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四地高中生毒品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2014-07-01高逸凡郭思宇

警学研究 2014年4期
关键词:德江惠州宣传教育

徐 婷,高逸凡,郭思宇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2.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 100032)

对四地高中生毒品认知现状的调查研究与建议

徐 婷1,高逸凡2,郭思宇1

(1.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2.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北京 100032)

通过对四地高中生关于毒品知识问卷的调查,分析、归纳了高中生在尝试陌生药物的态度及意愿、对毒品常识的认知情况、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接触毒品的情况以及抵御能力、获取禁毒知识的途径等方面的认知现状。提出在中学禁毒教育中应加强对新型毒品的形态、特点和危害的介绍;禁毒教育应包括有关毒品犯罪法律方面等内容;教育途径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探索利用网络等媒介进行禁毒教育的新途径;禁毒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并常抓不懈;不同地区应根据本地情况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方案。

高中生;毒品认知现状;调查研究;建议

一、引言

目前,对于正处于青少年时期的高中生而言,毒品是一个沉重的话题。据有关方面统计,在中国吸毒人员中,青少年占74%,其中16岁以下的超过1万人。在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的禁毒报告中也显示,新增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所占比例超过80%。可见,青少年吸毒甚至涉嫌毒品犯罪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2010年由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等18个部门制定的《关于深化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特别指出,要进一步深化“不让毒品进校园”活动,全面推动禁毒教育进学校,深入开展中小学生毒品预防专题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远离毒品、健康成长的观念。

高中生处在15岁~19岁的年龄段,是一个人社会化过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青少年存在着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部分吸毒、涉毒犯罪的高中生正是由于不能处理好这种矛盾才走上邪路。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第一,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同步的矛盾。高中阶段的青少年处在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这给他们带来成长的喜悦,但是他们心理水平的提高相对缓慢,使他们增加了许多成长的烦恼。因此,很多高中生会千方百计寻求“发泄”的途径,如果这时毒品乘虚而入,极易使缺乏抵御能力的高中生沾染上毒品。第二,理智与情感发展不同步的矛盾。高中生人格不成熟,情感上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但是对一些不良的事物缺乏理性辨识。因此,容易受到环境影响,在居心不良者的误导和引诱下吸食毒品。第三,社会的复杂性和高中生辨别、抵制能力弱的矛盾。高中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越来越多,接触面也越来越广,面对复杂的社会,既可能受到外界积极因素的影响,也可能受到不良因素的刺激,但是他们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影响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很多高中生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吸食毒品并成瘾,或者为满足好奇心,或为在同伴儿面前显示胆量等原因自愿吸食毒品。综上所述,面对高中生这一青少年群体,加强禁毒教育,让他们远离毒品,既是家庭、学校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笔者认为,为更好地对高中生这一群体开展禁毒教育,首先要全面、详细地了解高中生群体对毒品的认知现状,并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才能总结出行之有效的禁毒教育方式和方法。因此,本次调查选择分属东南沿海的广东、江苏和西部的贵州、中原的河南四省6所中学的高中生为样本,调查内容主要为对毒品的认知与意向以及毒品预防与宣传教育活动现状等,通过对取得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归纳出调查地高中生对毒品的认知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工作的几点建议。

二、调研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调研采用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结合禁毒学、社会学以及心理学知识,针对高中生制定了本次调查问卷。本次调查在广东省惠州市、贵州省德江县、江苏省南通市、河南省许昌市四地同时展开,调查对象为普通高中在校高中生。具体调查对象如下:

1.贵州省德江县一中高一24个班;2.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高一5个班;3.江苏省南莫中学高一5个班;4.江苏省立发中学高一5个班;5.河南省许昌高中高一18个班;6.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高三24个班。

调查学校均为随机选取,班级的选择根据调查当天课余与否而定,调查过程由本调研团队成员监督并实施,发放调查问卷并当场收回。总计发放调查问卷3 000份,回收调查问卷2 853份,经核实,其中有效问卷总计2 349份,有效率为82.3%。调查对象中男女比例基本平衡,女生占调查对象的50.7%,男生占49.3%。

(二)题目设计与考察内容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形式,调查问卷共包含14道选择题,对调查对象的考察内容如下:

1.本人对尝试陌生药物的态度及意愿;2.本人对毒品的外观形态、成瘾性、危害性以及其他

社会调查问卷

1.你的性别是( ) A.男 B.女

2.某天你一个很好的朋友让你尝试一种奇怪的药丸,你会尝试吗?( ) A.会 B.不会

3.你觉得毒品是什么状态的?(多选)( )A.液体 B.块状 C.胶囊 D.粉末状 E.药片 F.其他状态

4.你通过以下哪种渠道获得对毒品的了解最多?( )A.各种媒体 B.父母或家长 C.老师或学校D.朋友(同龄人) E.社会

5.你对毒品是什么感觉?( )A.畏惧,敬而远之 B.充满了好奇心,希望尝试C.没感觉

6.吸毒是违法行为吗?( ) A.是 B.不是 C.不知道

7.国际禁毒日是哪天?( )A.6月16日 B.6月26日 C.9月19日 D.9月29日 E.不知道

8.如果说现在有一次让你尝试毒品的机会,不会被别人发现,也不会上瘾,你会选择尝试吗?( )A.会 B.不会

9.你认为吸食毒品几次才会上瘾?( )A.一两次 B.三四次 C.很多次 D.不清楚

10.你是否曾有过吸食毒品的想法或念头?( )A.有 B.没有·如果有,是什么原因? (多选)( )A.好奇 B.模仿影视作品 C.获得快感D.解除压力,忘却烦恼 E.其他

11.如果有熟悉的朋友或家人向你推荐毒品,你会吸食吗?( )A.会 B.不会 C.视情况而定

12.你曾经亲身接触过毒品吗?( ) A.是的 B.没有·如果有,你是怎么接触到的?(多选)( )A.同学吸毒或介绍 B.亲戚吸毒或介绍C.学校员工吸食或介绍 D.不小心看到其他人吸食E.其他

13.你参加过学校或者社会组织的禁毒宣传教育讲座或者活动吗? ( )A.每次都参加 B.经常参加 C.偶尔参加D.见过但没有参加过 E.没见过此类活动

14.假设几年后的一天你在酒吧玩儿得很尽兴,这时有人邀请你尝试一次摇头丸之类的毒品,你会怎么做?( )A.当面坚决拒绝 B.委婉拒绝 C.不敢当面拒绝,但也不尝试D.犹豫后可能会尝试 E.果断尝试常识的认知情况;3.本人对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4.在毒品认知与意向方面不同社会角色对本人的影响;5.本人接触毒品的情况以及抵御能力;6.本人获取禁毒知识的主要途径。

三、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共计回收有效问卷2 349份,使用EXCEL数据录入工具和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得出各地高中生对毒品知识的认知状况。具体结果与分析如下:

(一)调查对象对尝试陌生药物的态度及意愿

调查问卷的第2题考察了这一内容,具体考察在同辈群体的影响下高中生是否会尝试陌生药物。统计结果见图1。

其中,选择“会尝试”的学生比例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贵州德江(8.8%)、广东惠州(8.0%)、河南许昌(8.0%)、江苏南通(5.0%)。以上排序也反映了四地高中生涉毒风险性的大小。

(二)在毒品认知与意向方面不同社会角色对调查对象的影响

调查问卷的第11题考察了这一内容,该题在第2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在不同社会角色的影响下高中生是否会吸食毒品。统计结果见图2。

由统计数据可知,广东惠州调查对象中3.7%选择“会吸食”,3.7%选择“视情况而定”,贵州德江调查对象中3.6%选择“会吸食”,4.4%选择“视情况而定”,河南许昌与江苏南通的调查对象中均选择“不会吸食”。这一结果与第2题所反映的风险排序基本一致,对药物的尝试意愿明显高于对毒品的尝试意愿,反映出绝大多数高中生能够认识到毒品的危险性。同时,两组数据的差异性也反映出调查对象并不了解吸毒成瘾也是一种药物滥用,说明对了解的毒品的认识有限。另外应注意,选择“视情况而定”的学生同样具有涉毒风险。

(三)高中生对毒品的外观形态、成瘾性、危害以及其他常识的认知情况

问卷第3题、第6题、第7题、第9题分别考察了这一内容。第3题考察高中生对毒品外观形态的认识情况,题目形式为多选题。统计结果见图3。

由统计结果可知,四地高中生对毒品外观形态的认知相似,有80%以上的学生认为毒品有粉末状外观,60%以上的学生认为毒品有药片状外观,50%左右的学生了解胶囊状、块状、液态毒品,仅有不到30%的学生认为还有其他状态。

该题主要考察了两个内容,一是调查对象所接受的毒品预防知识的情况,二是禁毒宣传教育的地区差异。根据统计结果,调查对象对摇头丸、麻古等药片状毒品和K粉、海洛因等粉末状毒品有一定的了解,对其他性状的毒品则缺乏了解,容易出现由于不能辨识出毒品而误食毒品和盲目摄入的情况。数据显示,贵州德江地区的高中生对胶囊状、块状、液态以及其他状态的毒品了解较多,江苏南通次之,河南许昌地区的高中生对毒品外观的了解较为单一,集中在“粉末状”一项。广东惠州地区的高中生对药片状毒品有较深认识,这和摇头丸、麻古等毒品在当地毒情中所占比重较高有一定关系。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第6题考察了高中生对有关吸毒法律常识的了解和认识。统计结果见图4。

各地调查对象中认为吸毒“是违法行为”的比例均高达85%以上。该题反映了各地高中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以及当地禁毒普法效果的差异。其中,广东惠州的调查对象选择“不是”、“不知道”的比例比另外三省更高,反映出该地区高中生需要加强对涉毒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河南许昌的调查对象对这一法律知识的了解程度在四地中最好。

第7题通过考察调查对象是否知道国际禁毒日的日期,从而考察各地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开展效果。各省统计结果见图5。

从此题统计结果看,贵州德江的调查对象中选对的人数最多,占60.6%;江苏南通的调查对象中仅有28%的人选对。反映了四地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开展效果参差不齐:贵州是我国毒情较为严重的地区,因此其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也更大;广东亦为毒情严重省份,但调研结果反映其禁毒预防宣传教育的效果并不乐观;江苏南通的禁毒宣传教育尤需加强。

第9题考察了高中生对毒品成瘾性的认知情况。统计结果见图6。

四地均有超过半数的调查对象选择“一两次即成瘾”,其中江苏南通比例最高,为68.8%,贵州德江比例最低,为50.2%。需要注意的是,贵州德江地区的调查对象选择“三四次即成瘾”、“不清楚”这两个选项的比例最高,反映出该地区高中生对毒品成瘾性认知水平的欠缺。

(四)高中生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

调查问卷的第5题、第8题、第10题考察了高中生尝试毒品的意愿情况。第5题从单一层面调查高中生对毒品的意向,因为其选项不能穷尽所有可能,所以结果可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统计结果见图7。

图7

图8

图9

总体来说,四地的调查结果比较一致,有近60%以上调查对象选择了“畏惧,敬而远之”,30%左右的调查对象选择了“没感觉”。这说明各地高中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明确,在以后的禁毒宣传教育中应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力度。

第8题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点制定,考察了高中生在吸毒问题上的冒险性。统计结果见图8。

该题将尝试毒品的条件设定为“不会被别人发现,也不会上瘾”,即只剩下身心危害的风险。统计结果反映出高中生在吸毒问题上存在易于冒险、不在乎身心健康的情况,并且广东惠州与贵州德江的高中生吸毒风险更大一些,相比之下江苏南通的高中生表现得则更为理智,不易冒险。

第10题考察了高中生是否有过吸食毒品的想法。统计结果见图9。

统计结果显示四地存在很大差异:在广东惠州的调查对象中,有12.5%的人曾经有过吸食毒品的想法,贵州德江的数据为9.2%,而河南许昌与江苏南通的该项数据为0。进一步对曾经有过吸食毒品的想法的调查对象进行追问,深入调查想要吸食毒品的动机,则发现广东惠州与贵州德江两组数据较为一致,见图10。

在诸多动机中,“好奇”占据首要位置,其次是“解除压力,忘却烦恼”,第三位是“获得快感”,第四位是“其他原因”,“模仿影视作品”所占较少比例。这项数据说明,好奇心是促成高中生吸毒的首要因素,高中生面临的压力是主要因素,影视作品的不良影响也有一定的消极作用。这一数据说明广东惠州与贵州德江的高中生缺乏其他调解、支配过剩精力和缓解压力的良性途径。

(五)高中生接触毒品的情况以及抵御能力

调查问卷的第12题、第14题考察了这一内容。第12题侧重考察在日常生活中高中生接触毒品的情况,统计结果见图11。

广东惠州与贵州德江两个地区的调查对象中存在接触过毒品的学生,另外两省则无。对接触途径进一步调查,得到统计数据,见图12。

图10

图11

图12

图13

两地数据差异较大。其中,广东惠州高中生接触到毒品的首要途径是同学吸毒或介绍,其次为不小心看到其他人吸食,其他途径占20%,亲戚吸毒或介绍的比例占11%,学校员工吸毒或介绍的比例为7%。贵州德江高中生接触毒品的64%的人是由于不小心看到他人吸食,其次是其他原因,同学吸毒或介绍仅占8%。由此也反映出贵州德江地区社会吸毒情况更为严重,广东惠州地区高中生受同辈群体影响更为突出。

第14题侧重考察高中生在接触毒品时对毒品的抵御能力。统计结果见图13。

调查结果显示,近50%以上学生选择“委婉拒绝”,40%左右选择“当面坚决拒绝”,这一数字比较理想。虽然“当面坚决拒绝”更能体现出高中生对待毒品的态度,但是因为有可能带来人身伤害的风险,所以“委婉拒绝”应该是推荐的最佳自我保护方式。除此之外,还有10%左右的人选择“不敢当面拒绝但也不尝试”,1%左右选择“犹豫后可能会尝试”,另有1%以上选择“果断尝试”,这部分高中生存在较高的吸毒风险。

(六)高中生获取禁毒知识的途径

问卷第4题、第13题考察了这一内容。第4题侧重于调查社会、媒体、学校、家庭、同龄人等途径对高中生获取毒品知识的效果。统计结果见图14。

由此可见,各地高中生获取毒品知识的各种途径在效果上虽略有差异,但总体来说目前高中生获取毒品知识的途径主要是媒体,下面依次是社会和学校。因此,应加强引导家长在高中生禁毒教育方面的作用。

第13题侧重于考察当地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的情况。统计结果见图15。

图14

图15

各地差异较大。结果显示,贵州德江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举办频率最高,社会参与性最好,其次为广东惠州,再次为河南许昌与江苏南通。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河南许昌与江苏南通这两地学生的涉毒风险性却最低,分析其原因,可能与地区地理位置、人文环境、毒情状况以及当地宣传教育活动的效果差异有关。

四、对高中生加强毒品教育的几点思考

(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形态、特点和危害的介绍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四地调查对象对传统的K粉、海洛因等粉末状毒品以及麻古、摇头丸等药片状毒品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对其他性状的新型毒品,如液态、块状、胶囊及其他状态的新型毒品则缺乏必要的了解和认识。因此,要及时、准确地把新型毒品的形态、特点及危害性加入禁毒宣传教育内容中,防止出现因不能辨认出毒品而盲目摄入的情况。

(二)禁毒教育内容要包括有关毒品犯罪的法律知识等

在进行禁毒教育时,除了要讲毒品的种类、外观形态和危害性以外,还要加强有关涉毒违法犯罪的法律知识的教育,使中学生懂得“吸毒违法、贩毒有罪”,不仅仅自己坚决不吸毒、不沾毒,更要与一切涉毒的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三)禁毒教育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注意探索利用网络等媒介进行禁毒教育的新途径

此次调查表明,当前高中生获取毒品知识的首要途径是媒体,其次是社会环境、老师及学校。可见,媒体在知识传播过程中十分重要,同辈群体的影响并非占据主要地位,未来做好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是规范媒体宣传,充分利用好各种媒体渠道进行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因此,对中学生的禁毒教育应以电视广播等传统途径为主,同时应注意探索网络禁毒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四)禁毒教育方法要灵活多样、常抓不懈

在高中生社会化的过程中,免不了承受压力、烦恼和挫折,很多高中生就是因为心理承受能力不强,意志力薄弱,为减轻、逃避压力等受外界影响而吸食毒品。因此,要重视对高中生心理的呵护,根据这一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禁毒宣传教育,如办板报、开主题班会、搞知识竞赛、看专题影视片等。禁毒教育要常抓不懈,使高中生充分认识到毒品的危害,面对毒品诱惑时能够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

(五)应根据不同地区毒情状况、执法力度以及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力度,制订本地区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方案

我国各地区毒情状况存在差异,打击毒品犯罪的执法力度和全民禁毒宣传教育的力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高中生对毒品知识的认知存在差异。例如,通过上述调查可以看出,在广东惠州地区和贵州德江地区,有相当比例的调查对象接触过毒品,另外两省则无;在选择尝试的人群中,广东惠州的调查对象比例最高,贵州德江的调查对象其次,可见在毒情较为严重的广东惠州和贵州德江高中生接触毒品、吸食毒品的风险更高。各地对高中生的禁毒教育也应体现一定的差异性,应结合当地的毒情状况、执法力度等不同,制订更具针对性的中学禁毒教育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效果。

加强对青少年特别是对高中生的禁毒宣传教育是全民禁毒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预防毒品犯罪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次调研问卷设计合理、针对性强,调查对象涵盖4个省份的6所学校,取得有效样本2 349份,分析方法科学,分析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根据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中学禁毒教育建议,以期对禁毒教育实践工作有所启示和帮助。

(责任编辑:孙秀娟)

D924.41

A

1671-0541(2014)04-0039-06

2014-06-08

徐婷(1995-),女,河南许昌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学院禁毒方向2012级本科生;高逸凡(1996-),男,吉林长春人,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二学生;郭思宇(1992-),女,内蒙古呼和浩特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侦查专业研究生。

本文所依托的调研报告荣获公安部2013年第八届公安院校学生科技应用创新成果奖三等奖。

猜你喜欢

德江惠州宣传教育
铜仁德江供电局:节后特巡保供电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奔跑惠州
A novel flexible plasma array for large-area uniform treatment of an irregular surface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惠州一绝
德江黑木耳
周旋在三个女人之间的“警察”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健康惠州”助力幸福惠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