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学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尝试

2014-05-19王芳

中学课程资源 2014年2期
关键词:有效培养语文学科

王芳

摘 要:培养创新人才是当代中国教育最重要的使命。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初中语文作为基础教育学段的一门重要学科,有必要担负起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责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多样活动为补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学科 创新思维品质 有效培养

一位教育专家这样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许未必能够看到学生很成型的创新成果,但是教师的任务就是去调动他们探索的积极性,让他们养成思维求异的习惯,相信未来他们必定会有所收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就是要使学生在学习中善于动脑,敢于质疑,大胆创新,不墨守成规,不因循守旧,不人云亦云。

如何在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笔者对此做了一些尝试。

一、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课堂作为实施教学的主阵地,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重要的场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多种手段、多种技巧、多种途径,想方设法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出学生创新思维的火花,进而造就具有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

1.创设情境,激发创新思维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因此,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通过设置各种问题情境,创设各种具有启发性的外界刺激,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创新思维,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在讲授《三颗枸杞豆》一文时,为分析“三叔”这一人物形象,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请同学们四人一小组,用一幅画或一段话(口头表达即可)来概括“三叔”的一生,并给这幅画(这段话)拟一个标题。活动开始后,学生们的兴致很高,他们七嘴八舌地不断出着点子,联想和想象真是丰富极了。不一会儿,从他们的描述中就得到了一幅幅风格各异、主题突出的画面。因为是组内互动的作品,在解释画面时,组内所有成员都能讲得很精彩,很透彻。有一组同学毛遂自荐,居然把他们的构思画到了黑板上,然后解说道:“这幅画的标题是: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读了这篇课文,我印象最深的是三叔伸出手想抓住太阳这一幕。这个‘唉字是三叔在叹气,因为他很有才华,应该有大好的前程,但是他没有坚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只能在这里唉声叹气,看太阳慢慢落下以及他的生命慢慢地枯竭。”这样,通过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2.鼓励质疑,培育创新思维

“学贵质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是创新思维的起点。随着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深入人心,不论是浅层次的识记字词、故事情节、作者思路、课文线索,还是较高层次的把握主旨、写作特色等,都可以通过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通过教师激疑、学生质疑,不时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又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育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在讲授屠格涅夫的《蔚蓝的王国》时,关于课文的主旨,笔者引导道:“一般的理解是,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热爱。同学们的理解呢?”学生经过短暂的合作探讨,五花八门的理解都呈现了出来:有说赞美美好的青春的,有说表达岁月已逝的人生感叹的,有说歌颂爱情的美好的,等等,而且理由也较为充分。比如有学生这样说:作者把大海描写得如此神奇美丽,令人心驰神往,显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大海了,这大海应该是充满幸福的爱情的海了,所以说本文歌颂了爱情的美好……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世界上的事物是丰富多样的,因此,我们在认识事物时,就可以从多个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理解。同样,在理解一篇文章时也应该如此。别人的答案不一定正确,正确的答案往往也不止一个,不满足于既有的结论,努力去质疑,这样不仅能培育学生的创新思维,而且,在学生无限丰富的再创造过程中,还能丰富文章的内涵,提升文章的价值。

3.引导想象,训练创新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的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精心挖掘课文中蕴含的一些发散点,启发学生想象,训练他们的创新思维。仍以《蔚蓝的王国》为例,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想象:作者称这样的一个世外桃源为“蔚蓝的王国”,你觉得它还是一个怎样的王国(地方)呢?请用尽可能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在讲授诗歌(尤其是古诗)、散文、童话等作品时,一般都可以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想象力是人类所独有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想象的翅膀,让思维遨游宇宙,能很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以多样活动为补充,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外延就是生活。课堂上的45分钟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想学好语文,学生需要课外不断地阅读、积累和丰富。课外,教师要有意识地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精彩活动。如,综合性学习活动、社团活动、阅读交流活动、各类主题活动等,这些活动都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在活动课《黄河——母亲河》的教学中,为了不落俗套地介绍有关黄河形成的历史地理资料,一个学习小组的6位同学是这样来实现的:

【6位学生带着手绘的零碎纸片(实际是剪成6段的黄河拼图)上,依次在黑板上边贴拼图边介绍】

生1:远古时候,在巴颜喀拉山的北麓,一条河流从这里向东南流淌。由于阿尼玛卿山与巴颜喀拉山南北夹峙,它便流向当时正在下沉的若尔盖草原地区,在那里储积,形成古若尔盖湖。

生2:源于西倾山和阿尼玛卿山之间的另一条河流,则在两山的峡谷中自东南向西北方向流淌,汇集到今青海省共和县的古盆地。

生3:共和古盆地的东面,当时另有一条河流,沿着拉脊山南麓的峡谷,东流进入今甘肃,经过现在的兰州后,北折流向今宁夏地区,至贺兰山旁汇集到银川盆地,形成古银川湖。

生4:东鄂尔多斯高原的东缘,又有一条河流经过一连串的小湖泊,注入汾渭盆地,形成古汾渭湖。

生5:汾渭盆地的东南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中条山,山脉东侧的河流,由于受到山东丘陵的阻挡,分由南北不同的河道,东流注入大海。

生6:这样从西部的青藏高原到东部的山东丘陵,逐渐形成了几条各有源头互不连接的河流,后来,由于河流的溯源侵蚀和下切侵蚀使各自独有的河段互相连接了起来。不过,此时它的下游是绕山东丘陵之南入海的,以后它的下游曾发生过几次变动迁徙,直至形成了今天的面貌。

【6生拉手呈“几”字形谢幕】

三、结语

初中语文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承担着培养创新人才的艰巨任务。教师应该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张扬学生的个性,练就学生的创新思维品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军德.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S1).

[2]曾后育.让语文课堂成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9).

猜你喜欢

有效培养语文学科
语文学科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手段
如何在语文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论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高中数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培养
音乐教育对于幼儿创造能力的有效培养
开发幼师语文校本教材的原则探析
培养中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浅谈在小学美术教育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有效培养
初中信息技术课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