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患者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4-05-02汪文章

海南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后处理图像处理椎管

汪文章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患者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

汪文章

(成都体育学院附属体育医院放射科,四川 成都 610041)

目的 讨论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患者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共纳入50例初步诊断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检查,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漫游(VRT)等,比较其显示差异。结果 50例患者随访6个月共确诊骨折线180条,其中MPR骨折线检出率最高,为97.7%,其次为轴位图像,检出率为90.0%,其余图像处理技术检出率相对比较低。MPR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0.0%、36.0%,其次为MIP,分别为38.0%、34.0%。结论 MSCT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有效、立体的、清晰的进行骨折部位的检查,其中MPR检查价值相对比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

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脊柱骨折;诊断价值

目前,随着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交通事故及高处坠落伤的发生率越来越高,进而导致脊柱骨折的发生风险亦增加。在临床工作中,外伤引起压缩性负荷,导致脊柱损伤易引起截瘫,常常出现神经功能的缺损,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及工作。临床上脊柱X线虽然可以及时有效显示骨折情况,但不能显示椎管内受压情况。CT后处理技术克服了组织重叠的不足,可以更好地显示脊柱骨折情况。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图像后处理技术对外伤患者脊柱骨折的诊断价值,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3年1~9月50例来我院初步诊断为外伤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有外伤史及颈部、胸背部或腰部疼痛不适及活动受限,正侧位X线片有骨折表现。男性35例,女性15例;年龄18~55岁,平均(35.75±3.8)岁;平均入院时间(2.8±1.9)d。其中车祸伤20例,高处坠落伤19例,重物砸伤胸背部伤6例,其他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公司Emo-tion 16层螺旋CT检查,扫描层厚为5.0 mm,间距为5.0 mm;130 kV,120~190 mA;根据患者不同损伤部位确定扫描及显示范围,并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三维容积漫游(VRT)、表面阴影法重建(SSD)等。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经检验为正态分布者,且方差齐者[均数±标准差(±s)]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50例患者中颈椎椎体骨折2例,占4.0%,胸椎椎体骨折12例,占24.0%,腰椎椎体骨折30例,占60.0%,骶椎椎体骨折6例,占12.0%;单纯骨折31例,占62.0%,合并脏器伤19例,占38.0%;压缩性骨折32例,占64.0%,爆裂性骨折12例,占24.0%,其他6例,占12.0%。

2.2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骨折线检出比较 50例患者随访6个月共确诊骨折线180条,其中MPR骨折线检出率最高,为97.7%,其次为轴位图像,检出率为90.0%,其余图像处理技术检出率相对比较低;MPR与MIP、VRT、SS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64、3.678、3.436,P<0.05),见表1。

表1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骨折线检出比较[例(%)]

2.3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椎管狭窄及脱位检出比较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椎管狭窄及脱位检出比较结果显示,MPR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0.0%、36.0%,但其次为MIP,分别为38.0%、34.0%,见表2。

表2 不同图像处理技术椎管狭窄及脱位检出比较[例(%)]

3 讨论

临床上脊柱骨折后其本身的稳定性受到破坏,脊柱处于失稳的状态,除引起损伤局部的剧烈疼痛表现外,且可以出现双下肢运动、感觉异常及大小便失禁等表现,甚至并发腹痛、休克、呼吸困难等合并损伤[1-2]。同时如果合并有椎管狭窄时,很容易出现下肢的神经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老年人由于本身的骨质疏松,更容易发生脊柱骨折[3]。

临床上,脊柱骨折主要是指在压缩负荷的作用下,使得脊柱的前、中柱发生了损伤,前柱损伤表现为椎体前方的楔形压缩,中柱损伤表现为后方骨皮质的连续性中断[4-5]。X线不能显示出椎管内受压情况,因此存在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行CT检查。本研究CT检查分析发现压缩性骨折32例,占64.0%,爆裂性骨折12例,占24.0%。可见压缩性骨折是脊柱骨折的最常见类型。进一步分析发现50例患者中颈椎椎体骨折2例,占4.0%,胸椎椎体骨折12例,占24.0%,腰椎椎体骨折30例,占60.0%,骶椎椎体骨折6例,占12.0%。与Hwang等[6]研究一致,该研究发现胸腰段脊柱的骨折是脊柱骨折的好发部位,约占所有脊柱损伤的30%~60%。本研究分析发现约38.0%的患者合并有脏器损伤,主要为胸腹腔脏器合并伤,因此在临床实际中对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需要引起注意,尽早明确是否有多发损伤的并发,特别需要明确是否存在肝脾等脏器的大出血等。

研究已证实,MSCT通过相应的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显示出有无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并可计算出椎管的前后径与横径损失以便了解椎管狭窄程度[7]。本研究进一步分析发现MPR骨折线检出率最高,为97.7%,其次为轴位图像,检出率为90.0%,其余图像处理技术检出率相对比较低。MPR与MIP、VRT、SSD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PR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检出率最高,分别为40.0%、36.0%,其次为MIP,分别为38.0%、34.0%。

MIP是利用容积数据中在视线方向上密度最大的全部像元值成像的投影技术之一,其主要优势是可以较真实地反映组织的密度差异,在容积扫描数据中对每条径线上每个象素的最大强度值进行编码并投射成像,对骨折造成的骨质密度改变较敏感[8]。但其对密度较低的骨折不能有效显示。VRT不需要重建物体的表面几何信息,直接把三维灰度数据投影显示到二维屏幕上。因此可以通过旋转任何角度进行骨折部分观察[9],但其缺乏对骨折局部结构细微情况的信息提供,因此对骨折线漏诊比较高。SSD采用象素阈值的方法对器官组织的表面轮廓进行重建,实质器官的表面和内部结构被作为同等密度重建,重建出3D图像只能显示器官外表面形态轮廓,而不能显示内部结构[10]。因此其对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的检出率比较低。由于SSD阈值的选取对结果有较大影响,因此当阈值选择过低时,对细微骨折的显示能力下降,常常引起骨折的漏诊。SSD可以多方位立体观察骨折部位,但不能完整有效显示骨折全貌。与上述成像相比,MPR是将扫描所得的原始横断面图像叠加起来再对某些标线标定的重组线所指定的组织进行冠状、矢状位、任意角度斜位图像重组的二维图像的后处理方法[11]。其可以在不需重复扫描的情况下任意产生新的断层图像,且可以准确、有效反映原图像的密度值。因此与轴位图像、MIP、VRT、SSD相比,MPR通过对骨折线进行层厚重建,对骨折线检出率比较高。即使扫描部位存在一定的曲度,其仍可以通过曲面重组有效显示弯曲物体的全长[12]。因此对椎管狭窄及小关节脱位亦有较好的检出率。

综上所述,MSCT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以直观、有效、立体的、清晰的进行骨折部位的检查,其中MPR检查价值相对比较高,可以为临床治疗提供积极的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阙呈光,叶德亮.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在脊柱外伤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2):2146-2147.

[2]Yamashiro T,Matsuoka S,Estépar RS,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bronchial wall attenuation with thin-section CT:An indicator of airflow limitation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J].AJRAm J Roentgenol,2010,195(2):363-369.

[3]林志宏,洪启东.经椎弓根植骨椎体成形内服续骨活血汤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22例[J].世界中医药,2013,8(4):397-399.

[4]张建年.多层螺旋CT在鉴别新旧胸腰椎压缩骨折中的应用[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1):142-144.

[5]杨仕海,吴奇华,吕发金.多层螺旋CT图像后处理技术在创伤性脊椎骨折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3,42(14):1642-1644.

[6]Hwang YI,Kim EJ,Lee CY,et al.Application of a new spirome tric reference equation and its impact on the staging of korea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patients[J].Yonsei Med J,2012,53(2): 363-368.

[7]骆忠华.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脊柱骨折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7):1150-1151.

[8]童 祎,冯大雄,叶 飞.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J].西部医学,2012,24(8):1553-1555.

[9]Rajasekaran S.Thoracolumbar burst fractures without neurological deficit:the role for conservative treatment[J].Eur Spine J,2010,19 (1):40-47.

[10]胡安文,罗光平,肖业生,等.脊柱外固定器下MED技术联合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1,19 (12):982-986.

[11]汪 红,刘跃洪,刘树平,等.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J].西部医学,2012,24(8):1479-1480,1483.

[12]方挺松,黄钰坚,彭加友,等.脊柱Chance骨折的X线及多层螺旋CT诊断[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3,23(3):446-449.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MSCT reconstruction in diagnosis of spinal fracture.

WANG Wen-zhang.Department of Radiology Sports Affiliated Hospital of 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 610041,Sichuan,CHINA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reconstruction techniques in the evaluation of spinal fractures.Methods Fifty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spinal fracture underwent MSCT scans and additional MPR,SSD and MIP were performed subsequently.Then all the results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6-month follow-up,180 fracture lines were confirmed.The detection rate of fracture line by MPR was the highest(97.7%),followed by MSCT with a detection rate of 90.0%.The detection rates of stenosis and small joint dislocation by MPR were highest,which were 40.0%and 36.0%respectively.By using MPR,those were 38.0%and 34.0%respectively.Conclusion MSCT reconstruction can clearly,completely,stereoscopically and directly show the details of spinal fractures,which would be reliable for providing evidence for selecting the treatment protocol and determining the operation pathway.

Multi spiral CT;Image post-processing;Spinal fractures;Diagnostic value

R683.2

A

1003—6350(2014)18—2693—03

10.3969/j.issn.1003-6350.2014.18.1056

2014-04-04)

汪文章。E-mail:wawzcd@163.com

猜你喜欢

后处理图像处理椎管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果树防冻措施及冻后处理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基于ARM嵌入式的关于图像处理的交通信号灯识别
基于图像处理的机器人精确抓取的设计与实现
乏燃料后处理的大厂梦
机器学习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基于图像处理的定位器坡度计算
乏燃料后处理困局
腘窝坐骨神经阻滞与椎管内麻醉在足部手术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