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

2014-06-15王东梅

重庆与世界 2014年8期
关键词:展场雅典古希腊

□ 文/王东梅

醺醺然步出希腊“雅典国立考古博物馆”的展场,恍如从远古的时空跌回到现实,脑海里塞满了石雕雄浑的影像,以及庶民农耕渔作的彩绘陶瓮土瓶,那些林林总总的艺术创作和日用器皿,处处流露出当时人们的生活美感,让一个几千年后远从东方来的旅人,怔怔然醉入甘醇浓郁的文化氛围中。

顺着楼梯往下走,那里有书店、有餐馆,更令人惊艳的是,有一方小小的庭院,花木扶疏,四围走廊上摆置着各式各样的雕塑品,选了张向阳的长板凳坐下,试着将沉浸在古希腊文明的思绪慢慢沉淀下来。

今天一早,在旅馆用过丰盛的早餐,和男友相偕外出。他西装笔挺,背上大会发的提包,里面装着医学会的资料简介,精神抖擞地准备全心投入整天的医学会议。我则一身轻装,肩背着相机,后背包里装有一本笔记簿、水瓶和食物。来到地铁站互道晚上见,我沿着大学街往北走,今天要探访的目标是"国立考古博物馆"。沿途经过雅典学院、雅典大学和国家图书馆等希腊式建筑。阳光明亮,上班族行步匆匆,我一派轻松漫步在宽广的人行道上,任凭车水马龙,两旁的建筑景观已将心思引导入宁静的场域中。多年的旅行经验,已让我凝炼出这套悠游自在的探索功夫。

边走边看,半个多小时后来到了“国立考古博物馆”。

距离开馆还有十来分钟,在前方的椅子上坐下歇歇腿,为接下来的参观储备脚力。一向习惯当早起鸟儿的好处是,早早进入博物馆可以避免拥挤嘈杂,能够专心地观赏作品。

这座历史悠久的博物馆,建于西元1850至1889年之间,是属于古典主义的建筑,优雅地亭立在街角,与里面典藏的考古文物,有着里外相得益彰的古雅韵味。1891年,希腊政府将分散在国内各处的所有古代文物送到这里珍藏,馆内的雕塑品都是古希腊大神庙和重要城邦的原作,展现出古代希腊雕塑的辉煌成果,功力之精致,令人叹为观止。

展场有两层楼,极为宽广,一间穿过一间,整个人穿梭在幽邈的远古时代,每一个朝代自有它辉煌的文物,流连在各个展场里,恍如走入迷宫,置身在四周的古文物里,令人浑然忘了身在何处。

有几件作品一直萦回脑海,印象鲜明。

一楼四厅有《阿格曼农王的面具》亮闪闪的黄金面具,彰显出国王的尊荣,也呈现出迈锡尼时期的富裕和高度文明(史前时期又称迈锡尼时代,约西元前2000至1200年)。

十五厅的《海神波塞顿的青铜像》(古典时期,约西元前五百至三百年)威严的表情,匀称的结构,右手正准备掷出三叉戟,被称为是"美"的极致。

还有《丰收女神蒂美特浮雕》女神正谆谆教导人类栽培小麦。

二十一厅的《骑马少年青铜像》骏马飞奔和背上少年的姿态,栩栩如生,充满灵动感。

三十厅有《宙斯的大理石像》(希腊化时期,约西元前130年)呈现出肢体肌肉的张力及衣着的细致褶皱。

移步上二楼,里面琳琅满目的瓶罐,又是另一种撞击,大至高过人头,小至可以手捧,是古希腊时期的陶器(约西元前900至300年),有的以造型取胜,有些则彩绘出当时的民情风俗。除了陶器,还有在瑟拉岛发现的西元前1550至1500年之间的精彩壁画,如《渔夫》:裸身的渔夫双手提着满满两串鲜鱼,脸部泛漾出丰收的喜悦;《两个拳击男孩》:灵秀的身材和友善的互击姿态,令人忍不住啧啧称奇。

这些精致的作品,透露出古希腊民族在日常生活中所酝酿出的美感,也让我们认识到这个民族追求“纯粹美感”的精神脉络。诚如柏拉图所说:“美不只是艺术作品,而是一种完美的存在方式,是卓越和谐的反映。”

空气中飘来微微咖啡香,把我从柏拉图的冥想中拉回现实。

阳光暖烘烘,天空是典型的希腊湛蓝,亮闪闪的阳光穿透橄榄树叶洒下来,春风微微,叶影摇曳,将古今的场景连结在一起。

那些在餐桌前享用美食的人、流连雕塑品之间的人,仿佛回到古希腊的生活样貌。

从背包取出一个苹果、一粒橘子、一片烤饼,加上一壶水,就着满庭春绿,好整以暇地享受着独特的丰盛午餐。

鸽子和麻雀呼朋引伴地,时而在地上啄食,时而跳上雕像头顶,或是停栖在石雕手上,吱吱喳喳交头接耳,快乐又逍遥。

时间,仿佛凝结了,人与鸟与雕像,共享这静静的一方庭院,陶醉在幽雅的古希腊氛围里。

猜你喜欢

展场雅典古希腊
雅典人书店:建在歌剧院里的书店
《雅典学院》:大佬的聚会
璀璨的古希腊艺术
古希腊人办事,基本靠神
第五回 热爱“实用而宏大”的古希腊人
对“展场”的再认识
古希腊人眼中的世界
穿着防弹衣去雅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