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治疗腔隙性脑梗死认知功能缺损临床分析

2014-06-11陆吕平张国庆顾伯林周湘明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脑部神经功能血栓

陆吕平,张国庆,顾伯林,周湘明

(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江苏苏州 215004)

腔隙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其临床症状具有不典型性,且经治疗后易出现二次梗死,长此以往患者会出现认知功能改变[1]。我院采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治疗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治疗组,每组各62例,所有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2]。观察组男41例,女21例,年龄53~79岁,平均年龄(66.24±4.81)岁;对照组男40例,女22例,年龄55~76岁,平均年龄(65.94±4.9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西医常规治疗方案,包括使用脑保护药物、阿司匹林、尼莫地平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对于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积极治疗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血栓通注射液150 mg+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21 d后观察疗效。

1.3 观察指标

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变化情况,同时评定临床治疗效果。基本痊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超过9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46% ~89%,病残程度评定为1~3级;进步: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18% ~45%;无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低于18%[3]。同时对2组患者认知功能检测进行评定,包括词语即刻回忆、词语延迟回忆、符号数字转换与简易智力量表情况进行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数据比较采取χ2校验,P>0.05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情况(表1)

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表2)

2.3 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表3)

3 讨论

腔隙性脑梗死一般发生在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等病理改变的基础上,脑部深层的微小动脉出现闭塞,引发脑组织缺血性软化性病变,病变的范围多在2~20 mm,一般以2~4 mm较为常见[4]。患者常不伴有明显症状,仅有3/4的患者会出现无病灶性的神经系统损伤、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功能降低、头晕、反应迟钝等症状。目前研究表明,无症状性的腔隙性脑梗死属于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降低的重要危险因素。由于腔隙性脑梗死区域的神经细胞出现死亡与神经纤维性改变,出现了认知功能的神经结构受损,且腔隙性脑梗死的缺血损伤加快了神经细胞衰老,引发的腔隙性脑梗死缺血因素造成了局部的全脑低灌注,使得患者认知能力降低。本病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病位在脑,病性属于本虚标实,一般患者年老气血阴阳逐渐变衰,标实则为气火痰瘀等病理产物出现堆积,基本病机是脑髓受损、神机失用,伴随病情逐渐发展,邪积日久,浊毒生于内,损伤脑络,最终发病。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比较(s)

注:2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明显,经统计学分析比较,t=4.7235,▲P=0.000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 别 例数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26.01±8.12 15.87±5.02★▲对照组 62 25.93±8.21 20.83±6.57★

表3 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

表3 2组患者认知功能评分比较(s)

注:观察组治疗后词语即刻回忆、符号数字转换、简易智力量表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经统计学分析,t=2.5597、2.8753、10.5592,▲P=0.01050、0.0040、0.0000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组词语即刻回忆 词语延迟回忆 符号数字转换 简易智力量表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 62 4.23±1.02 4.92±1.35▲ 0.76±0.21 0.82±0.24 11.45±2.31 13.79±3.42▲ 24.17±1.03 26.73±1.54▲1.58±2.38 12.23±2.56 24.26±1.05 24.01±1.32对照组 62 4.32±1.04 4.36±1.07 0.78±0.22 0.80±0.23 1

血栓通注射液是从中药材三七中提取的活性成分,三七具有散瘀止痛、消肿止血的功效,主要治疗各种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等。血栓通中的主要成分为三七皂甙,可以显著降低红细胞压积与血液中纤维蛋白原的含量,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和再生,能够扩张脑部血管,改善脑部血液循环,降低机体耗氧量,同时可以提高机体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此外,血栓通还具有促进内皮小合成PGI2、抑制血小板TXA2合成的效果,可以有效清除自由基,减轻迟发性神经元发生坏死以及神经发生损伤恶化,对于神经具有较强的保护效果[5]。三七主根中所含多种止血与活血成分及多种活血化瘀成分具有辅助协同的效果,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脑部供血,增加脑部血流灌注,减轻脑部缺血所造成的病理损伤,对于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降低血液中的黏稠度具有很好的效果。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间的黏附因子是重要的炎症性因子,主要存在炎症部位的多种细胞中表达,特别是在脑部缺血后的炎症反应中起到了始动作用。而动物模型发现,血栓通具有很好的抗黏附作用,特别是针对细胞因子的活化所介导的黏附效应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而对于大鼠的肾缺血再灌注损伤同样具有保护效果[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认知功能检测在词语即刻回忆、符号数字转换与简易智力量表改善程度方面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血栓通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状况,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使用。

[1]冯秀茹.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以血栓为主要表现的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3):484-485.

[2]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实用内科杂志,1997,17(3):313.

[3]魏艳明,周明银.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9,7(1):95-96.

[4]刘缨红,廖奕华,郑琼莉.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1):10-12.

[5]张莉,叶锡勇.血栓通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学习记忆行为的影响[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8,48(6):4.

[6]张学敏,马风杰,李东洪,等.血栓通粉针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因子表达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5):477-478.

猜你喜欢

脑部神经功能血栓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逐瘀祛痰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对脑梗塞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
早期康复锻炼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运动功能的影响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
UPLC-Q-TOF/MS法快速分析血塞通、血栓通注射液化学成分
俄国现12400年前“木乃伊狗” 大脑保存完好
压抑食欲使人笨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