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没有文凭的北大教授

2014-07-18柳哲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7期
关键词:郁达夫北京大学沈从文

柳哲

1923年的夏季,沈从文由故乡湘西到北平求学。在此之前,他几乎从未接受过正规的现代学校教育,大部分学识由自学得来。他那时,仅仅是小学毕业。

沈从文来北京的最大目的,是要学习新知识,为此,他也曾满怀希望报考北大。这一年的秋天,他参加燕京大学二年制国文班的入学考试。可是,考试时却一问三不知,得了个零分,主考官十分同情他,例外地把两块钱的报考费退还给了他。从这时起,沈从文对正式入学死了心。当时,北大实行开放的办学方针,学校的大门向一切渴望学习的有志之士敞开,不仅允许他们自由地听课,还允许旁听生们使用北大的图书馆博览群书(当然,外借不可,在这一点上还算“内外有别”)。北京其他大学也有旁听生,却都有一定名额限制,唯独北京大学对不注册的旁听生,毫无限制。因此,北京大学的旁听生比正式注册的学生多几倍。他们之中,有等下年再考的,有本科毕业准备再换系学习的,有等相熟同学毕业一道去就业的。因此,当时的北大汇集了来自全国各地为数众多的求学之士。据传有这样一个笑话——某门课程听者众多,很令先生欣慰,不料到了期末考试时,却只有一人前来应考。原来,诸多的听课者,都是旁听者,正式生只有一人。沈从文曾居住在银闸胡同公寓,它是以北京大学红楼为中心,附近几十个大小公寓之一。在这些公寓里,住满了全国各地来北京求学的年轻人。当时北大英文系的陈炜谟,德文系的冯至,哲学系的杨晦,都是学生中著名的高材生。沈从文先后结识的朋友,除陈炜谟,还有刘梦苇、黎锦明、王三辛、赵其文、陈翔鹤等人。因缘际会,沈从文也成了北京大学不注册的旁听生。他领过国文讲义,听过日语课,也间或去听历史课和哲学课。蔡元培始终坚持学术自由原则,取兼容并包主义,选聘教师不拘一格,只以能力学识为标准。陈独秀、胡适、李大钊、刘师培可以同时在北大任教,连著名保皇党人辜鸿铭也被邀请讲学。蔡元培倡导的“门户开放”和“学术自由”,酝酿成一种巨大社会动力,对中国社会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它对于中国现代文化学术史的意义,绝不亚于黄埔军官学校之于中国现代军事史、战争史。沈从文在北大结识了一大批志同道合的文学上的挚友、同好,他们互相切磋、交流、激励,沈从文在彼此间的相互熏陶之下,走上文学之路。

沈从文后来这样回忆辜鸿铭来北京大学讲学时的情景:“辜先生穿了件缃色小袖绸袍,戴了顶青缎子加珊瑚顶瓜皮小帽,系了根蓝色腰带,最引人注意的是背后拖了一根细小焦黄的辫子。老先生一上堂,满座学生即哄堂大笑。辜先生却从容不迫地说,你们不要笑我这条小小尾巴,我留下这并不重要,剪下它极容易。至于你们精神上那根辫子,据我看,想去掉可很不容易!因此只有少数人继续发笑,多数可就沉默了。这句话给我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这句话对当时在场的人,可能不多久就当成一句‘趣话而忘了。我却引起一种警惕,得到一种启发,并产生一种信心,即独立思考,对于工作产生了长远意义。”当时,沈从文一边时断时续地在北大听课,一边在公寓那间“窄而霉小斋”里,无日无夜地伏案写作。文章写成后,他壮起胆子分别向北京各杂志和报纸文学副刊寄去。然而,这些文章却如同石沉大海,毫无回音。后来他听说,当时《晨报副镌》的编辑在一次聚会上,将他投寄该刊的十数篇文章连成一个长条,摊开后当众奚落说:“这是某大作家的作品!”随后把文章揉成一团,向废纸篓里扔去。虽然文章无发表机会,沈从文却没有气馁。这个“乡下人”,虽温良柔弱在外,却顽强倔强于内。他确信别人能办到的,没有理由自己就办不到!他明白自己在通向文学之园的路上,根底极差;又毫无派系可供自己攀援,应该比别人多受些磨难。今天没有希望,只要明天还可望办到,自己就没有中途罢手的理由。

沈从文不愧为北大那庞大的“旁听大军”中的佼佼者。

沈从文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主要选取中文系、历史系、日语系课程进行旁听。数载的旁听生涯中,他以极其务实的态度虚心求学,努力汲取知识的营养,使自己在各方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日后成为一代文学大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沈从文的文学创作并非一帆风顺,这位天才的作家在起步时,和众多的文学爱好者一样,屡屡遭受退稿的厄运,幸运的是,北大的几位教授慧眼识珠,向他伸出了援助之手。

郁达夫在当时已经是著名的作家,同时在北大兼任教授。沈从文在创作上屡受挫折之际,给郁达夫写去一封求助信,向他探寻、求教文学创作的奥秘。

令沈从文喜出望外的是,郁达夫竟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冬日,亲临沈从文栖身的小屋“窄而霉小斋”。看到沈从文窘迫的生活,郁达夫慷慨地资助,给他衣物、钱,还亲切地邀请沈从文吃饭,席间谆谆指导沈从文创作。但郁达夫深感于沈从文的贫苦,遂以此为题材,写了那篇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散文《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告诉像沈从文这样贫困穷苦的文学青年,在混乱黑暗的社会,为了活下去,要么重新回到老家去,要么就心甘情愿去做小偷,对当时不公的时代发出了绝望的诅咒。这也成为现代文学史上一段广为人知的佳话。除郁达夫外,北京大学的周作人、辜鸿铭教授等,都曾在创作与生活等方面,对沈从文给予大量热情的帮助与扶持。他们都非常赞赏沈从文在文学方面的才华,并积极向文学界推荐、引介沈从文。在他们的大力提携下,沈从文很快结识了徐志摩、闻一多等文学界名流,并为其接纳、包容,从而一步步跨进文学圈,开始在文坛崭露头角。通过他毕生的努力,最后成为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

猜你喜欢

郁达夫北京大学沈从文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丁玲 沈从文 从挚友到绝交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贵人
郁达夫:热烈的爱倩,却不能相守一生
Le rôle de la lecture dans la formation desétudiants de langues vivantes
La solitude
抗战中的爱情:李小瑛与郁达夫
浮世露恋:李小瑛与郁达夫
微博评书:沈从文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