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检测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2014-05-18胡永光韩正周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胆汁酸肝炎肝病

胡永光 韩正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52)

血清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总胆汁酸检测在肝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

胡永光 韩正周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检验科,上海 200052)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PA、CHE、TBA的变化及其在临床诊断分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65例健康对照者和236例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其分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重型肝炎和肝硬变患者。同时检测白蛋白(ALB)、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BIL)。结果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明显低于对照组,TBA水平(慢性轻度肝炎组除外)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慢性肝炎患者血清PA、CHE含量与慢性肝炎发展阶段性相一致,在慢性重度肝炎与肝硬变阶段达最低水平。结论检测血清PA、CHE、TBA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前白蛋白;胆碱酯酶;总胆汁酸;肝炎;肝硬变

肝脏是人体合成、分泌、代谢、免疫的重要器官。病毒性肝炎(包括甲型、乙型、丙型、丁型与戊型)是我国法定乙类传染病,对肝脏损伤性大,当肝脏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时,我们总希望能找到最能直接反映其功能状态的指标,而日常常规测定中的白蛋白(albumin,ALB)、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r-谷氨酸转肽酶(r-GT或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敏感性差,多在病情较重时才发生变化;近年来,在肝病的诊断和治疗中,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总胆汁酸(total bileacid,TBA)水平的检测越来越受到重视[1],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分型依据,我们检测各临床型病毒性肝病患者的血清PA、CHE、TBA的变化,探讨其与肝功能损害程度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分析对象

各临床型的病毒性肝病患者共236例,皆来自我院2007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139例,女性97例,年龄22~65岁。按2000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临床诊断和分型标准,其中急性肝炎患者41例,慢性轻度肝炎患者38例,慢性中度肝炎患者44例,慢性重度肝炎患者36例,重型肝炎患者35例,肝炎肝硬变患者42例,正常对照65例。所有诊断皆是经两位以上的主治医师共同确认。正常对照组65例为我院健康体检者,男40例,女25例,年龄21~63岁。

1.2 试剂与方法

所有对象均采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清,当日完成检测。检测均在HITACHI-708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其中:PA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波长340 nm,副波长700 nm,反应终止时间为10 min,定标方式为多点定标,非线性拟合)。CHE检测采用酶连续监测法,(测定波长340 nm,副波长450 nm,反应时间为10 min)。TBA检测采用循环酶速率法,(测定波长405 nm,副波长660 nm,反应时间为180 s)。ALB为溴甲酚绿法,(测定波长600 nm,副波长700 nm,反应时间为3 min)。ALT、AST为速率法,(测定波长340 nm,副波长405 nm,反应时间为9 min)。GGT为速率法,(测定波长405 nm,副波长505 nm,反应时间为10 min)。TBIL为钒酸氧化法,(测定波长450 nm,副波长546 nm,反应时间为10 min)。以上试剂和质控品均由日本第一化学药品株式会社生产提供,当日质控品检测结果均符合质控要求,以上项目均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测。

1.3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多个样本均数比较用方差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中PA、CHE、TBA测定结果),见表1。

2.2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中PA、CHE、TBA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异常百分比(%),见表2。

2.3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A、CHE、TBA测定结果的箱式图见图1~图3。

图1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PA测定结果的箱式图

图2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CHE测定结果的箱式图

图3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患者血清TBA测定结果的箱式图

2.4 结果分析

正常对照组血清PA与CHE水平显著高于各肝病组,而TBA低于除慢性轻度肝炎组外的其他肝病组。血清PA与CHE含量在慢性轻度肝炎组即明显降低,并随着慢性肝炎的病情发展而呈逐渐降低趋势,在慢性重度肝炎组及肝硬变组达最低水平,各肝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3.1 血清前白蛋白(PA)是肝脏细胞合成的一种血清糖蛋白,是主要存在于血液中的运输蛋白,也是一种负性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因其在电泳时向阳极泳动速度比白蛋白快,位于白蛋白(ALB)之前而得名。PA的主要生理功能是结合、运输维生素A和甲状腺素,从而参与它们的调节。此外,PA还具有胸腺活性,可通过促进淋巴细胞成熟来增强机体免疫力,并在抗肿瘤方面有潜在的作用。正常值约在200~400 mg/L。PA在人体内的生物半衰期短,仅约12 h (而白蛋白的半衰期长达15~19 d),由于半衰期短,故能敏感、特异地反映肝脏的合成功能。而广泛应用于对肝细胞损伤程度及肝脏储备功能的研究[2]。长期以来,人们均以白蛋白(albumin,ALB)来判断肝脏的合成功能,因此,常规肝功能检查均包括ALB,但由于ALB半衰期长,反映肝脏功能不够灵敏。PA的生物半衰期短,其血清含量的变化能够较为敏感,特异地反映早期肝细胞损害。临床上常将其作为一项反映肝功能损害及各种营养不良的指标。各种类型的肝炎,尤其是病毒所致的肝炎,主要是肝细胞损伤并在此基础上导致肝组织结构和血流改变,从而引起肝脏功能改变。

血清PA检测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3]。从分析结果显示,各肝病组患者的血清P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提示肝细胞破坏导致肝脏合成蛋白能力下降。其中血清PA含量以肝炎肝硬变最低,依次为肝炎肝硬变<重型肝炎<慢性重度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说明血清PA测定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在各肝病组血清PA变化情况的分析中,各组血清PA阳性率均高于血清ALB阳性率,说明其优于常规的ALB检测指标,其与肝功能的损伤有较好的相关性,尤其是早期损伤变化的灵敏指标。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直接测定肝脏合成前白蛋白的速率,发现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的合成速率下降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肝功能实质损伤程度间显著相关,可用于评价肝细胞残存功能[4]。PA检测方式简单(免疫透射比浊)成本低而较易开展,但其定标方式应采用多点定标,非线性拟合,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5]。

3.2 胆汁酸是胆汁中的主要成分,由肝脏分泌的有机离子,其生成及代谢与肝脏关系密切。胆汁酸是胆固醇在肝内分解以及在肠肝循环中的一组代谢产物,随胆汁经胆道储存并浓缩于胆囊中。人类胆汁中存在的胆汁酸按其来源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在肝细胞内以胆固醇为原料合成的胆汁酸称为初级胆汁酸,初级胆汁酸在肠管中经肠菌酶的作用形成次级胆汁酸。按其结合与否分为游离型胆汁酸和结合型胆汁酸。人胆汁中的胆汁酸以结合型为主,几乎不含有游离型胆汁酸。消化时胆汁酸排至肠腔内参于脂肪乳化,促进脂质吸收,大部分胆汁酸在回肠末端主动重吸收,小部分在空肠被动重吸收,少量胆汁酸在结肠重吸收,每次由肝脏排入肠腔的胆汁酸约95%被重吸收再利用,仅有少量随粪便排出。重吸收的胆汁酸经门静脉入肝,在肝细胞内,游离胆汁酸被重新合成为次级结合型胆汁酸,与新合成的初级结合型胆汁酸一同再随胆汁排入小肠,这样便形成了胆汁酸的肠肝循环[6]。当从胆汁产生至其从肝脏排出至肝外胆道的一系列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障碍,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就会中断,将致使胆汁酸在肝细胞和肝内胆管内淤积,从而发生肝脏增大、黄疸、脂溢泻、皮肤瘙痒等临床征象[7]。

人体每天胆汁酸的合成量约0.4~0.6 g,用于补偿粪便排出而造成的损失。肝细胞能特异高效地从门静脉中摄取,肝脏对胆汁酸的这种高效清除作用使胆汁酸浓度得以维持在较低水平,故外周血中胆汁酸含量甚微。当肝脏功能损害到一定程度时,胆汁酸的摄入及排泄减少、胆汁酸滞留于肝脏并反流入血流、肝硬变引起肝内外阻塞、胆石症引起肝内外胆管阻塞致胆汁淤积及门静脉分流存在时都会引起胆汁酸清除率下降,致血中胆汁酸浓度升高。经临床研究证明,发生急性肝炎时,血清胆汁酸浓度急剧升高,TBA水平是一个最灵敏的检测指标。肝硬化患者由于胆汁酸储存量减少,血清胆汁酸浓度升高,尿中硫酸化的胆汁酸排出量也随之升高。严重的肝硬化患者由于功能性肝细胞数量减少,使胆汁酸合成能力受到抑制。尽管胆汁酸合成总量有所下降,但是胆汁酸水平仍然升高,这可能与肝细胞受损,肝实质细胞数量减少以及门静脉系统分流等因素有关[8]。因为肝硬化的病理改变主要是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细胞再生结节生成,再生的肝细胞结节与纤维组织压迫形成肝脏内血液循环紊乱,胆汁酸储留于肝脏,并反流入血液,致血清TBA升高。胆汁酸在肝脏和血液中潴留,其细胞毒性作用会造成肝损伤及全身多系统多器官损害,最终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和死亡。胆汁酸的细胞毒作用机制为:胆汁酸进入细胞,抑制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细胞内ATP合成下降,钙泵失活;同时细胞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细胞外Ca2+内流;细胞内Ca2+超载,激活蛋白水解酶,引起蛋白质、DNA、RNA分解,细胞功能失常,最后死亡[9]。

血清胆汁酸水平可为肝胆系统疾病提供重要信息[10]。从分析结果显示,急性肝炎、重型肝炎、慢性中度和重度肝炎时,患者血清TBA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血清水平与肝脏的病变程度相一致,即重型肝炎>急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肝炎肝硬变>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说明TBA测定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从各肝病组TBA与常规肝功能指标阳性率看,急性肝炎、慢性重度肝炎、重型肝炎的TBA阳性率与ALT、AST、GGT、TBIL的阳性率一致(P>0.05),肝炎肝硬变组TBA阳性率较高,而ALT、AST、GGT、TBIL的阳性率最低,说明与ALT、AST等常规肝功能指标相比较,TBA测定对肝硬化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还发现随着肝功能逐渐转为正常,高水平的TBA也随着降低,TBA持续高水平的患者转归较慢。因此TBA测定对于肝病患者预后判断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肝胆疾病患者由于肝组织损伤的存在,导致血中TBA浓度增加,且随着肝细胞损害程度加深而明显升高[11]。

表1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血清PA、CHE、TBA测定结果(x¯±s)

表2 正常对照组与各肝病组血清PA、CHE、TBA及常规肝功能指标异常百分率(%)

3.3 人体内胆碱酯酶(CHE)由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拟胆碱酯酶(PCHE)两部分组成,二者均能催化乙酰胆碱水解,生成胆碱和乙酸[12]。血清CHE主要来源于肝脏的PCHE,PCHE半衰期短,且合成后立即释放入血,其活性的降低程度与肝细胞的损伤程度一致。当肝细胞损害时,肝细胞合成功能下降,CHE合成减少,血清CHE活力降低,甚至CHE比ALB在反映肝脏合成功能方面还要灵敏。如果CHE持续下降,则预后不良[13]。从分析结果显示,各组肝病患者的血清CH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以肝炎肝硬变最低,依次为肝炎肝硬变<重型肝炎<慢性重度肝炎<急性肝炎<慢性中度肝炎<慢性轻度肝炎,说明CHE测定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其中肝炎肝硬变组CHE阳性率较高,而ALT、AST、GGT、TBIL的阳性率较低,说明与ALT、AST等常规肝功能指标相比较,CHE测定对肝炎肝硬变有更高的诊断价值。胆碱酯酶(CHE)与PA一样都能反映肝脏合成功能,将二者做相关性分析发现,二者在肝病中的表达也基本一致,当肝脏发生实质性损害时,CHE含量下降,下降的程度与肝功能损害程度密切相关[14]。

4 结 论

综上所述,联合检测血清PA、CHE、TBA水平能较早地反映肝脏合成及代谢功能,三项指标对于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动态观察及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理论和临床价值。

[1] 孙桂珍,李琴,闵福援.前白蛋白、胆碱酯酶与胆汁酸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理分级临床价值的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 27(8):509-510.

[2] 吴志浩,魏祥松,汤江明,等.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在恶性肿瘤中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10): 759-760.

[3] 王烨,杨敏芹,王桂华.血清前白蛋白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3,24(3):277.

[4] 沈洪亮,柏津怀,戴腾吕.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前白蛋白合成速率的测定及临床评价[J].中国医师杂志,2004,6(2):203-204.

[5] 张晨光,沈琪琳,郭新胜,等.两种定标方式对血清前白蛋白免疫透射比浊测定结果的影响[J].上海医学检验杂志,2003,18(2):97-99.

[6] 周新,涂植光.胆汁酸代谢及其异常.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38.

[7] Carlos M,Palmeira.Mitochondrially-mediated toxicity of bile acids [J].Toxicology,2004,203(1/3):1-15.

[8] 张梅花,韩红梅.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胆疾病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4,1(2):73.

[9] Nakajima T,Okuda Y,Chisaki K,et al.Bile acids increase intracellular Ca2+concent ration and nitric oxide production in 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J].Br J Pharmacol,2000,130(7):1457-1467.

[10] Bore KE,Heubi JE,Balistreri WF,et al.Bile aids analysis :a tool to assess graft function in human liver transplantation[J].Transplin, 2004,17(2):286-292.

[11] 蒋文连,杨宇桥,李贵勇.清蛋白与胆碱酯酶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7,4(4):307.

[12] 谌辉,周和龙.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前白蛋白测定及其预后的探讨[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3,(1195):299.

[13] 孙宏勋,谢永富,胡建峰,等.血清丁酰胆碱酯酶与白蛋白在肝硬化Child-Pugh分级中价值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4,27(8): 507-508.

[14] Hada T,kondo M,Yasukawa K,et al.Discrimination of liver cirrhosis from chronic hepatitis by measuring the ratio of Aleuria aurantia lectinreactive serum cholinesterase to immunoreative protein[J].Clin Chim Acta,1999,281(1-2):37.

Clinic Value of Prealbumin, Cholinesterase and Total Bile Acid in Diagnosing Patients with Liver Disease

HU Yong-guang, HAN Zheng-zhou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85th Hospital of PLA, Shanghai 200052, Chin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role of prealbumin(PA), cholinesterase(CHE) and total bile acid (TBA)in diagnosing patients with viral liver disease.MethodsSerum level of PA、CHE and TBA were measured by HITACHI-7080 automatic analyzer in 65 healthy controls and 236 patients with acute hepatitis, chronic hepatitis or hepatic cirrhosis. At the same time, ALB, ALT, AST, GGT and TBIL were measured.Results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serum levels of PA, CHE of these patients were lower, while the levels of and TBA (excluding patients with light hepatitis)were higher significantly than that of healthy controls(P<0.05).The level of the serum PA,CH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was consistent with its development stages, which reached the lowest level at the severe stage of chronic hepatitis and hepatic cirrhosis.ConclusionThe measurement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serum PA, CHE, TBA is of some theoretic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he dynamic observation of liver fibrosis, the early diagnosis, therapy and the estimate of the prognosis.

Prealbumin; Cholinesterase; Total bile acid; Hepatitis; Hepatic cirrhosis

R575

B

1671-8194(2014)21-0010-03

猜你喜欢

胆汁酸肝炎肝病
胆汁酸代谢与T2DM糖脂代谢紊乱的研究概述
《世界肝炎日》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中医治疗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胆汁酸代谢在慢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GP73在HBV相关性肝病中的水平及意义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绞股蓝总皂苷降脂作用的机制
总胆汁酸高是怎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