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2014-07-18万玲玲张川敏杨伟伟

武警医学 2014年9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新兵总分

万玲玲,张川敏,蔺 菁,杨伟伟,范 敏

不同背景因素的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调查分析

万玲玲1,张川敏1,蔺 菁2,杨伟伟3,范 敏4

目的探讨不同背景因素下新兵的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差异。方法采用社会支持量表(SSR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SCSQ)和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对武警某部400名新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同文化程度新兵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和积极应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入伍前不同职业的新兵在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其中职业为学生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最高,为43.70±5.94;不同家庭收入的新兵在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其中中等收入家庭新兵社会支持总分最高,为43.75±5.79。结论文化程度高的新兵更多地选择积极应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家庭收入中等的新兵会主动寻求帮助解决问题,生活态度更积极。

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新兵;背景因素

新兵连是顺利实现由普通青年向合格武警战士转化的重要时期。刚入伍的新兵,面对工作、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突然改变,有的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有的选择采用不想当兵等消极的方式来应对,而有的却能很快地适应部队的环境,以积极的方式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新兵连期间,新兵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与社会支持、应对方式有一定的关系。研究发现,年龄、军龄、婚姻状况、居住方式,与战友、领导、家人关系等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有显著的相关[1],不同文化程度、不同户籍官兵的应对方式比较也有统计学差异[2]。为全面了解背景因素的差异对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的影响,本研究对武警某部400名入伍两周新兵进行了调查分析,为心理工作者和新训干部骨干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400名新兵年龄15~22岁;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400份,剔除不合格问卷7份,回收有效问卷393份,有效率为98.25%。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社会支持量表(SSRS)由肖水源编制,包括10个条目[3]。由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3个维度组成,采用1~4级评分,分值越高表示社会支持水平越高。(2)简易应付方式量表(SCSQ)[3]由积极应对和消极应对两个维度组成,包括20个条目,采用4级评分。积极应对分量表的分值越高表示更多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应对分量表的分值越高表示更多采取消极的应对方式。(3)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年龄、籍贯、入伍前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状况、是否独生子女等。

1.2.2 调查方法 由心理咨询师担任主试,以排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所有问卷现场发放、现场收回。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393份问卷中,初中及以下文化109人,高中和中专文化221人,大专文化56人,大学文化7人;家庭收入2000元以下157人,2000~5000元144人,5000元以上92人;独生子女57人,非独生子女336人。

2.2 不同文化程度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 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新兵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积极应对、主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等方面得分高于初中及以下的新兵,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表1)。大学生新兵为7人,人数较少不进行比较分析。

2.3 入伍前不同职业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 入伍前不同职业新兵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得分从高到低依次是:学生、城市待业、打工、务农。其他职业新兵人数较少,不进行比较分析(表2)。

2.4 不同家庭收入新兵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各维度得分比较 不同家庭收入新兵在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表3)。2000~5000元中等家庭收入的新兵在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上得分最高。

项目初中及以下(n=109)高中和中专(n=221)大专(n=56)F社会支持总分37.72±5.5140.76±5.81②40.27±6.31②6.717客观支持7.55±2.538.95±2.47②8.50±2.50②7.9主观支持22.43±3.4423.45±3.53①23.54±3.86①2.18支持利用度7.73±2.158.35±2.20①8.23±2.20①2.35积极应对19.62±5.6921.73±5.55②21.88±6.04②3.97消极应对8.73±4.028.47±4.008.21±4.431.18

注:与初中或以下文化程度比较,①P<0.05;②P<0.01

项目学生(n=198)城市待业(n=46)务农(n=48)打工(n=74)F社会支持总分43.70±5.9439.33±5.75①35.52±6.55①②38.24±5.51①②③2.566客观支持12.91±2.449.57±2.36①7.67±2.82①②8.91±2.63①②③3.064主观支持23.38±3.7222.83±3.4622.35±3.9423.16±3.030.970支持利用度8.31±2.167.93±2.247.50±1.978.18±2.341.392积极应对21.95±5.6320.37±5.5920.15±6.0820.23±5.751.974消极应对8.54±4.109.08±3.938.54±4.187.95±3.810.843

注:与学生比较,①P<0.05;与城市待业比较,②P<0.05;与务农比较,③P<0.05

项目>5000元(n=92)2000~5000元(n=144)<2000元(n=157)F社会支持总分40.29±5.9343.75±5.7939.27±6.102.758客观支持9.49±2.5010.77±2.528.27±2.621.459主观支持23.23±3.4123.48±3.5922.85±3.781.133支持利用度7.58±2.288.50±2.20①8.15±2.07①②5.083积极应对20.10±5.7022.01±5.48①21.08±5.88①②3.234消极应对9.27±4.308.39±3.858.28±4.111.911

注:与>5000元比较,①P<0.05;与2000~5000元比较,②P<0.05

3 讨 论

本研究显示,文化程度为高中或中专的新兵获得的社会支持、主观支持和支持利用率显著高于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新兵。可能与高中以上的新兵多数在校,更多的依赖于家庭,与家庭的连接比较紧密有关。这些新兵对来自于家庭的各种支持比较容易觉察,利用度也较高;初中及以下文化的新兵因各种原因较早的离开学校步入社会,开始打工等独立生活,对家庭的依赖减少,独立与否可能会影响新兵对社会支持的觉察和利用。而这将会影响新兵对警营生活的适应过程,社会支持好的新兵更自信和乐观,也更积极地调整自己适应环境,新的人际关系的建立较快。另一方面,文化程度低的新兵有一种潜在的自卑和倔强心理[4],由于入伍时间不长,与战友之间的人际信任、人际关系较文化程度高新兵的建立要慢一些;还由于文化程度低的新兵在学习和训练方面接受程度较其他人慢,更多地感受到压力,限制了其对环境的适应,以及新的人际关系建立。因此,文化程度低的新兵在入营的初期需要更长一段时间的适应。在未来经历相同应激事件时,文化程度高的新兵更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对,这与杨春等[5]对2010年某部新兵应对方式状况调查分析的结果一致。

新兵入伍后面临严格的军事训练、单调的生活节奏和新的人际关系建立等多方面的挑战,其心理发展和适应能力,既取决于部队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指导,还取决于自身已形成的应对策略,这些均与入伍前的生活、成长环境密不可分[6]。本研究显示,入伍前不同职业的新兵社会支持总分和客观支持分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是学生、城市待业、打工、务农。入伍前是学生的新兵比其他职业能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客观支持,这与姜忠东等[7]的研究基本相符。目前中国的家长大多认为孩子学习是第一位的,为了让孩子好好学习,在物质上都是尽自己的能力满足他们,因此学生相比其他职业的新兵获得了更多的社会支持,尤其是在客观支持方面。

本研究显示,不同家庭收入的新兵在社会支持利用度和积极应对上存在统计学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中等家庭收入的新兵、低收入家庭的新兵、高收入家庭的新兵,这与汤燕妮的研究结果相似[8]。家庭收入中等的新兵在成长过程中明白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争取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一道理;家庭条件较好的新兵遇到的挫折较少,在遇到困难时多采取等、靠亲人帮助,不习惯自己想办法解决,也不知如何主动向他人寻求帮助;家庭收入低的新兵会有一些自卑心理,做事很努力,但比较敏感较容易受挫,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好于家庭条件优厚的新兵,但比较谨慎,采取积极应对的程度受限于经验和心理能量。而中等家庭收入的新兵成长过程或多或少地规避了家长的过度保护和生存压力,心理能量更灵活、更自信,所以更能主动寻求帮助、更易采取积极应对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心理工作者可以区分不同人群,加强新兵对社会支持的觉察和利用,帮助其建立自己的社会支持网络,并进行解决常见适应问题的技巧训练,使其有方法应对可能遇到的成长困扰。新训骨干在新兵连带兵时,应了解不同新兵的成长环境、家庭背景,对不同的新兵采取相应的教育、培养方式。在新兵正常操课时间外,少一些批评教育,多一些关心、爱护,新训骨干尽量与新兵一起进行娱乐、文体活动,为新兵在部队营造一个宽松的氛围,减少他们的紧张感,使他们感到安全、温馨,让他们相互之间,以及与骨干之间更快地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人际关系。通过战友、班长、排长等传递的正能量来积极地解决问题,减少新兵对部队环境的不适应,促进新兵的心理健康,使其顺利由普通青年转化为合格战士。

[1] 高 萍,刘华磊,曹春霞,等.武警战士社会支持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2012,23(12):19-23.

[2] 史 青,李 峰,翟羽佳,等.电子对抗部队官兵官兵心理应对方式影响因素[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6):95-99.

[3] 汪向东,王希林,马 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31-35.

[4] 夏素明,陈纪申,杜建民,等.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及相关因素分析[J]. 人民军医,2008,51(10):640-641.

[5] 杨 春,高志勤,赵汉清,等.2010年某部新兵应对方式状况的调查分析[J].四川精神卫生2011,24(2):92-94.

[6] 李权超.新兵心理健康及相关因素调查与心理干预的研究[D].广州:第一军医大学,2006.

[7] 姜忠东,卢 山,许 鹏,等.不同职业入伍的新兵社会状况及心理素质的研究[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2,24(2):21-24.

[8] 汤燕妮.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因素的研究[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09.

(2014-04-15收稿 2014-06-01修回)

(责任编辑 尤伟杰)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socialsupportandcopingstyleinrecruitswithvariousbackgrounds

WAN Lingling1, ZHANG Chuanmin1, LIN Jing2,YANG Weiwei3, and FAN Min4.

1.Psychiatry Department of No.3 Hospital;2. Comprehensive Guarantee Base of Logistics Department; 3.Political Department, Beijing Municipal Corps No.3 Division ,4.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of No.3 Hospital, CAPF, Beijing 100141,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differences in social support and coping style among recruits with various backgrounds.MethodsAll kinds of measures were used, for example, SSRS, SCSQ, ex. by psychology consultant to carry out exams among 400 CAPF recraits.ResultsConcerning the dimension of social support and solutions, clear differences exist according to their educational level. Clear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recruits according to their former jobs. Clear differences exist among recruits according to their families’ incomes.ConclusionThose who

higher education are more self-confident, choose reaction manners to solve problem. The recruits from medium family income look for help to solve problem actively and their living manner is more active.

social support;coping style;recruits;background factors

万玲玲,本科学历,技师,E-mail:linggrance@126.com

100141,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医院:1.心理科,4.眼科; 2.102600北京,武警后勤部综合保障基地门诊部;3. 100141,武警北京总队第三师政治部

R395.6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新兵总分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兵,请入列!
点亮初心,打造出版精品——出版新兵成长记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恩格尔系数
家庭收入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