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患者规律镇静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2014-04-19李俊蓉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15期
关键词:规律重症

李俊蓉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危重症患者规律镇静镇痛效果的临床观察

李俊蓉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摘要】目的探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对重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其中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S评分、治疗后Ramsay评分、镇痛后患者谵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并使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FPS评分、Ramsay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镇痛后谵妄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危重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患者可得到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规律;镇静镇痛;重症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接受手术或侵入性治疗,治疗过程中患者需承受难以忍受的疼痛,极大的影响了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同时剧烈的疼痛会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呼吸系统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病变[1],对患者的治疗精神状态产生严重的影响,降低患者的治疗依从度[2],因此如何有效的缓解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对于提高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采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方法进行了为重症患者止痛、镇静的相关临床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8月至2013年3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患者90例,年龄22~58岁,平均年龄(39.9±4.3)岁,这90例患者中,其中4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对照组,剩下的45例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方法进行治疗,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临床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使用丙泊酚、咪唑安定和芬太尼进行镇静镇痛治疗,咪唑安定静脉推注给药,首药剂量:0.03~0.3 mg/kg,而后使用注射泵,以0.04~0.20 mg/(kg·h)给药速度维持给药;丙泊酚静脉推注给药,首药剂量:1.00~3.00 mg/kg,而后使用注射泵,以0.05~4.00 mg/(kg·h)给药速度维持给药;芬太尼静脉推注给药,首药剂量:0.05~0.10 mg/kg,而后使用注射泵,以0.005~0.15 mg/(kg·h)给药速度维持给药。

1.2.2 临床观察指标

分别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PS评分、治疗后Ramsay评分、镇痛后患者谵妄发生率及临床治疗满意度作为临床观察指标。Ramsay评分标准,Ⅰ级:患者出现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不能配合临床治疗工作开展;Ⅱ级:患者与医护合作意向明显,安静;Ⅲ级:患者可对临床医师做出的指令予以正确的反应,但是无法自主活动;Ⅳ级:患者具有明显的刺激感觉意识;Ⅴ级:入睡,患者对刺激反应迟钝;Ⅵ级:患者深睡不醒。

1.2.3 统计学方法

统计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结果,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P<0.05作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基本检测标准。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Ramsay评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Ramsay评分发现,观察组患者的Ramsay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治疗后Ramsay评分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Ramsay评分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S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S评分结果发现,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P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PS评分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前后FP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PS评分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谵妄发生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谵妄发生率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谵妄,发生率为4.44%,对照组患者中9例患者出现谵妄,发生率为20.00%,χ2=5.075,P=0.024,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见表4。

3 讨 论

危重症患者由于病理、生理性病变复杂,常常需要使用手术及侵入性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因此治疗过程中患者须承受剧烈的疼痛[3]。规律性镇静镇痛治疗即是在患者治疗过程中,规律性给予单种或多种镇静、镇痛药物,并维持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在适宜的范围内,从而缓解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咪唑安定具有较强的抗惊厥、催眠、抗焦虑作用,且其脂溶性较高,因此服用后可通过血脑屏障,到达患者的脑组织,从而发挥速效作用;丙泊酚为临床上常用的短效静脉麻醉药,其对中枢系统具有镇静、催眠和遗忘的作用,给药后,可使患者迅速进行麻醉状态,且麻醉效果平稳,患者苏醒后无宿醉感,恢复质量佳;芬太尼为阿片受体激动剂,其具有优良的镇痛效果,临床研究显示,芬太尼的镇痛强度为吗啡的75~125倍[4],且该药无催眠作用,对患者情致的影响较少。本次临床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Pasay评分、FPS评分及治疗后谵妄的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而说明规律性镇静镇痛治疗法可有效的缓解危重症患者治疗过程中的疼痛感,镇静、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较少;同时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从而进一步说明规律性镇静镇痛治疗法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

表4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满意度比较

总之,在危重症患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规律镇静镇痛治疗法,患者可得到有效的镇静、镇痛效果,提高患者临床治疗的满意度,对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常永,商敏,程林,等.右美托咪定和咪达唑仑用于危重症患者镇静效应的比较[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1,17(5):695-697.

[2] 樊宇荣.为重症患者的镇静镇痛治疗[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21(9):635-636.

[3] 孙文青,李磊,刘春利,等.ECMO辅助治疗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患者4例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1,16(7):1098-1090.

[4] 陈高科,陀子能,袁炳斌,等.危重症患者采取镇痛镇静治疗的临床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2,3(9中):104-105.

中图分类号:R61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194(2014)15-0228-02

猜你喜欢

规律重症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规律睡眠中医有妙招
找规律 画一画 填一填
找排列规律
重症不惑
观察比较 寻找规律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先找规律再解答
巧解规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40例