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议高职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实践

2014-06-26牟燕萌

关键词:美学教育语文教学高职

牟燕萌

摘 要: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问题已经成为了社会中的主要话题。在高职学校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总是重视教学方法,而却忽视了美学教育的传递,最后使得学生对语文课堂失去了兴趣,成绩一再下滑。下面,本文就以高职语文教学为例,对其与美学教育实践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美学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60-02

在高职教育中,语文教学可以让学生们得到情感的陶冶,让学生的感情内容具有文明的信息,同时还能让学生在审美方面得到更高的发展。而对于美育,它则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中一项重要内容,它不仅能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同时还能为学生在毕业求职方面提供帮助。所以,在高职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学习各种知识,同时还要进行美学教育的熏陶。

一、在语文课堂中要利用文章来传播美学教育

在语文课堂中,文章是有情感存在的,在更多的文学作品中,都是通过丰富的思想或是更多的情感来激发读者的。而在高职的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学作品都是名家名篇,都存在着较高的审美素质和思想艺术性。而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他们不仅要对文章中的情感进行发掘,同时还要利用文章相应的情感来向学生传播美学教育。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他将月光下的荷塘描写得淋漓尽致,并为读者们描绘出了一幅和谐宁静的画面。这不仅打动了读者,同时也使读者感受到了作者当时的心情。又如在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我们不仅可以从阔大的诗风中领略作者的豪放情怀,还能从雄奇的景象中体会作者的感慨。所以,我们如果对整篇文章的情感脉搏进行把握,就会让学生自然的产生情感,使他们能够自觉地进入美境,情感得到熏陶,心灵得到洗涤。

二、在语文课堂中要利用作品语言来激发学生的美感

在当今的高职语文课本中,其作品的语言都是文职兼美的,同时还蕴藏着神秘的美感。在语文课堂中情感美的体验,其基础则是课文的语言。所以,在高职的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对学生的美感进行激发,首先就要正确引导他们朗读课文,咀嚼词句,并积累名言名句,在对语言的内涵和形式进行理解的前提下,能够提高他们的欣赏能力,实现在作文练习中的运用与模仿,并同时还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在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作者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以及叠词重音,使得读者在阅读时不仅能体会到美,还能体会到和谐并鲜明的音调,使人产生语言美的音乐感。鲁迅在《孔乙己》中写的一“排”一“摸”,其含义非常丰富,同时也存在着鲜明的对比。杜甫在《春夜喜雨》中写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句话虽然言简意赅,但是却让读者们回味无穷。而学生们在对这些作品进行欣赏和学习时,利用作品的语言所带来的喜悦随时随地都可以体会到,从而对学生们的美学教育进行了启发。

三、利用文章的形象美来对学生的美感进行激发

在现实中,凡是美的东西都存在相应的形象性,其文学作品也一样。在高职的语文课本中,文章中的很多人物都有形象美的存在。譬如在鲁迅的《祝福》中,那个丧失爱子又被逼改嫁的祥林嫂,虽然是黑暗社会所吞没的受害妇女,但她依然是美的象征;或是《木兰诗》中的木兰,她是一位深明大义、勤劳、勇敢的少女,拥有着宽广的胸怀;《荷花淀》中,孙犁所刻画的既纯情又美丽的水生嫂。正是这些人物的表率作用,使得学生能够积极向上的追求理想与生活。而对此,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种以形象美为称的“丑”人物。例如《范进中举》中攀高结贵、因时制宜的胡屠户;《欧也妮·葛朗台》中视财如命的葛朗台;《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欺男霸女、无恶不作的镇关西。也正是“丑”形象的存在,才使得美的人更美,丑的人更丑。使得学生在学习文章时对当时的黑暗社会产生憎恶,并对悲剧人物产生同情,以来激发学生的美感。这样,情感美就自然而然的融入到学生中,从而让学生能够对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重新认识。

四、通过文章中的气势美对学生的美感进行激发

在任何的语文课堂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怕出现说理文,他们认为那种文章不仅枯燥乏味,而且还没什么什么美存在。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对于说理的文章,其中都包含着相应的情感作用,使得表面上看上去枯燥乏味的说理文字在实质上都会存在“气势”美。例如,在孟子的散文中,经常会出现整齐的排比句,以及反诘修辞手法,它们的主要作用则是对逻辑推理中的情感在色彩和力量方面进行增强;而同时又有精辟的词语和精当的比喻,使得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说理气势。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正确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气势美,使得学生能够更宽阔的感受美,欣赏美,并同时还能学会文章中所出现的修辞手法和精辟词语。

五、通过文章结构来激发学生的美感

我们在对建筑艺术进行欣赏时,总会对设计的精巧而叹服,同时也为完美的建筑物构图而心醉。而我们在对语文课本中的文章进行欣赏和学习时,同样也会产生上述的感觉,会对作者的巧妙构思而钦佩。例如在《包身工》中,通过明写包身工们的生活,以及暗写包身工制度的产生发展以及趋势,使得把材料紧紧的组织在一起。而在《故都的秋》中,通过总写北方的秋,然后分写故都之秋的五福秋景图,最后又总写了故都之秋以及作者对北方的秋的感受。因此,教师在对这样的文章进行讲解时,不仅要正确引导学生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同时还要让学生感受作者的巧妙设想与构思,最后达到学生美感的激发,让学生对作者们的艺术构思进行心驰神往。在以后的作为写作中,我们可以运用所学到的文章结构来描写,这样不仅能够突出所写的重点,同时也还能体现笔者的渊博水平。

六、通过作家的人格美来对学生的美感进行激发

在高职院校的语文教材中,我们可以看出那些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不仅能够与民同悲,同时也能够与民同乐。东周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他拥有着万死不辞的爱国心。而忍辱负重八十载的司马迁,他奋笔疾书,最后写下了“千古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拥有“致君饶舜土,再使风俗淳”宏伟抱负的诗圣杜甫,忧国忧民。“诗仙”李白,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清新俊逸的诗歌风格,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繁荣景象,同时也对通知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进行了揭露,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并对自由和理想生活的追求。同时还有着鲁迅的铜头铁臂,巴金的直率真诚,郭沫若的热情豪放,老舍的诙谐庄重……这些伟大的作家,他们都拥有着宽广的胸怀以及伟大的人格,不仅照耀着千古,鼓励着华夏子孙,同时也对学生的心强烈地震撼着。因此,教师在讲解文章的同时,还要对其作者进行介绍,使得这些作家的人格魅力更够感染学生,让他们感受到美的召唤。如果学生们能够在这些伟大的诗人和作家中体会到人格的魅力,那么这将对以后的生活和人生起到很大的作用。endprint

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来激发学生的美感

在高职院校中,为学生开展文学欣赏课,主要的目的就是能够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宽,以及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进行提高。当然,它也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美学教育的课堂。如果我们在课上学习了某位诗人或是作家的文学作品时,教师们就要推荐他们到课外的图书馆或是网上去搜集一些相关的资料,这样不仅能够加深他们对课内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也可以让学生们丰富知识,开阔眼界。或者在课内或是课外我们读到了谋篇名著的片段,也可以组织他们一起观看该名著的电影或是电视剧,这样就可以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整个名著中人物的了解,还能更全面的了解文章细节,对作品的内涵进行领会。这样,同时我们也还可以推荐他们多去读一些原著等等,让学生们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学到审美意识,通过亲身经验的融入与想象,与作者的境界达成统一。

最后,要想实现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的实践,并不只是以上几方面,其最要的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正确的引导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快速记住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还可以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思维。因此,在高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进行大声朗读文章,而不是静静地默读,让他们单独阅读,自己领悟。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阅读与欣赏能力,还能借助阅读来完善自己的人生经历。而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指的是在课堂上,老师不能只重视应试教育,老师在讲台上一味地讲,学生在座位上一味地听,而要提倡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分组探讨。这样在他们理解整篇文章的同时,还能懂得团队的合作精神,锻炼自己的自立与自强能力,在理解新知识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文章中所包含的美感所在,让整个课堂实现一个高效的效果。

总结:综上所述,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进行美学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决不局限于上述内容。因此,老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还要考虑自己的教学能力与教学经验,并拥有一颗平常心,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随时随地都能讲出课来,同时还能灵活的运用教学方法,从各种角度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的培养,并与他们一起感受美和创造美,实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楠.高职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策略[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2(07):137-138.

〔2〕杨秀江.浅谈高职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7(13):124-125.

〔3〕张瑜.新课改下中学语文的美学教育[J].文学教育(上),2012(10):100.

〔4〕金燕.高职语文课程教学创新及教学资源建设[J].文学教育(上),2013(02):39-41.

〔5〕孟玉婷.小议高职语文教学与美学教育[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05):62-63.

〔6〕林善雨.论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三个核心模式[J].继续教育研究,2011(01):119-122.

〔7〕黄秋瑞.高职语文教学应重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1(04):148-150.

〔8〕王庆华.浅谈高职语文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功能[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05):189-190.

(责任编辑 徐阳)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学教育语文教学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流行文化对高校美学教育的影响
谈物理课程中的美育渗透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