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探析

2014-06-12侯汝秋王雨卉

新世纪图书馆 2014年3期
关键词:微博

侯汝秋 王雨卉

摘 要 论文通过对微博网站及其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调查研究,分析微博信息的组织方式和用户的行为特点,旨在探讨利用图书情报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微博信息组织,从而达到微博信息有效获取和利用的目的。

关键词 微博 信息组织方式 信息获取行为

分类号 G254.1

Abstract Taking the micro-blog as the point of penetratio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icro-blogs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the user behavior characteristics when access to information, aims to use the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to guide the micro-blog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so as to get and use the micro-blog information effectively.

Keywords Micro-blog.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Information access behaviors.

作为时下最为流行的信息交流平台之一,微博使用户可以用最简短的文字、图片、视频,甚至一个表情来表达自己,随时随地地发布和转发感兴趣的话题。据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微博用户规模为3.09亿,较2011年底增长了5 873万,增幅达到23.5%。网民中微博用户比例较上年底提升了六个百分点,达到54.7%[1]。微博已经凭借其庞大的用户规模成为网络舆论传播中心,重塑着社会舆论的生产和传播机制,改变着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途径。

本文通过对新浪、腾讯、搜狐三个国内主流的微博网站及其用户信息获取行为的调查研究,总结微博信息的信息组织方式和用户的行为特点,分析了目前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未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原因并给出了优化建议。

1 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

通过对国内主要微博平台的调查分析,目前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主要有三种。

1.1 微博的分类组织

1.1.1 主题列类

按主题列类一般采用等级结构,一个主题作为一个类目,按照字顺或其他人为顺序排列。每个类目又可分为若干子目,从而将与该主题相关的内容全部集中在一起。

例:腾讯微博——微频道[2]

微频道是基于腾讯微博每天产生的海量用户内容,使用智能数据分析系统,再辅以人工运营,筛选出微博里最精华的内容。目前设置有8个基本大类、60多个二级类目(详见表1),每个二级类目下又细分若干个三级类目,从资讯到星座,从美女到时尚,涵盖了微博全方位的精彩内容。微频道的类目设置并不是稳定不变的,而是根据话题的热门程度动态调整。

微博按主题列类的信息组织方式注重从不同角度设置类目,强调类目设置的针对性,具体来说有如下特点。

(1)类目设置不求覆盖全部知识及信息领域,而是有一定的倾向性,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资讯、时尚、娱乐等作为重要类目列出,侧重满足微博用户关注生活、关注自我的个性需要。

(2)类目设置的动态性较强,针对讨论热点随时调整类目。例如,2013年4月20日芦山发生7.0级地震,地震及救援的情况受到了微博网友的密切关注,微频道及时增加了“心系芦山”的类目(见表1),方便网友查找和讨论地震相关话题。这种类目设置的方式符合微博关注热点话题,微博信息传播即时、迅速的特点。

(3)类目命名通俗易懂,尽量采用自然语言,没有专业性较强的词汇,从而符合用户不同层次的需求。如草根声音、各种萌等类名,均为网络用语,适合时尚青年的表达需要,而财经、军事、娱乐等类名是网站类目命名惯常采用的,容易被大多数用户理解和接受。

然而,在肯定微博类目设置的有效性的同时,也应看到一些不足。

首先,类目划分略显粗糙,只针对用户感兴趣的少数主题设置类目,过度强调类目的生活性、娱乐性,知识导向性不足,从而加大了以搜集信息、查找知识为目的的用户的搜索难度。

其次,类名设置没有统一标准,往往仅从使用习惯出发,随心所欲地设置,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纵观活跃在互联网上的诸多微博平台,采用的分类标准不一,通常都是自成一家,各自为政,在类目的划分、命名、结构设置、排列等方面差别很大,造成用户往往只能习惯于一个平台,从而人为地限制了信息获取渠道。

1.1.2 关键词聚类

在微博中发布“#话题词#”,即生成一条包含该话题词的微博,点击带有超链接的“#话题词#”,就可进入该话题词的话题页面,参与该话题的讨论。同样,发布{关键词},则生成一条包含该关键词的微博,点击{关键词}的链接,则与该关键词相关的微博均被搜索显示在同一页面。微博通过“#话题词#”汇聚相同热点的微博信息,通过“{关键词}”把发布者的兴趣、关注点分享给其他微博用户。

可见,无论是发布话题词还是关键词,都要求发布者对自己的微博内容进行概括,用整齐明确、字数简短的关键词进行标记。如此,不管微博的内容、形式等方面有多大的差异,都会被聚集在一起。微博通过用户的关键词聚类,将相同主题的微博汇聚,成为组织微博信息的有效手段。

微博平台提供的另一种关键词聚类,是针对微博用户。在个人设置中,可以设置自己的个性标签。标签是个人的标示,博主通过标签标榜自己,用描述自己职业、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关键词呈现个性的自我介绍。每个标签后面都隐藏着一群志同道合的人,通过标签这种关键词聚类的方式,将更多的同道中人聚集在一起,不同的分类使用户可以更便捷地找到自己的圈子。endprint

微博的这种通过用户自定义关键词、加标签来参与信息组织的方式是信息聚合的有效手段,然而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种方式并没有看透用户的真实欲望与需求。首先是动机问题。用户为什么要主动去加关键词?用户完成这一被动动作的动机何在?答案是不确定的。事实上,很多用户并没有认识到加关键词的目的和意义。其次是知识背景问题。由于用户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对信息内容的理解能力各异,因而定义的关键词在贴切程度、规范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同一内容,往往由于用户自定义的关键词不同而无法组织在一起,造成了数据冗余,降低了查全率。

1.2 个人微博的自我组织

1.2.1 博主为自发微博加标签(以新浪微博为例)

每个新浪微博的注册用户,都拥有一个自己的主页。用户发布的微博信息,都会按时间顺序显示到这个主页上。微博平台提供了全部、原创、图片、视频、音乐、标签、心情、查看权限8个类别,方便用户按不同的类别浏览自己发布的信息。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加标签的方式。新浪微博允许用户设置最多5个标签来标记自己发布的每一条微博信息。标签一般采用2~4个字的词语,能够概括所发微博的内容、情感、兴趣等方面的特征,从而使用户通过自己加标签的方式更好地分类、管理、查找所发微博信息。

1.2.2 博主对好友微博的分类管理

微博用户通过相互关注、回复、评论和转发等功能,可以和微博平台上的任何用户之间产生联系和互动,从而形成自己的社交网络和信息获取平台。关注的用户越多,个人首页上显示的微博信息越多,这些实时增加不断更新的微博内容,给用户查找信息带来了困难,有时候往往需要花费数小时才能将所有关注好友的信息浏览完毕,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

为此,搜狐微博、新浪微博等设置了对好友微博(本文将博主所关注的所有对象的微博都称为好友微博)的分组管理。博主将自己的好友微博分为若干组,针对每组好友的特点定义一个贴切而又有针对性的名字。通过对好友微博的分类管理,将相同特征的好友微博组织在一起。

个人微博的这种自我组织方式,将用户作为信息组织的主体,体现了微博信息组织不同于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新途径。通过为自己发布的微博加标签、为所关注的微博按所需分类分组的方法,组织微博信息,从而达到对信息的有效管理和进一步查找、利用的目的。

1.3 微博的信息自组织

所谓自组织,协同学的创始人哈肯曾用过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他说:“如果没有外部命令,而是靠某种相互默契,工人们协同工作,各尽责任来生产产品,我们把这种过程称为自组织”[3]。把自组织的理论引入网络传播,则信息自组织是指大量信息在没有外界干预的条件下,自主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

作为目前最为流行的网络信息源之一,微博呈现出较为显著的信息自组织特征,主要表现为信息聚合和推送。

1.3.1 信息聚合

微博平台对用户所发微博的内容进行筛选、分类,从而将相同主题的微博汇聚在同一主题或分类下,并将热议主题聚合在一起,比如新浪微博的“热门主题”。同时,在用户的个人主页中,针对用户的兴趣爱好和所关注的话题,将相关内容的微博聚合在一起。可见,通过平台的自动分类、筛选以及个人用户间基于相同兴趣爱好和关注点,同主题、同类别的微博被聚合在一起,从而使信息从无序走向有序,即自组织的状态。

1.3.2 信息推送

用户的每一条微博发布,他的粉丝都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主页上看到。同样,这个用户的个人主页也会显示自己所关注的人的微博信息。通过@用户、加关注、发私信等功能,用户将所发布的微博、消息推送给自己的粉丝,通过转发、评论等功能使微博在相同兴趣、圈子的用户间传播。微博平台也会通过“可能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感兴趣的人”的形式向用户推送信息。这些信息推送的最终完成完全是用户依照自己的需求决定的,信息通过用户的自主选择源源不断地输送过来,从而使微博信息趋向于结构化,使微博系统有序运转。

1.4 微博搜索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上信息搜索技术越来越丰富,并具有界面简练、便捷易用的特点。如今,一提到查找信息,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使用简单易操作的搜索方法。为此,微博平台专门设计了搜索引擎。

以新浪的微博搜索[4]为例。它具备简单搜索和高级搜索两种形式。简单搜索通过输入关键字查找微博、微博用户、图片等信息,高级搜索通过输入关键词搜索信息,同时设置了排序方式、微博类型、用户昵称、发表时间、所在地五种信息筛选方式,提高了查准率,在界面设置的友好合理、操作的简单易用性上满足了用户的检索需求。

2 用户的微博信息获取行为研究

无论是分类还是搜索,信息组织总是为用户更有效、便捷的检索、利用信息服务的。因此,研究微博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有利于发现和改进信息组织方式上的不足。

2.1 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以在校大学生为主。将在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是因为大学生在网民中占有很大比例,他们较易接受新鲜事物,了解微博,对微博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有较为深刻的体会。在发放调查问卷之前,调查者会先询问被调查对象对微博的了解和使用情况,以减少无效问卷的数量。通过邮件和纸质问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120份,有效问卷108份。问卷的调查内容包含四个方面:(1)用户是否将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2)用户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3)用户采取怎样的方式获取所需微博信息;(4)通过微博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否能够满足用户的需要。

2.2 研究过程及结论

2.2.1 微博是否是用户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在问卷设计的五个选项(门户网站、BBS论坛、Google等搜索引擎、微博、其他)中(可多选),80人选择微博作为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占被调查对象的74.1%。其他四种信息获取渠道所占比例见图1。可见,微博已经成为用户日常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endprint

2.2.2 用户所关注或需求的信息内容

通过对问卷的统计,用户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所需要的信息按重要程度依次为:(1)与自身工作、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背景资料,内容涉及社会科学、科学技术、经济、法律等各个方面(89.8%);(2)新闻资讯类,包括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股票房产等经济资讯类信息等(82.4%);(3)生活服务类,包括旅游购物、体育健康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65.7%);(4)休闲娱乐类,包括幽默笑话、游戏休闲等(46.3%)。可见,用户最需要和关注的还是和自身学习、工作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知识。

2.2.3 用户获取所需微博信息的主要方式

依据微博的特点,可以将微博理解为基于强关系“人脉社交”体系和基于弱关系的“话题”体系两个方面[5]。从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社交”体系仍是用户获取微博信息的重要方面。因此,微博的信息获取模式以浏览为主,分类的方式比搜索更加获得用户的亲睐。

2.2.4 微博获取信息的方式是否满足用户的需要

在返回的108份问卷中,39.8%的用户认为通过微博获取信息能够或者基本能够满足自身的需求,60.2%的用户认为微博无法满足自身的信息需求。通过分析,笔者认为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由于许多微博信息都是基于倾诉和表达的愿望,是对琐碎生活和情感的描述,这种碎片化的语言使得垃圾信息增多,对用户的查找行为造成了一定的困难;(2)微博系统现有的组织方式,信息量大且分类随意,并且由于微博发布信息的即时性,使得用户很难搜寻到历史信息,未能满足用户对信息全面的需求;(3)微博注册和发布信息的门槛很低,很难判断信息是否属实,一些虚假信息降低了微博作为查找工具的可靠性。

3 分析及建议

前文通过对微博网站及其用户查询行为模式的调查分析,总结了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及用户的微博信息获取行为,可以看出,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及其用户的信息获取行为具有如下特征:

(1)偏重于技术和内容特征的分类和搜索仍然是微博信息组织的主要方式。由于微博用户范围广泛,知识水平、知识结构存在很大差异,对于信息的需求不同,搜索能力各异,传统的按类查找和搜索引擎的方式是他们较为熟悉且容易掌握的,因此,依然作为主流的微博信息组织方式而存在。

(2)偏重于人文因素,由用户参与的信息组织方式逐渐为人们所接纳,成为不同于传统信息组织方式的新方法。用户可以随意为自己所发微博加关键词,可以通过分类、加标签的方式管理自己的个人主页,用户可以自由地选择接受和发送哪些信息,这种方式增加了系统的开放性,成为微博信息自组织形成的重要条件。

(3)随着微博的日渐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用户将微博作为自己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由于微博信息本身缺乏组织和秩序,微博平台对用户的了解不够,对微博信息的分类和组织不足,单靠信息自组织必然导致微博信息无法完全满足用户需求。

在肯定现有的微博信息组织方式的同时,还需针对微博的特征及不足予以改进。

3.1 优化功能 满足用户需求

微博平台应该从用户的需求入手,优化信息检索功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和专业领域,他们也许不是这个领域内的专家、成功人士,但他们也会在日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自己的感悟和知识积累。而一旦将这些知识积累发布在微博上,对其他人来说将是有益的信息和财富。微博基于社交网络的模式将这些有相同关注点的人聚集在一起,可以使知识最大化地发挥效用。这也是用户最重要的需求所在。然而,遗憾的是,用户很难通过微博平台现有的分类、搜索等功能,查找到这些信息。因此,建议微博平台改进现有的信息分类方式,优化检索功能,发挥微博作为信息获取工具的作用。

3.2 构建科学的分类体系

将传统的学科分类和体系分类法与微博的特点相结合构建微博分类体系。关注生活性、娱乐性,缺乏知识性是目前各大微博分类所共有的弊病,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微博满足用户信息需求的能力。因此,建议微博平台借鉴传统分类法的优势,结合微博信息自身的特点构建分类体系。增强分类的全面性、系统性、适用性和覆盖性。一级类目的设置,除了用户关注率较高的主题外,还应将社会科学、专业技术、经济、教育等学科分类共同的知识领域纳入进来。在类目命名上,既要规范精炼又要符合微博用户的阅读习惯。类目的层次以三、四层为宜。建议分为经典主题、个性主题、学科专业三个部分。经典主题包括新闻资讯、信息技术、经济财经、教育就业、社会文化;个性主题包括娱乐休闲、体育健康、旅行时尚、生活情感、视觉幽默、美食星座;学科专业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对于时事热点,可动态增减类目。

3.3 加强管理 完善监管机制

微博的自组织现象以及传统“把关人”角色的弱化,使得人们常常对微博信息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并且由于这种弱化,很容易使微博中呈现出一边倒的状态,即,我是A的粉丝,那么A所述的内容大抵都是真理,A所反对的大抵都是谬论。这样描绘出的结论就会造成人们的非理性判断,从而很可能形成具备较强攻击性的集群效应或人浪效应[5]。事实上,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工具,是一把双刃剑。相关管理机构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最近热议的微博实名制,将是对这种监管的有益尝试。

3.4 完善搜索引擎 满足个性化需求

从前文的调查可以看出,分类浏览的模式比搜索引擎更能获得用户的亲睐。这是由微博的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所决定的。那么,搜索引擎该何去何从?笔者认为应该突出搜索引擎的个性化。Facebook推出的社交搜索工具Graph Search的设计理念可以为我们抛砖引玉。根据Facebook的介绍,Graph Search是基于用户、社交关系和用户创造内容的个性化搜索工具。例如,想请某位朋友吃饭,可以在Facebook上搜索这位朋友“喜欢的餐馆”,Graph Search就会告诉你答案[6]。除了能提供购物、餐饮和商品建议外,Graph Search还能帮助用户求职,助力猎头挖角。例如Mark(Facebook的CEO)希望在北京建立研发中心,就可以直接搜索“在北京‘喜欢过Facebook的Google雇员”,非常有个性。endprint

4 结语

回顾网络时代的发展,从信息内容而言,门户网站时代用户只能获取编辑选择的有限内容,搜索引擎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搜索获取个性化的内容,而发展到社交网络时代,用户却可以通过选择信息源自行订阅并接收该信息源发出的符合自身需求和个性的非定向信息。而从功能角度,无论是门户网站时代还是社交网络时代,都有着功能的相似性,例如邮件服务。可见,功能容易复制,而对信息内容的占有和导航才是各家竞争的核心。从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来看,微博信息内容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微博内容本身的有效性以及用户获取该内容的便捷性。这就要求微博平台鼓励用户自由地贡献和有效整合信息,并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并提出优化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

参考文献:

[ 1 ]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3-05-1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 2 ] 腾讯微频道[EB/OL].[2013-05-10].http://c.t.qq.com/k/default?pgv_ref=web.wide.page.nav.text.

[ 3 ] 林锡奇.自组织概念的哲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1988(06):85-88.

[ 4 ] 新浪搜索[EB/OL].[2013-05-10].http://s.weibo.com/?leftnav=1&wvr=5&loc=newapp.

[ 5 ] 郭鹏程.如何引导微博中的话题.[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189.html.

[ 6 ] Eason. Graph Search能成为Facebook的杀手锏么?[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363.html.

[ 7 ] 柯芳.微博客的信息自组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 8 ] 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和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5):161-164.

侯汝秋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天津,300204。

王雨卉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员。天津,300204。

(收稿日期:2013-10-17 编校:刘 明)endprint

4 结语

回顾网络时代的发展,从信息内容而言,门户网站时代用户只能获取编辑选择的有限内容,搜索引擎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搜索获取个性化的内容,而发展到社交网络时代,用户却可以通过选择信息源自行订阅并接收该信息源发出的符合自身需求和个性的非定向信息。而从功能角度,无论是门户网站时代还是社交网络时代,都有着功能的相似性,例如邮件服务。可见,功能容易复制,而对信息内容的占有和导航才是各家竞争的核心。从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来看,微博信息内容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微博内容本身的有效性以及用户获取该内容的便捷性。这就要求微博平台鼓励用户自由地贡献和有效整合信息,并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并提出优化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

参考文献:

[ 1 ]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3-05-1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 2 ] 腾讯微频道[EB/OL].[2013-05-10].http://c.t.qq.com/k/default?pgv_ref=web.wide.page.nav.text.

[ 3 ] 林锡奇.自组织概念的哲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1988(06):85-88.

[ 4 ] 新浪搜索[EB/OL].[2013-05-10].http://s.weibo.com/?leftnav=1&wvr=5&loc=newapp.

[ 5 ] 郭鹏程.如何引导微博中的话题.[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189.html.

[ 6 ] Eason. Graph Search能成为Facebook的杀手锏么?[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363.html.

[ 7 ] 柯芳.微博客的信息自组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 8 ] 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和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5):161-164.

侯汝秋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天津,300204。

王雨卉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员。天津,300204。

(收稿日期:2013-10-17 编校:刘 明)endprint

4 结语

回顾网络时代的发展,从信息内容而言,门户网站时代用户只能获取编辑选择的有限内容,搜索引擎时代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搜索获取个性化的内容,而发展到社交网络时代,用户却可以通过选择信息源自行订阅并接收该信息源发出的符合自身需求和个性的非定向信息。而从功能角度,无论是门户网站时代还是社交网络时代,都有着功能的相似性,例如邮件服务。可见,功能容易复制,而对信息内容的占有和导航才是各家竞争的核心。从用户对信息内容的需求来看,微博信息内容的竞争性主要体现在微博内容本身的有效性以及用户获取该内容的便捷性。这就要求微博平台鼓励用户自由地贡献和有效整合信息,并提升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本文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分析微博的信息组织方式并提出优化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途径。

参考文献:

[ 1 ] 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2013-05-10].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P020130122600399530412.pdf.

[ 2 ] 腾讯微频道[EB/OL].[2013-05-10].http://c.t.qq.com/k/default?pgv_ref=web.wide.page.nav.text.

[ 3 ] 林锡奇.自组织概念的哲学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1988(06):85-88.

[ 4 ] 新浪搜索[EB/OL].[2013-05-10].http://s.weibo.com/?leftnav=1&wvr=5&loc=newapp.

[ 5 ] 郭鹏程.如何引导微博中的话题.[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189.html.

[ 6 ] Eason. Graph Search能成为Facebook的杀手锏么?[EB/OL].[2013-05-10].http://www.williamlong.info/archives/3363.html.

[ 7 ] 柯芳.微博客的信息自组织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0.

[ 8 ] 朱爱菊.从对人的关注和浏览中获取信息:新浪微博中的信息组织与信息获取机制分析[J].情报杂志,2011(5):161-164.

侯汝秋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天津,300204。

王雨卉 天津外国语大学图书馆馆员。天津,300204。

(收稿日期:2013-10-17 编校:刘 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微博
传统媒体所办新媒体的传播特性分析
基于社交网络的英语互动微平台建设
基于Redis的微博系统基本功能设计
“985工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的调查与分析
大学出版社微博传播分析及发展策略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事实与流言的博弈
重大突发事件中微博之力不微
神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