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词释意应据语法与语境而为之

2014-05-05姚仁耀

教育教学论坛 2014年17期
关键词:词意意群构词

姚仁耀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中学,广东 韶关 524088)

构词释意应据语法与语境而为之

姚仁耀

(广东省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乳源中学,广东 韶关 524088)

构建词语要符合语法逻辑和意群,要经得起推敲;解释词意要结合语境、甚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情感进行,否则就会造成构词和词意解释的错误。

构词;语法逻辑;语境;意群;情感

近几年来,随着教材改革政策的实施,各种版本的教材纷纷出炉。笔者感觉,某些新出的教材,编写不够严谨,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练习设计多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少;低层次认知水平的练习过多,富有挑战性的练习不足;练习形式较单一,缺乏变化;练习设计倾向于编者的主观意愿出发,对教科书的使用主体——学生的实际关注不够;课文注释情感存在重复或不准确等。

就笔者所教的目前这套教材(语文版),笔者认为,课文下面的注释,有的不够准确,不符合语法和语境的要求。下面以七年级语文上册《风筝》一文中,“丫叉”这一注释为主要例子来谈。“丫叉”一词所在的语句是:北京的冬季,地上还有积雪,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而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课文的注释是:“形容树枝歧出”。

一、从构词(所谓“构词”即由词素构成词)方面来看,把“丫叉”构建成为一个词,是不符合语法逻辑和意群

首先,从语法逻辑上来看,“丫叉”不应该构建成一个词。“形容树枝歧出”这一解释中,“树枝”应该是“丫叉”这个词中“丫”的解释,“岐出”应该是“丫”字的解释。如果把这个解释代入句子中,那么,原句就要变成了“灰黑色的秃树枝歧出于晴朗的天空中……”代入之后,句中有两个“树枝”连着出现,这就造成了句子成份的多余,不符合语法逻辑。

其次,从意群的角度看,不将“丫叉”构成为一个词,句子会更好理解。“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区于晴朗的天空中”这个分句,如果结合上述分析,“灰黑色的”视为一个意群,“秃树枝丫”这个意群,如果要再细分的话,也是可以的,即“秃”为一个意群,“树枝”为一个意群,“丫”为一个意群也可。这样划分,这个分句的意思也就明了了。

二、从词意的解释来看,解释词意应该结合语境来进行

首先,从小范围的语言环境(即具体的某一句语或某几句、几段文字)来看,把“丫”字解释为“歧出”是不妥当的。文中第一段中的“惊异”和“悲哀”这两个词,开篇就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即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在这样的感情基础上,作者笔下的景物必然也附着着作者的感情,即所谓的“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作者的这种感情,把“灰灰黑色的秃树枝丫叉于晴朗的天空中”的“叉”字解释为“歧出”这样具有美感的意思,显然是不符合作者的心意的。

类似的,在老舍的《春》一文中,编者对第65页“卖弄”一词的解释,也是没有结合这个词所在段落的环境和作者的感情解释。课文注释解释为“有意显示炫耀”,笔者认为这是不妥当的。从感情色彩来看,“卖弄”是一个贬义词,其本意解释为“有意显示、炫耀”。但是结合语境和作者思想感情来看,如果在文中还是解释为这个意思的话,却是不妥的。因为作者是怀着高兴、赞美的情怀描绘和煦、清新、芳香、悦耳的“春风图”,从感情色彩方面来看,作者所描绘的事物——鸟儿,应该不会带有讨厌的情绪,否则,就与所描绘的“悦耳的”春风图有矛盾。因此,文章注释把“卖弄”解释为“有意显示、炫耀”这一含贬义色彩的意思是不妥当的。

其次,从大范围的语言环境(即从全文或写作背景、社会状况)来看,把“叉”字解释为“歧出”也是不妥的。在文中,作者这样写道:“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但是,四面又明显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结合写作背景和作者的情感来看,“严冬”是作者所憎恶的现实的反映。正如有的人认为的那样:“这几句话说得比较曲折,其实是进一步明确而强调地指出,现在封建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还十分猖獗。”而“躲”字,“我们分明地感到了‘我’对现实的无比愤恨,分明感到了‘我’希望结束漫漫长夜,摧毁反动政治思想依然戕害人们心灵的政治局面。”另外,“文中两次强调‘严冬的肃杀’而‘肃杀、寒威和冷气,’是那时自然气候的描述,是‘我’对军阀统治下政治气候的感受。”由此观之,把“叉”字解释为“歧出”不能很好地表现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封建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还十分猖獗。因此,笔者认为把“叉”字解释为“像叉子一样刺出”这样具有暴力感的意思,会更妥当一些。这样,更能表现出作者对冷酷现实的极端憎恶,也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封建黑暗势力、封建伦理道德和教育思想还十分猖獗。

类似的,在《犟龟》一文中,注释[1]的解释(固执、不听人劝),也因为没有从全文的角度和作者的意图考量,导致解释不准确。从全文来看,这样的解释是与文章内容自相矛盾的。因为,如果说小乌龟是不听人劝的话,那么,为何当蜗牛告诉它“你走的方向完全反了”时,它会说“非常感谢你给我指路”,并且“掉转方向”继续前进?这能说是不听人劝吗?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看,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小乌龟那“认准一个目标坚持到底,遇到任何困难和阻碍都不改变初衷的一往无前的精神。”“小乌龟的这种‘犟’的性格,表现在认定目标方面,小乌龟并非不听别的正确劝阻,相反,只要是有助于实现追求的目标,别人的劝阻它都是乐意听从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构词应该根据语法逻辑来进行,解词词意不但要结合语境,而且还要联系作者的心意(写作意图)和感情来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词组建得更合理,解释才会更准确。否则,脱离语境和作者的意图来解释词意的话,是容易出现错误的。

[1]语文出版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2]语文出版社教材研究中心.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老师用书[Z].北京:语文出版社,2010.

G632.0

A

1674-9324(2014)17-0106-01

猜你喜欢

词意意群构词
焦腾飞作品
从构词词源看英汉时空性差异
英语中的停顿
谈谈英语句子的意群
认知视野下“好”、“坏”构词的对称性研究
双标
“分”的音变构词及其句法语义特征
英语中“意群”对英语学习者的影响
构词派生:语义关系与句法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