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心打磨智慧课堂

2014-04-23严春

化学教与学 2014年4期
关键词:镜头课堂

严春

摘要:文章对一节观摩课的几个片断和几个镜头进行了展示、分析和反思,还原了倾心打磨智慧课堂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片断;镜头;打磨

文章编号:1008-0546(2014)04-0068-05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2012年12年,笔者参加在太仓一中举行的沿江七县市区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观摩展示活动,执教沪教版(下册)《溶液组成的表示》第一课时的内容,荣获一等奖。回顾自己为这节课的付出,深有感触。

一、“趟”出路子——初步理清教学思路

“摸着石头过河”,没有前人可借鉴的经验,只能自己静下心来,在认真解读文本。反复研读教参之后,我抓住了几条教学建议:

1. 从学生所学习过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溶液的事例,抽象出溶质、溶剂的概念,从而引导学生加以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2. 创设生活情境,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使学生在体验中逐步感知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3. 通过及时反馈练习,使学生初步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紧接着,进行了初次试教:

片断一:导入课堂

展示三瓶不同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作为情景导入,让学生找出共同之处,既对之前溶液知识的复习,也可以为溶质、溶剂的概念的学习做一定的铺垫,同时还为本节课始终围绕硫酸铜溶液展开提供了一条主线。

片断二:强化认识

1. 学生举例已学过的溶液或生活中的溶液,相互判断溶质、溶剂,并相互评价,教师完善板书。如:

溶质:硫酸铜〓蔗糖〓 氯化钠〓 酒精 氯化氢气体 碘〓乙醇……

溶剂:水〓水〓水〓水〓水〓酒精〓汽油……

硫酸铜溶液〓蔗糖溶液〓氯化钠溶液〓酒精溶液 盐酸 碘酒〓乙醇的汽油溶液……

2. 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内容进行观察分析,逐一解决下列问题。

【问题1】所有的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这两部分组成的。这一观点对吗?若不同意,请举出例证进行反驳?

【问题2】溶液质量等于什么?

【问题3】最常见的溶剂是什么物质?还有哪些物质可作溶剂?

【问题4】请分别说出上述溶液中溶质、溶剂的状态。

【问题5】怎样给溶液命名?

【问题6】谁能够说出你是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有何规律可循?

3. 【实验展示】镁条与稀硫酸反应。

判断:上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小结归纳出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常用方法。

片断三:看出问题

再次观察三瓶浓稀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要求看出不同之处来,同时思考:展示两瓶未知浓度的食盐溶液,仅凭观察能不能知道溶液的浓稀?

(通过再次观察三瓶硫酸铜溶液,让学生找出了三瓶硫酸铜溶液的颜色不同,说明了溶液的浓稀不同,这是通过“看”的方法,感知出溶液的浓稀。再通过展示两瓶食盐溶液,启发学生:仅凭观察无法感知溶液的浓稀,从而引出要想精确表示出溶液的浓度的一种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片断四:尝试练习

1. 称取1g硫酸铜放入盛有99g水的烧杯中,完全溶解配成第一瓶溶液,求该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 已知第二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请问,是将10g硫酸铜放在多少mL的水中才能配得?

3. 要想将第三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硫酸铜溶液100g,溶质质量分数降低到10%,应加水多少克?

4. 要想将第二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硫酸铜溶液100g,溶质质量分数增加到20%,应加硫酸铜多少克?或蒸发掉多少克水?

(通过学生练习,学生评价,提醒注意解题格式,从而达到及时巩固的教学目的。)

片断五:小结反思

学到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

(对本节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完善板书,解决困惑。)

二、“磨”出真知——给课堂一面镜子

上完课后,我心里感觉疙疙瘩瘩的,总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于是我邀请听课的同事们一起探讨,激烈的讨论后,我把问题锁定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如何创设生动有效的引课情景?

挑选三瓶颜色深浅不同的硫酸铜溶液进行展示作为引课情境,同事们一致觉得较为平淡,建议创设出更为生动有效的引课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启发学生的思考,还能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机融合,甚至还能起到首尾呼应的教学效果。

2. 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根据试教的情况反馈,我感觉一个字——“累”,感觉未放开手脚,自己讲的较多,学生较为被动,而且时间较紧,拖了近十分钟的课,如何真正放手给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去探究、去表达、去评价,真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需要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不能围绕“如何教”,而应围绕“如何学”进行设计,以期真正实现以学定教的思想。

3. 如何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

如果光停留在解决知识这一单一的教学目标,而不去追求知识的后续发展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等,真正体现育人的教学价值,那么学生就会被当成纯粹接受知识的机器,就会摧残学生的个性,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消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那么如何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这恐怕是本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4. 如何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

尽管课堂是一个特定的场域,受时间、空间、师生的素质、教学内容等因素的限制,但如何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这不仅取决于教师教学设计的智慧性,还取决于教师课堂组织的超强调控能力。同组老师认为,仅围绕三瓶不同颜色的硫酸铜溶液展开,学生的思维会被限制在一定的框架之内,课堂就显得较为封闭,要想让课堂更开放,学生思维更发散,则需要重新设计。endprint

我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如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课堂更开放,教学更出彩?对,必须重新设计,必须打破原有的思维限制。此后,我又与同行专家反复请教,他们一点点帮我拨开了头顶的乌云:

1. 重新对本节课进行目标定位,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

根据以上的教学分析,重新对本节内容进行如下的目标定位,以升华本节课的教学价值。第一,从学生所学习过的、生产、生活中的具体溶液的事例,抽象出溶质、溶剂的概念,引导学生判断常见溶液及化学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并让学生归纳出判断常见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第二,通过让学生“看”——溶液颜色深浅的不同,再通过“尝”——糖水、盐水的“甜度”、“咸度”的不同,逐步建立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第三,通过让学生举例说明溶液浓度在实验、生活、生产中的重要影响,升华学习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价值——“过浓”或“过稀”都会对实验、生活、生产产生重要影响,同时还让学生领悟到要学会辩证地看事物这一重要的思想。第三,通过深度剖析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浓度的表示,让学生逐步树立从“宏观”到“微观”、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化学的一般思想。第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要让学生知道表示溶液浓度的方法有多种,溶质质量分数只是其中的一种,还有体积分数、物质的量浓度等等,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做铺垫。

2. 创设生动有效的引课情境,做到激趣、诱思、首尾呼应

前前后后我一共进行了六个引课环节的设计,但都被我一一否定,不是较为平淡、就是脱离学生的实际、再者就是单纯地为了引课而引课,无法与教学融为一体。后来我从同学们以前熟悉的化学反应中溶液的浓度的知识进行引课,将目光锁定在30%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是否适合在实验室直接制取氧气的思考上,因为学生学过了实验室可以用10%的过氧化氢稀溶液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这一知识,这样引入可充分说明溶液的浓度对化学反应会产生重要影响,还可以围绕溶液浓度在实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讨论,这样就可以与本节课的结尾相呼应。于是我将30%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在小烧杯中,远离实验者,向其中迅速投入一药匙二氧化锰,一团白雾迅速从烧杯中升腾至半空中,效果非常明显,既起到激趣的作用,又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还与本节课的知识相匹配,学生看完我演示实验后,兴趣一下就被激发出来了。

3. 重新对部分教学设计进行改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针对试教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未能得到凸显的问题,我对试教过程中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重新设计。如,当师生共同得出溶质、溶剂的概念之后,学生举例常见的溶液并相互判断溶质、溶剂,教师板书,我将这一环节改为先让学生讨论,然后让学生自主到黑板上写出所举的溶液及该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名称,并鼓励下面的学生相互上台补充完善修改评价,这样一改,学生参与的热情非常高,而且举出了许多令老师都意想不到的溶液的事例来。

又如,当学生在黑板上列举了许多的溶液之后,原来我是列举了六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回答,重新设计后,我只提了一个问题,“请仔细观察黑板上的这些溶液中的溶质、溶剂、溶液名称等,你能发现什么?”。这个问题一经提出,学生思维的闸门一下子被打开了,“老师,我发现了水是一种非常常见的溶剂”,“老师,我还发现了溶质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还可以是气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溶剂一般为液体”,“老师老师,我发现了溶液名称为溶质的溶剂溶液,水可省略”,“老师老师,我还发现了判断溶质溶剂可根据溶液的名称来判断”……就这一个问题设计的改进,就可以将学生的参与意识化被动为主动,就可彰显不同的教学理念。

由此可见,教师的精心设计是何等的重要啊!教师智慧地设计,学生智慧地学习,用教师的智慧去催生学生的智慧,这是不是当今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一种最高境界,我真的不敢说。但我会一直探索下去,永无止境……

三、“洗”净铅华——还课堂智慧、真情、和谐

经过多轮反复的修改设计、试上教案,我发现,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郁了,课堂环节更加简明了,教学流程更加流畅了,师生互动更加主动了,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了。这是教学展示现场的几个镜头:

镜头一:实验导入课堂

师:请看实验:(实验原理:向小烧杯中倒入半烧杯30%的过氧化氢溶液,向溶液中加入加入半药匙二氧化锰,剧烈反应,看到一团白雾从烧杯中腾空而起,非常壮观。)想不想知道老师加的是什么药品?

生:(个个都睁大了好奇的眼睛)想!

师:其实,老师刚才是将同学们熟悉的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反应,只不过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为30%。请问:上述反应是否在实验室中适合制取氧气?

生:不适合。

师:为什么?

生:反应速率太快,会发生危险。

师:有没有同学知道实验室制取氧气所需双氧水的浓度?

生:约10%左右。

师:这充分说明溶液中的各成分含量的多少对化学反应会产生重要影响。今天的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探讨与之相关的问题。……

镜头二:强化概念认知

师:展示刚才用过的那瓶过氧化氢溶液,该溶液一般是由什么物质加到什么物质中形成的?

生:(边回答,边板书)过氧化氢

过氧化氢溶液

师:展示一瓶生理盐水,该溶液是有什么物质加到什么物质中形成的?

生:(边回答,边板书)氯化钠

氯化钠溶液

师:化学上像水这样能溶解其它物质的物质叫溶剂。像氯化钠被溶解的物质叫做溶质。(完善板书)

溶质:过氧化氢〓 氯化钠

溶剂: 水 水

过氧化氢溶液〓氯化钠溶液

师:请回顾以前化学实验中用到过的溶液?请写出这些溶液分别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什么物质中形成的?(提醒学生回顾以前化学实验中用到过的溶液,写出这些溶液分别是什么物质溶解在什么物质中形成的。(鼓励学生上黑板上书写,然后相互判断、纠错、补充、评价。)endprint

生:完善板书:

溶质: 过氧化氢 食盐 硫酸铜 酒精

氯化氢气体 碘 乙醇……

溶剂: 水 水 水 水 水 酒精 汽油……

过氧化氢溶液 食盐溶液 硫酸铜溶液 酒精溶液 稀盐酸 碘的酒精溶液 乙醇的汽油溶液……

师:仔细观察上述溶液、溶质、溶剂,你能发现什么?(先让学生讨论再表达)

生:发现1:水是最常用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发现2: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溶剂一般为液体。

发现3:同一溶剂可溶解多种溶质。

发现4:溶液命名的一般方法。

发现5:判断溶液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

……

【归纳小结】(ppt展示)物质相互混合形成溶液。

(1)当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一般把固体、气体作溶质,液体作溶剂。

(2)当液体溶于液体时,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一般把另一种液体作溶质,水作溶剂。

师:其实上述的判断溶液中的溶质、溶剂的常用方法,是有条件限制的,即物质溶解的过程中均未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一种物质加入到另一种物质中发生化学反应,那么如何判断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

【实验展示】镁条与稀硫酸反应。请判断上述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生:回答并说出理由,并产生争论。

师:由此可见:溶液中的溶质有时还会发生改变,具有相对的意义。

镜头三:体验伴随思考

【实验展示】展示:两瓶硫酸铜溶液(5%、20%)、两瓶高锰酸钾溶液(1%、20%)、两瓶氯化铁溶液(1%、20%)

师:这些溶液的颜色为何不同?

生:溶液的浓稀不同等。

【实验展示】两瓶糖水5%、30%,两瓶食盐水5%、20%,食品级

师:生活中还有没有感知溶液浓稀的其它方法呢?老师为本次上课特制了食品级的饮料,想不想尝尝?

生:想。(学生上台尝试)

师:是何种感觉?

生:更甜,更咸。(尝甜的那位同学非常开心,尝咸的那位同学表情很搞怪)

师:说明了什么?

生:溶液的浓稀不同。

师:再展示两瓶(两滴瓶)无色溶液,能用“看”、“尝”的方法感知溶液的浓稀吗?

生:不能。

师:为何?

生:因为实验室药品不能随便尝试,只有厨房中的物品才能尝。

师:以上两种方法都是仅凭“感知”得出溶液的浓稀,都比较粗略,而且还不太科学,不太精确,想不想找出一种可以较为精确地表示溶液浓稀的方法?怎么找呢?喔,还是从刚才喝的饮料中找找看!好不好?

师:(ppt展示)同学们刚才喝的蔗糖水和盐水的配制秘方。

师:你会表示吗?我们请一下刚才喝过的同学来回答一下,好吗?

生:回答略。

师:刚才的同学是用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来表示溶液的浓度,这种方法化学上我们把它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师:如何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

生:回答并板书(ppt展示)。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

=×100%

=×100%

(注意:公式得出过程若出现体积怎么办?引发思考)

……

镜头四:反思总结升华

师: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困惑?(相互讨论)

生1:我学到了溶液是由溶质溶剂这两部分组成的,并学会了判断溶质、溶剂的一般方法,还学到了常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来表示溶液浓度。我的困惑是:溶剂一般是液态的,那么溶剂还会有固态、气态吗?

师:(首先肯定学生的发言)是的,今后你们到高中、甚至大学会学到更多的分散体系,溶剂还可以是固态的和气态的。

生2:我的困惑是:老师您刚才给我们总结时有这样一段话:“当液体溶于液体时,若其中一种液体是水,一般把另一种液体作溶质,水作溶剂”若两种液体均不是水,如何判断溶质、溶剂呢?

师:(再次肯定学生的发言)化学上若溶液中含有水分,不论水的量多少,一般把水作溶剂,另一种作溶质。若两种液体均不是水,通常把量少的一种作溶质,量多的作溶剂。(以乙醇加到汽油中为例说明)

……

师: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棒,说明都在进行思考,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相信一定还会有许多的困惑,等下课后问老师或同学,还可以上网继续解决。老师还带来了几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好不好?

追问1:在实验、生产、生活中使用溶液时是否要考虑溶液的浓度影响?请举例说明。

生1:实验室制取氧气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不能过浓,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师:过氧化氢溶液过稀行吗?

生:不行。

生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盐酸的浓度不能过浓或过稀,会对实验产生影响。

生3:生活中的白酒浓度不能太浓或太稀,否则不好喝。

生4:家庭洗涤油锅或洗衣服时,洗洁精或洗衣粉的浓度不能过高或过低。

生5:喝的各种饮料,里面营养含量不能或高或过低。

生6:生病时挂盐水时,医生配制药水不能过浓或过稀。

生7:农民配制农药时,浓度不能过浓或过稀。

……

师:(充分肯定、表扬学生的回答)请看老师给同学们带来的一些图片。

(ppt展示图片)1. 施肥时,因肥量过多造成庄稼被“灼死”。2. 高锰酸钾作为消毒剂的浓度要求。3. 双氧水作为杀菌剂的浓度要求。4. 无土栽培营养液的浓度要求。endprint

追问2:你能从微粒的角度定性、定量认识溶液吗?(以蔗糖溶液为例,先讨论)

生1:蔗糖溶液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这些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

生2:这些分子有时还会不小心“碰在一起”,有时蔗糖分子自由自在地在水分子中“穿行”,非常地“幸福”。

……

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就说。如何用微粒的观点来定量表示糖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这个问题较难,我们一起看下面老师的分析,好么?

师:(板书分析)

342g蔗糖(C12H22O11) 6.02×1023个蔗糖分子

180g水 10×6.02×1023个水分子

1个蔗糖分子

10个水分子

×100%

=×100%

发现了1个蔗糖分子与10个水分子形成的组分与342g蔗糖溶于180g水形成的组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师:小结并完善板书(ppt展示):

师:ppt展示图片:三瓶稀盐酸,简要说明标签上数字(10%、1∶4、1moL/L)的含义。

……

四、“悟”中成长——给自己成长的养分

(1)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燃烧起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2)摸准学情,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3)实物展示、实验展示,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一起,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得了知识,在观察中进行了思考。学生的思维激荡了,碰撞了,升华了,拓宽了。展示了老师“导”的功力。

(4)知识只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知识才会鲜活有意义。师生互问,巩固了知识,拓深了知识,阐述了学习知识的意义。

经历了,才知道:原来课堂不一定要费尽思量刻意寻找并不实际的情境,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一针针形式上的“兴奋剂”,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虚情假意的赞美和表扬。化学课堂至真至美的魅力在于她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点亮孩子的智慧,用教师的真情关怀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去探究、去表达、去评价,这样的课才是最美的!endprint

追问2:你能从微粒的角度定性、定量认识溶液吗?(以蔗糖溶液为例,先讨论)

生1:蔗糖溶液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这些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

生2:这些分子有时还会不小心“碰在一起”,有时蔗糖分子自由自在地在水分子中“穿行”,非常地“幸福”。

……

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就说。如何用微粒的观点来定量表示糖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这个问题较难,我们一起看下面老师的分析,好么?

师:(板书分析)

342g蔗糖(C12H22O11) 6.02×1023个蔗糖分子

180g水 10×6.02×1023个水分子

1个蔗糖分子

10个水分子

×100%

=×100%

发现了1个蔗糖分子与10个水分子形成的组分与342g蔗糖溶于180g水形成的组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师:小结并完善板书(ppt展示):

师:ppt展示图片:三瓶稀盐酸,简要说明标签上数字(10%、1∶4、1moL/L)的含义。

……

四、“悟”中成长——给自己成长的养分

(1)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燃烧起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2)摸准学情,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3)实物展示、实验展示,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一起,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得了知识,在观察中进行了思考。学生的思维激荡了,碰撞了,升华了,拓宽了。展示了老师“导”的功力。

(4)知识只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知识才会鲜活有意义。师生互问,巩固了知识,拓深了知识,阐述了学习知识的意义。

经历了,才知道:原来课堂不一定要费尽思量刻意寻找并不实际的情境,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一针针形式上的“兴奋剂”,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虚情假意的赞美和表扬。化学课堂至真至美的魅力在于她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点亮孩子的智慧,用教师的真情关怀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去探究、去表达、去评价,这样的课才是最美的!endprint

追问2:你能从微粒的角度定性、定量认识溶液吗?(以蔗糖溶液为例,先讨论)

生1:蔗糖溶液是由许多肉眼看不见的蔗糖分子和水分子构成,这些微粒总在不停地运动。

生2:这些分子有时还会不小心“碰在一起”,有时蔗糖分子自由自在地在水分子中“穿行”,非常地“幸福”。

……

师: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说就说。如何用微粒的观点来定量表示糖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呢?这个问题较难,我们一起看下面老师的分析,好么?

师:(板书分析)

342g蔗糖(C12H22O11) 6.02×1023个蔗糖分子

180g水 10×6.02×1023个水分子

1个蔗糖分子

10个水分子

×100%

=×100%

发现了1个蔗糖分子与10个水分子形成的组分与342g蔗糖溶于180g水形成的组分溶质质量分数相同,这说明溶液具有均一性。

师:小结并完善板书(ppt展示):

师:ppt展示图片:三瓶稀盐酸,简要说明标签上数字(10%、1∶4、1moL/L)的含义。

……

四、“悟”中成长——给自己成长的养分

(1)不需要过多的言语,一个实验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燃烧起了学生求知的热情。

(2)摸准学情,充分相信学生,把课堂的话语权还给学生,学生主体地位就得到了实实在在的落实。

(3)实物展示、实验展示,与问题的思考结合一起,让学生在直观中获得了知识,在观察中进行了思考。学生的思维激荡了,碰撞了,升华了,拓宽了。展示了老师“导”的功力。

(4)知识只有与生产、生活紧密联系,这样的知识才会鲜活有意义。师生互问,巩固了知识,拓深了知识,阐述了学习知识的意义。

经历了,才知道:原来课堂不一定要费尽思量刻意寻找并不实际的情境,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一针针形式上的“兴奋剂”,原来课堂上也不需要虚情假意的赞美和表扬。化学课堂至真至美的魅力在于她的“智慧”,用教师的智慧点亮孩子的智慧,用教师的真情关怀孩子们的生命成长,真正做到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去体验、去探究、去表达、去评价,这样的课才是最美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镜头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探寻初中化学高效课堂之路
三维场景浏览中建筑造型的特点及镜头运用
谈电影植入广告试听元素的创意运用
用努力化梦为真
立体视频资源存储入库研究
浅析摄影之艺术美
相爱相杀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