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现教体结合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策略模式

2014-05-11夏祥余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317200

中国学校体育 2014年6期
关键词:科任文化课体育训练

夏祥余 (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317200)

实现教体结合的学校业余体育训练工作策略模式

夏祥余 (浙江省天台县外国语学校,317200)

一、争取科任教师的支持

笔者的民意测验显示:对于孩子参加学校的体育训练问题,明确表示反对的家长占39%,表示支持和无所谓的分别占31%和30%,也就是说超过半数的家长是不反对的。但有73%的科任教师却认为体育训练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明确表示反对。科任教师的态度会严重影响家长对孩子参加体育训练的支持力度,这才是工作的关键点。科任教师对这项工作的消极态度,主要原因在于当前应试教育仍没有完全改变的形势下,学校对教师的评优、评职仍然以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为主,为此,笔者会同学校的分管领导经过多次讨论,多次召开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座谈会,最后统一思想,形成了“全面+特长”的学校育才新理念,并采取以下措施。

1.考核加分,增加班主任和科任教师的责任感。学校在教师考核细则中增加了专门针对体育训练的内容,即根据运动员在各班的分布人数,年终考核时给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各加0.1分/人(表现突出的加0.2分/人),成功将学生输送到高一级学校的加0.1分/人。

2.奖金分享,学生的表现直接与科任教师挂钩。现在实行的“体+教”结合新模式,体育局每年都会根据合作训练点的体育训练开展情况,运动员比赛成绩和输送人才情况进行考核,然后根据考核等级下拨训练经费。学校决定每年在这部分经费中提取部分资金设立奖励基金,按班级运动员人数、学生比赛成绩、运动员文化课成绩、运动员补课和支持学生训练力度等5个方面考核科任教师,再根据考核结果颁发奖金,激发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对学生参与业余体育训练的支持力度。

二、争取家长的支持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广大家长的内心。学生如果被选入学校的体育队,家长会感到自豪。不支持孩子参加业余训练的原因,无非就是怕影响学习、怕孩子受苦受累、怕以后的出路问题等。为此,笔者采用运动员家长座谈会等形式,宣传当前教育的最新理念、学校关于运动员的监管措施、输送政策和近年来运动员的成才案例,让家长明白“全面+特长”对孩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1.帮扶与监督相结合。青少年运动员学习成绩差,难以管理是一个普遍问题。主要是运动员在接受大强度训练后易产生疲劳,会出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懒散等现象,久而久之导致成绩跟不上,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为此,笔者与科任教师协调沟通后,实施了一套运动员文化课学习帮扶监督机制。帮助每名运动员安排一名班干部进行“帮扶结对”,由班干部每天对运动员在学习和生活上进行指导和监督,每天根据学习态度、作业情况、出勤情况等方面进行督导和登记,每周五下午向班主任上交一份运动员一周学习督导表(见表1)。班主任再综合学生的单元测试进步情况和科任教师的反馈情况,对学生一周的文化课学习表现进行3个级别的评价(一般☆较好☆☆很好☆☆☆),并把反馈意见和评价结果在周五放学后指派督导员交给教练员作为《运动员一周综合评价》(见下图)的第1类评价基数。这种帮扶督导形式,让运动员在学习上有专人辅导,从而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获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同时,教练员在安排训练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的作息时间,不能让学生错过吃饭时间,不能影响上课和休息的时间。并且要主动联系学校,适当为运动员安排文化课补习,使运动员的学习和训练都能稳步提高。

2.“1+1捆绑”模式的吸引。业余少体校传统的集中学习、训练方式,由于难以保证优秀的文化课师资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已经不适合时代的发展了。现在各地都实行“体教”结合新模式:体育局把训练点安排在中小学的一些“名校”里,从乡下选拔的运动员都寄读在这些学校里,每年下拨一定的训练资金。这种模式既让合作学校减少了体育经费的投入,又获得了能为自己学校增光添彩的运动尖子。“名校”良好的文化课学习环境,也让家长感到放心和满意。笔者学校跟高一级“名校”的合作输送形式是“1+1捆绑”输送:一名优秀运动员和一名运动成绩稍差的运动员(需要缴纳一定的赞助费)捆绑输送,尽量让参训运动员都能进入“名校”就读。运动成绩稍差的学生参加高一级学校的试训,经考核确实没有发展前途,就退出训练队专心学习文化课。

表1 运动员一周“帮扶结对”学习督导

运动员一周综合评价图

这种输送模式大大拓宽了基层学校业余体育训练的输送渠道,也消除了学校、家长和科任教师的后顾之忧,真正实现了多赢局面。

三、评价激励、梦想指引,让学生觉得成功就在身边

1.制订合适的个人发展规划。青少年运动员往往对自己的人生缺乏规划,具体表现为“家长和教练要我怎么做,我就怎么做”,这是对自己很不负责的一种态度,反映到训练上就是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教练员应该多跟家长、文化课教师和学生交流,帮助学生制订适合个人发展的规划,引导他们树立自己的理想,明确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实现怎样的目标,小到文化课的单元考成绩,大到获取哪个级别的冠军和考怎样的大学等。运动员只要有了梦想,就能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加上教练员的督促、引导和鼓励,就会在成长过程中一步步地从小目标走向大目标,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下面是笔者在实践中设计实施的运动员个人发展计划书(见表2):

2.动态评价,激励学生不断前进。合理评价是对运动员锻炼价值的评判,是激励学生持之以恒进行锻炼的动力。针对青少年运动员,要改变传统的以比赛成绩为主的一次性、终结性评价习惯,多采用阶梯型、星级制、多元动态等评价形式,尽量做到全面反映一名学生的进步轨迹,真正获得以评促练的目的,让学生感觉成功就在身边,只要努力就会实现。该模式分文化课学习、参训态度和技能考评等方面,每个方面每周采用3颗星进行评价。教练员在每天训练课的结束环节,组织运动员根据参训态度、技能掌握情况和测试成绩的进步情况进行点评,并在训练日志里边进行登记。每周同样采用3个级别的评价方式计入运动员一周综合评价(见上图)。每周日下午根据得分计算出运动员的奖励级别并公布。把学校的运动会得分奖金和体育局下拨的训练经费筹集起来,每周按4个级别分别颁发相应的奖金。奖金由教练员直接充值到运动员的饭卡上,作为下一周的伙食补贴。一个学期之内获得150颗星以上的运动员(平均每周大约需获8颗星)被评为五星级运动员荣誉,可优先参加各级比赛和输送高一级学校的资格。教练员每周还要通过发送手机信息的形式,及时向家长和班主任通报一周评价结果,以便达到齐抓共管的目的。

表2 天台县外国语学校运动员个人发展计划书

四、科学化训练、人性化管理,让学生每天都对训练充满期待

1.营造良好的训练氛围。学校的运动员大都来自不同的班级,每天只是在早晚训练的时候才聚到一起,平时接触机会较少,因此难以让他们完全融入到团队中。为此,教练员应着力建设体育队的团队氛围,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如,训练课的准备部分,可以安排一些协作类游戏;队员生日时,可以组织大家一起唱生日歌、说祝福话。我们还可以允许刚选拔的运动员带好朋友一起参加试训,以消除刚入队时的孤独感,帮助他们尽快融入到团队当中。

在训练中,教练员也要尽量创设愉悦的氛围,要多采用鼓励和表扬的形式来激励学生,不让本就枯燥的训练,变成严厉的呵斥和简单的重复。还可以采用“心情树”、教练信箱、训练日记等形式来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做到一有波动就及时沟通,确保学生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训练中去。

2.学习训练的基本原理。业余训练的特点是周期长、难度大、见效慢,运动员如果不了解基本的训练原理和训练目标,就不会有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育训练最基本的原理就是“超量恢复”。即身体受到超出本身极限目标运动的刺激后,会产生适度的疲劳和形态功能等方面有一定程度的下降。通过适当时间的休息,身体机能会恢复甚至超过运动前的水平,如果在这个阶段进行下一次练习,就能达到不断超越原有运动水平的目的。为此,教练员可以通过讲座、观看视频、师生一起制订训练计划等形式,让学生掌握这些最基本的运动训练原理,就能更好地配合教练员的训练安排,有效克服训练中突破极限时产生的怕苦怕累心理。

3.“见缝插针”地开展高效训练。当前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教练员一定要改变传统的长时间大运动量的训练思路,转而采用科学高效的训练方法。要采用“见缝插针”的理念,充分利用每天的大课间活动时间进行体能和素质训练。每周的三堂体育课,在完成基本的课堂教学任务后,可以鼓励运动员在体育课的后半部分时间,进行大强度的专项练习与测试(全班学生的加油声会让运动员更兴奋、训练更有效)。根据胡尧的研究理论,人体在大运动量后出现超量恢复的时间点一般为72小时的原理,完全可以控制每天放学后的训练时间和次数。要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用于学习,以此赢得家长和科任教师的信任。

猜你喜欢

科任文化课体育训练
高校体育训练中如何培养兴趣探究
当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训练现状及对策分析
智能终端在体育训练过程精细化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合理安排训练 树立学习榜样
秉持五个“一” 形成教育合力
同伴合作 互利共赢
大学生体育训练改革发展趋势探究
艺考生如何“逆袭”
艺考生不能轻视文化课
科任教师要参与中学班级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