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2014-06-23

对外经贸 2014年11期
关键词:辽宁省民营企业浙江省

张 波 张 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国际经贸】

辽宁省与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比较研究

张 波 张 奇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是辽宁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举措。近些年辽宁省民营企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与沿海省份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分别介绍了辽宁省和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的基础上,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辽宁省民营企业在国际化方面与浙江省存在的差距,提出辽宁省应大力培育民营龙头企业,提高民营企业对外拓展能力,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加强民营企业品牌建设,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民营企业产业集群建设等对策建议。

民营企业;出口;对外直接投资;辽宁省;浙江省

一、辽宁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

1.辽宁省民营企业出口情况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民营出口企业新增4000家,2008年辽宁省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27.79亿美元,其中出口93亿美元,占全国民营企业出口总额的2.45%,占本地区出口总额的22.12%。2010年以来,辽宁省民营出口企业生产强势反弹,恢复性增长态势明显,出口交货值持续大幅增长。2010年底,辽宁省民营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670亿元,是2005年的2.1倍。出口交货值500万元以上企业达到2290户,增长48%,年均增长8.2%[1]。2011年,辽宁省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发展,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出口交货值1760.6亿元,同比增长17.18%。民营企业出口124.9亿美元,增长21.3%,集体和个体私营等企业出口额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6.2%;辽宁省民营企业化工、机电、食品加工类产品出口增长较快,对日本、韩国、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出口基本保持稳定,对欧盟、美国出口增长迅速[2];2012年,辽宁省民营企业出口217.12亿美元,同比增长61.68%,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7.5%,高出国有企业15.5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2013年,辽宁省民营企业出口281.74亿美元,同比增长44.28%,拉动全省出口增长16.35个百分点[3]。

2.辽宁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十一五”期间,辽宁省民营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民营中小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也不断增强,形成了一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和产品,一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已“走出去”到境外投资兴业,拓展了市场空间。在境外资源开发、海外并购和对外工程承包等方面,涌现出了抚顺罕王傲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丹东曙光集团等一批成功“走出去”的民营企业[4]。2010年全省民营企业合同利用外资额52.05亿美元,是2005年的1.89倍,年均增长13.6%,占全省合同外资额的20.3%;实际利用外资额36.9亿美元,是2005年的2.24倍,年均增长17.5%,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额的17.8%。民营企业已经成为全省境外投资的主力军,辽宁省境外投资由“十五”时期全国排名第15位上升到第5位。2011年辽宁省共核准对外直接投资企业110家,同比增长49.32%,投资额8.08亿美元,同比增长132.5%。2008—2012年辽宁省民营企业累计对外投资64.22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合同额80亿美元,年均增长160%。“十二五”时期辽宁省民营企业将延续“走出去”战略,未来重点地区是非洲、东南亚、俄罗斯、欧盟等国家和地区[5]。

二、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情况分析

1.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情况

浙江省是民营经济大省,民营经济一直是浙江省经济的特色和优势所在。从20世纪末开始,民营企业对外贸易日渐成为浙江省外贸的主要增长点,其作用越来越重要。自我国加入WTO以来,浙江省民营外贸企业异军突起,外贸出口额连年增长,2003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所占比重首次超过国企和外企,占全年全省出口总额的36%,到2009年此比重上升到55.1%,在全国各省(市、区)名列第一。2004—2011年,浙江省民营企业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增长速度,民企总量从2004年初的26万户增长到2011年底的72万户,8年增长了近2倍。民营企业占比也从2004年的55%上升到2011年的83%(超过广东的79%和山东的78%)。这期间浙江省共新设立私营企业72.2万户(每年新设立的私营企业近10万户),新设立个体工商户334万户。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2009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额较2008年下降了8.6%,但仍然达到了732.3亿美元。2011年,民营企业出口额1294亿美元,占60%,成为浙江省出口创汇的主力军[6]。2012年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额1408.8亿美元,同比增长8.5%,居广东省之后,列全国第二位;2013年前9个月,浙江省民营企业出口额1232.7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过19%,在全国排名第二,而辽宁省民营企业出口额则排名第三(见表1)。

表1 2013年1—9月我国部分省市民营企业出口情况

2.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

“十一五”时期,浙江省民营企业境外投资中方投资额占总额的90%左右,吉利、万向、华立等一批著名民营企业通过境外投资已成为国际化经营的佼佼者。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已有7个境外园区,其中国家级合作区项目3个,园区累计投资额2.4亿美元,带动入区企业68家,累计投资5.2亿美元。2011年浙江省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出民营企业海外并购活跃、拓展国际市场成效明显等特点,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首次突破30亿美元,亚洲仍是浙江省对外投资流量聚集度最高的地区。2011年浙江省民营企业以并购方式实现的境外投资项目共有45个。2011—2013年浙江省每年境外投资增幅都超过20%,经核准的境外企业和机构6444家,居全国第一。

三、辽宁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中与浙江省存在的差距

1.缺乏龙头大企业、大集团

2012年,在中国500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占了142席,连续14年居全国之首,已有5家企业年营业收入超过500亿元。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异军突起,为中国经济发展增添了动力。在2013年的500强榜单中,浙江省有139家企业上榜,继续领跑全国,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7]。而辽宁省在2013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名单中共有11家企业上榜,占全国的2.2%,其中沈阳远大企业集团位列第223,前100名中只有1家万达,大部分在100强之外,甚至落在榜尾[8]。

2.对外拓展能力不强

“十一五”期间,境外营销网络和生产基地是浙江省进行境外投资的主要投资方向。据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统计,2009年浙江省企业新建了约400所境外营销机构,而2010年上半年,浙江省又新增经商务部门核准的境外营销网络186家,占同期全省经核准的新设境外企业和机构数的76%。2012年底,浙江省在境外建立了50个省内具有优势的地区营销总部,着重扶持100家特色龙头企业建立起营销网络,主要功能是推广自主品牌、实现营销接单、售后服务以及物流配送,境外网络营销成为浙江省民营企业对外投资的重要形式。相比之下,辽宁省民营经济总体上开放程度不高,参与国际竞争的步伐还较缓慢,加强国际合作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强。

3.缺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园区平台

截至2010年底,浙江省已有7个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规划面积15.94平方公里,累计投资2.4亿美元,带动入区企业68家,累计投资5.2亿美元,境外经贸合作区(工业园)作为浙江省企业集群式境外投资的有效平台,成为浙江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而辽宁省民营企业则缺乏通过经贸合作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的平台。

4.品牌效应不够明显

浙江省有5万多个注册商标,其中有778个被认定为省著名商标。辽宁省的一些大型民营企业也创造出了一批国内外有较大影响的知名品牌,如“盼盼”牌防盗门、“鲁冰花”牌饮料、“博林特”牌电梯等,品牌效应初显。但与浙江省相比,辽宁省民营企业的品牌效应还不够明显,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比较淡薄,缺乏打造品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一些上市公司不具有真正意义上的品牌,其海外经营也大多靠贴牌生产,不利于企业自主品牌建设[9]。

5.企业研发能力不强

如今浙江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已从量的增长向质的提升转变,从以专业市场、贸易代表处为代表的传统“走出去”形式发展到今天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建立生产基地等形式,其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然而,辽宁省民营企业大多为中小规模、低水平运作,有的技术设备落后,有的技术设备虽然先进,但硬件不配套、软件开发滞后,造成了产品在创新、研制、生产环节上与国内外同类产品在结构、功能方面都存在差距。

6.专业化协作与配套水平不高

目前,浙江省有601个年产值过亿的“块状经济”块,其总产出占全省工业产值的64%。“块状经济”又被称为区域特色经济,温州鹿城区的眼镜、鞋、服装、打火机,宜山的纺织,柳市的低压电器,义乌的小商品,玉环的小农具,安吉的转椅等都是浙江省极具特色的“块状经济”。然而,目前辽宁省多数民营企业的产业关联度较低,互补性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不充分,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具有高度分工合作关系的产业发展链条。一些民营工业园区或民营企业群落虽集中了大批企业,但上下游产业关联很小,专业化分工协作和配套程度很低。

四、加快辽宁省民营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对策

1.大力培育龙头企业

2011年辽宁省实施扶持民营企业的“345”腾飞计划。“345”腾飞计划是指,到2015年辽宁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3万亿元,年均增长22.6%;上交税金4000亿元,年均增长26%;企业户数200万户,年均增长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万户。辽宁省需全力支持民营龙头企业的发展,打造民营“百强”企业,培育大型民营企业集团。选择100户重点民营企业在新产品开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贷款担保等方面予以扶持[10]。

2.提高企业对外拓展能力

辽宁省民营企业可以参考浙江省民营企业的做法,建立自己的海外网络,其形式主要包括海外办事处、连锁店、贸易公司、贸易中心等。为了充分发挥辽宁省对外经经济与贸易工作的优势,辽宁省外经贸厅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助力企业“走出去”:一是突出抓好工程承包大项目;二是突出抓好在国内的境外投资培训。为辽宁省企业赴境外投资搭建信息、政策服务平台;三是突出抓好境外工业园建设。进一步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境外并购。

3.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2013年辽宁省组织了“中韩企业贸易洽谈会”,组织了近20家对口企业与韩国的11家企业对接洽谈;组织企业分别参加了“辽宁省美国经贸合作洽谈会”、“乌兹别克斯坦吉扎克工业园投资论坛”。辽宁省应继续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中小企业与成套设备商或工程总承包商联手扩大出口,逐步提高出口比重;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投资办厂;加强与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中小企业管理部门和服务机构的合作,推动辽宁省中小企业与上述国家(地区)企业的合资合作;建立辽宁省中小企业国际交流网络平台,搜集境外中小企业合资合作需求,组织与辽宁省企业合作项目对接活动。

4.加强企业品牌建设

辽宁省需支持民营企业利用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发展进出口贸易,加快培育跨国企业和国际知名品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境外并购等对外投资业务,收购技术和品牌,带动产品和服务出口;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来鼓励企业积极研发科技含量高的技术产品,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树立品牌竞争意识,培育国际化品牌,从根本上优化出口商品结构。设立辽宁省支持出口品牌建设发展专项资金,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5.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辽宁省需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争创名牌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制定中小企业重点产业发展目录。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投资建设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升级步伐,淘汰落后产能。

6.加强企业产业集群建设

目前,辽宁省已有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等上百个各具特色的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群,需依托正大力兴起的产业集群,集中全省现有各类园区的资源,打造一大批以民营企业为主的产业集聚度高、出口龙头企业带动作用突出、产品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出口基地。

[1]辽宁民营企业出口强势反弹[EB].新华网,2010-07-22.

[2]2011年辽宁外贸进出口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EB].中商情报网,2012-01-27.

[3]辽宁非公经济比重越来越重[N].中华工商时报,2009-10-19.

[4]民企成为辽宁省对外投资主力军[EB].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2011-04-05.

[5]李东.应该高度重视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投资风险问题[EB].辽宁省归国华侨联合会投资指南,2013-01-07.

[6]张波.中国民营企业外向国际化的风险、模式与战略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7]2013中国民企500强出炉浙江139席领跑全国[EB].中国网浙江频道,2013-08-29.

[8]中国企业500强发布辽宁地区惨不忍睹[EB].新浪财经,2013-09-03.

[9]营造理想发展环境促进民营更大飞跃[EB].辽宁经济信息网,2007-08-08.

[10]辽宁今年实施“345”民营经济腾飞计划[EB].中国新闻网,2011-02-25.

(责任编辑:乔 虹)

F127

A

2095-3283(2014)11-0014-03

张波(1980-),女,汉族,辽宁沈阳人,国际贸易教研室主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国际贸易、企业管理;张奇(1993-),女,汉族,辽宁锦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后危机时代优化辽宁民营企业出口贸易结构的对策分析”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L12BJY030。

猜你喜欢

辽宁省民营企业浙江省
《初心》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辽宁省环境保护厅与辽宁省气象局进一步深化合作
辽宁省自然环境分类探索
辽宁省建环保举报奖励制度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