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莫迪的“印度制造”战略

2014-06-05■张

决策 2014年11期
关键词:莫迪走廊制造业

■张 栋

从软件业到今天的制造业,虽然能提供的就业岗位不多,但“印度制造”正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中国的道路。

9月25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新德里启动“印度制造”战略,他邀请空中客车、梅赛德斯-奔驰和三星电子的首席执行官出席“印度制造”活动启动仪式,并宣布一连串吸引外资的重大政策,以求将印度打造成全球制造王国。

此前的印度“独立日”期间,莫迪背对德里红堡,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来吧,来印度制造,在全世界销售。”莫迪政府还启动了一站式资讯网站“印度制造网”。在网站首页,“印度制造”的活动标识就展现了印度的决心——一只由钢铁齿轮构成的狮子昂首阔步。

印度制造业现状

回顾历史,印度工业发展走了一条高精尖的道路。1947年建国伊始,尼赫鲁制定了发展资本密集型工业的道路,集中有限的资金专攻一些有潜力或是关系经济命脉的行业,造就了印度在制药、汽车、钢铁和石油加工方面的发展优势。现在,印度医药部门依赖本土的科技研发就能生产出世界顶级的抗癌新药,印度建立起世界上单体最大、技术最先进的炼油厂,印度联合钢铁工厂已成功将美国和日本同行挤出印度。

印度制造最先发展的、也是最有希望超过中国制造的是汽车行业。有评论认为,未来10年印度将成为全球汽车制造中心,成为挑战中国汽车业发展的“主要力量,或者说是惟一的力量”。

和印度其他城市相比,作为印度的“汽车之城”,浦那享有不小的名气。凭借便利的交通和聚集的工程学院,浦那吸引了不少欧美汽车制造商在当地开厂,如奔驰、大众、菲亚特和福特。2008年浦那有1300多家德国企业,到2014年翻了一倍。

浦那大众工厂拥有完整的生产系统,生产所需的零部件,大多数在浦那当地购买。离它不远处,梅赛德斯-奔驰工厂也和当地供应商建起紧密的合作关系。大约1/3左右的奔驰部件打着“印度生产”的烙印。

本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巴拉特锻造有限公司在浦那建厂后,70%的产品出口海外市场,业绩骄人。印度国内最大的汽车生产商塔塔总部也在浦那。这个在印度汽车市场占领半壁江山的本土品牌,产品常年出口世界各地,旗下还拥有捷豹路虎的C K D工厂,组装路虎车型。

浦那只是印度正在崛起的汽车制造工业中的代表性城市之一。无论是孟加拉湾岸边的金奈,还是南部城市班加罗尔,都成功吸引了国外汽车公司在当地建厂、投产。

事实上,在推广“印度制造”的背景下,印度政府似乎也将汽车制造业作为榜样。相比之下,印度其他领域的制造能力低下,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较差。在这些方面,“印度制造”基本上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外观设计和制作工艺粗糙,质量一般,很多印度人抱怨本土产品质量差,更愿意买洋货。

基础设施短板

根据2014年世界银行发布的“经商容易度”指数,印度在189个受调查的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134位。在世界银行和印度工业协会对2000名印度企业家的访谈中,45%的企业家认为公司和业务增长面临的主要障碍是基础设施,12%认为是公司治理,27%认为是税收。

制造业的发展离不开很多因素。按中国制造的经验,地方政府会给制造商提供电力、物流、税费等各方面的帮扶和优惠。但在印度,不要说优惠,就连最基本的一些东西都要企业自己来搞定。

印度的基础设施投资只占G D P的3%,因为政府投入资金不足,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印度经济的软肋,这已经对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造成负面影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日益严重,交通拥堵、缺水缺电、污水处理、垃圾清运等公共设施都十分落后。

首先,电力供应是大问题。印度是全球人均电力消费最低的国家之一,每年电力缺口在10%以上。有时候,停电还伴随着停水,不少大城市的水力供应落后,要由电力系统将水抽到专门的蓄水池。电力系统的不稳定对印度制造业发展是一个极大的障碍。在印度南方,很多写字楼都自备发电机组。但工厂如果要自建电力系统,困难不可想象。

事实上,古吉拉特邦电力供应的稳定,是该地区在印度各邦中脱颖而出的原因之一。在2012年席卷印度的三大电网瘫痪事故中,印度20几个邦大规模停电,基本服务和公共运输系统——包括铁路和德里地铁等都受到影响,古吉拉特邦却完好无损。古吉拉特邦“鹤立鸡群”的电力情况和当地大力投资电力设施、建设私营电厂分不开。

莫迪这位前古吉拉特邦的首席部长,采用了类似中国广东的发展经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吸引外资,打造工业园,拉动该邦经济两位数增长数年。现在莫迪又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战略,无疑给印度人带来新的憧憬。

交通物流也是一大短板。从德里至泰姬陵所在的阿格拉,路程只有120多公里,但走高速公路需将近4个小时。印度铁路最高时速只有160公里,仅为中国高铁的一半,大部分火车平均速度都在每小时90公里以下。

以孟买为例,印度的孟买大都市区共有1200万人口,每天有300辆新车上牌照,但孟买目前只有一条贯穿南北的交通动脉。而印度的铁路事故率排名世界第一,至今未能“打破纪录”。

事实上,为了攻克基础建设难题,印度政府已经开足马力。印度政府计划在2012年-2017年期间,投资一万亿美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数条工业走廊。继吸引了大量日资的德里-孟买工业走廊之后,印度政府拟兴建孟买-班加罗尔工业走廊等4条工业走廊。这5条工业走廊将形成环状,不仅包含多座经济特区,还包括大量公路、铁路和电信枢纽。

可能的突破点

在印度,服务业依然是承载就业人口的主力,制造业在提供就业方面不够理想。从制造业工作的增长速度来看,2004-2011年间,印度进出口贸易额增长率分别达到24%和22%,而制造业工作年增长率仅为7%。连莫迪引以为豪的古吉拉特邦,在提供制造业就业机会方面也乏善可陈。

从产业整体看,印度制造在高大上的欧美品牌和接地气的中国制造双面夹击下,杀出重围并不容易。不少分析人士认为,印度应该避开中国制造的锋芒,寻找自身特色,发展本国特色的民族工业,印度有一些影响力颇大的民族品牌,这和印度政府的保护政策不无关系。在这点上,中国有所不如。印度制造应该充分发挥印度人脑力优势“溢出效应”的轻灵路子,通过独特的产品设计、工艺创新来降低成本,吸引国际公司的进入。

在工业基建领域,莫迪政府正在打造集五大工业走廊于一体的工业型网络。工业走廊的发展模式在印度由来已久。印度产业政策促进部的资料显示,通过产业和基建领域的整合,工业走廊正逐渐发展成助推印度工业加速增长的有效工具。每条工业走廊拥有至少6-8个基于智能城市原理开发的关键点,范围超过200平方公里。

在城市基建领域,莫迪政府将拨款在21个邦内打造100个智慧城市,同时,为社会中下阶层民众提供经济适用房、打造“数字印度”都是新政府的重点规划领域。

让印度人骄傲的是,从软件业到今天的制造业,虽然能提供的就业岗位很少,但“印度制造”正走出一条完全不同于中国的道路。

巨大的制造业市场中,低附加值的生产领域,如家用电器、玩具等,印度很难在价格、质量、规模等方面超过中国形成竞争优势。而这些领域是吸纳劳动力最多,需要的技能不高的行业,并可以很快解决中低阶层的收入问题。印度只有在巨大的中端制造业市场成为中国的替补。中端制造业既需要一定的技能,也需要廉价劳动力。

印度玩具可能竞争不过中国,手机却有可能。衣架不行,内衣有望。合成面料的鞋子不行,真皮鞋却可以。印度在认真地进行产业选择,也确实需要认真进行产业选择。只有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占据与中国不同的位置,才有可能在国际制造业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猜你喜欢

莫迪走廊制造业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走廊上的时光
喜看新中国七十年突飞猛进的制造业
年华如斯:莫迪里安尼笔下的平民青年
走廊上
莫迪 印度做上百App表达对总理的热爱
在走廊行走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
2014上海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