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腐败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2014-05-12徐新辉

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行为腐败特点

徐新辉

摘要:腐败是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职权谋取私利的一种不正常的社会现象,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形式严峻,腐败对社会稳定与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它破坏了社会的价值观、道德观并危害到人民福祉和谐社会的建设。产生腐败的原因主要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教育引导不力、收入分配不当、个人主义膨胀。

关键词:腐败;行为;特点;原因分析

1.腐败是经济人违反制度规则利用公权资源,为自己或小团体谋取利益的一种经济行为。按照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腐败是公职人员及其工作单位运用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谋取私利的行为。它实际上是公职人员(包括自然人和法人)和那些参与腐败交易的人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的自利动机驱使下经过成本和收益的计算后作出的一种合乎理性的选择,而制度通过影响个人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而最终影响着个人选择。从政治经济学来看,所谓腐败,是充分利用信息不对称、权力不对称,为小团体和个别人谋取私利的行为。

2.腐败的界定和类型

国情研究专家胡鞍钢将中国现阶段的隐性腐败分为四类,即寻租性腐败、地下经济腐败、税收流失性腐败和公共投资与公共支出性腐败。胡鞍钢强调并不是以上四种形式造成的损失都属于腐败,只是当那些滥用公共权力为其个人或少数利益集团或利益相关者谋取私利的活动才能被视为腐败。[1] 这种分类法很现实,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腐败的形式层出不穷,如国土、法院、税务、公安、工程建设、征地拆迁、教育、医疗等等,一些腐败分子同时具有多种违纪违法行为,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腐败、生活腐化于一身。违纪违法行为日趋复杂化、隐蔽化、智能化,新兴经济领域案件和运用高新技术手段作案呈上升趋势。

3.腐败行为的特点和原因分析

3.1 市场机制不健全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政府没有及时健全的市场机制,缺乏有效的限制垄断,鼓励平等竞争的政策。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特别是近十年来,居民收入差距逐渐拉大,贫富悬殊不断扩大,引起了社会的关注。有关统计显示,当前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首先表现为不同社会成员个体(家庭)之间收入及财富占有状况的差异,特别是高低收入层的悬殊。对于中国目前出现的贫富悬殊现象,社会上引起不少争论。中国正进入市场转型期,其核心是群体进入市场,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出现了腐败问题等情况。

3.2 教育引导不力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思想教育引导工作却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滋生了腐败行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尤其是“三观”盛行:一是金钱至上观。狂热追求金钱的欲望在一些人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他们利用一切机会,不择手段地攫取不义之财。二是局部利益观。有些单位、地方强调本地区、本部门的局部利益,而忽视了整体利益、国家利益。改革使许多企业成为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利益主体,企业的经济状况与经营者的实际利益直接挂钩,从而使企业的经营者为了获取既得利益想方设法追求物质资源和市场。在他们眼中,公共权力就意味着物质资源和市场。为了获得企业利益,他们不惜向掌握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行贿。三是片面人才观。德才兼备是我们配备干部的基本原则,可是在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过程中,没有认真坚持这一原则,过多地注重干部的所谓“才”,没有注重其“德”,不少经济上的能人,恰恰是腐败的典型。

3.3 收入分配悬殊

由于市场发育不缓慢和要素价格扭曲,使一些人靠权钱交易钻政策空子发家致富,也有一些企业老板靠违法行为取得巨款而跻身于富豪的行列。这些因素直接干扰了社会分配秩序的正常运行,出现了社会分配不公和脑体倒挂的现象。它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工薪阶层人们的生活水平。同时,也大大冲击了人们的价值观念,使一些人的是非标准发生了严重的错位,在不同的人心中产生不同的反应,为诱发大量经济犯罪和其它刑事犯罪埋下隐患。另外,我国庞大的公职人员队伍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比,偏低的工资收入水平,必然带来消费心理的挫折。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不少公职人员来说,带来的只是日益沉重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心理状态之下,一些国家公职人员对物质利益的渴求愈益强化。由于公职的特殊性,他们很难通过正当的途径来增加经济收入,几乎没有合法的途径自己克服需要与满足之间的矛盾。面对这种事实,如果国家公职人员不甘清贫而追求享受,官比大款,追享受,走向堕落。一些干部攀行业、比部门,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通过受贿、索贿等非法手段满足自己的需求。

3.4 个人主义膨胀

腐败释放的是极端个人主义的毒素,暴露的是人不为已天诛地灭的价值观念,突出特征表现在以下“五性”上:一是冒险性。一些公职人员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竭力追求精神和物质上的欲望。当这种欲望在正当渠道得不到满足时,他们就挺而走险,以身试法。二是贪婪性。在拜金主义思潮的不良影响下,由于一些人对自己的力量不能相称的某一过分的欲求,逐渐染上了贪婪的病态心理与行为。为了获取非法所得,不惜化公为私,贪污受贿,千方百计捞取钱财,中饱私囊。三是暴富性。一些人违背按劳分配、等价交换原则,为了快速致富,用卑劣手段非法占有社会和他人财产。四是专断性。“班长”成“家长”,群言堂成一言堂。现在选拔任用干部,在一些地方是例行公事地考核一番,考核结论千篇一律。最后只要主要领导拍了板便可决定。正是因为如此,在干部提拔使用上出现了许多不正常的现象。五是欺诈性。为了达到自己升官发财的目的,一些腐败分子极尽阳奉阴违、钦上瞒下、颠倒黑白之能事,导致国家政治、经济信息失真,决策失误,贻害无穷。

1.5打击惩治不力

复杂的社会关系网络给腐败分子带来一种侥幸心理,有的自恃有同乡、亲戚、同学、朋友掌权,大胆探索碰高压线,搞小动作,认为有背景有靠山不会出事的。一些手握大权的人,任人唯亲、培植亲信、徇私舞弊等,对于被保护者来说,寻求庇护以谋取职位而被迫编织各种关系网、拉关系、走后门、请客送礼习以为常。为此,各种腐败现象也相伴而生,滥用权力、贪污贿赂、腐化堕落、失职渎职,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和严重侵害群众利益。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权力、谋取非法利益的违纪违法案件频发,查办大案要案、惩治腐败行政作为不够。

参考文献:

[1]胡鞍钢.中国:挑战腐败.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1.

[2]李晓鹏.我国现阶段反腐败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改革与开放. 2010(06);

[3]郑利平.腐败成困的经济理性与预期效用的论析[J].中国社会科学.2001(01)

猜你喜欢

行为腐败特点
社区老年人跌倒认知和行为调查与分析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把脉“腐败亚文化”
目睹之现状
腐败至死怎么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