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路自信”的文学诠释

2014-04-29韦照周

博览群书 2014年3期
关键词:道路自信捷克卡夫卡

韦照周

读“80后”散文家韩晗的新著《布拉格之夜——一个作家的蜜月札记》(九州出版社2014年1月版),令人有移步换景之感。在书中,作者用明白晓畅、洗炼自如的语言与文化散文的创作方式,站在时代的高度,描绘了捷克的文化、历史、艺术、政治等独特的人文风景,并从大文化视角客观分析了捷克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发展的启示,认为不同的国家应该拥有不同的发展方式,“道路自信”才是一个国家发展的“软实力”。

与时下的文化散文相比,这部散文自有其创新之处。在体裁上,它突破了传统的短篇散文创作方式,选择了“长篇散文”的创作形式;在内容上,它丰富而又完整地阐述了“布拉格精神”,从卡夫卡到昆德拉,从德沃夏克到查理大桥的街边乐队,将自己在捷克的所见娓娓道来;而且,作者敏锐而又独到地反思了捷克自解体以后二十年多来发展进程中的得失,认为一个国家的发展无法僭越其宗教、文化、历史甚至地理等决定性原因,无论是中国还是捷克,都不例外。作者对“道路自信”的文学诠释,构成了这部散文颇为出彩的一面。

在书中,作者明确,捷克今日的成功,归功于欧洲大陆,特别是古罗马帝国深厚的启蒙传统与天主教传统对捷克的影响,以及捷克国父马萨里克对捷克现代政治的贡献——其中包括以卡夫卡、塔克与熊彼得等现代捷克文化巨擘对启蒙思想的推动与传播,当然还有工业革命时期捷克的经济积累,这一切使得捷克能够在全球化的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顺风顺水、游刃有余。

上世纪60年代,捷克因为迷信苏联模式,使国家经济险些跌入崩溃的深渊,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世界第四的工业强国沦为物资短缺的穷国,结果激起民愤,造成了“布拉格之春”的爆发。在其后的发展进程中,捷克人民不断在寻找符合自身发展的道路。经历了二十余年艰辛的探索之后,捷克终于寻找到了一条符合自身国情的发展之路,并跻身世界“发达国家”之列,成为世界上“人类发展指数”最高的国家之一。作者认为,这一切皆归功于捷克在发展中的“道路自信”。

在旅行的过程中,作者发现,捷克的这种“道路自信”与其国民深厚的爱国情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作者也时常被捷克国民的爱国情怀所感染。几乎每一位他遇到的捷克路人,都会热情地向他介绍捷克的历史与名胜古迹,作者甚至认为“每个捷克人都是捷克的宣传大使”。捷克人对于民族英雄的热爱更是让作者深受鼓舞,在与当地人的交谈中作者发现,捷克民众最欣赏的作家是卡夫卡,并不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流亡国外的昆德拉。此外,他们最青睐的画家则是穆夏,因为在二战爆发时,这位画家从美国回到国内,成为了一名积极参与国家救亡的反法西斯战士。

在全书最后,作者以比较文化学的视野深入地探讨了中国与捷克在发展的道路中的“四个不同”。进而总结,今日中国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果,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政府、人民对于发展道路的自信心不无关系,而这又与长期以来国家、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后中国的发展,势必也离不开“道路自信”与“爱国情怀”这两大“软实力”。对于任何国家而言,其发展的道路都离不开自身的国情,因此没有必要在发展的过程中去“师法他国”或是照搬别国的政治、经济体制,走别人走过的老路,只要认准了正确的路,就应该自信地走下去。

“纸上得来终觉浅,须知此事要躬行”。作者以其亲身经历,认识到了“道路自信”对于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将其文学化,这显得难能可贵。纵观当下文化界,谈“道路自信”的文章可谓是汗牛充栋,但从文学的角度诠释“道路自信”,却并不见。从本质上讲,札记既反映了作者的时代责任感,也映射出了“80后”一代人思想的成熟与稳健。

猜你喜欢

道路自信捷克卡夫卡
《卡夫卡传》
捷克Helfštýn城堡重建
卡夫卡就是布拉格,布拉格就是卡夫卡
关于卡夫卡和《变形记》你不知道的故事
和这个世界格格不入,是时候看看卡夫卡了
我的捷克朋友
《红楼梦》年画在捷克
如何增强政治认同和道路自信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性与普遍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依据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