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2014-05-18刘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纠纷净化我院

刘晓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北京 100102)

探讨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

刘晓丽

(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北京 100102)

目的对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选取我院血液净化中心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普通的护理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结论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血液净化中心;效果

护理风险是指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不安全事件,而授权则是上级授予下级一定的权利与责任,让下级具有一定的自主权、行动权和决策权[1]。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是近些年来在临床护理中普遍应用的一种护理模式,为了更好的回避护理风险,降低护理纠纷的发生率,应给予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同时还能减少因护理风险给患者带来的痛苦[2]。本文对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中心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具体见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文选取的100例患者均于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血液净化中心进行长期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其中男25例,占50%,女25例,占50%;年龄25~51岁,平均年龄(35.6±2.0)岁;病程1~5年,平均病程(2.0±0.5)年;10例患者为工人,13例患者为知识分子,27例患者为农民;50例患者的具体文化水平:10例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0例为中专文化水平,20例为中专以下文化水平。对照组50例患者,其中男30例,占60%,女20例,占40%;年龄23~50岁,平均年龄(38.0±1.9)岁;病程1.2~6年,平均病程(3.1±0.5)年;12例患者为工人,12例患者为知识分子,26例患者为农民;50例患者的具体文化水平:8例大学以上文化水平,22例为中专文化水平,20例为中专以下文化水平。对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等进行分析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50例患者,给予普通的护理管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模式,首先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并任命护士长为护理风险小组的组长,各护理小组为主要的护理成员,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明确相关护理风险因素

在给予护理风险管理的护理模式时,首先应明确可能存在的相关护理风险因素,如护患关系的特殊性、护理失误的风险、配置的护理人员不合理、沟通技巧欠缺和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等[3]。①护患关系的特殊性:血液净化中心的患者多为门诊、急诊的危重患者,且很多患者合并严重的并发症,这类患者人群由于长期的疾病压力和经济压力等,大部分患者及其家属表现为心情焦虑、急躁、态度恶劣等情绪,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部谅解,护理人员稍有不妥,即引起严重的护理纠纷,增加了护理难度[4]。②护理失误的风险: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工作行为在患者透析的效果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若护理人员稍有怠慢,则会出现严重的护理失误现象。此外,若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熟练,不按照标准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会导致护理部到位,极易发生护理风险[4]。除上述护理失误的风险外,护理人员对病情观察不到位、巡视不及时等,都会成为护理的风险隐患。③配置的护理人员不合理:我院血液净化中心共有100例长期规律性血液透析的患者,再加上急诊患者较多,因此,护理人员的工作量较大,需要承担全院的透析工作,也是发生护理风险的隐患。④沟通技巧欠缺和健康宣教落实不到位: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大部分文化程度较低,在加上经济水平不理想,疾病知识认识水平不到位,导致我院护理人员与其沟通和疾病的宣教带来一定的困难,甚至会使患者产生排挤心理,增加了护理风险隐患。

1.2.2 护理措施

①完善相关护理制度:护理风险管理小组在分析可能存在的护理风险隐患后,应提出明确的护理防范措施,具体包括如下:a.对我院血液透析科室的护理人员应进行严格的人员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b.定期召开护理小组会议,对已经发生的护理风险进行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同时对现有的护理防范措施进行修订[5]。c.定期组织全组护理人员进行业务学习以提高每名护理人员的透析技术操作技术和业务能力等。d.制定应急方案:对于出现的患者自杀、突然停水、停电等应急事件,护理人员应有较强的处理应急方案的能力。②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明确护理人员职责 首先在互相合作的基础上,做到责任到人。在每个透析班次均由高年资的护理人员负责重点工作,达到有专人监督和管理的程度。其次,明确各护理人员职责,每名护理人员负责3~5例患者的透析治疗工作,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两人床边核对”制度。最后,做好交接班工作,特别是危重患者及有特殊情况的患者,在其透析结束后与所在科室做好交接班,同时要加强巡视,以防患者发生意外[6]。③加强护理人员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水平,并将护理排班弹性化:血液透析是血液体外循环,任何的疏忽大意及技术水平欠缺都是发生医患关系的隐患,可见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着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因此我院应提高整体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增强器责任心。同时,为保证护理人员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态度投入到护理工作中,应将护理排班弹性化。如每天安排5~6名护理人员上床边CRRT班,保持通讯通畅。每月固定安排2名15 d的On Call班,这样可使其余护士能在休息时间内踏实休息[7]。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良好行为的基础,是较少医患纠纷的有效方法。医患、护患关系的不和谐,主要体现在相互间不够信任。因此,应首先应加强护理人员的理论学习,还要加强护理人员沟通技巧的学习,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多沟通,站在患者的立场看待问题,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纠纷和差错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以P<0.05为统计学意义标准。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具体见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护理纠纷、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表1 两组患者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情况[n(%)]

3 结 论

我院通过对观察组50例患者实施护理风险授权管理,护理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普通护理管理的对照组50例患者,两组患者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可比性(P<0.05)。

综上所述,积极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能够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既保证医护人员安全,也保证了患者的透析质量。

[1] 陈海青,黄小琴.血液净化中心护理风险隐患及干预[J].中医药管理杂志,2009,17(7):647-649.

[2] 张雪梅,郑明心,陈赛.在血液净化中心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的探讨[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5(5):1278-1279.

[3] 杨玉霞.6S管理模式在血液净化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腹膜透析及肾病血液净化护理新进展培训班论文集,2013.

[4] 袁亚萍.血液净化中心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2012,22(18):4225-4226.

[5] 陈美菊.血液净化中心透析患者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5):1215-1216.

[6] 彭爱玲,李淑娟.血液净化中心常见护理风险分析及干预对策[J].中外医学研究,2013,9(21):137-138.

[7] 刘红利.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及干预对策[J].中医临床研究,2013,5(13):100-101.

R473.5

B

1671-8194(2014)21-0281-02

猜你喜欢

纠纷净化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误帮倒忙引纠纷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这条鱼供不应求!虾蟹养殖户、垂钓者的最爱,不用投喂,还能净化水质
用“情”化解离婚纠纷
纠纷
肌肤净化大扫除START
多功能净化机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从一件农资纠纷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