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生为本”理念视阈下的计算机专业实践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

2014-06-12王淑霞王增强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以学生为本实践性计算机专业

王淑霞,王增强

(通化师范学院 计算机学院,吉林 通化 134002)

1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不足

在原有的培养模式中,虽然专业课的设置有专业基础课 + 方向选修模块,但是由于在方向选修课程的设置仅从知识体系的角度出发没有兼顾学生的能力,造成理论课程设置过多,实践课程少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实践性应用型能力的培养.其次因监管措施不合理,允许方向选修的时间过早,学生从第二学期就能选课,造成每个学期都有选修课,另外没有给学生设定每学期最多的选课门数.因此,培养模式执行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一种情况是有些学生急于求成,在大一、大二时就开始疯狂的选课,不考虑是否能学会,只想尽早地修够学分,结果周学时都超过四十学时.学生的学习任务过重,学生只有上课的时间而没有复习的时间,上课成为一种形式,导致出现期末考试不及格人数增多的现象.另一种情况是一些学生走捷径,为纯粹的得学分而选课,避重就轻选一些简单、容易得学分的课程,目的是尽早完成培养模式中规定的学分,其结果是一些真正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课程被回避了,学生所学的课程不成体系,没有构成具体的专业方向.以往的培养模式造成计算机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实际需要的专业技术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脱节.一方面,企业极其缺乏计算机应用类的人才;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有些学生即使能进入企业,也不能很好地胜任工作.因此,如何用 “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培养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把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实践性应用型人才,成为摆在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这个难题,就要进行培养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增强社会适应性.笔者结合的教学实际,就“以学生为本”理念视阈下的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进行探讨.

2 根据学生的需求确定合理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

2.1 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来了解学生的需求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改变以往的重认知、轻情感,重教书、轻育人的教育观念[1].首先,每一学期都要了解学生的总体需求,可以通过开学生座谈会、与学生谈心等多种方式,听一听学生们的心声,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在解决问题时要以学生利益为出发点.其次,在日常的生活中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如对学生做问卷调查、课堂教学信息反馈,教师也可以通过QQ聊天、手机短信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亲切、轻松、自由的情感交流,给予学生关爱和理解,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教师用自己的人格魅力,用真情换取学生对自己的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 学生喜欢老师,自然会听从教师的教诲,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变厌学为乐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既可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又能促进教学.

2.2 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介绍》中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2].同一专业可根据学生基础和未来就业取向的不同,因材施教,科学确定不同的培养目标[3].通过前面对学生的深入调查,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将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以学生为本”实践性应用型.在应用型基础上按照行业需求设立三至五个方向,每个方向按照课程体系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3 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体系结构

(1)“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近几年每一次修订培养方案时,首先征求一线教师的意见,因为他们与学生的接触密切,最有发言权,从一线教师的反馈可知学生的创新能力差;其次,与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想提高实践动手能力的心声.因此在课程体系的总体结构中包括三大课程平台:通识课程平台、专业课程平台、实践课程平台(如图1所示).其中通识课程平台包括公共必修课和选修课,定位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专业课程平台包括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方向选修模块课程,定位于学科专业理论与技术知识的传授;实践课程平台包括基本课程、实习课程、实验课程和创新课程四部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并且不同学期有着不同实践课程.在本次构建“以学生为本”的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体系结构中,实践课程教学部分的比例已占到 22%.

图1 课程体系结构图

(2)“以学生为本”实践性应用型的课程体系中具体专业方向的设置.“以学生为本”应深入学生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调查研究,通过主题为“未来想从事的职业”的座谈,了解学生想学什么,想听什么,以及他们的专业发展方向.通过座谈发现,有些学生喜欢教师职业,有些学生喜欢做软件开发,有些学生对做网页和平面设计类的课程感兴趣.因此在专业课的设置中,按照整合和精选专业课程的原则,适当减少课程门数和学时,突出主干课程,精选专业方向课.构建了专业基础课+ 专业方向模块课程体系[4].设定专业方向包括专业基础方向、教师教育方向、软件工程方向、网络工程与数字艺术方向.在实施过程中,只有正确处理好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间的知识整合与衔接;努力开设新课程,才能办出专业特色.

(3)在培养模式执行过程中的监管措施.在培养模式的制定中,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考虑到学生应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在培养模式的前四个学期不设专业选修课,学生可以扎实学好专业基础课,学习任务也不重,可以多参与实践性的活动;从第五学期开始才允许选修课程,周学时达到26~28学时,学生有充裕的时间复习和消化理解课堂所学的知识.在培养模式中还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对学生的专业方向选修的修读学分作出相应的规定,即专业选修课程需修满40学分,至少选修2个模块,其中主修模块要修满20学分,专业基础模块需修满10学分,其它模块选修课程合计达到10学分以上[5].在第五至第八学期中都有一到三门任选课程,学生每学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任选,对于上一学期有两门以上不及格的学生,说明该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问题,本学期就不能选任选课程.如果上一学期所学的课程都能顺利通过,表明该学生的学习能力强,本学期可以多选几门课.只有制定好相应监管措施,在培养模式执行过程中,学生选课方面就避免了前面所述问题的出现.

2.4 采取精讲多练、案例和项目驱动的教学方法

要提高教学效果,就要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在一次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中,了解到学生在学习“高级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由于理论课在多媒体授课,以教师讲授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中心地位,学生只能听课,没有机会验证知识点.因此出现学生在理论课堂上听得很明白,而到上机课时却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甚至出现已经忘记了理论课所学知识的现象,理论和实践相脱节.针对这一问题本着“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把这一类的课程由多媒体授课转成机房授课,由合班授课变成单班授课,在机房中采用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教师要先讲解典型例题,然后给出相关的习题让学生自由练习,并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教师还要及时验收检查,对于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对做错的同学要耐心辅导,帮助其查找出错的原因.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学会编程只有老师讲是不够的,学生要多练习才能学会.除了采用精讲多练的方法,还可以采用案例、项目驱动教学方法[6],为了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好些,不仅在整个课程教学中贯穿几个实用案例,还要额外精选几个教师科研项目让学生参与.例如,2010年笔者曾带学生参与“车辆路径算法研究”院级项目,学生边学边做,学以致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结束语

针对现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理念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在新的培养模式中逐步引入精讲多练,案例和项目驱动教学方法,执行培养模式中加强了监管措施,已取得初步的成果,学生不及格的人数减少了,专业选修有具体的方向,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但是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有待于今后不断地进行探究和改进.

参考文献:

[1]秦震.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效率[J].新课程论坛,2012(2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R].(教高[2011]6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R].(教高[2012]4号).

[4]潘洪军.高校计算机专业课程结构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5(4).

[5]通化师范学院.通化师范学院培养方案[R].2013.

[6]周雪梅,李军.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研究和改革[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09(2).

猜你喜欢

以学生为本实践性计算机专业
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究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合同架构与合同法实践性教学的完善
“以学生为本”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改革的重要性研究
面向计算机专业的电路与模电教学方法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的新认知
以学生为本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PPP项目运作中几个实践性问题
构建实践性语言环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