgE,ECP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P<0.05).Conclusi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apsaicin in the treatment of allergic rhinitis is significant,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inhibition of substance P release,and the decrease of type Ⅰ allergy mediated by IgE.

Capsaicin;Allergic rhinitis;Clinical effect;Mechanism

2013-07-01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北 荆门 448000

猜你喜欢

分泌量辣椒素变应性
生物制剂治疗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菌病的研究进展
手术室护理对剖宫产术后乳汁分泌时间及分泌量的影响
徐丽华运用祛风止咳方治疗变应性咳嗽经验
自发性脑脊液鼻漏误诊变应性鼻炎一例
荷尔蒙决定的一生
跟踪导练(3)
辣椒素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TRPV1通路相关性研究
辣椒素预防大鼠胃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金匮肾气丸化裁治疗变应性鼻炎
辣椒素-预防胃溃疡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