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丹:在“爱与罚”中树立权威

2014-06-07

教育 2014年8期
关键词:界限权威惩罚

■本刊记者 涂 皓

陈丹:在“爱与罚”中树立权威

■本刊记者 涂 皓

陈丹和学生们在一起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大街第一小学,有一棵历经百年仍然郁郁葱葱的杨树。它见证了一所百年名校的发展史,同时也陪伴了陈丹15年的从教历程。从教15年来,陈丹把对教育事业的挚爱融化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她一直思考:当孩子们走进校园,教育者要给他们留下些什么?带着这一思考,在课程改革中,陈丹探索出了独具特色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教学风格,因而被评为沈阳市骨干教师、和平区优秀班主任。

教育,始于明确行为界限

今天的教师大多推崇“爱的教育”,然而,在爱孩子的同时给予怎样适当的约束?怎样才能既不妨碍孩子自由发展之路,又让他遵守规则呢?在日常工作中,陈丹常常会有这样的疑问:“在对待孩子的方式问题上,我永远觉得自己心里有两个人在辩论。如果斥责孩子,看到他沮丧的神情,我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迫害孩子的刽子手;但是,如果一切随他,他在我眼中又变成了一个可怕的小霸王。”

在与孩子相处时,陈丹纠结在爱与管的两难境地:是任其自由发展,还是设定清晰界限?就这个问题,陈丹做过一些调查。她发现教育专家的观点惊人的一致:界限对孩子的成长必不可少。专家们认为,如果在孩子的一种行为开始前,就让他知道这件事情的界限在哪里,没有矫正和强迫的性质,反而能促进孩子充分地发展。于是,在孩子入学之初,陈丹会对孩子进行必要的行为要求,包括在校应该遵守的纪律要求、游戏要求、作业要求等。陈丹说,经过讨论后孩子对事情的认识有了清晰的界定,有效地避免了冲突的产生。

陈丹告诉《教育》旬刊记者,界限,可以帮助孩子慢慢了解各种社会规则,也可以使孩子明确知道可以做什么,从而产生安全感。设定界限,就意味着有些时候要对孩子说“不”。她说:“我们都想竭尽所能,给孩子他们最宽松的生活环境;但是,一个从小对生活、社会界限非常模糊的孩子,他在成长中很难建构出完整的自我。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会注意自己行为的界限,也没有能力尊重他人的界限。所以,如果我们让孩子在没有界限的世界里任意行事,如果生活中对孩子的规定来说界限模糊或者弹性很大,导致的结果会比教育暴力更可怕。”

权威,源于以身示范

那么“设定界限”是不是需要一些惩罚机制来保障呢?陈丹认为,应该尽量避免惩罚。如果惩罚是唯一手段,恰恰说明教师是缺乏权威的。要使孩子信服,教师确实需要一种权威,这种权威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惩罚出来的。它应该是来自教师内心的一种坚定:教师本身坚信自己提出的约束规则是对的,并且一直坚持在作出表率、坚持不妥协地执行,坚持公平地评价。陈丹说,帮助孩子树立界限时,也应该尊重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独特的个体,教师要懂得对孩子们说“不”,也要接受孩子们对我们说“不”。

坚持蹲下来倾听

陈丹说,在学校生活的每一天里,有很多事情,是被“想当然”处理了。教育孩子,不能只相信自己的眼睛。无论发生了什么,应该先蹲下来,了解孩子眼中的世界。“如果每天都以这样的心态去面对孩子,那么,有多少事是我们必须要去惩罚的呢?”她认为,用“爱与罚”树立权威,就是要态度温柔,界限明确,原则问题决不妥协。在爱和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有时可以严厉指责,有时可以热情赞扬,也可以是春风化雨式地循循善诱,但都要以爱作为前提。只有用爱的光辉普照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的灵魂在爱的光辉里自由起舞,我们才无愧于眼前鲜活的生命。”

陈丹语录

教育,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展示。我们最终镌刻于孩子心灵的,是一种生命的展示力。

我坚持, 正视生命的特质,相信生命自我慢慢完善的过程,陪伴不同生命的成长。爱一朵花,就应该呵护它慢慢绽放。

教师就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月亮那样温柔,没有朝霞那样眩目,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从来无怨无悔,与世无争,总是在一个不显眼的角落里,奉献那份光和热。

猜你喜欢

界限权威惩罚
界限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承诺是跨越时间界限的恒久
真正的惩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