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析刘德海琵琶作品《滴水观音》

2014-05-02山东艺术学院250000

大众文艺 2014年19期
关键词:谱例乐段滴水

(山东艺术学院 250000)

一、《滴水观音》的创作由来

滴水观音,是家喻户晓的一位菩萨。观音有32身,有坐姿的,有站姿的等。刘德海先生选“滴水观音”,是因为“滴水”是一种动态的。这首乐曲是他在五台山时,朝拜了许多菩萨后创作的。有一次他独自一人爬到一千多米的山上跪拜了菩萨,中午午睡时梦见了闪闪发光的文殊菩萨,感觉自己缓慢的浮起来,这个梦非常快的就没有了,大概就1分多钟。虽然梦是假的,是虚幻的,但是他那种追求真、善、美的心是真的。刘德海先生认为,观音是中国的圣母玛利亚,是母亲的一种集中的形象,所以他想通过观音来诠释他对真、善、美诚心的追求。用音乐来描写菩萨,达到“仙俗共赏”的意境,那么全曲应该以“滴水观音”的佛教故事为背景,用一种庄重、柔和的声音来演奏,做到“重而不躁,柔而不飘”。乐曲着力保持佛曲庄严的神韵,倾诉民间的情怀,寻求一种意味深长的意境。天上人间何处分界?这些皆是刘德海先生创作的弦外余音。

二、音乐分析

这首乐曲的曲式结构是减缩再现的复三部曲式结构,调式调性是A徵五声调式,旋律素材类似于民间的摇篮曲,与催眠曲有相似之处,节奏规整,结构图如下:

呈示部的第一乐段A,旋律清新脱俗、庄重、流畅,以1 2 3 5 6 这几个音形成旋律线,用分弹的演奏技法开启整篇乐曲的主题,把滴水观音清雅、庄重、富有母爱的形象描述出来。(见谱例1)

谱例1:

整段旋律有右手分弹、夹弹的实音,也有左手的擞、打的虚音,特别是到了第10、11、12 小节中,在旋律中加入以泛音做低音的纯五度、纯四度、小六度、小七度、大六度的音程,织体层加厚,达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的空灵的音响效果,体现“仙俗合一”的神秘色彩。

第二乐段A'是第一段A的展衍变奏,形成复乐段,与第一乐段是合头换尾的关系。旋律较第一乐段稍微活跃一点,但主题音不变,依然体现“仙俗合一”的神秘色彩。在27小节出现变化音#4,使旋律有了波澜,好似是滴水观音给干涸的大地洒了一滴仙露,滋润干涸的大地,紧跟后面的旋律使用了泛音和右手“”1的指法,由虚音来展现被滋润的大地,慢慢的滋长出新芽。

第三乐段B段出现一串泛音,模仿水滴的声音。与前段音区的对比明显,音色空灵、细腻。像是滴水观音洒的甘露,让干涸的心田也流淌起了甘泉。(见谱例2)

谱例2:

展开性的中部,利用呈示部的旋律主题音调进行展开,并有变化。中部第一乐段C 是流水板,是整首乐曲最精彩的部分。板式变化较多,1/8--1/4--1/8--1/4--1/8--1/4交替进行。散板与规整节拍的结合,张弛有度。刘德海先生在演奏技巧上改变了轮外弦挑里弦的常态,首创挑外弦,轮里弦,增加了演奏难度。以5 6 7为主音构成一条旋律线,与上声部呼应,形成一个二声部的结构层,都是来表现绵绵不断的滴水的声音,这种音响组合在过去的琵琶曲目里是没有的。(见谱例3)

谱例3

到了第61小节,节奏加密,用了32分音符,用三连音来表现滴水的声音,利用主题旋律进行加花,使整个乐曲进去音响效果上的高潮。(见谱例4)

谱例4:

中部的第二乐段D,旋律由上段的轮里弦挑一弦,转变为轮一弦,旋律开阔,中间以弹、擞做点缀音,依然模仿滴水的声音。在90小节又出现了变化音#4,在力度上变为pp,利用轮指技法在徵音上做一个持续声部,二声部用左手按在一弦五相上,作相上拨弦,发出“铛铛”声,模仿碰铃声,利用节奏型:更形象的模仿出碰铃的声音。

第三段D'是第二段的变奏。在118小节到127小节的旋律是刘德海先生听了长安法门寺十几首佛教音乐后,节选出来的一句最能抒发母爱情感的旋律。刘德海先生曾说这句旋律能让他想起儿时母亲给他唱摇篮曲时的幸福、温馨的场景。(见谱例5)

谱例5:

再现部是减缩再现了呈示部的第一段。整段乐曲又回到了主题音乐,由分弹开启主题音,又回到了平静、清新脱俗的意境。在乐曲的结尾延加了一句,是整首乐曲的旋律加固,最后由一个变化音#4结束,表现一种滴水意犹未尽的特殊音响效果。

三、创作意义

《滴水观音》是刘德海先生创作的“宗教篇”2其中一首,整篇“宗教篇”是他内心世界的一次升华、净化,表露出他多年与峨眉山、五台山、乐山大佛等多处佛家圣地的宗教情缘,他用琵琶语言吟颂了佛学哲理,着力在庄严的神韵,营造出一个“仙境俗界共赏”的琵琶艺术家园。《滴水观音》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宗教音乐,而是刘德海先生以民间佛教故事为题,深入自己内心世界,阐释自己内心追求真、善、美的精神。他曾说过:“佛曲音乐不是生命,不是微妙,实际上类似于儿童音乐与催眠曲,是非常直白,非常直率的。”3整篇音乐的旋律平静且细腻的流淌,庄严、肃穆、恬远,不掺杂一丝杂念。

《滴水观音》富有哲理性的琵琶乐曲是他创作的巅峰之作之一,无论在题材、内容和技法方面,都标志着琵琶艺术的创新发展,为积极开拓乐曲创作新思路,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题材和内容上,琵琶音乐创作中极少有融入宗教思想的,宗教题材的乐曲极少。刘德海先生曾说:“以宗教情结,带着盼求精神家园的冲动创造艺术经典,这一思路和设想给民乐界留着一大片处女地,等待我们去开发播种。”4而刘德海先生创作的“宗教篇”就为这片空白的土地上播种了第一粒种子,并且已经开花结果,收获到了丰硕的果实,而《滴水观音》就是这丰硕的果实之一。在技法上,刘德海先生采用了许多新技法,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比如,我们常见的轮指有轮外弦挑里弦,刘德海先生利用“反弹”思维,在乐曲的中部用了“轮内弦挑外弦”的新指法,利用里弦柔和的音色衬托外弦的晶莹剔透,形象生动的描绘出水滴的声音。还有“无名指反弹”,发音轻柔、轻快,与大指的正反弹相结合,用在快速的地方使旋律听起来更加清新流畅。

《滴水观音》的创作已不是简单的对其它艺术形式的借鉴,而是开始深入刘德海个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他丰富的艺术体验和丰富的创作理念的内心世界。他重视人文精神的创作,可以说刘德海的艺术世界将对琵琶艺术的发展和传承产生深刻而久远的影响,将会是琵琶艺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注释:

1.右手手掌左侧轻按复手弦根,然后用大、食两指将弦提起,同时手掌离弦。这种指法还未命名.

2.刘德海《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最新修订版,上海出版社,2008 年12 月,第79 页.

3.详见于音响产品《刘德海教学心血篇—传统乐曲与现代乐曲》.

4.出自《刘德海琵琶作品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0月,第58 页.

参考文献:

[1]中国民族管弦乐协会、中国音乐学院编,李光华执行主编.《刘德海琵琶艺术国际研讨会文集》,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年11月第一版.

[2]刘德海.《刘德海琵琶作品曲集》,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10月第一版.

[3]刘德海.《每日必弹琵琶练习曲》最新修订版,上海音乐出版社,2008年12月第二版.

猜你喜欢

谱例乐段滴水
陶维龙教授课堂实录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金双根:创新滴水入海,动力永不干涸
姚锦新与《花鼓及其他中国歌曲》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小水滴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