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2014-07-16王芙容薛利平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5期
关键词:案例研究阅读推广名著

王芙容 薛利平

摘 要 论文略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平凡的世界》受到读者热捧与专家学者冷落的现象,分析了两部小说从阅读状况、读者情感倾向、环境影响和专家评论四个方面产生冷热现象的原因,提出了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面临的挑战,并从兼容并包、区别对待、深入思考等方面阐发了应对之策,从而促使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阅读推广 名著 案例研究

分类号 G252.1

苏联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与我国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是深受我国广大读者尤其是大学生喜爱的文学作品。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这两部小说在一些专家学者中受到的贬斥或冷落与在普通读者中引起的持续热捧形成强烈反差。对这两部影响较大的小说的一冷一热,是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新的挑战。正视现实,因势利导,成功应对挑战,就可促使高校阅读推广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1 两部小说的冷热现象

1.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创作的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个文学形象。这部小说最早被译介到我国是1937年,由段洛夫、陈非璜据日译本节译。在中国流传较广的汉译本是梅益据英译本翻译,1942年上海新知出版社出版。解放后这个译本由人民文学、中国青年、少年儿童出版社相继出版,到1966年共印刷25次,发行100多万册。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黑龙江大学教师学生的俄译本。1979年梅益的修改本出版,到1990年共印32次,发行130万册。1994年黄树南的全译本由漓江出版社出版,发行50万册。全国十几家出版社争相仿效,各种译本如雨后春笋。20世纪末,借同名电视剧的热播,该书各译本又成畅销书。

据1982年调查,在大学生最喜欢的中外文学作品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占第三位;在大学生最喜欢的文学作品主人公中,保尔占第一位。1989年团中央选出10本“人生的路标”畅销书,此书名列第一。1994年由新闻出版署等部门颁发的“奋发文明进步图书奖”中,此书获一等奖。1999年由《出版广角》杂志社发起的“感动共和国的50本书”评选活动,参与主体是大学生,此书赫然在列。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我国改革的进程,社会环境更为宽松,历史反思不断深入,对这部在中国印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外国小说也出现了争议,甚至出现全盘否定的评价。这种声音主要来自高校的专家学者。董晓认为,这部艺术形式粗糙的作品为何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苏联和中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其一,因为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苏联国家乌托邦神话的价值观念;其二,这部小说带有很大程度的自传性。由于作者头脑中强烈的国家乌托邦精神使得他无法真正洞察当时的社会生活本质,无法真实地展现历史,这部作品也就无法像真正的文学佳作那样,经得住时间的检验。而余一中的贬斥更直接:保尔只是苏联官方文艺理论的一种演绎,小说所表现的是怎样把一个普通人变成斯大林路线的拥护者和“材料”的过程,因此这不是一部好书,应当送进历史博物馆,而不是将其介绍给年轻一代。当然也有专家学者不同意此说。任光宣在《重读长篇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文中,坚持认为这是一部好书。梅益也著文驳斥,吁请人们警惕那种“企图取消这部书的存在”的观点。一时间《俄罗斯文艺》等刊物连续发文讨论,各抒己见,颇为热闹。虽然只是学术的争论,但国内高校外语专业外国文学选读教材之一的《俄罗斯文学选集》新版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没有收入。

为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编辑出版的《1978—2008私人阅读史》一书汇集了34名专家学者推荐的书目,基本上是每人推荐30本书。没有人推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推荐最多的外国文学作品排第一的是《一九八四》,其次是《古拉格群岛》。

1.2 《平凡的世界》

我国作家路遥创作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以澎湃的激情展现了孙少平等普通人在1975—1985年的历史转型期不平凡的人生。小说共三部,100万字。第一部曾遭到权威出版社退稿。1986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同年在《花城》杂志第3期发表。1987年1月在《小说评论》和《花城》编辑部于北京召开的研讨会上,评论家几乎全盘否定此书,主要理由写作手法落后。只有朱寨、蔡葵两位老先生肯定此书。后来路遥偶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叶咏梅,由她争取在长篇小说连播节目播出。当著名播音艺术家李野墨播讲此书时,第二部是打印稿,第三部还在路遥手里没完成。1988年《黄河》杂志发表第二部。评论家仍不看好。但中央台长篇小说连播影响巨大,读者好评如潮。1988年5月小说全部完成。1989年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齐。1991年小说获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并名列榜首。

路遥为写此书心血耗尽,去世20多年了。而小说却由人民文学、中国青年、北京十月、陕西人民、华夏等十几家出版社争相出版,广大读者尤其是年轻读者的阅读热潮持续不减,这部书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精神生活,激励他们在逆境中不懈奋斗。据北京开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全国图书零售市场观测系统”显示:《平凡的世界》仅2009年1月—2013年1月,三卷销量就高达230万册。在2012年“文明中国”全民阅读调查活动中,《平凡的世界》荣获“读者最想读的图书”第二名。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新闻出版局等17家单位组织的“大众有奖荐书活动”中《平凡的世界》荣登榜首。此书还入选“感动中国50本书”。在2013年8月16日开幕的南国书香节上,由家庭期刊集团和中国红基会和谐家庭公益基金联合主办的“中国家庭理想藏书”评选推荐活动选出的百种中外图书和另外专门选出20种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正式公布,《平凡的世界》赫然在列。

此书多年来在大学生中极受热捧。据北师大图书馆2012年统计,《平凡的世界》连续5年名列借阅排行榜前3名,今年跃居第一名。北师大党委宣传部和图书馆高度重视学生的阅读需求,遂将《平凡的世界》购买500套1 500册赠送学生,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积极应对人生的各种困难。endprint

《平凡的世界》从问世至今,热捧与冷落同在。热捧主要来自普通的读者,而冷落却来自专家学者。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本好书吗?》这样公然否定的文章倒还没有。但文学界常现嘲笑和攻击之声。有评论家坦言:我对路遥不感兴趣。一个新潮小说家甚至宣布:《平凡的世界》读一页给50元,我也不干!洪子诚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孟繁华、程光炜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王庆生的多卷本《中国当代文学史》等权威文学史论著对此书和作者只字未提。虽然当代小说能进文学史的并不多,而且进文学史的也不一定都是公认的佳作,但当代少有的深受读者喜爱的长篇小说进不了文学史不能不让人生疑。

前面提到的《1978—2008私人阅读史》也没推荐此书。推荐最多的中国小说是《围城》,其次是《白鹿原》。

2 两部小说冷热现象分析

2.1 阅读史的奇观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许子东在分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何以在中国受到年轻人热捧时概括为三条:第一,政治领导力量一直十分迫切要求文学能够教育青年献身革命,“真人假事”式的献身说法又有特别的宣传效果;第二,保尔身上有着浓重的“小布尔乔亚”情调,这让既追求革命又热爱青春的中国青年十分认同;第三,保尔在中国拥有众多崇拜者,还因为他是来自社会下层的贫民造反者。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在中国形成了多重契合点,官方的宣传、教化面目出现的主流意识形态和民间悄悄地、初萌而无伤大雅的叛逆心理及惆怅情怀默默地融为一体。这是当代阅读史上的奇观。

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不仅有着保尔崇高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还有着保尔忧郁的气质和理想主义的追求。路遥与孙少平有很多相似之处,特别想超越活着本身的卑微和辛酸,努力挖掘人生的诗意,在苦难中追求心灵的高贵。这就使作品感动了无数来自底层,又不屈服命运的贫寒学子。真正的敬意总是起自默默的阅读。这种可以照见自己心灵,引起强烈共鸣,被深深感动的阅读,自然就使贫寒学子有了强烈的认同感,萌生对新生活的憧憬和改变困境的动力。一部使人落泪的书,该是比其他种种尺度的评判更可信赖。潘石屹曾说:《平凡的世界》这部书我看了7遍。每一次都想起小时候在甘肃农村贫困、饥饿的生活。这部书改变了我的命运。实际上我的一部分经历像孙少平,一部分像孙少安。

在纪录片《路遥》中,日本学者安本实这样说:路遥是中国最早对城乡二元结构进行描写的作家,他的作品是逼近人性本质的,达到了世界文学的水平。

奥斯特洛夫斯基和路遥的人生经历太坎坷,又把文学看得太神圣。他们的写作过程是在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是用生命去殉道。他们历尽艰辛,英年早逝,却以非凡的人格力量和杰出的精神产品赢得了众多读者发自内心的尊敬。

2.2 满怀情感的接受

清代张潮有段谈读书的名言: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王安忆在《阅读的要素》一文中讲到“少年时读书无条件相信任何事情。这是非常容易受影响的时期,是精神世界最初的建设时期。因为相信所以感动。如果那时怀疑,就失去阅读最大的乐趣——那种满怀情感的接受,那种对充实内心的渴望。中年读书依然信赖,却是理性的信赖。晚年读书的信赖是宽容的信赖。”由此可见,青少年喜欢读文学书,有其必然性。人生阅历肤浅,对未来充满憧憬,希望从文学作品中一探人生的奥秘,获取人生的经验。尤其是家境贫寒的学子更需要在文学作品中获取精神的慰藉,克服自卑的心理,增强前行的动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平凡的世界》顺理成章地吸引了他们的目光,感动了他们的心灵。

2.3 大环境的影响

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否定意见来自专家学者所接触到的苏联解体后披露的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材料。苏联社会政治制度的种种弊端,苏联文艺政策对文艺作品的消极影响,是他们贬斥此书的主要依据。王蒙则认为:“苏联文学的影响可能比苏联这个国家的影响更长远。前者毕竟是艺术,是理想。艺术与理想更多地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感受,更多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谈不上实现与现实的成功,所以也谈不上认真的‘解体与消失。”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奥斯特洛夫斯基写作此书时,就是一个全身瘫痪,双目失明的普通人,写的是他所经历的难忘故事。梁晓声说过:“政治有政治的目的,基层有基层的法则。处于基层的广大读者,面对文学作品首先想到的是它好不好看,能不能打动自己,而不是为适应某种政治意图和需要而去读它。”《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当然有不足之处,但保尔绝不是斯大林体制维护者这样的僵化样板。众多年轻人热捧此书也绝非是去自觉维护僵化的政治体制。我们在改革开放之初曾把对文学作品非文学化指责批评为“庸俗社会学”。在政治环境更加宽松的今天,我们也要注意“庸俗社会学”的出现。

《平凡的世界》诞生正是西方文艺理论在我国大行其道之时。黑色幽默、意识流、象征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引起作家们极大的兴趣,纷纷仿效。作家们争着把先锋、新潮、现代主义及后现代主义的标签往自己脸上贴的时候,传统的现实主义自然被视作过时的东西不屑一顾了。其实,这只是如何写的问题。还有为谁写,为何写,写什么诸问题。受大环境的影响,也是五花八门,莫衷一是。路遥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坚持人道情怀、苦难意识、底层意识、人民立场及诗性气质,坚持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理想主义的激情,坚持叙述那些出身底层的年轻人自强不息的故事,展示苦难的体验和道德的善良。路遥是个极其认真,近乎“迂腐”的人,不是那种过于“聪明”的人。他活得很累,既不游戏人生,也不游戏文学。始终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路遥不被时尚的潮流和紧随潮流的人认可,也在意料之中。

2.4 客观公正,直言不讳

《平凡的世界》并非完美无缺。进不进文学史也并不重要,读者的认可才是更重要的,但由此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深思。中国社科院李建军是少有的对路遥充满敬意的理性的评论家。他多年来持续关注、推崇、研究路遥及其作品,充分肯定了《平凡的世界》的创作成就,也客观公正地指出了不足。认为路遥的热情稀释了冷静,他把善良变成了无边的宽容,他用自己圆满的想象置换了残缺的现实,他因此丧失了观察生活的深度,丧失了控御文字的节制感和分寸感。但因为路遥和他的《平凡的世界》让我们体验到了忧伤和痛苦,激情和希望,很好地回答了为谁写,为何写,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李建军的结论:这就是优秀的作家和真正的文学!北大中文系邵燕君更是直言不讳:评论家太忽视读者了,他们推荐的作品读者不关心,但是对读者重视的作品却极其漠视,对广大读者有深远影响的作品,评论家缺乏足够的重视,缺乏公正的评价。邵燕君认为,出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评论家过于精英化,同时又存在市场化,圈子化问题;另一方面评论家对读者的长期忽视,也恰恰说明文学评论界的所谓标准出了问题。他们是按西方现代主义的线性发展来确定的,往往认为后来出现的文学形式一定最先进。其实不然。endprint

3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面临的挑战和应对措施

3.1 注重内容,兼容并包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大学生,这是有着一定文化层次,有着强烈求知欲望,精力充沛,思维活跃的群体。我们的阅读推广工作往往注重按照权威部门、专家学者开列的书目向大学生推荐。在相关的读书活动中,也比较注重形式,轰轰烈烈,热热闹闹,而且活动往往集中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形式可以营造氛围,内容才可直抵心灵。我们推荐图书往往是向大学生灌输既定的结论。好书一切皆好,只管简单接受。这显然不利于大学生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开放的思维。“文革”时非此即彼的极化思维盛行,图书要么香花,要么“毒草”,那时基本是“毒草”。我们现在再给大学生推荐图书,就要引导他们在阅读时具有兼容并包的雅量和非功利性读书的志趣,以及怀疑的眼光和审慎的态度。不迷信书本,不迷信名人。开动脑筋,深入思考。每读一本书,都能平心静气,入心入脑,都能有所收获。

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平凡的世界》为例,(这两部小说在大学生中影响巨大,以此为例,可引起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和强烈共鸣,把阅读推广引向深入)我们既不能无视这两部小说的存在及其巨大影响,也不能无视不同意见的存在,应从中汲取合理成分。围绕这两部小说的冷热,思考形成的原因,深入了解相关背景和知识领域,举一反三,逐步深化。 正视现实,因势利导,并以此为契机,反思和改变传统阅读推广平面化、简单化、重形式轻内容的模式,打开阅读推广的新局面。要吸引大学生参与,力戒满堂灌和片面性。不要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堵塞言路。介绍不同的观点,引发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去分析,去思考,必要时加以适当点拨。这样大学生就可以借助读书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感同身受,激情澎湃,而且能冷静客观,视野开阔,深入思考。

胸襟开阔,独立思考,应该是青少年最宝贵的品质。美国连小学生都知道博览群书,条分缕析,方可形成自己的见解。所以他们才能也乐于通过自己的读书和思考把阅读作业搞成一篇虽不乏稚嫩但见解独到的论文。而我们有些大学生习惯人云亦云,甚至网上下载,阅读成了无可奈何的应付差事。所以让大学生记住一些死的书本知识,不如让他们养成读书习惯和思考能力;给大学生解读那些年代久远玄而又玄的名著,不如解读那些既让他们亲近又让他们感动的作品,更能引起他们读书的兴趣,进而深化阅读。

3.2 有的放矢,区别对待

阅读推广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推介书目。大学生必读书的书目里古今中外皆为名著。有的高校甚至以学分考试的形式硬性规定大学生必读。这样做有其合理性,可以使所有人都必须全面了解经典名著。但从实际考虑,效果并不理想。厦门大学谢泳认为,“应把阅读分层,分为专业和非专业,分为大众和精英,分为成年人或者未成年人,分为老人或者青年,分为男性或者女性等等。先分类再给出标准,就比较接近实际。”比如在高校有年级的差异,有专业的差异,有男女生的差异,还有兴趣爱好的差异。要区别对待,让各类学子都能对读书感兴趣,愿意读书并有收获。然后引导他们不断扩大范围,提高档次。我们要重视读者的选择。对于能让大学生感动,进而净化心灵,提升精神和完善人格的好书,应该作为重点,加大推荐力度。高校图书馆的阅读推广工作就是要有的放矢,区别对待,吸引广大同学参与,共建美好的精神家园。

3.3 快乐阅读,深入思考

阅读应该是快乐的事。但是在当前急功近利,普遍浮躁的大环境下,“悦读”似乎成了读书唯一的状态。年轻人的阅读很容易以娱乐为主,知难而退,始终徘徊在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的层面。就阅读的过程来说,无非两种感受:或者耐着性子往下读,不断思考;或者轻松愉快地阅读,消遣时光。苏联教育家米哈尔科夫说:如果一个人没有在青少年时期用经典好书为自己的心灵打上底色,没有读过让自己动过真情,流过眼泪的经典好书,这对于他生命的成长和人格发展,都将是不可估量的损失。当然,年轻人阅读那些并不轻松,也不好玩的图书,肯定要费些劲,但相对于那些“水货”,这些“干货”更有嚼头,营养丰富,含钙量高。阅读推广就是要使青少年对此类图书心怀敬畏,乐在其中,渐入佳境。一次突破阅读障碍的成果超过十次无阅读障碍的收获。中央民族大学郭英剑教授认为美国阅读研究状况是水平高,研究深,影响大。针对中国阅读研究的现状,郭英剑提出:虽然一般性“阅读”令人愉悦,但更应该关注促人“思考”的“阅读”。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研究阅读推广名著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工商管理学科的案例研究方法的几点思考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