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虚拟“工厂环境”下的高职“模拟电子技术”教改探索

2014-06-12张友能李建设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8期
关键词:考核职业高职

张友能,李建设,丁 莉

(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安徽 淮南 232007)

“模拟电子技术”(简称模电)是基础理论和工程应用紧密结合的专业基础课.在高职院校开设该课程,强调的是“课程的工程实践性”,工程实践性实现的最佳方式是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来实现[1].然而,一方面,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条件下,企业和学校建立的所谓校企合作只是书面意义上的项目支持,实习基地提供等等,短期内校企合作实质化很难实现;另一方面,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实践性客观上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将课程教学融入企业环境中.为此,在模电课程的教改实践中虚拟出一个工厂环境,依托虚拟的“工厂环境”开展课程的项目化教学,这是我们进行课程改革的策略思考点.

1 教学改革的目标和内容

在虚拟“工厂环境”下,努力实现模电课程建设的四个对接,即:模电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标准对接,模电教学过程与相关生产过程对接,模电课程内容与相关职业资格认证内容对接,模电课程教学与学生终身学习对接.为此,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模电课程教学改革.

1.1 面向专业就业的职业岗位群,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职教是为社会的职业活动直接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面向职业岗位群,追求教学的有效性,而“有用”是“有效”的第一表现特征,课堂教学的“有用性”要“远近结合”[2].作为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模电,它的有效性体现在知能的“多接口性”,技能的培养和训练要体现出 “岗位针对性”.虚拟一个工厂环境,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形成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业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是我们的主要目标.我们教改实践中虚拟的公司如图1所示.

图1 学生项目制作过程成立的虚拟公司

1.2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项目引领组成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端技能型人才,重在高端技能的形成,知识传授是为打造高端技能服务的.传统的模电教学内容是以固定的教材,固定的理论知识传授为主.现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在经济较发达地区,高职教育已经明显不适应产业升级转型要求.通过对某些电子信息类企业老总的访谈得知,从产业升级转型要求来讲,他们对技能型人才要求是多样化、多层次的,而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多层次上不能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要求.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在对模电课程进行教改的时候,就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再拘泥于课本,而是密切联系市场的新技术、新器件,精心选择合适的课程项目,力求模电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而且不同的项目小组力求项目不一样,这样不仅可以扩大课程项目内容的容量,也有助于不同项目小组之间的差异性交流,完全虚拟出“真实的工厂环境”.多样化项目引领的教学组织单元,以能力为主线,理论知识够用为度,更加有利于高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1.3 革新课程实训考核机制

考核方式直接引领学生学习的重心,实行科学的、严格的课程实训考核机制,可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三个方面起到反馈作用,有利于促进、巩固教学效果和总结实训教学经验,是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之一.在虚拟的“工厂环境”下,营造出职场氛围,把企业文化带进课堂,对产品质量的考核和ISO9000认证的相关环节融通,使高职院校的考核机制充分体现出职业性.考核内容涉及:考核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态度、遵守操作规程、项目化的产品质量、安全文明生产实习等职业道德和素养情况;对模电课程涉及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理解和运用的程度;考核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考核学生利用专业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实践取得的成果等.

1.4 更新实验类型,实现实验内容的层次化

减少并逐步取消验证性的实验,给学生设定实验目标,具体实验课题由各实验小组自行拟定,报实验指导老师审定批准.实验项目差别化,同一个课堂下的学生,能力客观上存在着差异,实验内容的差别化、层次化、自由选择化,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创造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找到自己的能力亮点,塑立自己的能力形象,“天生我材必有用”.不同的实验项目,同样的实验结果,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良性的竞争意识被一一激发,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力促学生技能的全面提高.

1.5 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工作实践性需求

课程的教学组织,以实践教学为主线,实行开放式教学,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贯彻落实CDIO工程教育理念,以项目产品从研发到运行的生命周期为载体,做中学、学中做,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在项目实践过程中洞悉课程内容在技能实现过程中的关联性.让CDIO实践教学模式贯穿课程实践教学的始末,课程项目的选择注重实用性和可展示性.

教学改革的总目标是: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构建以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中心的项目化课程教学模式;革新课程实训考核机制,提高学生实训兴趣,增强学生就业创业和职业转换能力;更新实验类型,实现实验内容的层次化;实现课程教学与企业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工作实践性需求.

2 教学改革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2.1 以企业生产实践为基础,精选课程项目

以电子行业企业需求为导向,依据电子产品装配、调试与检测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的融合原则进行课程项目设计,精选课程项目,注重项目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的对接,突出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充分体现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3].

2.2 构建“车间”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将学生分解成若干小组,成为“车间”员工,选定技术骨干作为“车间”主任,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和相互之间的协调能力,各个“车间”在主任的带领下,以课程项目作为产品研发的载体,模拟出企业生产的环境,开展劳动竞赛,打造出各“车间”之间良性的竞争环境,实现学生由“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自然过渡.“车间”式课堂教学组织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模电课程“车间”式课堂教学组织架构图

2.3 构建“学生寝室”为载体的技术研讨工作室

以“学生寝室”为载体进行技术研讨,可以将学生的课余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就课程项目研发过程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展开研讨,有利于同学之间的沟通协作和正能量团队凝聚力的形成,将研讨结果形成技术研讨报告,整理存档,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学生产品技术档案的撰写能力.

2.4 构建课程项目的CDIO模式[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运作(Operate)][4]

以课程项目产品的研发到产品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建立起工程思维.

构思阶段——教师布置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要求;设计计划阶段——学生一般以小组方式工作,寻找与任务相关的信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阶段——学生按要求完成任务(设计、制作、模拟、测量等),作好有关文字记录;理解运作阶段——发现问题,并通过讨论和讲解解决相关理论性问题;评价阶段——学生展示工作成果,老师对学生该项目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

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需要通过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理论知识的考核是按照职业资格标准来设定的,符合行业技能型人才的理论实际需求;实践知识的考核主要测试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课程教育与专业资格证书对接,课程的结业考核采取以证代考的方式能够有效考查技能型人才的效用性,同时也能有效克服传统考核方式下命题教师的主观性和职业狭隘性.

2.6 多种手段并举,跨界突破课堂教学

以项目产品为依托,进行项目作品的多媒体汇报,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字整理能力,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具体课程由各个项目为教学单元,项目的组织实施流程图如图3所示:

图3 模电课程项目实施流程图

3 结语

我院已对2012年的教学进行了改革实践,学生的成绩都有一定提高,而且在省级电子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学生感慨的道出自己的心声:“在以学为中心的过程中,老师您由场上的“主演”改变为场外的指导,对我们的直接灌输减少了,课堂中让我们主动参与,由我们唱主角,让我们都有参与的机会,使我们在参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这些都表明了课程改革与探索是可行的和有效的.通过改革与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引导学生掌握模电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获取、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了课程的教学效果,将理论教学与工程应用紧密地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魏亚坊.高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3).

[2]王丽.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1(2).

[3]吴穷.构建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课程考评体系的探索[J]. 陕西教育(高教),2008(2).

[4]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

猜你喜欢

考核职业高职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