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

2014-04-26乔燕燕鞠伟伟董艳妮王艺颖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7期
关键词:帕米帕酮复律

王 静 乔燕燕 鞠伟伟 董艳妮 王艺颖

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对比分析

王 静 乔燕燕 鞠伟伟 董艳妮 王艺颖

目的 对比分析维拉帕米与普罗帕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随机均分为普罗帕酮治疗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 根据治疗后的复率时间和有无复发评价其临床疗效, 并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和80.0%,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7.85±1.37)min和(16.99±2.20)min,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t=1.708, P=0.041);普罗帕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维拉帕米组的不良反应率为20.0%, 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结论 普罗帕酮的临床有效率及安全性均优于维拉帕米,且普罗帕酮的复律时间显著短于维拉帕米, 可作为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维拉帕米;普罗帕酮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为心内科多发病, 是一类发生于心房及房室交界区的快速型心律失常, 其发病基础为房室旁道或房室结构、功能上的传导性和不应性病变。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均为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 前者主要作用于心房, 侧重于治疗由异位刺激或再入机能所引起的心律失常,而后者侧重于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的治疗[1]。由于二者治疗PSVT的侧重点不同, 故二者的临床疗效仍存在争议。作者以80例PSVT患者为观察对象, 以期探讨对比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PSVT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8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纳入本研究, 所有患者均经心电图检查确诊。将8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 其中维拉帕米组40例患者中, 男25例, 女15例;年龄22~74岁, 平均(51.32±5.74)岁;心率(190.15±17.89)次/min;合并高血压16例, 冠心病12例, 糖尿病患者7例。普罗帕酮组40例患者中, 男24例, 女16例;年龄21~75岁, 平均(50.39±6.01)岁;心率(194.47±16.10)次/min;合并高血压15例, 冠心病10例, 糖尿病患者8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心率、合并症等方面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维拉帕米组: 将普罗帕酮70 mg+ 10%葡萄糖溶液30 ml, 10 min内缓慢静脉推注完毕, 无效者, 15min后重复静脉推注一次, 总推注次数≤3次。普罗帕酮组:维拉帕米5 mg+10%葡萄糖20 ml, 10min内静脉推注完毕, 若无效, 15 min后重复静脉推注1 次, 总推注次数≤3次。

1.3 疗效评价标准 ①显效:注射药物30 min 内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恢复窦性心律, 且复律后3 h内无复发;②有效:注射药物30 min内患者心率减慢, 复律后3 h内无复发,但未转成窦性;③无效:注射药物30 min内患者心率无变化,或复律后3 h内复发。总有效率为显效率和有效率之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律时间比较 普罗帕酮组显效20例(50.0%), 有效17例(42.5%), 无效3例(7.5%), 总有效率为90.0%;维拉帕米组显效16例(40.0%), 有效15例(35.0%),无效10例(25.0%), 总有效率为80.0%。经χ2检验,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1, P=0.034)。普罗帕酮组和维拉帕米组的平均复律时间分别为(4.85±0.37)min和(8.99±0.65)min, 经t检验, 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08, P=0.041)。

2.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普罗帕酮组出现心动过缓和头昏各1例, 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维拉帕米组出现房室传导阻滞3例、头昏3例和胸闷2例, 不良反应率为20.0%。经χ2检验, 两组不良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P=0.043)。

3 讨论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突发性、反复性的特点, 瑞心动过速持续过长, 可能导致患者器质性损伤及心力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因此对于PSVT患者治疗的首要目标是使其及早恢复正常心律。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均为临床治疗PSVT的有效药物, 但目前二者在临床疗效的优劣对比方面仍存在争议。普罗帕酮作为Ic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可通过钠通道阻滞作用, 降低心肌细胞兴奋性和延长心房、房室结和心室的有效不应期, 从而产生广谱抗心律失常作用。普罗帕酮临床使用中药严格掌握用药剂量, 由于该药具有线性量效关系, 超量使用会引发心动过缓、头昏等不良反应[2]。维拉帕米为Ca2+阻滞类抗心律失常药, 可通过抑制房室及窦房传导, 延长心肌有效不应期及功能不应期, 对房室交界区心动过速疗效较好, 曾是临床治疗PSTV的首选药物。

通过对80例PSTV患者的临床观察, 结果显示:普罗帕酮治疗PSTV的显效为50.0%, 总有效率为90.0%;平均复律时间为(4.85±0.37)min;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 以上指标均优于维拉帕米组。根据以上结果作者认为:与维拉帕米相比, 普罗帕酮具有疗效好、复律时间短、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 在确诊患者没有心脏器质性损害的前提下[3], 普罗帕酮可替代维拉帕米作为临床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首选药物。

[1] 陆兆华,许北柱,叶少武.普罗帕酮和维拉帕米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观察.中国医药指南, 2010,8(14):33-34.

[2] Seiichiro Matsuo MD, Teiichi Yamane MD.Acute progression of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during Paroxysmal 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 in a patient Without structural heart disease.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es, 2010,1(2):133-136.

[3] 马宇凌,蔡洪波.普罗帕酮与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对比研究.中国医疗前沿, 2013,8(8):31-32.

264200 山东省威海市立医院电生理科

猜你喜欢

帕米帕酮复律
心脏超声血流参数对肥厚型心脏结构改变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复律成功的预测价值
473例心房颤动患者复律前抗凝与血栓栓塞风险评估
维拉帕米治疗丛集性头痛机制研究进展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效果
普罗帕酮治疗预激综合征合并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效果观察
维拉帕米对胡桃醌Caco-2细胞转运特性的影响
尼卡地平联合维拉帕米对瘢痕组织的抑制效果研究
通脉复律汤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频发室性早搏60例
普罗帕酮和美托洛尔治疗34例病毒性心肌炎致期前收缩的效果观察
帕米磷酸二钠合成工艺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