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2014-04-24周超杰郑基能林舜忠陈沙林赖春山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氯沙坦心室血浆

周超杰 郑基能 林舜忠 陈沙林 赖春山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内科,广东 海丰 516400)

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周超杰 郑基能 林舜忠 陈沙林 赖春山

(广东省海丰县彭湃纪念医院内科,广东 海丰 516400)

目的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血浆脑钠肽水平及临床相关指标检查,并且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中患者血浆脑钠肽值相较于对照组高,随患者心功能级别增高而升高,且两组受检人员LVEF、LVEDD及LVESD等临床指标有差异,P<0.05。结论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值较高,且血浆脑钠肽作为心功能不全的重要临床诊断指标有较高临床推广价值。

心力衰竭;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

血浆脑钠肽(BNP)在检测早期心功能受损、长期心性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是心力衰竭早期诊断、心力衰竭患者严重程度评估及疗效监测、判断预后的有效辅助手段,可将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用作判断有无心力衰竭表现及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分级的基础监测指标,具有心脏彩超评价心功能相似的临床效价值[1-3]。本文通过比较健康体检人员和心力衰竭患者的BNP及相关临床指标情况,对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7月至2013年7月间心力衰竭患者112例作为观察组,所选患者均未出现肝硬化、感染病、低血压及肝肾功能不全及急性心肌梗死等疾病。其中男性心力衰竭患者67例,占59.82%,女性心力衰竭患者45例,占40.18%,患者年龄段在60~75岁,平均年龄为(67.6 ±3.1)岁,其中原发病为冠心病的心力衰竭患者由38例,原发病为心肌病的患者为23例,原发病为高血压病的患者为61例,而其中心功能分级为Ⅱ级患者43例,Ⅲ级患者56例,Ⅳ级患者13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112例作为对照组,男性69例,占61.61%,女性43例,占38.39%,其年龄段在60~77岁,平均年龄为(68.6±3.5)岁。两组人员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可进行临床比较。

1.2 方法

对两组受检人员进行2 mL空腹采血,样品注入10%乙二胺四乙酸(EDTA)30 μL试管,混匀,于转速3000 r/min下进行离心5 min,血清分离后密封储存待测。利用AxSYM仪与微粒酶免疫法进行血浆BNP检测,同时采用飞利浦IU-22型超声心动图仪测试对两组受检人员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舒张末期内径(LVEDD)与收缩末期内径(LVESD),该项目于血浆BNP测定后0.5~1 h内完成。后对两组受检人员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1.3 数据处理

采取SPSS18.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数据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表示;组间数据检验采用t检验,P<0.05则组间数据资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中数据结果可知,观察组中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值均较高,且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级别越高则血浆脑钠肽值越高,P<0.05。且由表2中数据可知,两组受检人员的LVEF、LVEDD及LVESD等临床相关指标有一定差异,P<0.05。

表1 两组受检人员血浆脑钠肽水平情况比较[pg/mL,()]

表1 两组受检人员血浆脑钠肽水平情况比较[pg/mL,()]

组别 对照组 观察组心功能Ⅱ级患者心功能Ⅲ级患者心功能Ⅳ级血浆脑钠肽水平54.94±32 497±465 653±560 1025±821

表2 两组受检人员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表2 两组受检人员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组别 例数 LVEF(%) LVEDD(mm) LVESD(mm)对照组 112 62.3±10.6 48.1±5.2 33.4±4.2观察组 112 36.4±7.2 60.4±9.5 53.1±5.4

3 讨 论

心力衰竭作为临床上较为多见的心血管疾病,疾病病死率较高,因此应积极的对患者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而心力衰竭疾病呈现进行性发展趋势的主要原因为神经激素过度激活,而脑钠肽作为由心室心肌细胞于心肌纤维受牵张或心室充盈压升高时所分泌的物质,其浓度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机体的心室充盈压,从而对于疾病诊断及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情况判断有较好的临床意义[4-6]。

血浆脑钠肽作为心血管生物学重要标志物,于心力衰竭临床诊断中受到一定重视。脑钠肽的释放与机体心室扩张及压力超负荷有一定关系,且一定程度上与心室扩张、室壁拉长、心室压力增加及循环系统体液等相关因素有关,对于心室功能改变有较高特异性和敏感性,能较好反映患者的心功能受损情况[7,8]。另一方面,血浆脑钠肽值一定程度上对于心力衰竭患者的疾病治疗及康复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根据患者具体血浆脑钠肽水平对患者采取相应的临床疾病治疗,从而有效改善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同时,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值越低,同时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值越高,则一定程度上提示了其心脏收缩功能、生活质量及运动耐受能力较差,即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水平与左心舒张末期内径及收缩末期内径值呈正相关,与左室射血分数值呈负相关,有一定的临床疾病诊断意义。由本次实验所得数据资料可知,相较于健康受检人群,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值较高,且随着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升高而有一定的上升,且LVEF、LVEDD及LVESD等临床指标有明显差异。

综上所述,心力衰竭患者的血浆脑钠肽值相对较高,且随患者心功能疾病的增高,血浆脑钠肽水平有一定的升高,血浆脑钠肽作为心功能不全的重要临床诊断指标有较好的临床价值,值得积极推广。

[1] 孙海英.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基层医药,2011,18(11):1514-1515.

[2] 王璐璐,宫海滨.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与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及治疗前后的变化[J].徐州医学院学报,2010,30(9): 591-592.

[3] 于健,赵洁,李春华,等.舒张性心衰患者血浆脑钠肽与醛固酮的变化特点[J].山东医药,2009,49(32):71-72.

[4] 潘秋红,诸茵茵,许妍,等.老年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水平变化及意义[J].山东医药,2009,49(15):62-62.

[5] 梁长清,李桔莲,卢万可,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脑钠肽浓度的变及坎地沙坦对其干预的研究[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2013, 11(12):1009-1011.

[6] 吴军,张源源,冯德光,等.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原浓度变化的临床意义[J].实用医学杂志, 2009,25(21):3611-3613.

[7] Chen CY,Yoshida A,Asakura M,et al.Serum Blood Urea Nitrogen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and Low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Predict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Following Discharge in Acute Decompensat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J].Cir J, 2012,76(10):2372-2379.

[8] Aramak I,Yoshitak A,Chimur A,et al.Therapeutic Changes of Plasma 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oncentrations in 9 Dogs with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J].J Veterinary Med Sci, 2011,73(1):83-88.

表1 入院时、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血脂水平比较(

表1 入院时、治疗后2周、4周、12周时血脂水平比较(

注:P<0.05

n=38 TC(mmol/L) TG(mmol/L) LDL-C(mmol/L) HDL-C(mmol/L)入院时 试验组 6.52±1.05 1.83±0.63 3.58±0.77 1.06±0.32对照组 6.49±1.06 1.86±0.64 3.59±0.72 1.07±0.33治疗后2周 试验组 4.36±0.83* 1.75±0.45* 2.61±0.58* 1.15±0.25*对照组 6.01±0.96 1.82±0.51 3.21±0.52 1.05±0.33治疗后4周 试验组 3.15±0.66* 1.63±0.38* 1.74±0.47* 1.38±0.30*对照组 5.01±0.14 1.71±0.36 2.24±0.53 1.15±0.16治疗后12周 试验组 3.20±0.71* 1.62±0.42* 1.70±0.51* 1.30±0.28*对照组 4.31±0.65 1.70±0.35 1.92±0.53 1.16±0.17*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一氧化氮水平(31.6±14.1),试验组患者治疗前为(31.8±14.2),治疗12周后对照组为(41.8±11.2),试验组患者为(51.6±15.7),对比差异显著,P<0.05。

3 讨 论

动脉硬化发生始于各种原因造成的动脉内膜损伤基础上,血脂是通过血管内膜间隙渗入到内皮下滞留聚积。最终就会形成动脉硬化斑块,在动脉硬化的发病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改变及特殊的血管解剖部位是两种互相关联的致病因素。硬化斑块往往好发于血管床的特定部位,如下肢动脉3个易发病部位是:小腿胫腓动脉、股腘动脉及主髂动脉,加之遗传因素[3]。动脉硬化发病机制复杂,是多种因素长期综合性作用的过程。动脉壁内皮细胞受损、功能改变、渗透性增高,血液中的单核细胞黏附、浸润、进入内皮下,吞噬脂质成为泡沫细胞,形成脂肪斑,血小板聚集也在局部黏附、活化,吞噬细胞、内皮细胞及黏附于内皮细胞损伤处的血小板释放生长因子刺激平滑肌细胞进入内膜并增殖,脂肪斑变成纤维斑块,最终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而下肢动脉为其好发部位,称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2型糖尿病常见的大血管并发症,国内外研究认为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年龄、吸烟、血压、血脂、血糖、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凝血-纤溶系统、体质量及家族史等。而糖尿病患者高血糖状态会加重或促发其他相关因素,糖尿病也被认为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从而使糖尿病患者下肢动脉硬化发生率增高[4]。

氯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有效的降压药物,其通过阻断AngⅡ效应降低血压,降低TC、TG、LDL-C水平,并升高HDL-C水平。同时氯沙坦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发挥类硝酸酯作用。因此对动脉硬化患者及时进行调脂治疗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本研究中动脉硬化患者经氯沙坦调脂治疗后2、4、12周时TC、TG、LDL-C等指标水平逐步下降,HDL-C逐步上升,这一结果提示氯沙坦具有良好的调脂作用,可使动脉硬化患者的血脂水平平稳恢复至正常范围,且一氧化氮水平显著提高,这一结果提示采用氯沙坦对动脉硬化患者进行调脂治疗,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使血脂水平达标[5]。

参考文献

[1] 巨雅平,衡佩祥,张纪元,等.急性冠脉综合征调脂治疗血脂演变的临床观察[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1,9(9):1126.

[2] 孙舁燕,赵雅琳,葛华,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AMI患者PCI治疗后血hs-CRP、P-选择素及BNP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0, 50(51):63-64.

[3] 中国临床血脂控制达标行动专家组.提高临床血脂控制达标率的专家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38(4):294-298.

[4] 贾晶莹,刘罡一,张梦琪,等.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氯沙坦及其代谢物E-3174的浓度[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0,24(6): 342-346.

[5] 方翼,关鑫,顾景凯,等.国产氯沙坦钾片在中国健康志愿者的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10,45(20):1572-1577.

H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in Patients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ZHOU Chao-jie, ZHENG Ji-neng, LIN Shun-zhong, CHEN Sha-lin, LAI Chun-sha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Haifeng Pengpai Memorial Hospital, Haifeng 516400, China)

ObjectiveChanges of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 analysis.MethodsFrom July 2010 to July 2013 year in July 112 cases of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as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other 112 heathy controls.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levels and clinical index of examination of two group, comparative analysis.ResultsThe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values in th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heart function of patients with level increases, and the two groups were LVEF, LVEDD and LVESD and other clinical indicators there are differences,P<0.05.Conclusion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ailure is higher, important clinical diagnostic index and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in heart failure has higher clinical value.

Heart failure; The plasma level of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Change

R541.6

B

1671-8194(2014)17-0007-02

猜你喜欢

氯沙坦心室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产前MRI量化评估孕20~36周正常胎儿心室内径价值
氯沙坦钾氢氯噻嗪片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及安全性研究
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起搏器融合波排除的心电图表现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氯沙坦联合环磷腺苷葡胺治疗肺心病临床观察
警惕氯沙坦的不良反应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