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规模学校”

2014-05-14吴维煊

中国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小规模学校农村学校

吴维煊

编者按:在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态中,“小规模学校”是一种存在形式。实践证明,就近、分散和小型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小规模学校”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一个成熟的教育系统必然存在不同类型的教学机构,并服务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规模学校”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存在,更是民生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应努力创建“小规模学校”,让其朝着个性化学习和社会化课程的方向发展。

我国农村卧虎藏龙,是一座最为庞大却尚未得到有效开发的人才宝库。我国农村充满文化,既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有多样的民俗文化。可见,我国的民族之根深深扎于农村。但我国农村又具有两面性:一方面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学校被大规模撤并,辍学的学生大幅增加。归根结底,民族文化需要教育的传承,教育需要民族文化的滋养,因此,撤并作为乡村教育血脉与灵魂的学校,就如同割断了农村的文化根基。伴随农村城市化的进程,农村的教育需求也在增加。总之,农村不能没有学校。基于此,恢复村校和教学点,创建农村“小规模学校”“不仅是农村教育发展的需要,更是关乎平等的民生问题”。

一、农村中小学撤并与城市中小学的兴建

从1997年到2010年,农村中小学不断撤并,这不仅增加了学生的上学路程,更增加了辍学人数。这种情况的出现,不仅无法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更给国家教育的多样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带来一系列消极影响。

国家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整合教育资源,形成规模效应,节约经费投入。然而,一些地方政府把目标定位在:通过扩大校均规模,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于是,导致一些地方过度追求教育规模。例如,几乎每个县市都有一所超大规模的中学或小学,进而垄断了当地最优质的师资与生源。大规模学校带来的“稳定性”与“可复制性”似乎已成为各地的共识。为了扩大学校规模,各地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的任务相当繁重,有的学校在校舍顶部加盖楼层,有的学校占用体育场所扩建教学楼。这样,大规模学校导致了严重的教育同质化倾向,不仅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更让应试教育成为学校教育的唯一主题;不仅使师生关系疏远,更让学生无法获得必要的人生指导。

2012年,全国范围内的中小学撤并被紧急叫停,同时,重建农村中小学的呼声日益强烈。与城市中小学相比,农村中小学存在基础设施落后、教师结构性缺编、师资力量薄弱、教育方式相对落后和校园文化匮乏等问题。此外,一系列现实问题也困扰着农村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以怎样的模式重建农村中小学成为关乎国家末端教育质量的严峻课题。于是,有些教育专家认为:“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小额”有可能成为农村学校的发展趋势。的确,创建“小规模学校”合乎农村学校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不可或缺的“小规模学校“

在丰富多样的教育生态中,“小规模学校”是一种颇具特色的存在形式。它对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小规模学校”是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小规模学校”是世界各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小规模学校”都对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印度的偏远农村,人口分散,“一师一校”小学的比例是31%;在美国的农村,曾有为数不少的“一师一校”小学,近些年仍旧保留着相当的数量;在日本,只要能招满10名学生,就可开办学校,并由国家补贴;在斯里兰卡,全国有10 120所小学,其中1 250所小学的教师数量少于3人;在越南有2 162所“小规模学校”。可见,“小规模学校”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不仅在于它方便学生就近入学,保障适龄学生的受教育权,更在于它对凝聚社区文化,提升国家教育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小规模学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任何一个地区,要想创建“小规模学校”,并形成“小规模学校”群雄竞起的发展态势,并非易事。“小规模学校”由于实行小班额教学,因此,比较自然,灵活性强,生态环境良好,学校与农村社会的融合度较高,更易形成独特的教育品质,并拥有较高的教育追求,且能极大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可见,“小规模学校”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

3.“小规模学校”是保障受教育权的必要前提

“小规模学校”是保障学生享有受教育权的必要前提。在边远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和生源分散的山区,“小规模学校”不仅能保障学生的受教育权,而且对启迪民智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毕竟,学校是乡村的中心,教育是学校和乡村的灵魂。因此,无论学校的规模多么小,只要有朗朗的读书声和飘扬的国旗,就能传播现代文化,并使村民看到美好的未来。

4.“小规模学校”有利于个性化教育

“个性化教育”与“多样化发展”一直是全社会对学校教育的美好期待,要实现这一理想,就要努力创建“小规模学校”。例如,在2013年11月15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未来教育的顶层设计总体方案的部分政策细节,其中包括高中每一名学生将拥有自己独立的课表,这个美好愿望,只有通过“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化教学”才有望实现。总之,“小规模学校”的“小班化教学”师生比较高,师生关系密切,不仅有利于实现“参与式教学”和“个性化教学”,更有利于发现学生的特质,挖掘他们的潜力,强化他们的优势,最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归根结底,“小规模学校”更易将教学场域变成社会生活场域,使师生组成“学习共同体”,最终让师生的个性与教育的群性均衡发展。

三、创建“小规模学校”的有效途径

就近、分散和小型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因此,“小规模学校”会越来越多地被提及和关注,并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和现实需求。可见,创建“小规模学校”,不仅关乎国家末端教育质量,更涉及学生的受教育权、社会公平以及社会和谐等问题。

1.有计划地培养“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

如今,创建“小规模学校”已成为农村教育的现实需求,因此,不仅要解决校舍、设备等硬件设施问题,更要解决师资培养等软件建设问题。例如,即使教师编制达到了国家师生比的标准,也会出现音乐、体育、美术、科学和信息技术等科目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为了解决农村学校的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具体措施有三个:一是将“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培养纳入师范院校培养计划,并制定各种优惠政策,以吸引高中毕业生报考;二是加大相关政策的支持力度,以鼓励师范院校毕业生到农村“小规模学校”任教;三是各县市应注意培养“小规模学校”的骨干教师队伍,并加大实质性的教师培训,以使他们享有更多机会,最终得到应有的保障与待遇。只有通过政策激励,才能让“小规模学校”留得住现有教师,并吸引更多优秀教师。

2.成立“小规模学校”社会服务组织

既然创建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一种现实需求,就应有相应的社会组织为“小规模学校”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例如,创办“小规模学校”的杂志、电子简报和交流网站等,成立“小规模学校”教学与管理的相关学会,每学期或每学年组织一次交流研讨活动(例如,交流教学法、开展工作坊和研讨存在的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等),定期举办“小规模学校”相关产品的展示会(例如,进行教育理念、教育实践及教育成果的相关展示),成立“小规模学校”教育研究机构(例如,为“小规模学校”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咨询与建议)。只有通过这些社会服务组织的支持,才能让“小规模学校”的学生有机会学习各种课程,开展多种活动。这样,分散的“小规模学校”便纳入到一个大系统中。

3.通过“走班制”和“套餐制”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

“大班额教学”主要是让性格、天赋、兴趣和生活经历迥异的学生,以高度相似的方式接受相同的教育。“小规模学校”的“小班额教学”人数少,以教学的灵活性强、自由选择的机会多为主要特点,并通过“走班制”和“套餐制”为学生提供多元选择。例如,提前一周在全校公布各班课程表,并实行“走班制”,让学生自己选择课程。又如,根据当地自然条件、文化特征及学生的性格特点,制定“套餐制”课程包,其中包括:基础知识学习、兴趣爱好拓展、手工制作和社会实践等模块。无论是“走班制”还是“套餐制”,都是为学生提供多元的选择,以使他们获得适合的教育。

4.加大对“小规模学校”的综合投入

教育投入不是单纯的资金投入,而是综合性的投入。就目前而言,国家对农村学校的资金投入大多集中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建设上,但对学生生活设施和精神需求方面的投入尚显不足。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小规模学校”的综合投入,具体有两点。一是既要在教室、桌椅、图书、实验仪器以及运动场等地教学设施方面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又要在宿舍、床位、厕所、食堂以及饮水等生活设施方面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二是加强对“小规模学校”师生精神需求方面的投入,可定期举办区域内“小规模学校”师生之间的交流活动。例如,夏令营、运动会、文化沙龙和学科讲座等活动,以拓展“小规模学校”学生的视野,并为他们提供宽广的发展空间。

5.建立“小规模学校”的课程标准体系

要建立“小规模学校”的课程标准,就要做好三个工作。其一,从农村实际出发,认真研究“小规模学校”分散、小型等特点,努力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建立一个灵活的系统,并允许学校在国家课程标准的框架下对国家课程进行二度开发。其二,既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又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具特色的文化资源以及世代相传的民俗资源,使教学更具灵活性,能较好地传承文化。其三,优化课堂结构,让学生亲自观看、聆听和动手实践,从而追求学校发展的附加值,最终为学生的多元发展提供教育服务。

6.给“小规模学校”足够的办学自主权

世界上一些知名的“小规模学校”往往有一些独特的办学理念,以此为鉴,应允许我国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拥有一定的办学自主权,即在不违背法律法规和教育方针的前提下,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并允许“小规模学校”之间存在差异。此外,应采用多元评价的方式鼓励“小规模学校”开展教育实践(例如,鼓励“小规模学校”编写校本教材)和教育创新活动(鼓励教师以独特的思想支撑“个性化教学”)。

总之,“小规模学校”不仅是教育的现实存在,更是承载民生情怀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努力创建“小规模学校”,并让其朝着个性化学习和社会化课程的方向发展,从而使就读“小规模学校”的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责任编辑:梁金)

猜你喜欢

小规模学校农村学校
“后撤点并校”时代农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化进程中村小发展的现实反思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学校推介
浅析小规模学校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对策
少数民族地区小规模学校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校本教研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