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金时期的弘吉剌部及其与乞颜部关系

2014-06-26康建国

关键词:金朝成吉思汗部落

康建国

中图分类号:K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009-04

公元13世纪之前蒙古诸部均以部落之名见于史籍。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之前的蒙古诸部之一。其名于辽金之际就已见于汉文史籍记载。金章宗时期,弘吉剌部独大,曾给金朝北部边境造成很大困扰。为了一劳永逸的解决边患,金章宗出兵弘吉剌。弘吉剌内部出现分裂,战败后依附金朝。在长期的部落纷争中,弘吉剌部最终实现了其与乞颜部的联合,并在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一、有关蒙古弘吉剌部落史的研究

弘吉剌部是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的主要成员之一,并自始至终同成吉思汗家族部保持着联姻关系,元朝时受封为鲁王,世守漠南。弘吉剌部也在漠南创造了部落历史的最辉煌时刻。关于弘吉剌部的专题历史记载不多,且很零散,但流传于世的蒙古史学名著都有关于弘吉剌部历史的记载,如《蒙古秘史》、拉施特《史籍》、《辽史》、《金史》、《元史》、《圣武亲征录》等都有关于弘吉剌部历史的记载,可见其在蒙古历史中的地位并不一般。

当前对于弘吉剌部的研究尚未出现整体性或系列性的研究成果,某些特定领域的研究虽然进行,但是研究十分薄弱,专题进行弘吉剌部部族史的研究几乎不见于目前的国内外蒙古部落史研究范围之中,这些都成为蒙古史研究的极大阻碍。弘吉剌部在蒙古部落早期历史中的意义重大,[瑞典]多桑《多桑蒙古史》、王国维《蒙古考》、日本学者箭内亘《兀良哈及鞑靼考》中都给予了关注,这可能是最早对弘吉剌部进行研究的论著。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部分学者陆续对弘吉剌部进行探索,并产生了一些列研究成果。如白拉都格其《弘吉剌部与特薛禅》,《内蒙古大学学报》,1979年Z2期;叶新民《弘吉剌部的封建领地制度》,《内蒙古大学校庆二十五周年学术论文集》,1981年9月等,对弘吉剌特部的封地的地域范围及统治机构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进入2000年之后,针对弘吉剌部部落史的研究逐渐增多,如胡小鹏《蒙古弘吉剌部赤窟驸马系诸王研究》,梳理了弘吉剌部赤窟驸马一系的历史,对解读《史籍》的一些记载颇有帮助,特别是通过对赤窟驸马系诸王活动的梳理,在还原历史史实的同时亦指出今天青海的少数民族土族的形成与弘吉剌部蒙古的历史渊源;崔明德《蒙元与弘吉剌、斡亦剌、亦乞列思部联姻简表》;张岱玉《元代漠南弘吉剌氏驸马家族首领考论——特薛禅、按陈、纳陈及其诸子》等则对弘吉剌部与元朝王室的联姻及其家族世系做了考证。

弘吉剌部受封漠南之后曾在自己的封地上建立过两座城市,一为应昌城,一为全宁城。围绕这两座古城所展开的弘吉剌部历史文化研究,也是学界对弘吉剌部历史文化研究的一个方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李逸友等学者对位于今天赤峰市克什克腾旗西北部达里湖西岸的元代应昌古城址进行实地调查,结果公布之后,为弘吉剌部族史的研究增添的新的资料。全宁城位于今天赤峰市翁牛特旗乌丹镇,早在解放前,日本学者田存实造等人曾在该城遗址发现一些元碑,重要的有《全宁路新建儒学记》,揭傒斯撰的《大元敕赐故中顺大夫诸色人匠都总管府达鲁花赤竹君之碑》,尚师简,张起岩撰的《皇元敕赐故赠荣禄大夫辽阳等处行中书平章政事柱国追封蓟国公张氏先茔之碑》,马祖常撰的《大元同知徽政院事住童先德之碑》。这些碑刻资料的发现,已成为目前研究元代弘吉剌部历史的重要考古资料。

二、弘吉剌部的起源问题

波斯著名史学家拉施特在14世纪初主编的《史集》中说,弘吉剌部是一个从“金壶”中出生的民族。

据说,他们[弘吉剌惕人]的起源如下:

从一个金器里出生了三个儿子,这话大概是个隐喻。意思是说,生出这三个儿子的那个个人,生性聪颖,[品格]完美,言行态度和教养都很卓越出众。他被比擬做金器,首先由于这种说法为蒙古人所使用,因为他们有这样一种习惯,他们见到君主时就说:“我们见到了君主的金颜!”,所指的是[他的]金心。①

拉施特人认为这是弘吉剌部人对自己祖先的一种崇敬的说法,认为其身份高贵像金子一样。《史集》也谈到了早期的弘吉剌部并不被其他蒙古部落所接受,认为弘吉剌部是背叛者。当时流传弘吉剌部的先祖是最早从大山里走出来的部族,匆忙中踢坏了其他部族的炉灶,被火烧伤了脚,因此弘吉剌部的子孙很多都患有脚疾。故事和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其却也表明了,弘吉剌人对自己的部族还是充满荣耀感的,金壶应该是其高贵身份的代表,只有具有高贵的身份和强大的部落势力,才能成为后世引以为豪的资本,他们也因此能够成为最早走出山林的部落。这一行为虽然引起了其他部落的不满,说他们踢坏了其他部落的炉灶而受到了上苍的惩罚,而其他部落对弘吉剌部流言正表明了弘吉剌部强大的事实。

《史集》记载,弘吉剌部的先祖生有兄弟三人,弘吉剌是这个家族长子的称号。

长子,主儿鲁黑-篾儿干。他是现今弘吉剌惕所属诸部落的祖先。第二子,忽拜-失列。他有两个儿子:亦乞剌思和斡勒忽纳惕。第三子,秃速不-答兀。他们有两个儿子:合剌讷惕和弘里兀惕。②

《新元史》将弘吉剌部祖先的长子名写作“楚而鲁忽蔑儿干”,其后代就是弘吉剌;次子哈拜失米,其后代为亦乞列思氏和兀而忽努氏;小儿子楚斯布陶,其后代为哈拉奴氏、宏格里约氏。最初,楚而鲁忽与哈拜失米兄弟不和,兄弟争斗中楚而鲁忽拿箭要射哈拜失米,哈拜失米害怕地躲到了马腹之下。楚而鲁忽突然生了怜悯之心,不忍心射伤自己的弟弟,因而只是射中了哈拜失米的耳环,因此他有了“蔑儿干”的称号(“蔑儿干”,蒙古语,汉语意为“善射者”)。草原民族骑马射箭是基本技能,也最为其所看重。弘吉剌部作为“善射者”的后代,自然无比自豪。

结合各种史书记载,基本可以确定弘吉剌部是公元10世纪前后生活在草原腹地一支游牧民族,其族源应为东胡族系鲜卑的一支。弘吉剌部在11世纪时开始强大,成为中国北方草原腹地一支具有较大影响的蒙古部落。关于弘吉剌部的最早记载出现在《辽史》中,名为“王纪剌”。辽朝为女真族攻破后,耶律大石率所部西迁建立“西辽”。其驻可敦城之后,其所辖共有十八部,其中就包括弘吉剌(王纪剌)部。

威武、崇德、会蕃、新、大林、紫河、驼等七州和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斯、奚的、纠而毕十八部。③

辽史校勘记认为:

“大黄室韦等十八部按敌剌,百官志二作敌烈;王纪剌即金史之广吉剌、元史之宏吉剌。”④

《金史》中则称之为广吉剌、光吉剌,由于弘吉剌部邻近金朝北部边界,弘吉剌部曾给金朝的北部边境稳定制造了不小的麻烦。《元史》中的写法很多弘吉剌、弘吉列、弘吉烈、晃吉剌、弘吉列带、弘吉烈带或瓮吉剌、雍吉剌、雍吉烈、瓮吉里等,《圣武亲征录》写作:弘吉剌。《辍耕录》为瓮吉剌歹。《元朝秘史》译作翁吉剌惕。

三、弘吉剌部的崛起及与金朝的战争

弘吉剌部之名号虽在辽时就已出现,但并未有更多详细记载,其部落发展情况更是不得而知。到了金朝时期,金朝北部已频频受到北方诸部的侵扰,其中就包括弘吉剌部在内。金朝同南宋长期对峙,对北边问题头疼不已。特别是到了金章宗时期,如何处置北部边患问题,在金朝内部起了很大的争议。一部分大臣如完颜守贞等极力主战,希望能通过军事手段一劳永逸的解决北部边患。

自明昌初,北边屡有警,或请出兵击之。上曰:“今方南议塞河,而复用兵于北,可乎?守贞曰:“彼屡突轶吾圉,今一惩之,后当不复来,明年可以见矣。”上因论守御之法。守贞曰:“惟有皇统以前故事,舍此无法耳。”⑤

与极力主张用兵的完颜守贞等主战派截然相反的翰林修撰移剌益和御史中丞张万公则坚决反对用兵,认为战事一开兴师动众,必定劳民伤财。

时北边有警,诏百官集尚书省议之,太尉克宁锐意用兵,益言天时未利,宜俟后图。⑥

会北边屡有警,上命枢密使夹谷清臣发兵击之。万公言:“劳民非便。”诏百官议于尚书省,遂罢兵。⑦

最终由于朝臣反对,金朝决定对北方诸部采取防御的策略,开始在北部边界继续修筑边墙,史称“金界壕”。然而界壕并未能阻挡住北方诸部的侵扰,在这期间章宗先后派夹谷清臣和完颜襄北伐。夹谷清臣和完颜襄北伐的主要对象为阻[革菐](也就是辽代的阻卜)。当时阻[革菐]强大,经常强迫相邻的广吉剌(弘吉剌)等部一同侵袭金朝,金朝因此与之发生了长达数年的战事。

明昌六年(1195)右丞相襄率驸马都尉仆散揆等进军大盐泺,分兵攻取诸营。⑧

承安元年(1196)大盐泺群牧使移剌睹等为广吉剌部兵所败,死之。⑨

金军虽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最终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之后承安三年(1198)二月,阻[革菐]部首领斜出到抚州再次请求投降。阻[革菐]势力受到打击衰落,弘吉剌部乘机发展壮大,成为金朝的北部的新难题。是否用兵弘吉剌再次成为金朝朝臣们争议的焦点。

完颜襄就认为:襄以谓若攻破广吉剌,则阻[革菐]无东顾忧,不若留之,以牵其势。⑩完颜宗浩则主张诉诸武力,并建议:“乘其春暮马弱击之。”11 并上书称:“国家以堂堂之势,不能扫灭小部,顾欲藉彼为捍乎?臣请先破广吉剌,然后提兵北灭阻[革菐]。”章再上,从之。12

由于北方诸部给金朝的边境造成了极大地威胁,因此金章宗任命宗浩为北京留守,三转同判大睦亲府事,专以应对此边境危机。后又任命宗浩佩金虎符驻泰州便宜从事,派驻军队万人戍守边防以备不测。后在宗浩等大臣的极力建议下,金章宗决定出兵弘吉剌,期望一劳永逸解决北部边境问题。

弘吉剌部相邻的部落还有合底忻部(元代称合答斤)、山只昆部(元代称撒勒只兀惕)、朵儿边部(又称朵鲁班)部。弘吉剌部自身也是又诸多部族组成,“婆速火”即为弘吉剌一支。王国维先生认为婆速火即孛思忽儿。《元史》中记载弘吉剌部首领特薛禅姓“孛思忽儿”。

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13

王国维先生考证认为:

婆速火,即孛思忽儿之异译;又婆速火所遣和火者,即特薛禅之子案陈那颜之弟火忽也。广吉剌与婆速火本是一族,故宗浩言合底忻与婆速火相结,广吉剌之势必分也。合底忻、山只昆二部,皆蒙古奇渥温氏。14

弘吉剌别部婆速火同合底忻部私下结盟,使得弘吉剌部内忧加剧。宗浩趁机派主簿撒领兵二百劝降弘吉剌部首领忒里虎,同金军一同讨伐合底忻。

宗浩觇知合底忻与婆速火等相结,广吉剌之势必分,彼既畏我见讨,而复掣肘仇敌,则理必求降,可呼致也。因遣主簿撒领军二百为先锋,戒之曰:“若广吉剌降,可就征其兵以图合底忻,仍侦余部所在,速使来报,大军当进,与汝击破之必矣。”15

此次金朝出兵本意是讨伐经常“屡胁诸部入塞”的弘吉剌部。但弘吉剌内部部族关系并不稳定,其别部婆速火就私下结盟了合底忻即合答斤部。弘吉剌部的分裂被宗浩利用,并成功劝降弘吉剌部首领忒里虎,使其出兵帮助金军打败了合底忻、山只昆与婆速火等的部落联军。战败后弘吉剌别部婆速火部也归属金朝统治。

宗浩前军至忒里葛山,遇山只昆所统石鲁、浑滩两部,击走之,斩首千二百级,俘生口车畜甚众。进至呼歇水,敌势大蹙,于是合底忻部长白古带、山只昆部长胡必剌及婆速火所遣和火者皆乞降。……合底忻等恐大军至,西渡移米,弃辎重遁去。撒与广吉剌部长忒里虎追蹑及之,于窊里不水纵击大破之。婆速火九部斩首、溺水死者四千五百余人,获驼马牛羊不可胜计。军还,婆速火乞内属,并请置吏。16

四、弘吉剌部与乞颜部的联合

在草原部落联盟时期,部落间的聚散离合是司空见惯的现象。弱小部落往往通过投靠强大的部落联盟来寻求保护,当这一部落联盟瓦解后,联盟中的部落也会脱离他去寻找新的盟友。金朝的这次打击使得弘吉剌部归属金朝,一些反抗的部落遭到了镇压。大约在这一时期,均受到金朝打击的蒙古乞颜部孛儿只斤氏同弘吉剌部的婆速火部走到了一起。

12世纪末,弘吉剌部中的婆速火部与蒙古乞颜部建立了联姻关系。太祖成吉思汗九岁的时候,其父也速该带着成吉思汗去他舅舅家为其说亲,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为弘吉剌下属的斡勒忽纳兀惕人,在路上碰到了弘吉剌部(婆速火部)首领特薛禅。特薛禅惊奇于太祖的样貌,便邀请他们到家里,提出两家结成姻亲关系。由此,后来的光献皇后孛儿帖在这时候和太祖建立了婚约。特薛禅经常对家人和部众讲,弘吉剌部向来不同乞颜孛儿只斤氏部落争夺土地、人口,女儿长大后都嫁给孛儿只斤氏贵族做妻子。特薛禅的女儿孛儿帖,就是后来的光献翼圣皇后,是成吉思汗的正妻。

太祖年九岁,从也速该至舅家,将为之乞婚,中道遇特薛禅,奇太祖状貌,延也速该至其家,请婚焉,遂以光献皇后孛尔台(孛儿帖)归太祖……特薛禅尝言:“吾宏剌(弘吉剌)氏,向不与汝家争人民、土地。生女既长,则乘大车驾黑驼,嫁汝贵族,往往为可敦。”17

《蒙古秘史》也有记载:

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把阿秃儿自其舅族之诃额仑母家,斡勒忽讷兀惕百姓处聘女,携贴木真以赴,行至扯克彻儿、赤忽儿吉二(山)间,与翁吉剌歹,德薛禅相遇焉。18

有学者考证,扯克彻儿山与赤忽儿吉山即今阿尔丹一诺木山和杜兰豁拉山,位于兀儿失温河西畔阔连河与捕鱼儿湖之间。兀儿失温河,指今乌尔逊河,阔连湖为今呼伦湖,捕鱼尔湖指今贝尔湖。当时,乞颜部也速该已建立了十分强大的部落联盟。弘吉剌部想要达到一种强强联合或希望得到庇护都是非常正常的事情。而弘吉剌部与乞颜部的这种部落间的联姻关系,也正是部落联盟时代的主要联合方式之一。婆速火部逐渐取得了在弘吉剌部的领导权,婆速火部首领特薛禅因此成为了弘吉剌部的首领。

也速该的联盟在塔塔尔和金朝的联手打击下很快就瓦解了。也速该被杀之后,联盟瓦解,弘吉剌部也加入了哈塔斤、散只兀、朵鲁班、塔塔儿部组成的的部落联盟。所以少年时的成吉思汗部众离散,由他的母亲带着他们兄弟,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成年后,成吉思汗的势力得到恢复和发展,积极维护同弘吉剌部的关系,成功迎娶了孛儿帖,这是成吉思汗事业的转折点,孛儿帖及其父亲对成吉思汗的帝国事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圣武亲征录》有载:

哈塔斤、散只兀、朵鲁班、塔塔儿、弘吉剌诸部会盟于河雷泉上,腰斩白马为誓,欲袭我军及王可汗(即“王罕”,又作“汪罕”,蒙古国建立前克烈部首领)。于是,弘吉剌部长迭夷遣人来告。上闻之,遂与王可汗(王罕)发兵,自虎图泽遇战于杯亦剌川,大败之。19

“河雷泉”,应为“阿雷泉”,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陈巴尔虎旗境内。“迭夷”,即“特因”,孛儿帖的父亲特薛禅。“虎图泽”即为今天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的呼伦湖,“杯亦烈川”即“捕鱼海子”,就是今天的贝尔湖。可见在此次的杯亦烈川之战中,弘吉剌部并不属于成吉思汗联盟成员,但其与成吉思汗的关系却非同一般。哈塔斤等部联合攻打成吉思汗与王罕的联军,弘吉剌部为其成员之一,因此能够了解到他们对成吉思汗的作战计划。特薛禅因此将这一消息通告给了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因为预先得到消息,最终取得了杯亦烈川之战的胜利。《新元史·特薛禅传》对此战记载更为详实:

庚申(1200年),太祖败泰亦兀赤。合塔斤、撒勒只兀特二部不自安,纠合朵儿边等十部会于阿泐灰泉(阿雷泉),潜师来袭,宏吉剌部(弘吉剌部)亦从之,特薛禅之宗人帖儿格克额蔑勒、阿勒灰等与之同盟。特薛禅知其谋,遣使告变。太祖与王罕合兵御之,特薛禅率所部来会,大败之。20

由此可知,特薛禅不仅在战前向成吉思汗通报了消息,还在此次会战中,同成吉思汗里应外合,为杯亦剌川的获胜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成吉思汗取得杯亦烈川之战胜利之时,特薛禅统领的弘吉剌部有意归附成吉思汗。然而就在特薛禅率领部众前来投奔时,由于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错误地对弘吉剌部进行了劫掠,导致弘吉剌部转而归附札木合部落联盟。《圣武亲征录》中记载:

时弘吉剌部欲来附,上弟哈撒儿居别所,从其麾下哲不哥之计,往掠之,上深切责。于是,弘吉剌遂附札木合。21

在这一时期,蒙古部落相互间的联合和战争时有发生,并最终形成汪罕、札木合与铁木真三大部落联盟。这三大部落联盟间为争夺蒙古地区的最终统治权和更为广阔的牧场,相互间展开了殊死角逐。杯亦烈川之战后,失败的部落贵族们并不甘心。1201年,他们又重新组织联军,在刊河又名“犍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境内根河)会盟,推选札只剌部札木合为“古儿罕”(《圣武亲征录》中写作“菊儿可汗”),要举兵进攻成吉思汗的联盟。当时,弘吉剌与亦乞剌思、火鲁剌思、朵鲁班、塔塔儿、哈答斤、散只兀诸部会于犍河,共立札木合为可汗,谋划侵伐成吉思汗。

当时在盟誓的人群中,有个名叫“塔海哈”的人,是成吉思汗麾下照烈氏抄吾儿的亲戚,辗转将此事告知成吉思汗。有了准确的信息,成吉思汗做了非常充分的准备,他调集军队在海剌儿(今海拉尔河)和帖尼火鲁罕(今海拉尔河支流莫尔根勒河)附近击败了札木合联军,跟随札木合的各部首领随即败散。

宋嘉泰二年(1203),铁木真与王汗联军又在阔亦田(今呼伦贝尔哈拉哈河上源一带)最终击败了札木合同乃蛮、泰赤乌、塔塔儿、蔑儿乞等联军,取得了阔亦田之战的胜利。阔亦田之战后,成吉思汗控制了西起斡难河上流,东至大兴安岭以西的蒙古高原的广大地区。此战胜利后,成吉思汗及时化解了和弘吉剌部的误会,促使了弘吉剌部重新投靠了铁木真的联盟。几番辗转,弘吉剌部最终才同乞颜部落走到了一起。此后弘吉剌部随同成吉思汗一道东征西讨,为蒙古帝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后经数次征战,成吉思汗最后平定蒙古高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的国家称为“伊克·蒙高勒·兀鲁思”,即大蒙古国。从此,蒙古汗国建立。

注 释:

①②拉施特.史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262,262.

③④脱脱.《辽史》卷30《天祚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4. 355,360.

⑤脱脱.《金史》卷73《守贞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1689.

⑥脱脱.《金史》卷97《移剌益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160.

⑦脱脱.《金史》卷95《张万公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102.

⑧⑨脱脱.《金史》卷10《章宗纪》[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37,238.

⑩11 12 15 16 脱脱.《金史》卷93《宗浩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5.2073,2073,2073,2074,2074.

13 宋濂.《元史》卷118《特薛禅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6.2915.

14 王国维.《观堂集林》卷15《萌古考》[M].北京:中华书局,1961.708.

17 20 柯劭忞.《新元史》卷115《特薛禅传》[M].延吉:延边人民出版社,1999.13681,23681.

18 额尔登泰,阿尔德扎布校勘.《蒙古秘史》校勘本[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1.931.

19 21 陶宗仪.《说郛》卷55[M].北京:中国书店出版,1986.5,5.

(责任编辑 孙国军)

猜你喜欢

金朝成吉思汗部落
金朝酋邦社会形态下勃极烈官制始末
成吉思汗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哼哈部落
试析渤海世族家族与金朝皇权统治
金朝与西夏盗窃法比较研究
金朝铜钱货币流通贮藏形态管窥
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