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探讨

2014-05-18朱碧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监护室病死率呼吸机

朱碧华

(增城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探讨

朱碧华

(增城市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1300)

目的研究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及重症监护室的老年患者60例,将预期接受机械通气>48 h者分成两组,分别是A组与B组,A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B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的住院时间、重症室内住院时间、VAP发生率、病死率等7项指标的优良。结果两组的住院时间、重症室内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VAP发生率、早发性VAP发生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死率及归因病死率则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合护理护理干预能降低老年VAP的发生率。

综合护理干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价值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是指原本无肺部感染的呼吸衰竭者在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给予机械通气治疗48 h后出现的肺部感染[1]。VAP有早发性与迟发性之分。气管或是人气道建立不超过4 d出现的VAP,称为早发性VAP;气管插管或人工气道建立超过5 d出现的VAP,称为迟发性VAP[2]。近年来,呼吸机应用更加广泛,VAP的发生率也日渐升高。老年患者是该类疾病的高发人群。本文对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的部分呼吸内科监护室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预防效果,现作如下报道。

表1 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对比情况

表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归因病死率对比

表3 两组的住院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对比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呼吸内科监护室及重症监护室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35例,B组25例。A组中,2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范围68~85岁,平均年龄(72.5± 3.5)岁。B组中,12例男性,13例女性;年龄范围70~84岁,平均年龄(72.3±2.5)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年龄在60岁以上;预期接受人工气道及机械通气超过48 h;预计48 h内无死亡可能;进行通气机械通气时无肺部感染。

1.3 方法

A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操作如下。取患者30~45°半卧位,给予口腔护理,然后采用口泰擦拭联合声门下分泌物引流管导管的方法,每2 h对其声门下分泌物进行吸引操作;B组:给予常规护理。为患者置入不能引流声门下分泌物的常规气管导管。

1.4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应认真记录好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诊断、生命体征、机械通气时间及临床用药等情况。当患者出现死亡、拔管及VAP确诊时,则无需观察。死亡病例由2名医师负责明确其死亡是否由VAP引起。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VAP发生率对比

经过给予不同的护理,两组的VAP发生率有较大区别,A组的VAP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归因病死率对比

实施护理后,两组患者中仍有不少患者死亡,病死率均较高。两组的病死率及归因病死率对比,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体见表2。

2.3 两组的住院时间对比

A组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内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各项指标对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3 讨 论

在本次研究中,我院对A组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机械通气时取患者的30°~45°半卧位,这样有利于降低反流误吸的可能性。口腔定植菌是引发VAP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口腔护理对于预防VAP的发生有重要意义。口腔护理时联合使用洗必泰,,能够降低患者口咽部及器官内的细菌定植量,从而达到预防VAP的目的。病情危重者口腔pH值一般为6.0左右,故应采用碱性护理液,本次A组采用的是口泰护理液。每2 h行声门下分泌物吸引也是降低VAP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约能降低50%的发生率;它还具有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延迟VAP发生等作用。因此,护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预防VAP的发生。

在该次研究中,A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B组,两组的这几项指标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病死率并无显著差异(P>0.05),故综合护理干预的应用并不能降低病死率,只能减少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室内住院时间及住院时间。由于给予综合护理干预,A组的VAP发生率为31.5%,而给予常规护理的B组,其VAP发生率高达68.0%,两组VAP的发生率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由此可见,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

综上所述,由于VAP的发生多以老年人群为主,而老年患者的抵抗力较弱,如果护理部恰当,极易导致VAP发生,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护理人员必须制定科学、可行的护理方案,并将其有效应用于患者,以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本文对35例呼吸内科及重症监护室患者给予了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老年患者VAP及早发性VAP的发生率都明显降低,且患者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等也显著减少,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孙燕燕,许骁玮.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预防及护理的进展[J].护理与康复,2010,9(9):757-759.

[2] 周勤,田君,郑凯中.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9,6(1):32.

R473.5

B

1671-8194(2014)21-0363-02

猜你喜欢

监护室病死率呼吸机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