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用促学:快捷的学习过程

2014-04-29黄桂林

新教师 2014年4期
关键词:内化句式言语

黄桂林

作为以提升学生言语能力为本质目标的语文教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言语实践是学生提升言语能力的唯一方法。因此,确立了“学以致用”的思想后,还要树立“以用促学”的理念,让教学目标在言语实践中实施,让言语能力在言语实践中形成。这样,以用促学,才能保证学习过程的高效快捷。

一、以用促学:词语内化的快捷

传统的阅读教学,学与用不仅明显割裂,而且时间跨度较大,课上主要抓理解,课后重点抓运用;校内主要抓学习,校外重点抓运用。而就阅读教学而言,言语活动最主要最宝贵的时间应该是课堂。因此,阅读教学中的“以用促学”,须充分而有效地运用课堂教学时间,引领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言语活动,以促进语言的积累和运用,促进素养的积淀和提升。如:《轮椅上的霍金》(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的不少词语,对表现人物形象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促使学生在理解中运用,运用中理解,教者这样引导:

师:(出示词语)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写些什么呢?请选择下列词语简单说一说。

悲悯 折服 禁锢 神秘莫测

由衷 尖锐 震颤 顶礼膜拜

唐突 跻身 景仰 众星捧月

生1:轮椅上的霍金能对神秘莫测的宇宙进行探索,真令人折服。由于科学研究中的突出成就,他受到了人们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面对女记者唐突而尖锐的问题,他非常坦然,以真诚的回答给了人们心灵的震颤。

生2:在科学研究上取得突出成就的霍金,不愿意去接受人们众星捧月般的顶礼膜拜,而宁愿独自一人静静思考宇宙的命运,真令人敬佩!

……

借助词语叙述内容,既是对内容的把握,又是情感的感悟;既是词语的理解,又是词语的运用。这种运用,其价值远胜过简单地说词义,抽象地说理解。有了这一过程,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形象的;学生对词语的运用就不是单调的,而是充满情感的;学生对内容的把握就不是零散的,而是整体联系的。而这种学与用的高度融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理解了词语,把握了内容,初步学会了运用。

二、以用促学:句式内化的快捷

阅读教学中,在学生不断接触陌生词语的同时,一些新的句式也日益增多。对一些重点句式,仅仅读懂远远不够,还须采取针对性方法,让它们走进学生的言语实践,成为他们自由运用的语言要素。当然,对那些学生司空见惯、一看就会的句式,无需大动干戈,要关注的是描述形象、阐述意义、表达情感的典型句式。既要善于捕捉,还要着意引导;既要引导理解,还要指导运用。

如,苏教版五年级下册《我和祖父的园子》有这样一段话:“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黄瓜愿意开一谎花,就开一谎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它若愿意长上天去,也没有人管。”这些句子,以神奇的想象,再现了园里生物的蓬勃生机。此类写法,是阅读迁移的重点。为引导学生由课文拓展开去,教者先要学生模仿上述句式,描述园中其他的景物,一学生这样描述:

“一切都活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小草愿意长在路边,就待在路边,愿意长在花丛中,就挤在花丛中。花儿愿意开什么颜色的花,就开什么颜色的花,它若开得满园都是,也没有人管,它若开到树上去,也没有人去理会。”

在此基础上,又引导学生借助上述句式,自己选择某个场景进行描述,有学生这样描述一个人在家的情景:

“独自一人在家,一切都是自由的,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要看电视,就看电视,要怎么看,就怎么看,要躺在床上看,就躺在床上看,要边吃边看,就边吃边看,要看哪个频道,就看哪个频道,要看多长时间,就看多长时间,一切都是自己安排,一切都是自由自在的。”

这样的句式训练,开阔了阅读背景,深化了阅读感悟;促进了读写迁移,强化了言语实践。如果学生能自如运用上述句式,写景也好,写人也好,状物也好,就能以跳脱、活泼的语言,进行生动、具体的表述,以强化表达效果。

三、以用促学:选材内化的快捷

学生写作时,缺乏对生活的敏感,对生活中的典型材料总是熟视无睹,原因之一是:只注重文本的“读”,即仅从“读”的角度解读文本;而忽视文本的“写”,即不从“写”的角度运用教材。为此,可让学生从教材中得到“捕捉生活、认识生活、表述生活”的启迪,进而去发现生活,开掘生活,表现生活。如:《师恩难忘》(苏教版五年级上册),作者回忆了小时候的国文老师,以讲故事的形式为自己所上的一节国文课,以及这节课对自己成长产生的影响,表达了对老师的衷心感激。我们发现,学生成天与老师在一起,而要写有关老师的文章,不少人却颇感困难,有的是无中生有,胡编乱造;有的是无话可说,沉默寡言。为此,可引导学生换个方法读课文,从课文学习选材方法。课文阅读前,可让学生以“我的老师”为题尝试写作,教师浏览学生习作,从“选材的真实、叙述的真切”两方面找出问题。课文阅读中,采用“比较式评点”,引导学生把习作与课文比较,使其明白:课文之所以读来亲切感人,重要原因就在于作者选择的是真事,表达的是真情。可见,要写好作文,必须关注生活,攫取真实的材料;提炼生活,透视生活的真谛;叙述生活,表达真切的感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修改或重写,其习作一定会有本质的提升。

四、以用促学:语言内化的快捷

学生读书不少,但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书中那些规范的语言、精彩的句子往往难以及时迁移,化为己有。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缺乏“运用”环节,是最为重要的。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对精彩的语言,除引导背诵外,还要有针对性地让学生操练起来。而根据课文特点,变换角色,可以有效地激活语言,促进运用。如《大自然的文字》,作者以第三人称有选择地介绍了“砧状云”“石灰石”“花岗岩”等“文字”的内涵。可采取“自读思考,了解内容;显化文字,清晰内涵;设身处地,讲述故事”的方法,学习介绍“云”“石灰石”“花岗岩”的内容,把重点放在显化“文字”内涵上,可让学生在“砧状云”“石灰石”“花岗岩”三方面自由选择一点,充当其中角色,进行自我介绍。有个学生写出这样的片段:我是积雨云,多出现在炎热的夏天。我的样子像铁匠的铁砧,所以人们又叫我砧状云。也许从表面看,你难以看出我的变化,实际我内部的气流在剧烈地运动,上升气流每秒通常为30米左右,甚至达60米,下沉速度每秒也有10~15米。云中的湍流就像平静的大海下湍急的旋涡,看到我,飞行员应立即调转方向,绕道而行,否则很容易机毁人亡。

……

这样引导,既是叙述角色的变更,也是语言角度的转换;既是语言内涵的解读,也是语言内涵的外显,能有效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同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兴市襟江小学)

猜你喜欢

内化句式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激活中队活力,内化少先队员组织归属感
德鲁大叔内化营销胜过广告
例析wh-ever句式中的常见考点
特殊句式
海外华语教材的文化“内化”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