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4-05-18黄田葵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活动期类风湿二聚体

黄田葵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11病区,福建 安溪 362400)

超敏C-反应蛋白和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黄田葵

(福建省安溪县医院11病区,福建 安溪 362400)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D-二聚体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RA患者根据Stoke指数分为RA活动期组(n=17)及RA非活动期组(n=15),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无RA健康者15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各组研究对象血清hs-CRP、D-二聚体及血沉(ESR)水平。结果RA非活动期及活动期组患者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RA活动期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RA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均与ESR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hs- 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相关,对判断RA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类风湿关节炎;超敏C-反应蛋白;D-二聚体;血沉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破坏性关节炎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多滑膜关节炎、关节疼痛肿胀及变形,多见于腕关节、掌指关节及足趾关节等,并可累及心血管系统,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病可因炎性反应引起关节内、外血管病变,并存在高凝及血栓前状态[1]。因此,本研究对RA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对照,以探讨二者在RA患者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42例RA患者,其中男16例,女26例,年龄20~73岁,平均(43.5±11.5)岁,均符合RA分类诊断标准[2],根据Stoke指数[3]分为RA活动期组(n=17)及RA非活动期组(n=15)。随机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无RA健康者15例纳入对照组,包括男7例,女8例,年龄20~80岁,平均(39.6±13.8)岁。排除合并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性疾病、动脉或静脉血栓病史、恶性肿瘤、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及1个月内使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者。3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在入院当天、对照组在入组日晨抽取空腹静脉血,采用增强透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hs-CRP,试剂盒购自上海基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ELISA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公司;另静脉采血2 mL采用动态血沉仪检测血沉(ESR),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要求进行。

1.3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RA非活动期及活动期组患者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RA活动期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均与ESR呈正相关(r分别为0.428、0.467,P<0. 05)。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表1 三组研究对象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水平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与RA非活动期组比较,▲P<0.05

组别例数hs-CRP (mg/L)D-二聚体(ng/mL)ESR(mm/h)对照组152.45±1.2831.61±14.8110.32±2.54 RA非活动期组157.46±2.53*104.35±18.65*19.51±3.92* RA活动期组1716.22±5.44*▲374.14±56.27*▲61.35±17.25*▲

3 讨 论

类风湿关节炎目前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与患者的生活及社会环境、细菌感染、病毒侵犯、营养状况、心理状态、内分泌情况及遗传等多因素相关[4]。RA病理上主要表现为关节滑膜慢性炎性反应、进行性的关节软骨和不可逆破坏,关节韧带和肌腱及浆膜、眼、心及肺等结缔组织均可被波及。活动期可出现纤维蛋白样坏死及浸润性肉芽肿。对RA进行早期诊断和控制其病变活动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但临床上难以依据分类诊断标准早期诊断RA,类风湿因子、环瓜氨酸肽抗体、抗角蛋白抗体、抗核周因子等自身抗体常与病情及预后不完全一致,基因检测无法判断疾病早期活动度,细胞因子、血清补体水平等缺乏满意的敏感性和特异性[5]。因此,寻找早期诊断并判断病情活动的实验室指标是RA研究的热点。

类风湿关节炎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疾病,多种免疫细胞及炎性因子可调控其炎症过程。C反应蛋白主要由IL-6诱导肝脏合成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一种临床广泛应用敏感高的炎症标志物,虽然CRP对炎症诊断缺乏特异性,但其水平与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程度密切相关,并且是预测心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的危险因素[6]。目前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散射或透射比浊技术、酶联免疫吸附技术测定CRP浓度的能力已达0.15 mg/L,即为超敏C反应蛋白。血栓是促进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D-二聚体为凝血过程中纤溶酶作用于交联纤维蛋白后导致其降解产物中的最小片段,体内有血栓形成或继发纤溶亢进时浓度将升高,是反映体内高凝状态和纤溶亢进的标志之一[7]。ESR是反映RA活动的常用指标,但容易受到发热、贫血、血细胞比容等的影响。本研究发现RA非活动期及活动期组患者ESR及血清hs-CRP、D-二聚体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指标在RA活动期组明显高于非活动期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RA患者血清hs-CRP、D-二聚体均与ESR呈正相关(P<0.05),提示血清hs-CRP及D-二聚体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RA的活动性,同时RA活动期患者D-二聚体的明显增高提示患者中存在凝血和纤溶活性异常。

综上所述,血清hs-CRP和D-二聚体水平与RA患者的病情活动相关,对判断RA患者的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意义。

[1] 薛红霞,崔华东,刘冬梅,等.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1,40(11):1004-1006.

[2] 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类风湿关节炎诊断及治疗指南[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0,14(4):265-270.

[3] Davis J J,Dawes PT,Fowler PD,et al.Comparison and evaluation of disease activity index for use in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J]. Br J Rheumatol,1990,29(2):111.

[4] 鱼惠霞,吉文霞,吉文军,等.老年发病类风湿关节炎156例临床特征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1):20-21.

[5] 朱德文.联合检测血清bFGF、抗CCP抗体和RF在类风湿关节炎早期诊断的意义[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23):107-108.

[6] 郑立华,王秋萍,张倩,等.Hs-CRP、cTNT、D-D和NT-proBNP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5(2):336-337.

[7] 夏婷,赵东宝,罗鹏飞,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D-二聚体水平与病情活动性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2,16(4):247-250.

R593.22

B

1671-8194(2014)21-0184-02

猜你喜欢

活动期类风湿二聚体
转录因子Egr2/Egr3在类风湿关节炎寒证中的作用机制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血清HBcrAg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自然史中的变化
养阴化瘀方联合强化西药方案治疗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研究
抗生素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活动期胃溃疡的疗效观察
“治未病”理论与针灸防治类风湿关节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