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4-24李春慧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二聚体硬化动脉

李春慧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李春慧

(辽宁省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辽宁 沈阳 110024)

目的对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原则设计本研究方法,将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2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诺和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1c、IL-6以及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2型糖尿病;诺和龙;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

糖尿病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内分泌系统疾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最为常见,目前糖尿病的发病率较高,已成为世界范围内公认的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易导致患者的心脑血管病变,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现象,进一步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1]。有效的药物干预是目前临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方法,本文将探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112例2型糖尿病患者,所有入选病例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分型及诊断标准,空腹血糖值>7.0 mmol/L。按照双盲随机对照实验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6例,其中观察组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龄46~83岁,平均年龄(61.7±2.8)岁,病程5~16年,平均(10.5± 1.3)年。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48~80岁,平均年龄(61.2±2.4)岁,病程7~14年,平均(9.9±1.5)年。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以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口服降糖药物或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诺和龙治疗,口服诺和龙(丹麦诺和诺德公司,国药准字:H20040677)1.5~12毫克/次,3次/天,治疗1周之后根据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以及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使用剂量,最大剂量不超过16毫克/次,3次/天,疗程为3个月。治疗后对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HbA1c)、内膜中层厚度以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进行检测。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BG、2hPG、HbA1c、IL-6以及内膜中层厚度较对照组患者有显著改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研究表明[2]: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2倍或以上,且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也极为常见,这表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紊乱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中药危险因素。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内皮细胞受损、氧化应激增强、纤溶系统异常、脂肪细胞因子和慢性炎性反应因子原因,会引发动脉粥样硬化[3],易导致大血管病变,严重威胁到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积极的控制血糖,对于延缓病情的进展,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采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治疗后患者的血糖水平不仅得到了有效控制,IL-6水平也有显著改善,这与刘瑾春[4]报道一致。2型糖尿病患者抗炎性细胞因子IL-6较正常人低,应用诺和龙可显著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IL-6水平,因此可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5]。诺和龙通过胰岛β细胞ATP的钾通道关闭,对细胞膜去极化与钾离子外流进行抑制,运用电压钙通道进入细胞,让钙离子的浓度上升,并刺激细胞分泌胰岛素[6],能够抑制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以及调节胰岛损伤性高血糖、细胞受体调节代谢作用,从而有效发挥控制血糖,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可靠,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观察指标比较()

组别 FBG(mmol/L) 2hPG(mmol/L) HbA1c(%) IL-6(pg/mL) 内膜中层厚度(mm)观察组 8.4±1.3 11.5±1.8 9.2±1.4 5.7±0.5 1.4±0.3对照组 6.5±1.2 7.6±1.3 5.7±1.2 3.6±0.8 1.0±0.2t7.381 9.687 7.762 6.451 5.287P<0.05 <0.05 <0.05 <0.05 <0.05

[1] 黄琦,许隶鸾.麦冬多糖对2 型糖尿病血糖和胰岛索抵抗的影响[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2,12(2):34-55.

[2] 冯中平.瑞舒伐他汀对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疗效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6):1246-1247.

[3] 赵富利,亓民,刘辉.诺和龙治疗 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5):97-99.

[4] 刘瑾春,史芳涛,杨迅.观察诺和龙治疗2 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6):104-105.

[5] 张震宇,莫丽娟.诺和龙对广州海员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102-103.

[6] 吴蔚然.诺和龙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2上):518.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血液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血液黏度、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组第1天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相应治疗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血液黏度(mPa·s) D-二聚体(mg/L) FIB(g/L)治疗前 第7天 治疗前 第7天 治疗前 第7天治疗组 7.49±1.47 5.72±0.15* 0.32±0.14 0.10±0.03* 4.48±1.10 4.24±0.51对照组 7.44±1.50 5.77±0.13* 0.31±0.14 0.15±0.07*△ 4.37±0.96 4.25±0.67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比较(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7天的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血氧饱和度、PH值比较(

注:组内比较,与治疗组第1天比较*P<0.05;组间比较,与相应治疗时间对照组比较△P<0.05

氧分压(kPa) 二氧化碳分压(kPa) 血氧饱和度(O2sat) pH治疗前 第7天 治疗前 第7天 治疗前 第7天 治疗前 第7天治疗组 9.06±1.86 10.28±1.78* 6.88±1.03 6.68±0.63 85.99±5.73 94.85±4.11* 7.28±0.07 7.29±0.04对照组 9.20±1.87 9.55±1.81*△ 6.94±1.06 6.79±0.55 86.94±6.02 92.24±5.07* 7.29±0.07 7.31±0.38

见表2。

3 讨 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病人数众多。由于COPD的肺部损害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当出现临床表现时病情常常已经不可逆转[2,3]。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是指在疾病过程中,患者短期内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痰量增多,呈脓性或黏脓性,可伴发热等炎症明显加重的表现。

COPD患者存在着肺通气功能和换气功能的障碍,由于换气功能损害,通常先出现低氧血症。COPD低氧血症多发生在急性加重期,与炎症性充血、水肿、黏液分泌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导致肺泡低通气、通气/血流比例失调等有关。有研究显示,AECOPD患者其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缓解期,AECOPD患者血液存在一定程度的高凝状态,即使在缓解期也如此可能是缓解期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缺氧。由于缺氧及感染等多种因素,直接或间接经炎性介质的作用导致血管内皮、肺泡上皮受损,使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分泌增加,纤溶酶生成增加;缺氧、高碳酸血症使肝肾功能减退,对血浆凝血因子的清除减少,抗凝蛋白生成减少或结构异常,导致血液高凝状态[4]。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的《医林改错》,是行气活血的代表方剂,由生地、当归、赤芍、川芎、桃仁、红花、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11味药物组成,主治“胸中血瘀之证”,立法谨严,选药得当。方中柴胡、桔梗其性上升;枳壳、牛膝其性善降;川芎透达全身又能散邪。诸药合用,共奏升清降浊之功。全方以活血化瘀之药配以疏肝理气之品, 寓行气于活血之中,使疏泄正常,气郁得散,血瘀得除,祛瘀生新,寓补于攻,使气机升降有常,出入有序。《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有“脉者,血之府也”的观点,认为凡血液流通之处,皆可通称为血府。中药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桃仁、赤芍有降低血小板黏附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和抗炎作用;川芎中的川芎嗪有抑制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肺血管,抑制缺氧时肺小动脉中膜增厚等。故本方对改善血流,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高凝状态有肯定疗效。

基于上述理论及病生理改变,笔者通过使用常规西药治疗配合中药活血化瘀的方法,采用血府逐瘀汤随证加减,观察AECOPD患者凝血功能、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显示,加用血府逐瘀汤治疗AECOPD患者的D-二聚体及氧分压指标较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改善明显,血液黏稠度和血氧饱和度亦有改善,考虑系血府逐瘀汤可以缓解AECOPD患者高凝状态,减少原位微小血栓形成,从而改善通气血流比例,纠正低氧血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07年修订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7, 30(1):8-l7.

[2] Celli BR,MacNee W.Committee members.Standard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PD: a summary of the ATS/ ERS position paper[J].Eur Respir J,2004,23(6): 932-946.

[3] Fabbri LM,Luppi F,Beghe B,et al.Update in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2005[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06,173 (10):1056-1065.

[4] 王卫青,郭俊卿.肺部疾病患者血浆D二聚体测定的意义[J].临床肺科杂志,2004,9(1):41.

[5] 陈可冀.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90: 160-165.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Nuo Helong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th Atherosclerosis

LI Chun-hui
(Affiliated Center Hospital of Shenyang Medical College, Shenyang 110024, China)

ObjectiveThe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of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nd atherosclerosis of repaglinide were analyzed.MethodsAccording to the randomized double blind study, 112 cases of type 2diabetic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56 cases in each group, 2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givenconventional oral hypoglycemic agents or subcutaneous injection of insulin therapy,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in addition withrepaglinide, therapeutic effect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treatment FBG, 2hPG, HbA1c, IL-6 and intima-media thickness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atient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group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ConclusionThe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of repaglinide in type 2 diabetic patients with atherosclerosis and reliable, worthy of further promotion.

Type2 diabetes mellitus; Repaglinide; Atherosclerosis; Clinical effect

R587.1;R541.4

B

1671-8194(2014)17-0005-02

猜你喜欢

二聚体硬化动脉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颈总动脉高位分叉、舌动脉与面动脉共干1例
降钙素原、D-二聚体联合SOFA评分对脓毒症预后的评估价值
VIDAS 30荧光分析仪检测血浆D-二聚体的性能验证
不孕症女性IVF助孕前后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变化与妊娠结局
D-二聚体及纤维蛋白原降解物水平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