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代杂交蚕种生产成本现状分析

2014-05-02

四川蚕业 2014年1期
关键词:单张微粒子蚕种

江 平

(四川省三台蚕种场,四川 三台 621100)

成本管理历来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蚕种生产更体现了生产成本的特殊性和重要性。随着蚕桑产业的变化,市场竞争激烈,劳动力、物资材料等因素影响,造成成本增大。总之,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的关键,如果因为质量问题造成蚕种不合格,其产出减少,投入浪费,成本上升。特别是家蚕微粒子病控制效果更是直接影响蚕种生产成本的高低。现以我场2011年为例,分析一代杂交蚕种生产成本状况:

1 2011年一代杂交蚕种生产经济指标及成本构成分析

从表1可以看出,实际蚕种生产量72300张,而合格蚕种为57278张,合格率为79.22%。因微粒子病损失蚕种15022张,占实际产量的20.78%。假设该生产的蚕种全部合格,那么蚕种单张成本就会≤31.26元。由于微粒子病损失蚕种20.78% ,导致合格蚕种单张成本为39.47元,比实际生产蚕种量计算的单张成本31.26元增加8.21元,增加成本26.26%。假设合格种全部售出,则蚕种生产直接经营亏损:15022×39.47元/张+57278× (39.47-30)=113.5万元。

表1 2011年一代杂交蚕种主要经济指标

从表2可以看出,成本要素中,对成本影响最大的要素是原种及种茧,占总成本的40.75%。其次是饲料,占总成本的27.77%。第三是临工工资,占14.65%,三项费用占单张成本83.17%。而因不合格蚕种淘汰销毁所产生的成本,造成单张成本快速上升。如原种及种茧的成本从12.74元上升为16.08元,增加值3.34元,增加幅度为26.21%。饲料从8.68元上升为10.96元,增加值2.28元,增加幅度26.27%。临工工资由4.58元上升为 5.78元,增加值 1.20元,增加幅度26.20%。三项费用合计增加6.82元,占单张蚕种成本的21.82%。由此可以看出,不合格蚕种是造成成本增加最重要的原因。

表2 2011年一代杂交蚕种直接生产成本构成要素 单位:元/张

备注:此表不含职工工资、冷浸检保、“五险一金”、水电、蚕杆、蚕箔、蚕网

蚕种生产成本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组成,固定成本是指其成本总额不随生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成本,如折旧费、管理人员工资、固定的制造费用等等。虽然总额不变,但是单位蚕种分摊的固定成本又是变化的。2011年我场按照实际产量计算的单张蚕种固定成本为8.30元 (不含职工工资),由于报废种的产生,导致固定成本由8.30元/张上升为10.46元/张,增加了2.16元/张,上涨了26.03%。

2011年我场参加制种的人数为85人,按照生产量计算人均制种850张,按合格种计算人均制种673张,减少了177张,劳动生产率降低了20.8%,导致各成本因素的上升。

蚕种场多数以原蚕区收蚕茧为主,蚕农的养蚕饲养水平直接影响种茧质量。如果养蚕技术水平高,千克茧粒数少,死笼少,健蛹率高,无微粒子病发生,同时种茧保护和制种管理到位,其千克茧制种量就高。反之其千克茧制种量就低。一般正常水平千克茧制种在3.5~4张,而从2011年的实际生产量平均千克茧制种只有2.67张。如果再扣除不合格蚕种,千克茧制种只有2.12张,比正常水平减少1.5张左右,比我场实际生产的平均千克茧制种还少0.55张。所以,千克茧制种效率低,对蚕种生产效益影响也非常大。

2 提高蚕种合格率,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措施

2.1 做到良桑饱食

加强桑园管理,推广N、P、K配方施肥技术,做到叶质充实,保证种蚕食物营养来源。抓好桑园病虫害防治工作,减少桑树害虫与蚕儿相互感染发生蚕病的机会。做好桑叶采、运、贮工作,不采病虫叶,松装快运,妥善贮藏,保持桑叶新鲜。

2.2 抓好精养细管

把好小蚕饲养关,提高蚕儿匀整度,做到“四匀”、“三少”、“一好”。“四匀”即桑叶老嫩匀、给桑匀、蚕头分布匀、温湿度匀;“三少”即遗失蚕少、沙蚕少、弱小蚕少;“一好”即眠起处理好。大蚕抓好良桑饱食,选除病虫叶,过老过嫩叶,特别在4-5龄初、中期是蚕卵形成的重要时期,应该给于优质桑叶,提高造卵数。

2.3 严格消毒防病

在养蚕前蚕室蚕具以及大小环境进行全面彻底清理,然后用含有效氯1%漂白粉液进行彻底消毒。蚕期中认真做好蚕体蚕座、桑叶贮藏室的消毒。蚕期结束后集中消毒,能浸则浸消,避免病原扩散。同时加强微粒子病的预知检查工作,做好原种的补正检查,严格淘汰苗尾蚁,以及淘汰各龄迟眠蚕、病弱小蚕,严格选茧选蛾,防止微粒子病的发生,夺取无病高产。

2.4 搞好种茧保护

合理调节种茧保护温湿度,一般情况下,以23.5~24℃保护,干湿差1~2.5℃为好,尽量避免25.5℃以上。削茧鉴蛹后加强补湿工作,防止发生“旋蛹”,增加病死蛹,尤其发蛾前过干容易增加不交配蛾,因此改善适当环境是通过发蛾率的关键。

坚持迟削茧鉴蛹,减少蛹体损伤,提高千克茧制种量。削茧过早,容易发生伤蛹而感染病原,增加死蛹机会,一般掌握蛹体复眼浓黑色时为好。削鉴过程中,建立严格的检查制度,准确鉴蛹防止人为损失。

2.5 做好交配制种

制种期间做好抢收工作,减少纯对,坚持长交配短产卵,把好制种关。待母蛾成熟后交配5h,其产卵快,卵发育整齐,有利于适时入库。

2.6 强化成本意识

成本控制既要提高效益,又要控制成本。成本控制的重点内容是生产过程中的产品成本控制。作为管理者要严格按照下达的各项定额和成本计划指标,层层落实到班组与个人,真正树立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张纸的成本意识,才能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3 小结

综上所述,提高蚕种质量是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的关键。蚕种质量的好坏不仅影响种场的声誉,更重要的是严重制约种场经济的发展。所以必须将防微工作放在首位,把提高蚕种质量作为生产的第一要务,全体员工要树立“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求效益”的思想,努力挖掘内部潜力,降低蚕种生产成本,生产出优质高产的蚕种,提高种场的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单张微粒子蚕种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观片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全球单张纸印刷机销售量持续下降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凉山州蚕种场简介
单张纸胶印机维护保养及性能评估两项行业标准工作会议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