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社员发展看高校戏剧社团的建设

2014-07-15苏文倩

文学教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社团建设社员

苏文倩

内容摘要:当代高校学生呈现出积极性高涨、兴趣广博化的特点,高校社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强调学生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高校戏剧社团则更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在校园戏剧社团中,社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分析剧社社员有助于推动高校戏剧的发展建设。从社员特点、社员参与兴趣与社员专业素质等方面分析得出剧社社员积极活跃,兴趣是社员参与话剧活动的主要原因,社员专业素质低进高出的结论。同时为高校剧社提出健全剧社体制,将社员兴趣转变为爱好,完善社团培训机制,加强综合素质教育的建设方案。

关键词:校园戏剧 社员 社团建设 武汉高校

校园是现代戏剧的摇篮,校园戏剧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在高校活动中独树一帜。相对于主流戏剧日益小众化、边缘化的现状,高校戏剧异军突起,以学生为主体、以戏剧社团活动为主要形式如火如荼地发展着。高校戏剧社团将大学生多元化发展方向和社会时代需要相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环节。

在高校环境变革的大背景下,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由于高校学生积极性高涨、兴趣广博化以及社会进步的推动,高校社团反映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表现。强调学生个体的表现力和创造性的高校戏剧社团则更加鲜明地反映了这一特点。在校园戏剧社团中,社员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高校社团的戏剧产出量、影响力、原创能力、社团氛围等特点都与社员自身息息相关。因此,以剧社社员特点为基础的研究成为对高校戏剧活动的分析的重点任务。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改革的开展,武汉地区产生了一批极具影响力的大学生话剧社团。九十年代以来,武汉大学社团创作的优秀剧目在中国大学生戏剧节以及各类舞台上大放异彩,打造了一张张武汉地区高校校园文化的金名片。2007年至今,武汉市委宣传部、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武汉市文联、武汉市文化局等单位已成功联合主办了三届武汉地区高校大学生戏剧节,集中反映了在汉大学生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笔者以武汉高校戏剧社团为基点,对高校剧社中的社员展开研究。纳入调研范畴的剧社(只包括话剧社团,不涉及戏曲等相关社团)包括武汉六所高校的九个社团。通过走访调查,笔者认为高校剧社社员对剧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参与社团原因、自身素质及社员特点等方面。

一.社员特点

高校剧社社员有别于其他社团的成员,有着与众不同的特点。总的来说,与高校其他就社团与社会剧社相比,高校剧社社员普遍具有外向活泼、创新能力强、发展综合全面、活动积极性高等特点。

与高校其他社团相比,话剧活动的表演性质决定了话剧活动部分参与者必须具有表演的舞台张力,这就要求剧社社员有外向型的性格特点。一般来说,性格活泼、积极主动的学生才会对话剧活动产生兴趣,敢于走上舞台展现自己。因此,不同于其他社团社员,剧社社员的性格更为外向活泼,具有表现力和舞台张力。除此以外,戏剧活动的先锋性也要求参与者能够打破世俗的条条框框,敢于彰显个性。社员中不乏愤世嫉俗、挑战传统的热血青年。他们大多敢于创新、勇于呐喊,一定程度上引领了高校的思想潮流。

创作能力强也是剧社社员的共性之一。戏剧社团需要社员具备创作能力,不论是剧本还是动作,甚至是灯光舞美,都要求社员参与设计创作。虽然社员来自不同的院系专业,但是对戏剧艺术的热爱使他们聚集在剧社之中。社员对戏剧艺术的审美取向直接决定了该剧社的风格和类型。每个剧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不同的剧社在创作取向上往往大相径庭。如武汉大学的文华剧社专攻原创剧,而同校的踪点剧社却致力于改编剧。而剧社的特色往往反映在其创作取向上。虽然出于经济原因考虑,高校剧社倾向于受众更广的幽默剧目或经典剧目,但是其剧目的创新性还是不可改变的。

与社会剧社相比,高校剧社社员的活动积极性更为高涨。社员的高度积极性会推动剧社的发展建设。高校剧社的社员往往出于个人兴趣参与剧社,因此积极性普遍较高。社员的活动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参与话剧活动的次数上。大多数社员主要参与话剧演出,少数社员会参与到剧本编写和话剧导演中。除了积极参与社团中的话剧活动外,社员们还会积极观看社会上的戏剧演出。在笔者的调查中,三成以上的社员表示平时会自费购票去观看话剧表演。因此,积极主动的社员对剧社建设和社员个人素质提高都有很大益处。

总的来说,社员特点对剧社影响主要集中在推动剧社创作、左右剧社风格及促进剧社发展等几方面。但是社员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变动性,要想使剧社得到持续发展,将社员的特色上升到剧社精神,保留社员的创新型和独特风格,使之成为剧社的固定特色。同时,应该将社员活动积极性稳定和延续下去,使高校戏剧活动的火把在一届届社员的传承中燃烧不熄。

二.社员参与话剧活动原因

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学生相比,当代大学生主动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明显高涨。在彰显个性和展示自我等潮流思想的影响下,具有艺术和表演性质的戏剧社团在高校学子中受到热捧。在高校校园中,参与话剧活动的学生数量众多。对于这些社员参与的原因的了解有助于分析高校话剧活动的发展走向。在笔者看来,吸引众多学生走进剧社大门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

根据调查研究得出,在诸多原因中,兴趣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有超过八成的社员是出于对话剧和表演的兴趣而参加剧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社员在加入剧社后的表现基本是由其兴趣程度决定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社员参与理由是兴趣而非爱好。他们对话剧活动的了解并不全面,仅凭自己的设想认为其有趣而参加。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很多社员参与的起因有较大的偶然因素。多名社员表示最初是抱着“试试看”和“玩一玩”的想法报名的。在加入社团并深入了解话剧后,他们才真正喜爱上了话剧。在理工类学校中,很多社员的专业是逻辑思维很强的理科或工科,但他们对话剧却有着执着的喜爱,几乎全部的业余生活投入到戏剧活动中。

此外,自我锻炼和提升交往能力是学生参与剧社的另一重要原因。学生选择社团的原因复杂。当前“90后”是大学生的主要部分,其选择社团的动因很多,但最为主要的一点,就是大学生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质和技能的提高。在当代高校中,社团已经演化成学生交友、拓展素质以及自我提升的重要平台。[1]在笔者的调查中,约七成的社员表示想要通过话剧活动来锻炼自己的表演能力和交际能力。话剧活动的表演性质决定了它对社员表演能力有很大的锻炼,而经过高校话剧活动洗礼的同学在演讲、演出等方面也有了强的表现力,变得更加自信大方。同时通过剧社,学生可以拓宽自己的交际范围,交到更多朋友,这也是很多学生选择参加剧社的原因。在剧社中,他们能够认识更多志同道合的挚友。endprint

还有很多社员认为自己参与话剧社团的原因是想丰富自己的大学生活。大部分大学新生都会选择加入一到两个社团,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话剧社团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总的来说,学生参加戏剧社团的原因集中在兴趣、自我提高、交际交友、丰富生活四个方面。这和社会剧社社员以名利优先的原则有很大不同,是高校剧社社员的独有特点。这些原因决定了高校剧社发展的独特轨迹。学生的兴趣并不稳定,来的突然也可能会很快消退。在进入社团半年之后,部分社员会因为新鲜感过去而失去兴趣,从剧社中退出。在此之后,只会有一小部分社员坚持到底,一直在社团中活动到大二或大三。除此以外,出于丰富大学生活考虑而加入的社员也往往会在半年后逐渐淡出,这就造成了剧社社员资源的流失。

从以上几点考虑,想要稳定剧社社员,必须建立更加稳定的社团体制,培养社团集体的归属感。健全体制可以使更多社员找准自己的定位,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形成集体归属感。当集体归属感得以确立,松散的社团才能紧紧团结一体,使社员将剧社当成“家”,真心实意的长期留在剧社中,为剧社建设和戏剧创作出力献策。

三.社员专业素质

高校剧社社员的专业素质直接决定该剧社的戏剧质量,是剧社发展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剧社成员结构复杂多元,社员专业素质低进高出。专业素质提高主要依靠指导老师和上下届社员的传授。

高校戏剧的社员的构成较为复杂,剧社集中了来自不同院系的学生。有别于部分文艺类社团出现的文学或艺术类学生“一边倒”倾向,戏剧社团在社员专业成分上呈现文理杂糅的现象,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背景,且没有明显的文理科分成倾向,基本与本校的文理比例相一致。由此可见,具有专业背景的社员较少,大多数参与话剧社团的学生都是非专业人员。

社员在进社前的话剧专业基础普遍较弱。根据笔者的考察,在社员中仅约有四分之一在大学前有过表演经验,68%的社员是从大学开始才接触话剧演出,这些社员在进入剧社前对话剧的了解仅局限于初高中课内或课外阅读了解的少量剧本。只有少数社员在大学前就对话剧演出有所接触,这些社员往往会一直留在剧社中,成为社团的中流砥柱。社员对话剧专业知识了解的起点都偏低,大部分都是在进入社团后接受培训或自学掌握的。在社员专业素质起点低这一特点是由高校剧社自身特点决定的。高校话剧活动的主体是在校学生,大多数学生的参与原因就是自身兴趣。因此与追求艺术或经济利益的专业剧社相比,以兴趣为出发点的校园剧社社员专业素质大多良莠不齐。

除了专业基础素质相对较弱以外,高校剧社中还普遍存在一种“苗子依赖”现象。在剧社招新时,挖到具有较高戏剧基础的“苗子”显得至关重要。在每届社员中,少数具有较高话剧专业素养,也即“有底子”的学生最终会成为该届社团的中心人物。某些剧社的社长直言,并不是召不到社员,是想招到有潜力的社员。由于高校剧社的非营利性,大多数剧社无法请到专业教师为社员培训,一般是社员“老带新、强带弱”式的自力更生。因此除了招募对话剧有强烈兴趣的学生外,有基础的社员必不可少。

由于社员的专业素质起点低,他们的能力基本都来自剧社的培训和进入剧社后的自学。因此社员素质直接受到剧社指导老师、培训机制及个人积极性的影响。如果剧社能够得到校方在指导老师方面的支持,或是有社会剧社的帮助,就能在专业素养上比其他剧社更胜一筹。除了专业指导外,培训机制也是影响社员专业素质的重要因素。较成熟的社团有完备的社员培训机制,通过定期训练和新老交流提高专业技能。很多高校剧社囿于条件限制了新社员能力的提升。而对于指导老师和专业培训的缺乏是其中的主要原因。由于很多剧社缺乏专业的指导老师,社员只能“自己玩”。这些剧社往往依赖高一届学长进行口耳相传的教授和培训,一旦剧社社员中出现年级断层,几乎就意味着剧社的专业积累要从头开始。因此剧社大多是每届社员摸着石头过河。这不但限制了社员专业素质的稳定持续提高,还令高校剧社的发展裹足难前。

由此可见,立足于高校剧社长期稳定发展,提高社员整体素质是当务之急。在学校扶持方面,专业培训和资金支持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剧社自身而言,建立起完善的社员专业培训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除此之外,加强素质教育力度,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高校乃至中学的教育改革中仍然是重中之重。

在高校戏剧社团的建设中,社员的推动功不可没。有了充满朝气和激情的学生,高校戏剧社团才能不断巩固,稳定提升。建设高校戏剧社团,离不开对每一位社员的发展与进步。将社员特色固化为剧社精神,将社员兴趣转变为社员爱好,建立健全的社团体制,完善社团培训制度并综合提高学生素质都能有力推动高校剧社进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高校话剧活动将更加蓬勃发展、欣欣向荣。

参考文献:

[1]丁玉莲,乌尼日,霍秀珍. 论高校社团的特点、作用、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3:105-108.

[2]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课题组,翟思成,李丁.高校社团活动开展状况的调查[J].中国青年研究,2008,04:54-57.

[3]白存良.浅谈戏剧社团的时弊与发展[J].当代戏剧,2002,S1:9-10.

[4]苏芳瑶,黄晶,范芹,徐文婷.大学生社团活动与综合实践能力培养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S2:168-170.

[5]樊敏.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社团管理[J].人民论坛,2010,35:230-231.

注释:

[1]樊敏.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社团管理[J].人民论坛,2010,35:110.

项目简介:华中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A类项目《当代高校戏剧与校园文化建设——武汉高校戏剧活动研究》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社团建设社员
让文学激扬青春
图说岁月
人民公社女社员
高中体育社团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大学生社团建设对提升就业能力的作用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中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高职院校就业创业类社团建设与高职生就业研究
同劳动 心连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