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要问个不休

2014-06-10熊建峰

读写算·高年级 2014年3期
关键词:五壮士题眼文眼

熊建峰

巴尔扎克说:“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 陶行之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善于发问也是读书的重要方法。阅读时怎样发问呢?

针对题眼发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针对题眼发问,可以抓住要点,省时高效。比如学习《索溪峪的“野”》一课,可以针对题眼“野”提问:索溪峪到底“野”在哪些地方,美在哪里?一个“野”概括了索溪峪景观的特点,野性之美即天然、自然的美。

梳理联系发问 梳理内容之间的联系,提出问题,以加深理解。比如《老人与海鸥》一课写了“老人与海鸥相伴”、“海鸥为老人吊唁”两个故事,它们有怎样的联系?前者讲老人喂食海鸥、呼唤海鸥、跟它亲切说话等,再现了老人对海鸥的一片深情;后者写老人死后,海鸥在遗像前盘旋翻飞、肃立守灵、扑翅鸣叫等情景,展示了海鸥对老人的深情厚谊。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只要关爱海鸥,它就会信赖你。抓住了联系,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逆向切入发问 从相反的角度提出问题,抓住事物之间的矛盾关系来解决问题。比如《一夜的工作》最后一自然段,问一问:有人认为最后一节也是作者的感想,与上一节重复了,建议删去,你的看法如何?前一节是对自己说,后一节是对全世界说;前一节是“我”亲眼看到周总理一夜工作后的感想,后一节是“我”从周总理一夜的工作想到了每个夜晚的工作。这样由个案到普遍,丰满了形象,升华了主题。

抓住矛盾发问 抓住文中的矛盾之处,提出问题。比如《草原》中说“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既然“看不见什么东西”,怎么还有“忽飞忽落的小鸟”?这矛盾的表达妙在哪里?“忽飞忽落的小鸟”,是为了衬托和强调“初入草原”时的静寂。这是以声写寂,以动衬静,突出草原寂而不死,静中见活的生机。

针对文眼发问 针对全文的中心句,提出问题。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的文眼:“伯父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问一问: “他为自己想得少”和“为别人想得多”分别体现在哪些地方?这句话有怎样的作用?弄清这些问题,就把握了文章的重点。

根据结果发问 根据戛然而止的情节或结果,提出问题,以弄清前因后果,关注新的动向。比如《狼牙山五壮士》最后说:“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据此发问:五壮士跳崖之后命运如何?据资料称: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了;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树枝挂住了,他俩苏醒后不顾巨痛,坚持爬上山头,经过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这样就弄清了前因后果。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回答一个问题更重要。”阅读时要勤发问,善发问,带着问题学习。

猜你喜欢

五壮士题眼文眼
对话“你我他”:深度解读《狼牙山五壮士》之魂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语文(S)版第九册《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
《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实施暨《狼牙山五壮士》公映6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散文阅读有方法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妙对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
散文贵有“文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