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2014-05-25陈长林杨统林孙春燕杨菊芳魏筱金

卫生软科学 2014年3期
关键词:甲型肝炎甲肝年龄组

陈长林,杨统林,孙春燕,杨菊芳,魏筱金

(马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马龙 655199)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

陈长林,杨统林,孙春燕,杨菊芳,魏筱金

(马龙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 马龙 655199)

[目的] 分析2003-2012年马龙县病毒性肝炎的发病趋势及流行规律,为进一步探讨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累计报告病例1146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19.75/10万~227.81/10万,发病时间曲线呈单峰长尾倒V字形。发病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最低年份为2010年(19.75/10万), 最高年份为2006年(227.81/10万); 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主要为农民、学生。[结论] 马龙县病毒性肝炎流行态势基本得到控制,但离有效控制还有一定差距,还需持久深入地开展综合性防控工作。

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发病率;马龙县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其已成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甲、乙型肝炎疫苗的广泛使用和病毒性肝炎监测控制措施的不断落实,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探讨马龙县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为今后更好地制定更有效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现对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状况分析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资料来源

马龙县2003-2012年法定传染病报表、疫情汇编资料,人口数据以县统计局为准。

1.2 统计方法

用Excel和SPSS11.5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流行强度与发病趋势

2003-2012年累计报告病毒性肝炎1146例,无死亡病例,年均发病率57.68/10万,占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19.40%,发病率为19.75/10万~227.81/10万,发病时间曲线呈单峰长尾倒V字型。其中以2005、2006、2007年发病率较高,2010年最低,2007年后发病率迅速下降,但乙型肝炎有缓慢上升的趋势,见图1。

图1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发病情况

2.2 季节分布

发病总体上季节高峰不明显,甲型肝炎发病以秋冬季较高,乙型肝炎发病以夏秋季稍多,未分型肝炎以冬春季略多,见图2。

图2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季节分布

2.3 地区分布

从马龙县8个乡镇发病情况看,大庄、月望两乡甲型肝炎发病较高,乙型、未分型肝炎发病率差距不大,导致两乡总发病率高的原因也由两地甲型肝炎发病较高引起,见图3。

图3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地区分布

2.4 年龄别分布

病毒性肝炎在各年龄组均有发病,甲型肝炎以15岁前的三个年龄组发病为主,占67.09 %;乙型肝炎以20~45岁五个年龄组的发病较高,占49.26 %;未分型肝炎以20~30岁的三个年龄组发病相对较高。总发病率因受甲型肝炎发病特征的影响,以0~15岁的三个小年龄组发病较高,见图4。

图4 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年龄组分布

3 讨论

通过对马龙县2003-2012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可见该县病毒性肝炎呈明显下降趋势,其发病率从2006年的227.81/10万,下降到2010年的19.75/10万。其中甲型肝炎更为明显。这主要归功于近10年大规模、程序化、规范化的甲、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补种,建立了有效的免疫屏障[1],同时也不排除传染病监测报告工作的深入开展与落实,生活环境和健康知识的不断改善。甲型肝炎以散居学前儿童与低年级小学生为主;乙型、未分型肝炎以农民为主。

大庄、月望两乡发病较高,与两地2006、2007年甲肝小范围流行及缺乏统一标准的乙型肝炎监测报告的病例定义和相关的报告规范,造成乙肝病毒携带者被作为病例上报[2]等有关。

发病率随年龄增高呈下降趋势,其中甲型肝炎还以15岁前的三个小年龄组发病为主。控制和消除甲肝的主要手段是接种甲肝疫苗,我国在甲肝疫苗方面的研制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马龙县从2007年开始在人群中普遍接种甲肝疫苗,单一传播途径的甲型肝炎得到有效控制。小范围的流行可能与易感人群的积累、生活环境条件和卫生习惯差有关。乙型肝炎以20~45岁五个年龄组的青壮年居多,由于在新生儿及学龄前以外的人群中乙肝疫苗接种率还较低,未普遍接种乙肝疫苗,因而未受到有效保护;乙肝存在除水平传播外的多种传播途径,从而增大了感染乙肝隐患的危险。乙肝发病的主要人群已由儿童转移到青壮年,成为某种意义上的重点人群。应进一步重点开展这类人群的免疫预防工作。

综上所述,随着全国肝炎疫苗接种计划的推广和深入,全县相关人群疫苗接种率有了极大提高;甲、乙肝疫苗接种已由新生儿、学龄前儿童接种逐步扩大到成年人,提高了普通人群的免疫力;加强健康教育和大众媒体的传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预计30年后整个人群病毒性肝炎发病率将会显著降低,达到全面控制病毒性肝炎发生和流行的目的[3]。国家卫计委2003年7月的公告称15岁以下儿童HBsAg流行率下降明显,5岁以下儿童携带率已降到0.96%,已达到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提出的下降到2%的目标。

[1] 马连赞,王爱民,陈龙宝,等.济宁市任城区1990-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点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1): 28-30.

[2] 张海涛,李冬梅,甘亚弟,等.北京市大兴区1994-2003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5): 402-403.

[3] 郑 芳,石剑锋,王晓欢,等.三明市1995-2004年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6,(5):442-444.

(本文编辑:何庆节)

R512.6;R181.3;R183

B

1003-2800(2014)03-0177-03

2013-11-01

陈长林(1973-),男,云南马龙人,本科,副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控制工作。

猜你喜欢

甲型肝炎甲肝年龄组
灌云县2001—2018 年出生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效果评价
吃错海鲜,小心得肝炎
春季甲肝高发需谨慎
美国诸州甲型肝炎暴发流行
对广东省成年男子BMI指数的分析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甲型肝炎病毒的微生物学检验分析
校园甲型肝炎流行的特点及预防措施的分析
历次人口普查中低年龄组人口漏报研究
辽宁省朝阳市2005~2009年度甲型肝炎发病特征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