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想像与前瞻——史学随笔两则

2014-04-29王大智

博览群书 2014年3期
关键词:永存禅宗机器

王大智

人是活在历史里的生物

人类语汇中的现在,并不是现在,而是可以接受的过去

长久以来,人类把时间区分过去、现在和未来三种段落。人类和这几个时间段落之间,可以产生三种“想像的”关系。第一,人是活在未来的吗?就主观、浪漫的角度而言,人可以寄托于未来、可以为了未来的理想而活。就客观角度而言,人当然不是活在未来;因为未来的时间还没有来到。第二,人是活在现在的吗?大概很多人的认知,都以为人必然活在现在。中国的佛教禅宗更是主张人必须活在现在(当下),因为人的生存意义,就建立在时时刻刻的当下之中。这种说法很有道理,很能够鼓励人,但是就客观而言,仍然有点问题。同时,禅宗要求人活在当下,显然是因为它观察到:人多半没有活在当下。顺着禅宗的这个观察往下思考,第三个问题出现了。人不活在未来,不活在现在,难道人是活在过去的吗?过去就是历史,人是活在历史中的吗?

这个问题,完全离开了我们的常识领域,但是,它是个可以分析的问题。事实上,人真的是活在过去而非活在当下;很简单的证明方法,就是看一看自己的手表。任何人看着手表,说出现在是几点几分几秒,他就错了,因为说出来的时间已经过去;那个时间已经成为历史。然而,我们却接受那个过去的时间,以为是现在的时间。我们显然都错了,但是我们约定俗成地接受这种错误。这种约定俗成错误的范围很大;当我们拿起早报,说今天的头条新闻如何时,我们实际上是说昨天的新闻如何。至于现在出版了什么书籍、现在科学有什么发现、现在社会上有什么流行等,我们都是在说几年以前、几个月以前或者几天以前的事情。以此类推,我们发现,“现在”这个词的定义必须修正。人类语汇中的现在,并不是现在,而是可以接受的过去。“现在”这个词,是非常模糊而不准确的用语;至于当代、现代这些名词的松动,就更不用说了。事实上,没有现在、没有当代也没有现代,只有过去。人做出任何理智的以及感性的反应时候,都是根据过去的讯息而非现在的讯息;当人产生任何理智的以及感性的反应时候,这些反应又“当下”的成为了过去。人的确没有在现在中活过,我们只是赶在过去的前面,拼命向前跑;但是,我们从来没有碰触过现在——现在一经我们碰触,就立刻变成过去。现在就像一个肥皂泡泡,是碰不得的幻象。过去就是历史,人是活在历史里的生物。这是连结物理学和史学的讲法。

人之所以活在历史里,还缘于人有强大的记忆力。因为强大记忆这种功能,使得人类累积了文明文化;也使得人类不像动物一样,根据“当下”情况来做“当下”反应。人类的(文明文化)反应,都是根据记忆,而产生的“模式”性反应。换句话说,人类的反应,是根据归纳记忆而产生的经验反应。历史,就是过去的各种大大小小记忆。说人活在历史里,和说人活在记忆里,并没有很大的差别。这是连结生物学和史学的讲法。

我总把禅宗当成生理学(禅坐)与心理学(开悟)看。讲到记忆,禅宗“三界唯心造”的说法,也别具宗教以外的意义。

灭绝与延续——从人类的进化方式说起

人类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化——利用机器进化

人类还会进化吗?在生物学的观点,这个问题勿毋庸置疑。任何物种都必然不断进化,同时任何物种都不可能永远存在。然而,人类这种高级的灵长类动物,却可能违反不断进化、不能永存这两个生物规则。

人类和其他动物之不同,就基本生理而言,大脑发达这点最为显著。然而,在文明的创造上,大脑发达只是个因;手的灵巧,是个同样重要的因。靠著这两种因的巧妙配合,文明的创造才得以实现。因此,就文明而言,人和其他动物的差异,在于人类会利用双手制造物件。而种种物件中,工具对于人类的发展进步最有用。工具种类众多,随着文明进步,由简而繁,由单一式而复合式。最后,人类制造出各种各样的复杂机器。人类作出了机器这件事情,不只是增进文明与方便生活而已。从人类的进化角度来看,发明机器这件事,有可能打破生物不断进化与不能永存两个基本规则。

生物的进化,其动机在于需要;为求生存而改变自身生理结构的需要。例如老鹰的视力与飞行力、猎豹的速度、抹香鲸的抗压能力等等。这种种的特别生理机能,都是动物在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规则中,因应实际生存需要而进化出来的。人类为一种动物,当然在环境改变的时候,也会因为需要而进化。但是,自从人类制造机器之后,便不需要改变自身生理结构来适应环境;人类会用各种机器来适应环境、满足需要。甚至,利用机器改变环境,让环境来适应人类。

随着文明进步,人类制造出来的机器,其功能与效果,已远远超过其他生物经过长时间进化,而得来的特殊生理机能。人类可以比老鹰看得更远,飞得更高,比猎豹跑得更快,比抹香鲸潜得更深。人类所有的需要和欲望,都可以利用机器逐步地达到。人类没有进化吗?也许我们可以说,人类将通过另外一种方式进化-利用机器进化。只是我们不习惯这样来形容自己的生物特性。

定义,常常是理解的关键。当我们说生物进化时,在定义上,我们普遍认定新机能和原有生物体不能分离。例如:视力是老鹰身体的一部分,肌肉力是猎豹身体的一部分,抗压力是抹香鲸身体的一部分等等。而人类靠机器进化,达到相同结果的这件事,在定义上,很多人或许不能认同。很多人认为机器和人体并不合为一体,而是分开的。这种强调形式而不强调功能的进化定义,或许已经过时。(何况,仅仅就形式而言,人类和机器也早已结合,不能分开。)

以我们身边的例子来说:眼镜,手表,手机等都是小机器。这些机器的功能,某些动物经过进化后也能够获得清晰的视觉、时间的精确观念、远距离的通讯能力等。只是,人类没有经过进化获得这些能力,而是经过发明机器,获得这些能力。而重要的是,今天,一个人没有携带這些小机器,根本不能离开家门,而进行生物的基本觅食、求偶活动。

这就是定义问题。携带和结合是不是一样的事情?如果必须携带,甚至不能不携带,是不是就是结合?携带(甚至可以更换)是不是结合的更高形式?如果结合的意义如上所述,那么,人类早就和机器结合,并且可以随时因其需要,而调整更换其结合物的功能。人类早就是一种半生物半机器的生命体,只是我们不习惯这样来形容自己的生物特性。

人类这种半生物半机器的物种,其生物部份,因为机器部分的优越表现而不再需要进化。其机器部分,则因为担负着生命进化的角色,比重越来越重。除去增强人类功能的机器不断出现外,代替生物衰老损坏部分的机器,将更为人类广为应用。基本上,除去脑以外,完全由机器代替、配备着各种超越现有人类能力的“新人类”必然出现。这种“新人类”的出现,关系着人类这个物种,能不能永存的问题。在进化上,所谓物种不能永存,就是绝种。关于这个问题,可以分两方面说明。

第一,一般物种的绝种,是因为进化的速度赶不上环境改变的速度,完全灭绝了。人类靠机器进化,却正可以解决速度上的问题。当人类靠机器进化而不靠生物进化以后,大大缩短了适应环境的时间。人类用极短的时间,取得生物极长时间才能够获得的进化效果。也即是说,人类可以在环境尚未达到不能克服的艰难以前,找出解决办法。人类终将依靠机器,来躲避天择的规律,而得以永存。这是人类这种物种或者可以永存的实际上的推测。

第二,一般物种的绝种,也可以是生物经过进化后,虽然得以存在,可是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它了。(包括形式和实质)因为我们不能把它和原来的“它”归为一类,所以我们说,原来的“它”绝种了。在这种观察下,人类也必将因为“新人类”的出现而绝种。但是吊诡的是,当半人类半机器的生物出现后,关于物种的绝种定义,也必须从新设定。那种“新人类”和人类是不是同一个物种?他是人类的物种延续,还是一个新物种?在化学分析上,它的成分不同于人类,它应该是一个新物种。但是在生物类型学上,它如果能够维持人类的基本形态,则仍然应该被归类为人类。它是一个在化学成分和生物类型上有争议的生命。在这种争议的夹缝中,人类或者因为定义上的问题而被宣告绝种,但是,机器却可以靠着人类的形体,而得以永存。这是人类这种物种或者可以永存的形而上的推测。

猜你喜欢

永存禅宗机器
机器狗
机器狗
禅宗软件
风格永存
在记忆里永存
论旧禅宗与王维的诗歌创作
未来机器城
经典永存
《愚公移山》和医学“禅宗”
张九龄与禅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