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的研究

2014-05-04孙亚星张志强

文教资料 2014年23期
关键词:金工工种工艺

孙亚星 张志强

(南京理工大学 工程训练中心,江苏 南京 210094)

近些年,高等教育的从业者对高等工程教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付诸实践,形成了广泛的研究成果[1][2]。 归纳起来,就是增加实践(实验)课程在总学分的比重,改进实践(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和深化校企合作等。这些方面,亦是“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建设内容和改革方向。笔者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对工程训练中心承担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课程现行教学组织模式进行反思,旨在建立符合“卓越工程师计划”的有效的教学组织模式,提高教学质量。

一、有效教学理念及框架

有效教学理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关注全人发展,旨在促进学习、呼唤效益意识和需要反思及创新。具体而言,关注全人发展,意味着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再是判断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旨在促进学习,要求教师承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具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观念;呼唤效益意识,说明有效教学强调时间合理、充分的利用,追求有限时间内学生发展的最大化;需要反思及创新,说明有效教学是一种反思性实践,有赖教师持续地反思与探索。基于以上认识,笔者根据文献[3],对照高等工程教育的实践(实验)课程教学要求,修改出一种有效教学的框架,如下图所示。

图有效教学理念架构

二、“有效教学理念”框架的思考

1.研究并理解学生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现在的大学生受各方面思潮的影响,热衷出国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根本没有时间对自己的专业进行思考和调研。另外,很多学生的专业选择不是学生自己选报,这造成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和将来的就业不了解,也不很关心,学起来没有兴趣。我们迫切需要思考该如何面对这个局面。培养兴趣、爱好,有效的实践类课程是打开局面的利器之一。

2.明确目标与组织内容

“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旨在为培养未来工程师做准备。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实践课程不仅是一个参观或演示类的实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专业所在行业有一个初步的、宏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在课程内容的安排上,要考虑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薄弱,更要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如何激发,为学生下一步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3.促使学生学会学习

兴趣是人生的导师,但是仅有兴趣是不行的。没有合适的学习方法或者说没有正确的引导,兴趣是支撑不下去的。笔者日常的实践项目指导经验发现了这一点。很多学生很想制作一些小制作或希望早一点学习专业知识,苦于不知道如何下手,后面慢慢也就放弃这样的兴趣和想法。学会学习,笔者的理解就是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思考。笔者认为,“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是能够也应该起到这样的作用。

4.创建促进学习的环境

促进学习的环境,包括安全的学习环境(如鼓励学生大胆设想、质疑;允许学生从错误中学习)、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如建立合理的课堂规则和程序;组织并提供广泛的高质量的课程资源)和挑战性的学习环境(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提高期望值,给予学生理智上的挑战)等。目前的教学模式显然是满足不了这样的需求的,仅仅是体验式的,因此谈不上是有效的。学生的创新意识、个性特征和团队意识等没有得到鼓励。

5.持续的教学反思与创新

无论是理论课程教学还是实践课程教学,都需要持续的教学反思和创新,提高教学质量。由于各种原因,目前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多采用固定任务式或指定项目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不能促使教师从整个课程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更谈不上课程的创新。时代在发展,技术在进步,持续的教学反思和创新能更好地适应变化的时代。

三、现状及分析

“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是工科院校机械类和电子电气类相关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卓越工程师计划”课程体系中关键的专业基础课,是实现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理想实验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和改革,“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已经呈现出相当的时代气息,能够很好地反映高等工程教育的众多教育理念。

但这些改革较大程度上是通过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等方面体现的(例如增加了很多代表当前技术发展方向的新工种、将传统项目改为参观演示类工种等),没有涉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和调整。突出表现就是仍然采用根据工种类型、固定实习时间的模式进行,加之参观演示类工种和计算机操作类工种的数量增多,导致学生实际动手的机会很少,无法使学生建立直观、感性的认识,更谈不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更严重的是不利于学生责任心的树立。另外,就是安排学生实际动手的工种,依然采用的是个人单独操作、依据工件质量的评分模式,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虽然这样的模式便于教师对课堂的组织和实施,亦便于对教师的教学进行量化评价,但教师没有对整个课程内容进行改革和创新的动力。因此,目前的教学模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亦无法激发教师的创新动力。

四、基于“有效教学理念”的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

1.思想上统一认识

人们传统的观念是高等工程教育比高等职业教育更高级、更进步,其实不然。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都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要搞好高等工程教育,必须使学生对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有所了解和掌握,因为设计出来的作品只有最终加工出来并通过调试才是合格的。因此,脱离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工程教育不是有效的,是不能成功的;将“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定义为职业教育或认知阶段的范畴,是不合适的。

2.教学组织模式讨论

传统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一般由校办工厂承担,主要讲授机械加工和电子产品制作工艺层面领域的实践技能,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现行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一般由工程训练中心承担,是多层次实践课程体系的基础,注重学生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随着课程定位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相应的教学组织模式要作出相应调整。但是根据前文的分析,现行的“金工实习”和“电子工艺实习”等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本质上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延续,没有本质改变,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对实践课程教学质量的要求。

结合前文分析,根据“有效教学理念”,本文提出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在维持课程学分不变(即课程总学时不变)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在完成现有工种的参观体验式实习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组成团队;并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发挥团队成员各自专长,再进行实际操作式实习,设计并加工出合格的机械/电子类产品,依据产品的质量决定整个团队的成绩。

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要求合理安排好现有工种参观体验式实习的总学时数,做到认知实习的要求不降低;要求各工种做好参观体验式实习和实际操作式实习的课程内容安排,做到感兴趣的学生能够有机会进一步学习;要求增加文献检索等资料收集处理方面的课程,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允许学生在完成现有工种的参观体验式实习后,对自己感兴趣的工种进行深入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多样化的实习产品设计,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使学生得到锻炼的不仅是专业知识,更包括团队协作和学习能力在内的工程师必备能力;对指导老师的知识面要求、实践动手能力和实际工程经验都提出更高要求,是推动老师进步的不竭动力。

五、具体的案例

目前,“电子工艺实习”课程是按照2学分、80个学时组织的,考虑到实践课程的要求,一般是安排在十个工作日完成。现行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将这十天分配给十个工种,或者是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将教学任务平均分配到十天。

根据“有效教学理念”,全新的实践课程教学组织模式可以这样设计:将“电子工艺实习”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的基本技能(如手工焊接、导线焊接、拆焊、调试和装配知识等)在40个学时或者更少的学时内讲授并练习完毕;学生在剩下的学时里,自行组合成团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完成一个电子产品(要求可以由老师拟定,也可以由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行拟出)的设计、焊接、调试和装配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学生的专业课还没有学习到必要的理论知识,但是互联网和图书馆提供很多学习资料。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又给老师每年的拟题提供了丰富来源。

[1]罗福午.略论高等工程教育的教学改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3(1).

[2]洪源渤,衣晓青.论高等工程教育中的实践教学最优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5(3).

[3]崔允漷,王少非.有效教学的理念与框架[J].中小学教材教学,2005(2).

猜你喜欢

金工工种工艺
石家庄学院金工实训中心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问题探析
转炉高效复合吹炼工艺的开发与应用
5-氯-1-茚酮合成工艺改进
新形势下如何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
精湛的唐卡与金工技艺
高校金工实习的改革与探讨
一段锌氧压浸出与焙烧浸出工艺的比较
络合铁脱硫工艺在CK1井的应用
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有哪些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