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形式走向实质

2014-05-14麦健文

中国教师 2014年6期
关键词:互动学习民族资源

麦健文

合作学习,是目前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并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十分重视。

如今的品德课堂上,虽然几乎每一节都有小组合作学习,但大多华而不实,实效不高。如何使小组合作学习成为有价值、有成效的活动,而不仅仅流于形式呢?在教授《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一课时,我深刻地感受到,将互动的理念很好地运用到小组合作学习中,能有效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互动,并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师生互动,更体现在高效的生生互动。进行有效的生生互动,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教学中学生已有的资源,为现代教学系统注入新的活力,把教学建立在更加广阔的交流背景之上。应该说,生生互动是教学系统中尚待开发的宝贵的人力资源,是教学活动成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实际上,教师的一切课堂行为,都发生在学生与同伴群体关系的环境之中。在课堂上,学生之间的关系比任何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成绩、社会化和发展的影响更强有力。小组合作学习为生生互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因此,在教授《一起采集民族之花》一课时,我通过四次小组互动学习,让课内外资源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传递、内化,力图达到最大限度地运用资源。

一、第一次小组互动:相互介绍民族服饰和语言,实现信息交流

本课教材内容丰厚,可挖掘的教学元素很多,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我在课前依据学生的兴趣与经验,组织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自主采取学习方法,如上网、采访、调查等,从服饰、语言、风俗、禁忌等方面深入研究民族文化,取得了一定的学习成果。这样,课前学生已经在小组学习中获取了一定的学习资源。上课伊始,我再把学生原来的学习小组打乱,让孩子们随机抽取不同颜色标签中的一张,让他们按所持标签的颜色重新就座,重新分配后的小组内各有两名研究不同民族小组的成员,孩子们在重新分配的小组内可以尽情交流自己学会的民族语言。由于每一位孩子都带着课前研究所得的学习资源进入新的小组进行学习,所以每一位孩子既是知识的获得者,更是知识的传递者。这样既满足了学生学习不同语言的需要,也可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资源展开教学,突出了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把座位进行重新调配为小组互动学习提供了可能,为孩子们搭建了信息交流的平台。

二、第二次小组互动:合作寻找民族聚居地,实现信息互补

小组互动学习不仅要达到信息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实现信息的互补,只有在小组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取新知,孩子们才能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趣。因此,为了让孩子们同时认清四大民族的聚居地,我设计了第二次小组互动学习——合作贴图。孩子们在新小组内,首先要利用课外收集的信息,共同把四朵标记着民族名称的小花贴在地图的相应位置上;再分别向组员介绍自己所了解的该民族的地域知识。由于有了课前的深入研究,孩子们都能很快找出所研究民族的聚居地,实现资源信息的沟通互补,此时,每一位孩子都成了本次小组合作必不可少的元素,从而大大激发了他们深入探究的欲望。孩子们在新组合的小组内实现信息互补,充分地开发了已有资源。

三、第三次小组互动:介绍民族民风,实现信息交融

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始终保持高效,不应仅停留在小组交流,因为每一位孩子都希望有自我展示的机会。作为教师,更要为孩子提供展示的平台,让孩子们有机会把自己的学习成果向同伴展示,激发孩子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为了实现课前研究不同民族小组的人际交往、信息互动,激发孩子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我引导学生按照课前的研究各有侧重地汇报自己小组了解到的民族风情:回族小组重点介绍了伊斯兰文化;朝鲜族小组介绍了朝鲜的传统节日;维吾尔族小组介绍了维吾尔族的舞蹈及特色美食——馕;黎族小组重点介绍了黎族的特色舞蹈,还现场表演了竹竿舞;还有一个小组介绍了广州城下少数民族的生活。在学生进行汇报时,我还相应地做些补充,指引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民俗文化的方向。不同小组在介绍少数民族民俗民风的同时,实现了信息的交融。

四、第四次小组互动:合作挑选菜单,带动信息的碰撞

新的小组包含了研究不同民族小组的成员,因此在进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孩子们通过讨论研究,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延伸,这样的小组合作才更具实效。为此,我创设的情境是,要举办一场民族盛宴,需要挑选一张适合不同民族朋友共同享用的菜单。这一情境得到了积极回应,研究回族和维吾尔族的小朋友由于有了课前的资料搜集,能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告诉同组的同学回族和维吾尔族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孩子们在小组内产生了信息的碰撞探索,经过筛选,选出了第一份菜单,并陈述了理由。在热烈的讨论中,孩子们不仅增长了见识,还明白了少数民族用餐礼仪的重要性,从而加深了对民族习惯的尊重感。组内交流必然带来信息的碰撞,也正因为有了信息的碰撞,才不断产生新知,使小组学习更具实效。

在这一课中,四次的小组互动学习打破了小组内封闭的合作学习方式,开放为组与组间、生与生间的互动学习,使得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相互交融。

从以上过程可以看出,本课取得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小组互动学习的有效运用。在本课教学中,我大胆地把原来的学习小组进行重新组合,学生在重新组合的小组内达成了不同知识的交换,在原有的经验认知基础上接纳更多不同层面的知识经验,建构新的知识体系,从而让课堂最大限度地承载知识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上不再仅仅是等待吸收的海绵,更是作为占据有用知识资源的个体来参与学习,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知识交互,学生既是知识的学习者,更是知识的传递者。同时,教师的角色也发生了变化,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架起了生生之间信息交互的桥梁,并从中进行指导、引领。

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要学会把学生当成主人,将小组互动的中心更多地聚焦在生生关系的拓展上,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最佳时机,组织引导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小组合作学习真正从形式走向实质。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第三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张迿)endprint

猜你喜欢

互动学习民族资源
我给资源分分类
MINORITY REPORT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基于互联网UMU互动学习平台下地理教学——以“我们身边的自行车”一节为例
以学定教 教学相长——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下的混合式学习
资源回收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