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与理论研究

2014-06-12朱晓霞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3期
关键词:学科服务发展研究

摘 要 论文从介绍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相关认知开始,在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文献的基础上,以分类为依据、描述为内容、评价为结论的论述框架,从实践和理论两个角度分别对国外和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进行系统的研究,并对国外和国内的发展研究做差异性比较。

关键词 学科服务 发展研究 实践与理论

分类号 G252.6

Abstract Starting with the contents of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nd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document relating to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this paper researches the library subject service at home and abroad by partition, description and estimate of the practice and theory respectively, and compares the development difference betwee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Keywords Subject service. Development research. Practice and theory.

1 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及嵌入式服务的相关认知

1.1 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

在20世纪50年代国外率先出现学科馆员的概念和内容的同时,学科服务就伴随其产生和发展。早期的学科馆员的工作内容与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内容是相似的,所以被统一进行探讨和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科服务和学科馆员有了不同的内涵、作用和意义,学科馆员更倾向于在学科服务中提供服务的个体,而学科服务成为不仅仅含有学科馆员的多元化服务体系。学科服务又叫做学科化服务,它以用户为核心,主体靠学科馆员,凭借图书馆和公共信息资源,对特定机构和用户,构建基于科研、教学、协作,针对一线用户的一种新的服务模式和机制,向用户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知识化的服务,提升用户的信息素养,为教学和科研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与支撑[1]。从初景利教授给出的学科服务概念中可以明确看出,新时代下学科服务与学科馆员的主从关系以及学科服务的全面内容。

1.2 图书馆学科服务与嵌入式服务

嵌入式服务近几年活跃在图书馆服务领域,是一种融入环境的、支持学习、工作和科研的、帮助省时的、适应新型学习方式的图书馆服务[2]。在嵌入式服务的研究中以嵌入式学科馆员和嵌入式学科服务最为突出,即在原本的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的基础上,加深了服务的广度,更注重服务的实际效用。

2 国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2.1 国外学科服务实践研究

由于学科服务是学科馆员服务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学科服务的发展中应包括学科馆员的发展。最早公开且正式的学科馆员制度在美国的内布拉斯加大学图书馆建立,该馆于1950年设立分馆并配备学科馆员,是学科服务的开始。1981年,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图书馆推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美国俄亥俄大学图书馆推出“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Network Librarian and Free Guide),为学科服务的雏形[3]。

2.1.1 围绕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实践

学科服务的早期实践都是围绕学科馆员进行的。当时的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的相关形式主要在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中建立和发展而来,并主要以美国为首。学科馆员的发展分几个方向。第一,学科的馆员名称。学科馆员概念提出之前有很多名称,如美国肯特州立大学的学科联络人(Liaison Librarians)。第二,学科馆员的身份。学科馆员不仅仅是图书馆员,还有学科领域内的博士和专家,如美国康涅狄格州大学图书馆(简称UCL)和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健康科学中心图书馆(简称HSCL)聘请生物学博士担任生物信息学科馆员(Bioinformatics Librarian)[4]、美国华盛顿大学图书馆聘用生物信息专家(Bioinformationist)作为学科馆员[5]。第三,学科馆员走出图书馆。学科馆员不再是以图书馆为信息介质提供服务,而是融入用户的工作。如美国维克森林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Susan参加2007级社会学系的夏季课程小组,在参与学习中提供学科服务[6];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的生物医学图书馆(the Annette and Irwin Eskind Biomedical Library,简称EBL)派出查房图书馆员(具备临床知识和检索技术的学科馆员)参加临床工作来提供学科服务[7]。

2.1.2 有关学科信息门户的学科服务实践

随着学科服务被广泛引入欧美其他国家的研究型大学图书馆中,学科服务的实践逐渐体现在学科信息门户(Subject Information Gateways,简称SIG)的建设中。如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学习与研究技术学院创建的关于社会科学的学科信息门户SOSIG;德国哥廷根大学开发的关于地理科学的学科信息门户Geo-Guide;欧盟五国(丹麦、冰岛、芬兰、挪威和瑞典)的NOVA Gate等[8]。

2.2 国外学科服务理论研究

国外图书馆学科理论研究与服务实践几乎是同步发展。学科服务理论研究的重点是学科馆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有关学科馆员的资格、职责、角色、地位、作用,以及学科馆员对用户的影响、工作特征及评价等方面。

2.2.1 有关学科馆员的学科服务理论研究

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图书馆前系主任Robert Downs在《为大学图书馆准备学科馆员》(1946)一文中对研究型大学图书馆设置学科馆员进行了研究,强调了培养学科书志馆员的迫切需要。Holbrook A在《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Polytechnic Libraries》(1972)一文中对图书馆职业专长进行了界定,认为学科专家是图书馆成员中的一类馆员,专门对某一学科领域负责开发图书馆技术或参考服务中的工作[9]。Sarbjit S. Sandhu在《大学图书馆中学科馆员的角色》(1975)一文中提出学科馆员应该每星期都走访所负责的院系,与教学研究人员进行交谈,并熟悉工作内容和了解用户需求[10]。《美国图书馆协会专业词表》(1983)中给出的学科馆员的定义侧重在学科馆员自身掌握的学科知识方面,认为学科馆员应对某一学科领域有深厚的知识底蕴,主要职责是负责馆藏文献的遴选评估、馆藏图书的分类组合、对用户提供信息咨询服务。Schloman B.F在《Targeting liaison activities:use of a faculty survey in a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1989)一文中给出学科馆员的定义,他强调在用户和图书馆之间建立交流平台,提出学科馆员职责还包括要方便用户了解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10]。Martin在《Subject specialization in British university libraries:A second survey》(1996)一文中提出学科馆员团队的概念,他认为团队式工作可以提供多种类型的信息服务集合[12]。endprint

2.2.2 有关学科知识服务的学科服务理论研究

进入21世纪,国外的图书馆学科服务理论研究逐渐倾向于学科知识服务方面。曾任美国专业图书馆协会(简称SLA)会长的Guy St Clair在《Knowledge services: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2001)一文中指出“我们己经从追求信息的时代步入到了追求知识的时代,在知识共享和知识发展成为所有事务和交流的基础时,知识服务就成为一种信息使用的管理方法”[13]。Eileen Abels和Rebecca Jones在《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2003)一文中指出了21世纪专业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发展方向是为用户提供获取知识、创新知识的服务[14]。

3 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

3.1 国内学科服务实践研究

国内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相对起步较晚。通过借鉴国外学科馆员的成功案例,1998年清华大学图书馆在国内率先成立了“学科馆员小组”,一时间激发了国内大学图书馆对学科服务实践研究的热忱。到2000年左右,国内大部分大学图书馆都陆续开展了学科馆员的工作。

国内主要的图书馆学科服务实践研究有以下几项典型项目:(1)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简称CALIS)于1998年开始建设“重点学科导航库”,并于2004年升级为“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数据库”来加强建设。(2)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的科技基础设施于2002年开始建设“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项目(简称CSDL)”,该项目在国内建立了多个学科专业的门户网站。其中包括5个大型门户、10个特色信息门户和4个科技点专题门户,收录信息资源已达4万条。(3)上海大学图书馆于2006年,以“学科建设服务门户”为建设项目,第一个推出了国内学科知识服务平台。(4)上海师范大学图书馆于2007年,面向全校师生开发了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简称IC),是国内大学图书馆中关于学科服务的信息共享空间实践中最有代表性的。(5)清华大学图书馆的学科馆员网页是国内学科馆员网页中办得最好的。(6)江南大学图书馆构建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题数据库”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构建的“多媒体资源库”都是学科数据库建设的成功实例。

除了以上的典型实践实例之外,到目前为止,国内大学图书馆都相继开展了不同程度的、不同形式的、针对不同学科的、有关本高校特色的学科服务。

3.2 国内学科服务理论研究

国内有关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早于实践研究,母益人于1989年在《河南图书馆季刊》上发表的《学科馆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一文主要论述了“学科馆员的工作职责”,是国内首次对学科服务进行的理论研究。自2005年明确提出学科服务这一概念后,国内相继开展了学科服务的理论研究。

李春旺在《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2006)一文中认为学科服务是图书馆为了适应新的信息环境,以用户需求为重点而推出的一种贴近用户一线的新服务[15]。张永军在《UKEs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探讨》(2007)一文中参照并引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简称NSF)召开的泛在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s,简称UKEs)研讨会的内容,认为在图书馆的信息以太环境(Information Ether,简称IE)下,学科服务必然会相应地成为加强高校学科建设、图书馆资源建设以及实现高校图书馆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条件[16]。袁懿在《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探讨》(2007)一文中强调了学科馆员制度在学科化服务研究中的主体地位,认为学科化服务应以学科馆员制度为纽带或载体[17]。修薇薇等人在《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以“211”工程院校为例》(2008)一文中延续使用了李春旺对学科服务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学科化服务的技术手段[18]。范广兵和初景利在《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2008)一文中引入了国外“泛在图书馆”的概念作为研究学科服务的背景和前提[19],并且在《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2008)一文中,初景利又进一步对学科服务的内容进行了理想描绘,增添了学科馆员的服务职责和工作范围[20]。张鼐和张英在《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2009)一文中以当前学科服务所处的技术环境为前提,阐述高校图书馆如何利用Web2.0环境下的新技术和新理念为学科建设服务,并对Web2.0环境下学科服务的特点做了分析和展望[21]。苌群策在《大学图书馆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2009)一文中指出了学科信息门户建设中资源组织体系不规范,信息总量不足,资源更新不及时,合作共建水平低,缺少用户评价和利用率相对较低等不足之处[22]。刘秀华在《学科导航系统建设的“用户中心模式”》(2009)一文中提出学科导航系统的“资源本体模式”不适应用户信息需求,并针对该模式的缺点提出和构建了“用户中心模式”的学科导航系统,为学科导航系统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23]。范爱红和邵敏在《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2010)一文中针对清华大学,提出“互动式、合作化”的学科服务理念,注重学科服务过程中读者与组织机构之间的双向互动性[24]。刘素清和郭晶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2010)一文中提出“学科馆员要用心,用户要参与,服务要细致,交流要畅通,学科服务才能真正做好”,针对国内图书馆学科服务的现实问题予以分析并给出对策[25]。徐璟在《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2010)一文中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的Living library活动的实例,提出将“以人为书”的交流方式用到图书馆的学科服务中[26]。邬宁芬和陈欣在《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2011)一文中以同济大学图书馆为例,提出“双伙伴”计划,将两种学科服务模式、三级服务梯队和四大服务内容相结合[27]。张吉等在《学科馆员—用户关系紧密度及其对学科化服务的启示》(2012)一文中提出“学科馆员—用户关系紧密度”的概念来解决学科馆员面对超量用户的问题,以分析学科馆员的服务记录为依据,为学科馆员合理安排时间精力,以达到学科服务的高效率[28]。范爱红在《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2012)一文中详实地剖析了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模式,并阐述了当前学科馆员的新角色和工作内容,最后基于康奈尔实例,对图书馆学科馆员和学科服务的发展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29]。潘幼乔和郑邦坤在《构建四级学科服务体系 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学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2012)一文中以西华大学图书馆为例,从服务内容、工作机理、平台建设和应用效果四方面,构建“基础学科服务—常规学科服务—深层学科服务—拓展学科服务”四级学科服务体系[30]。endprint

4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的差异性比较

4.1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开展时间的差异性

从时间上看,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差异性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国外的实践研究比国内早。这点很显然,由于学科服务本身起源于国外,在国外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一定成果后,国内在借鉴的前提下开始了自己的学科服务。第二,国外的实践研究和理论研究几乎同步发展。从1946年国外最早关于学科馆员的论文——Robert Downs撰写的《为大学图书馆准备学科馆员》与1950年最早的公开且正式的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设立分馆并配备学科馆员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国外的实践研究仅仅比理论研究晚了4年,几乎同时发展。第三,国内的实践研究滞后于理论研究,并且理论研究在时间上有间断。从1989年国内最早关于学科馆员的论文——母益人发表的《学科馆员应该做好哪些工作》与1998年最先实施的实践研究——成立“学科馆员小组”这两个事件可以看出,国内的实践研究远远落后理论研究9年。另外,在理论研究方面,直到2005年国内明确提出了学科服务的概念之后,才陆续有相关论文的出现。

4.2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研究内容的差异性

从研究内容来分析,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差异性表现在:国外的研究内容具有变迁性,国内的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国外在实践研究方面,从集中围绕学科馆员的实践变迁为以学科信息门户为主的实践;而在理论研究方面,从以研究学科馆员为主变迁为倾向学科知识服务。而国内的情况刚好相反:在实践研究方面,同时在学科导航系统、学科信息门户、学科馆员网页、学科数据库、学科知识服务平台和学科信息共享空间6个方面同时发展;而在理论研究方面,有针对各种信息环境下的研究,如网络环境、泛在知识环境、泛在图书馆、Web2.0环境等。

4.3 国内外图书馆学科服务发展战略的差异性

国外的大学图书馆重视发展战略与管理战略,有计划地制定中长期的战略目标。在图书馆资源方面遵循应用简便、获取一致透明的原则,通过完美设计的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资源的无缝链接。积极开发整合网络资源,建立学科服务网和学科导航库。

国内大部分高校图书馆受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所以欠缺中长期的发展战略规划,只能长期维持传统服务模式。因此初景利教授的学科服务构想被学界认为是理想的,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困难重重,但无论怎样,理想的构想也说明了国内对于新的模式、机制以及新启示从理论上能够理解并体会,只是执行力度上欠佳。另外,对网络资源整合不够全面,多数高校图书馆虽然建立了学科导航、课程导航、音视频资源库,但仅仅是针对本校重点学科或是优势学科,普通学科却没有。

参考文献:

[ 1 ] 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 2 ] 陈廉芳,许春漫.高校图书馆嵌入式创新服务模式探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0(8):4-7.

[ 3 ] Herman H, Fussler. The Bibliographer Working in a Broad Area of Knowledge[J].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1949,10(7):201.

[ 4 ] Kisling V, Kuntz J, Tennant M. UF interdisci plin-ary bioinformatics initiative infrastructure discovery infor-mation[EB/OL].[2013-10-28].http://www.biotech.ufl.edu/BioInformat-ics/InfrastructureDiscovery.html.

[ 5 ] Yarfitz S,Ketchell D S.A Library-based Bioinforma-tics Services Program[J]. Bull Med Libr Assoc,2000,188(1):36-48.

[ 6 ] Lauren Pressley. On the Road in the Deep South: A Collaborative Experiential Course in Social Strat-ification[EB/OL].[2013-10-28.]http://laurenpressley.com/library/2008/02/on-the-road-in-the-deep-south-a-collaborative-experiential-course-in-social-strat-ification/.

[ 7 ] Jerome R N,Giuse N B,Gish K W,Sathe N A,Di-etrich MS.Information Needs of Clinical Teams: Analysis of Questions Received by the Clinical In-formatics Consult Service[J]. Bull Med Libr Assoc,2001,89(2):177-184.

[ 8 ] 徐佳宁,赵洋.国外学术信息主题网关特色分析[J].图书情报工作,2005(1):532-534.

[ 9 ] Holbrook A.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Polytechnicbraries[J].New Library World,1972,73(15):393-396.

[10] Sarbjit S Sandhu.The Role of the Subject Specialist in a University Library[J].Unesco Bulletin for Libraries,1975,29(2):64-67.endprint

[11] Schloman B F, Lilly R S, Hu W. Targeting liaisonactivities: use of a faculty survey in an academic research library[J].RQ,1989(28):496-505.

[12] Martin J V. Subject specialization in British univer-sity libraries:A second survey[J].Journal of Librari-anship and Information Science,1996,28(3):159-169.

[13] Guy St Clair. Knowledge services: your companys key to performance excellence[J].Information Outlook,2001,5(6):6-8,11-12.

[14] Eileen Abels, Rebecca Jones. Competencies for Spec-ial Librarians for the 21st Century[J].Information Outlook,2003,13(6):10.

[15] 李春旺.学科化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6(10):14-18.

[16] 张永军.UKEs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创新探讨[J].情报杂志,2007(10):96-97.

[17] 袁懿.社科研究专业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的探讨[J].情报资料工作,2007(6):88-89,91.

[18] 修薇薇,马爱芳,赵建梅.基于网络平台的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调查:以“211”工程院校为例[J].图书馆杂志,2008(8):41-42.

[19] 范广兵,初景利.泛在图书馆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1):105-108.

[20] 初景利.新信息环境下学科馆员制度与学科化服务[J].图书情报工作,2008(2):5.

[21] 张鼐,张英.Web2.0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9(1):73-74.

[22] 苌群策.大学图书馆知识创新的信息服务模式研究[J].河南图书馆学刊,2009(2):88.

[23] 刘秀华.学科导航系统建设的“用户中心模式”[J].图书馆杂志,2009(2):49-50.

[24] 范爱红,邵敏.学科服务互动合作的理念探析与实践进展[J].图书馆杂志,2010(4):40-42.

[25] 刘素清,郭晶.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突破瓶颈的理论思考[J].图书馆杂志,2010(4):35-37.

[26] 徐璟.Living library: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创新点: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0(1):58-61.

[27] 邬宁芬,陈欣.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之“双伙伴”计划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1(09):93-96,113.

[28] 张吉,吴跃伟,黄德四.学科馆员:用户关系紧密度及其对学科化服务的启示[J].图书情报工作,2012(19):60-63,32.

[29] 范爱红.学科服务发展趋势与学科馆员新角色:康奈尔范例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2(5):15-20.

[30] 潘幼乔,郑邦坤.构建四级学科服务体系 全面服务高校教学科研:地方多科性大学学科服务理论与实践[J].图书情报工作,2012(1):31-34.

朱晓霞 铁道警察学院图书馆馆员。河南郑州,450053。

(收稿日期:2013-10-31 编校:方 玮)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科服务发展研究
美国高校图书馆的研究数据管理服务体系构建及策略研究
论新教育科研范式下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工作中的“马太效应”现象
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在慕课发展过程中的价值与服务的自我创新研究
基于SCIE和ESI的燃料电池Pt基核壳结构催化剂研究进展
略谈现代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
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科服务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