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彰显人文关怀

2014-04-24张凯凯

关键词:人文关怀思想政治

摘要: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人文关怀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要求,体现了思政工作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理念。通过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显人文关怀的科学含义和现实意义,提出了实现人文关怀的途径,切实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和成长成才。

关键词: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 以人文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教育对象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大学生群体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实践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最终是做人的工作,这就要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人文关怀”的理念,这既是大学生群体特点决定的,也是思政教育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政教育存在问题的有效手段。

1 人文关怀的科学含义

所谓“人文关怀”就是“对人价值、人的尊严、人的独立人格、人的个性、人的理想、人的命运等给予真心真诚关切,就是对人的生存及其意义给予关怀”。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内,人文关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急学生之所需,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它的本质就是要确立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满足其多样化的心理需求,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人情味。

2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彰显人文关怀的现实意义

2.1 彰显人文关怀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多数学生离开原有的交际圈子、父母呵护、当地环境到异地求学,思想上处于新的探索与适应期。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竞争的日益激烈,大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和困惑也越来越多。为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成长成才,思政教育就面临许多新挑战,同时对大学生思政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只有从加强人文关怀的角度,给予他们更多引导和及时疏导,让学生从内心接受与产生共鸣,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政工作的实效性,增强工作感染力和吸引力,促进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2.2 加强人文关怀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高校以培养人才为目标。当前的大学生总体上个性张扬、乐于表现,目标明确、意识客观。人文关怀并不仅仅是关注大学生的物质方面,更重要的是侧重精神生活,让思政教育触及学生个体独特性、深层情感和发展需求,让教育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从效果上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让学生从内心领悟与接受,最终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克服当前将思政教育纯粹进行思想灌输、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受到压制,进取心和创造能力受到扼杀的弊端。把思政教育由教师对学生的单向活动变为双向互动。

2.3 加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着力点。高校最终目标是要培养“完整”的人。作为培养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摇篮,是构建“和谐社会”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教育规律的体现。构建和谐校园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校与师生的关系,全校师生同心同德、和衷共济、协调发展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教育各要素间协调运转,教育主体之间形成合力,最终构建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的整体效应。大学生作为高校的真正主体,不管是对于构建和谐校园,还是对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只有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形成融洽的校园关系,加强人文关怀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着力点。

3 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

3.1 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保障机制,构建立体工作机制。健全领导机制是形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有效机制的关键因素。高校要加强领导,齐抓共管,形成合力。明确人文关怀方面的职责、组织和协调有关方面的力量,把任务由各个职能部门共同承担,最终形成多方关心和支持大学生人文关怀工作的整体格局。构建立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就是要坚持育人为本和德育为先,把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构建立体和全方位的育人机制,要善于利用校内外两种资源,校内寻求各部门帮助和支持,校外开拓合作机制。全过程育人中注重精细化管理和人性化服务相结合,按照“以人为本”和“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多为学生办实事、办好事,由此形成长效机制。建立和完善立体的育人机制,将社会、家庭和高校都纳入思政教育人文关怀的范围,将人文关怀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将人文关怀贯穿于高校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每个领域。

3.2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队伍建设。教师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中扮演关键角色。首先,思政理论教师必须要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和素养,并以讲授内容,个人言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教育效果。其次,要切实转变教师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思政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人文关怀理念和思想的认同,主动摒弃传统教育观念的束缚,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努力成为人文关怀型教师。思政教师要在教育的内容、方式、师生关系的定位需求适应与改变。再次,要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教师人文关怀的知识结构。思政教师不仅是独立领域的“专才”,还应是知晓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通才”。高校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不断扩展、优化、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才能得心应手,有的放矢。最后,要提高思政教师人文关怀的教育能力,具体就是教师要有高超的授课技能和纯熟的人际交往能力;忠诚教育事业的执着精神和终身从事教育职业的奉献能力和感知、理解、回应大学生呼声和需求的能力。

3.3 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人文关怀的方法。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工作,要在保持传统方法优点基础上,注重三个方面的坚持,即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并重;坚持传授思想理论知识与丰富社会实践活动并重;坚持以理服人的疏导教育与主动式自我教育并重。不断改进显性教育,积极发展隐性教育,做到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发挥共同促进作用。坚持传授思想理论知识,把思政教育的要求融入教学的各环节,渗透到高校教育与功能的各个方面,充分发挥思政理论课的育人作用。增加和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多方面、多渠道、多层次地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活动。调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大学生在与人和社会、自然交往中开阔视野,关注社会,培养和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拓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视野与途径。要将疏导教育贯穿到人文关怀始终,务求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发挥最大作用。在大量引导教育工作基础上,引发大学生思考与分析,选择与认同,将教育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观念,进而转化为自我行动,发挥自我教育功能,提高道德修养,使自己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3.4 营造充满人文关怀氛围的学校环境。校园文化具有直接的隐性教育功能,对做好大学生思政教育具有不可估量的实际意义与作用。校园文化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应从多形式、多层面和多空间渗透人文关怀内容,吸引和感染在校学生,营造具有浓郁人文关怀氛围的校园文化环境,从软件上做到思政教育效果的连续性。高等学校要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整治校园环境,健全制度文化,重点从养成优良学风,建立和谐师生关系以及同学关系上下功夫。校园自然环境要融入人文关怀内容,显现人文精神与艺术内涵,使校园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得益彰,构建和谐的校园自然和人文环境。积极建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网络阵地,充分发挥新媒体手段的影响作用,加强网络教育。依托丰富的网络资源,提供人文关怀内容,发挥网络优势,增强吸引力和感染力,发挥隐性教育作用。同时,要加强网络监管,限制有害信息,净化网络环境。

综上,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彰显人文关怀,高校要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培养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出发点和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积极营造充满人文情怀的校园文化环境,充分挖掘和阐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让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在更高境界、更广领域去理解和领悟生命,理解人生的价值真谛,真正塑造出具有健全人格、学习能力、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谷秋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彰显人文关怀[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4(4):99-101.

[2]闫爱红.加强人文关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取向[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11(4):122-125.

[3]张晓洪,臧文彬.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途径[J].重庆与世界,2012,29(5):49-53.

作者简介:张凯凯(1984-),男,山东泰安人,硕士,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人文关怀思想政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与对策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存在的问题及强化对策研究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机结合
基于微课视角下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教改探讨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