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官清廉须“三养”

2014-06-09刘建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养德清正廉洁永葆

文 刘建明

为官清廉须“三养”

文 刘建明

清正廉洁,是领导干部的必备之德,是领导干部执政操守的核心,是应有的基本政治品格,是从政道德的原则和底线。我国历朝历代对官员的清正廉洁都有明确要求。所谓“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是这个道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自觉遵守廉政准则,既严于律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绝不允许以权谋私,绝不允许搞特权。对一切违反党纪国法的行为,都必须严惩不贷,绝不能手软。在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领导干部要保持清廉之身,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必须做到“三养”。

一要养心。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五光十色,绚丽多姿,其间充满着美好,也充满着诱惑,权力、名利、美色常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割舍,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其俘虏。因此,面对种种诱惑,领导干部务必要自觉强化内心定力,保持淡泊情怀,坚守平和之心,练就一种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心态,拥有一种得之不喜、失之不忧的气度,学会以平静之心对己,以平稳之心处事,以平常之心对名,以平淡之心对利。只有这样,才能在权力诱惑面前,淡定从容,泰然处之;才能在名利诱惑面前,不为所动,超然洒脱;才能在美色诱惑面前,坐怀不乱,心如止水。长此以往,必能让身心得到净化,境界得到升华,真正做到知足知止,节欲自守,自觉摒弃私心杂念,从而增强自身拒腐防变的免疫力,最大限度地降低腐败发生的风险。

二要养气。古训所说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等等,都是讲一个人必须树立正气,必须有正义感,只有具有了浩然正气,才能行得正,走得直,做得端。因此,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浩然正气是领导干部的精神支撑,也是领导干部必须具备的重要素养,更是抵制歪风邪气的坚实屏障。作为领导干部,要做到正义处世、正直做人、正派为官,就必须“善养吾浩然之气”。当然,浩然正气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锻炼培养出来的。领导干部要涵养胸中浩然正气,就必须在思想上时刻牢记宗旨,克己修身,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和党性锻炼,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在行动上自觉遵守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带头抵制歪风邪气的侵蚀和糖衣炮弹的袭击,切实做到不为名扰,不为利诱,不为色迷,从而不断聚积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三要养德。古人云:“人可以一生不仕,但不可一日无德。”又云:“人无德不立,官无德不为。”德是做人之本,也是从政之基。做官先做人,为政先修德。对于领导干部而言,如何修身养德,不仅是个人修养问题,而且还是秉公用权、事业发展的重大考验。领导干部作为一个单位、部门或地区的领头羊,更应经常审视自身的道德品行,反思自己的言谈举止,时刻用保持共产党员的纯洁性要求来对照自己、检点自己、修正自己,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敲响清廉的警钟,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自觉“修剪”欲望,不断清除思想深处的错误观念,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追求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养成良好的生活作风,永葆共产党人的高尚节操,固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洁之本在于自律,自律之道在于防患于未然。以上“三养”,说到底是领导干部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历练、磨炼,是一种考验。领导干部若能牢记之、践行之,做人必更具品位,为官必更有境界,更能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责编/梁晓娟)

猜你喜欢

养德清正廉洁永葆
江华:清正廉洁传家风
《节俭养德》
清正廉洁得民心
清正在德,廉洁在志——“清正廉洁作表率”评论之一
本色做人,初心为政——“清正廉洁作表率”之二
不忘初心 永葆本色
脸蛋永葆年轻的秘密
践行“三严三实”从修身养德做起
节俭养德进校园
以美养德以美启智以美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