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升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

2014-06-23王宇楠

对外经贸 2014年11期
关键词:出口额协整高新技术

王宇楠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52)

【国际经贸】

提升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
——基于技术创新视角

王宇楠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研究所,辽宁大连116052)

近年来,在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主导下,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体规模不断扩大,贸易顺差趋势明显,但也存在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等问题。利用Granger协整检验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专利申请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较R&D经费内部支出大,R&D机构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负影响。提出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提高内资企业科技转化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等建议。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创新能力

一个国家或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高低,不仅代表该国或地区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布局水平,也代表了综合实力和提升潜力,而技术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增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快提升辽宁省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品质量与优化结构,对于扩大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现状分析

(一)出口总体规模不断扩大

表1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出口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年鉴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引导和一系列产业扶持政策下,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逐步扩大,出口额由2004年的20.0亿美元增加到2013年54.3美元(见表1),增长超过了1倍。高技术产品出口额占辽宁省出口贸易总额比重相对稳定,除了个别年份外基本保持在11%左右,在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份额较小,占1%左右,两项指标近3年有下降的趋势,表明虽然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增长速度过缓,发展后劲不足。

(二)贸易顺差趋势明显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逐步增长,自2006年出现贸易顺差后呈不断扩大趋势。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对自身部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实施管制,致使我国整个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受限,另一方面也显示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不断增强。由于受近几年国际经济形势低迷的影响,2012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进口、出口额都有所下降,但依然保持贸易顺差,2013年实现贸易顺差8.7亿美元,创造了近十年来的新高,说明连续多年的贸易顺差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抵御外来风险的能力显著增强。

表2 2004—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平衡表单位:亿美元

(三)出口产品结构不合理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规模不断扩大,但出口产品种类单一,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产品领域,其中计算机与通信技术产品和电子技术产品出口占了绝大部分比重(见表3),超过七成以上,而光电技术、生命科学技术、材料技术产品等前沿新兴产品出口所占比重仍然较低,但值得注意的是,排在第三位的生命科学技术近四年无论在出口额度,还是所占比重都有所上升,这是因为辽宁省加大了对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该领域出口额的增长。辽宁省传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过大,新产品比重过小。

表3 2011—2013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分类出口额及比重 单位:亿美元

(四)国际市场竞争力较弱

贸易竞争力指数,即TC(Trade Competitiveness)指数,是衡量出口竞争力的综合指标,可以用一种产品(产业)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竞争力TC指数虽然逐年上升,但绝对值较低,2004—2005年TC指数为负数,表明该产品处于微弱竞争劣势,2006—2013年TC值转为正数,却一直处于0.1以下,表明该产品处于微弱竞争优势。辽宁省与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TC指数相比,差距明显,处于竞争弱势。可见,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

表4 2004—2013年辽宁省、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TC指数

二、创新能力提升促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实证分析

利用Granger协整检验法测算创新能力提升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作用,对创新能力与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二者关系进行协整分析。

(一)指标选取

根据研究需要,本文采用创新投入指标和创新绩效指标产出(结果)指标来检验创新能力。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万元)、R&D机构数(个)作为创新资源投入指标,在创新绩效指标中选择专利申请数(件),专利数量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高低的体现,因此,本文选取R&D经费内部支出、R&D机构数和专利申请数作为解释变量。因为2004—2005年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指数(TC)为负而无法对数化,所以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作为因变量来进行分析。

(二)协整分析

1.数据的收集与处理

本文选取1998—2012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作为样本空间。相关数据分别记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Y)、R&D经费内部支出(X1)、R&D机构数(X2)和专利申请数(X3),为了消除数据中存在的异方差,分别对每个变量取对数,即:LNY=Log(Y),LNX1=Log(X1),LNX2=Log(X2),LNX3=Log(X3),其相应的一阶差分变量和二阶差分变量分别用DLNY、DLNX1、DLNX2、DLNX3和DDLNY、DDLNX1、DDLNX2、DDLNX3表示。

2.平稳性检验

利用ADF方法,对4个变量及其一阶差分变量和二阶差分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见表5。

表5 各变量的ADF检验

分析结果表明:时间序列变量LNY、LNX1、LNX2、LNX3及其一阶差分变量都属于非平稳的时间序列,但其二阶差分变量是平稳的时间序列,因此,LNY、LNX1、LNX2、LNX3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3.协整检验

协整检验的前提是各待检验变量必须是同阶单整,而以上的平稳性检验中已经揭示出模型中各变量均为二阶单整,因此,可以继续进行协整分析。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法,其特征值轨迹检验方法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检验结果见表6。

表6 协整检验结果

由检验结果显示,在5%的显著性水平,迹检验结果拒绝协整个数r=0的原假设,从而可以认为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至少有一个协整向量,这就意味着这些变量所组成的系统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相应的Johansen方法估计出的并经过标准化后的协整向量为(1.000000-7.84E-06 0.416537-0.028199)。

因此得到LNY、LNX1、LNX2、LNX3之间的一个长期关系:

三、结果分析

协整分析表明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与R&D经费内部支出、R&D机构数和专利申请数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专利申请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较R&D经费内部支出大,系数为0.03,说明专利申请数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影响相对显著,但拉动作用不大。这是因为随着专利制度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辽宁省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有所提高,对产品创新和出口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专利申请周期长、专利意识刚刚建立等原因,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促进作用延迟,所以贡献不高。

R&D经费内部支出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有一定的影响,由于系数0.000008太小,所以对出口的促进作用不够显著。这可能是因为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目前还主要依赖于加工贸易,企业目前研发经费投入较少,数据显示R&D经费内部支出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增长的贡献不足。

R&D机构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产生负影响,即每增加1个R&D机构将引起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负增长0.42个单位。这是因为目前辽宁省大部分研究机构设立、运营是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和带动地区经济发展,而针对出口设立的研发机构寥寥无几,这种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研究机构增多,会占用大量的资金、人力等资源,反而阻碍了高新技术产品出口。

总之,技术创新对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说明技术创新在促进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方面的作用还很不明显。

四、对策建议

(一)加大企业研发投入,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市场竞争力

通过落实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税收优惠政策,引导企业尤其是大中型骨干企业增加研发投入,使企业真正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同时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积极利用风险投资基金、企业债券、保险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方式,筹集企业科技投入资金。鼓励支持企业成立独立的研发机构,推动企业自身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实现由被动科技投入向主动科技投入的转变,集中各方面资源,把握科技创新突破口,加快科技创新,提升高新技术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加快与国际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接轨,加大海外扩张力度,培养海外市场对中国产品的信心,使高新企业真正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二)提高内资企业科技转化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

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大多以加工贸易为主,这种出口导向型发展模式使辽宁省高新技术产业对全球经济复杂多变的形势具有高度敏感性和对外部需求的高度依赖性,加深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不稳定性,而且外资企业在辽宁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处于主导地位,需要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对此,辽宁省内资企业要增强技术消化吸收的能力,按照国际同行业、品牌质量的标准,加大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开发的力度,加强产学研结合,建立合作创新平台和长效机制,促进企业间、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创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大型骨干企业加强与国外企业开展联合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努力实现科研技术成果化、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专利产出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尽量减少贸易摩擦,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提高国际市场的占有份额。

(三)加强研发机构建设,提高高新技术产品附加值

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平台,抓住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工业产业集群建设机遇,充分借助社会研发机构力量,大力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加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科研群体和政府的相互联系,建设外贸行业研发机构,提高外贸企业研发力量;利用跨国企业在区域内设立研发机构产生的溢出作用,增强外贸企业创新创造能力;加强外贸企业内部研发机构建设和科研基础条件建设,提升试验研发手段,鼓励和支持企业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院士工作站、重点实验室等科技研发平台,并积极争取创办国家级研发机构和省级研发机构,不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出口产品的核心价值。

[1]郭红斌.科技创新投入对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影响的实证分析[J].沿海企业与科技,2008(1):38-40.

[2]辛月,姜延书.我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分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10(2):17-21.

[3]焦朝霞.辽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12(12):52-55.

(责任编辑:张彤彤)

F752.8

A

2095-3283(2014)11-0017-04

王宇楠(1978-),女,汉族,辽宁鞍山人,助理研究员,副教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经济与管理。

2011年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增强辽宁高技术产品出口竞争力的路径选择——基于技术创新视角”(项目编号:W2011150)。

猜你喜欢

出口额协整高新技术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墨西哥农产品对美出口额将达218亿美元
2020年玩具出口额逆势增长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W2018015 2017年巴西铜精矿出口增长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