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2014-07-01王震

警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痕迹实验课工具

王震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王震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5)

对我国公安类院校工具痕迹实验课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工具痕迹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实验课内容、考核方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相关问题及依据工具痕迹实验课在培养公安基层刑事技术人员的作用,提出开设综合实验、丰富实验内容及改变考核方式等措施,改变以往的实验课授课模式,从而达到整体提升工具痕迹实验课的水平。

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改革;考核方式

工具痕迹学是刑事科学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支,是刑事科学技术专业的一门骨干专业课程。经过近50年的发展,工具痕迹学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应用学科体系和教学体系。工具痕迹学是以案件现场中工具痕迹的形成及其变化、工具痕迹的类型、特点为研究对象,分析利用工具痕迹的方法以及检验鉴定的一门刑事科学技术学科。[1]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具备一般实验教学的直观、客观、实践、综合和科研等共性特征,与理论教学一样,是培养学生公安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公安刑事技术人员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验方法、内容、手段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力求创新,使实验课真正成为学生掌握痕迹检验基本技能的重要手段,达到缩短学生所学知识与公安工作实践之间差距的目的。

一、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在实验教学方法方面

我国公安院校在进行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时,通常由教师依据实验指导书的相关内容,总结每次实验内容、操作方法及实验报告的框架,学生按照教师对实验课时的安排,应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将实验结果填入实验报告,得出结论。这样进行实验课,对于那些认知、验证性实验课来说,是可行的。虽然这样可以节省时间,在短时间内完成实验课,但是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对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十分不利,束缚了学生的积极能动性,也会影响到工具痕迹学这一学科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在实验课内容安排方面

工具痕迹学课程内容涉及材料学、力学、物理学等相关学科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很好地掌握这些相关的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工具痕迹特征的形成。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认知、验证实验课节次较多,缺乏相关的课程作为支撑。以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为例,2004年下半年,在2002级痕迹检验专业的工具痕迹实验课(共13次)的安排中,认知型实验课3次,验证型实验课8次,模拟实践型(鉴定类)实验课2次。从以上的实验课安排中,认知型、验证型实验课所占比重较大,模拟实践、设计型课较少,缺乏综合型实验。另外,在实验课过程中,教师边指导边考核,学生边熟悉边操作,考核要求较低,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综合训练,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需要在工具痕迹实验课中加入相关的实验内容,来填补此方面的空白。

(三)在实验课考核方式方面

从工具痕迹学课程的特点看,大部分实验内容都有较强的操作性、实践性操作方法及基本技能,利用笔试的考核方法很难检测出学生对这些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另外,学生往往会采取期末突击的方式,应付考试,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在痕迹提取、检验及制作相关材料等方面的基本技能。

目前,工具痕迹实验课成绩作为平时成绩(占总结成绩的30%)的一部分,主要依据学生平时的实验报告成绩、实验课中的表现等给予评定。由于实验内容较多,学生很难在实验课要求的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的书写,教师一般要求学生在实验课过程中完成实验的主要内容及草稿,下次实验课时上交实验报告。因此,不少实验报告存在严重模仿甚至抄袭的现象,从而造成实验成绩存在较大的水分,不能真正地反映出学生对于实验内容的掌握情况,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在实验室管理体制方面

目前,我国大部分公安院校承担了本科生、体改班、干训学员及研究生的培养任务,而专门的显微镜实验室又比较少,且同时承担着工具痕迹学、枪弹痕迹学、痕迹检验学及特殊痕迹课程的实验课的授课任务,导致显微镜实验室只能应付平时的实验课,现有的显微镜实验室不能够全方位地满足工具痕迹实验课的要求,也不能对学生进行开放。

二、工具痕迹实验课对培养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要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及犯罪案件性质的转变,要求我国痕迹检验技术人员应具备厚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强的实验操作能力及积极的开拓创新精神。因此,公安教育必须坚持三个面向,坚持公安特色,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改变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形成的“重理论、轻实验;重书本、轻能力;重专业、轻基础;重个性、轻共性”的现象,确立“基础扎实,知识丰富,能力过硬”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深化公安教育教学改革,适应公安事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2]

工具痕迹课程作为痕迹检验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培养我国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为适应我国公安教育的需要,应全面地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验课内容及安排、成绩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革,适应我国培养新世纪技术全面的痕迹检验技术人员的需要。

三、工具痕迹实验课教学模式的改革

(一)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

工具痕迹实验在工具痕迹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不仅可以验证工具痕迹形成机理、痕迹特征与工具特征的对应关系,熟悉掌握相关仪器的操作及相关文字材料撰写,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开拓创新精神。依据工具痕迹实验课的特点,教师只布置每次实验课所要达到的目的,学生结合实验目的,总结实验内容,准备所需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在实验课过程中,教师依据学生实验情况及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指导,并在实验课结束时进行总结与点评,最终达到实验课的目的。

(二)实验课内容的改革

1.建立工具加工观摩实验基地

工具痕迹的形成机理、痕迹检验鉴定理论涉及到材料学、机械加工等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在了解机械加工的过程、步骤及机理的基础上,才能理解工具刃侧等部位所具有的加工花纹形态特征,进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工具痕迹形态特征与形痕工具的留痕部位结构特征之间的对应关系。因此,增加了到五金工具生产厂家观摩实验室的内容,主要选择本地五金工具生产厂家作为工具痕迹观摩实验基地。

2.丰富部分实验内容

在串并案件、工具种类推断实验课中,学生主要通过对准备的实验样本检验,把同一种工具所形成的痕迹串并在一起或推断出断头类工具痕迹的嫌疑工具种类。由于实验材料的限制,造成实验难度降低,实验内容不饱满,达不到实验的目的。因此,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角度出发,在串并案、种类推断实验中,增加了已侦破案件中遗留的工具痕迹图片(见图1),通过对其的检验,将同一把工具所形成的工具痕迹进行串并。同时,分析现场痕迹种类及特征,推断出工具种类,并阐述相关依据,达到增加实验难度、丰富实验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这种实验方式,通过在本科生、干训生、体改生等不同层次实验课的实施,得到广大学生的认可。

图1 推断工具实验课中部分现场图片

3.综合实验课的实施

为进一步增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对工具痕迹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改革,主要增加一次综合实验、两次模拟实践实验课。

综合性实验课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合作学习模式,[3]具体的实验方案如下:

(1)实验准备。将每个班级分为5组~6组,预习、回忆相关的理论基础知识,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经过小组集体酝酿、讨论,制订详细、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将现场勘查的任务明确分工。根据所设计的实验方案,确定所需要的实验器材。

(2)勘查模拟现场。每个实验小组认真地按照所设计的勘查方案,对模拟现场进行勘查。根据所学的理论知识,利用自然光、灯光等光源,以犯罪嫌疑人出入现场的路线为主,在现场的障碍物、封闭物及作案的目的物等物体上寻找并确定工具痕迹及相应的微量物质。根据现场痕迹特征及现场的环境,确定可行的提取方案。在现场及周围现场、犯罪嫌疑人的逃跑路线及住所处寻找嫌疑工具及遗留样本。

(3)检验现场工具痕迹及嫌疑工具。①利用现有的仪器对现场的工具痕迹进行检验,确定痕迹的种类,并分析客体的被破坏方式与所受力的方向,初步推断工具的种类;根据伴随痕迹与分离物、附着物的分析,确定工具的使用环境及作案人的行为特点。②检验嫌疑工具,确定形成现场痕迹的工具,并判断出留痕部位。

(4)现场工具痕迹的鉴定。利用嫌疑工具的形痕部位,模拟现场痕迹的形成条件,在相应的客体上制作可利用的工具痕迹样本。根据现场痕迹的种类,确定可行的鉴定方案,并利用此方案对现场的工具痕迹进行鉴定,得出鉴定结论。

(5)现场勘查报告与鉴定书的制作。在认真完成实验数据的整理、分析后,按照现场勘查报告与鉴定书的格式进行制作,并根据老师要求的时间上交现场勘查报告与鉴定书。

(6)评分。本次综合性实验的总成绩为5分。具体依据每组设计性实验的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以及实验完成的质量进行评分,其成绩占本次实验成绩的50%。对每个学生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如方案设计的参与程度、实验动手能力进行评分,占本次实验成绩的50%。对小组中做出突出贡献者加分(每组不超过两名),对能提出较高水平问题者加分。

(三)实验课考核方式的改革

根据工具痕迹实验课的特点,实验课考核方式要进行改革,通过全国公安院校的调研及专家咨询,确定实验课成绩占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的30%。在实验课期末考试过程中,具体方案如下:

1.考试准备

依据每个班级的人数,假设一班为40人,选择同品牌、同规格的钢丝钳80把,两把为一组,由老师制作剪切断头一个,并记录正确答案,即肯定和否定结论。在肯定结论中,要详细记录剪切断头为哪一把钢丝钳的里刃、外刃侧及刃口前部、中部、后部留痕。

2.考试过程

考试时间为两个小时。考试过程中由学生自行选择考试工具及痕迹,并可携带教材、实验参考书及课堂笔记等相关材料,但严禁相互间进行讨论。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现场痕迹检验、嫌疑工具检验、样本制作及比较检验等环节,得出结论方可找老师进行答辩。

3.答辩环节

在答辩过程中,学生主要叙述如何进行工具判断、痕迹分析及制作样本,叙述线条对接的操作过程及结论。同时,老师要对学生线条的对接情况进行判断,将学生的答辩及比较检验情况记录表格中,如图2所示。

图2 工具痕迹实验考核记录表

4.成绩评定

实验课考核成绩主要由工具判断、痕迹分析、样本制作(10分),仪器操作、比较检验情况(15分)及结论(5分)三部分组成(见图1)。在成绩评定过程中,主要依据学生答辩的完整性、结论的正确性及仪器操作、线条对接情况等进行打分。

四、结语

工具痕迹实验教学是工具痕迹学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深化工具实验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工具痕迹实验教学质量,对于培养刑事科学技术人才及提高公安机关侦查破案能力均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工具痕迹实验课内容、授课方式、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进,可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工具痕迹的兴趣,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张书杰.工具痕迹学[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2.

[2]周毅锦.痕迹检验学综合性实验的教学改革[J].实验室研究与探究,2005,(1).

[3]段华洽,王朔柏.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模式——高校本科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9,(4).

(责任编辑:王佩贤)

D631.15

A

1671-0541(2014)04-0122-04

2014-03-20

王震(1976-),男,中国刑事警察学院痕迹检验技术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痕迹检验。

2012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及时教学法的〈工具痕迹学〉课程改革与实践》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痕迹实验课工具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小偷留下来的痕迹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自由”的实验课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
创新策略在高中生物实验课中的应用
积淀岁月的痕迹
触摸岁月的痕迹(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